★彰化縣初院106年5月7日歡慶30歲生日

「玉真殿」開光時間 民國76年5月16日
殿主 無極無聖英皇
副殿主 第十八天龍虎天天王
總護法 達摩祖師

 

 

天帝教台灣教區第二個初院─彰化縣初院,106年5月16日成立30週年,提早於5月7日(星期日)慶祝。

回首來時路,在彰化地區興道歷程中,有2位仙佛最引人入勝,一是維法佛王;一是達摩祖師。

維法佛王

 天帝教在中、南部地區最早參加正宗靜坐,第一個到台北新店參與始院正宗靜坐班者,是第四期的童光照同奮(後晉升為天帝教第三任首席使者)。

師尊說:童光照,是中南部第一個人參加正宗靜坐班的原人;那個時間在台北我整整總要上3天課~禮拜六、禮拜天、禮拜一,還要上課。

現在正宗靜坐班禮拜一不上課了,在開始的時候要上3天。他是第一個從彰化到台北,所以我賜個道名叫「光照」;我希望他把  上帝的親和光,帶到中部,能夠普化中部。

到了正宗靜坐班第五期,才有楊光贊、何光昌等7個同奮,因此我認為中部的道氣差不多;因為當時童光照參與正宗靜坐班以後,我就請    上帝派維法佛王到中部;無形中先安排掃邪蕩魔,所以維法佛王就駐守在彰化八卦山上空。(82年4月28日.第三十八講  我的天命八―對研究學院畢業論文之提示談到後事之料理)

在「玉成殿」未成立半年以前,我首先向    上帝保薦維法佛王為中部弘教先鋒,做開闢道場準備。

維法佛王到了中部駐在彰化八卦山上空,協調上天派駐人間諸方與民間信仰神祇,並掃蕩中部地區的妖魔鬼怪。

我在民國69年底為了草擬《教綱》,精神消耗太大,決定到日月潭休息幾天。去日月潭之前,先到彰化八卦山,慰問維法佛王,在無形中的布置,促成人間道場的順利成立。

正宗靜坐班第六期是中部地區的第一期,分成台北、台中兩班上課。我在100天結業以後,就告訴中部結業同奮,中部地區救劫、弘教的責任,從今天開始就由你們負責。」(78年7月15日,師尊在「玉成殿」成立8週年紀念大會致詞)

彰化地區道氣豐厚,維法佛王是師尊靈系之一;師尊先派維法佛王先來坐鎮,   上帝繼又推舉「無極無聖英皇」(農曆四月初五華誕,亦是師尊靈系之一)為彰化縣初院「玉真殿」殿主,在在顯示師尊關注此一地區救劫能量提振的情形。

達摩祖師

   達摩祖師為佛教中國禪宗,其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達摩,本義是「佛法」(Dharma)。

達摩是釋迦牟尼的第28代弟子,同時是天竺禪宗28代祖師。 一次,達摩問師傅得到其真諦之後,該去何處傳教?師傅囑咐他去震旦中國),但告訴他不要去南方;南方君主好大喜功,無法領悟佛教真諦。

達摩在南北朝劉宋(西元470年-478年)間,乘船抵達中國南越地方(今之廣州)。來到震旦後,聞說梁武帝信奉佛法,於是至金陵(今之江蘇南京)與其談法。

達摩祖師初見梁武帝時,梁武帝問:「朕即位以來,造寺舍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

「並無功德!」達摩直接了當回答「無功無德。」梁武帝感到詫異,又問:「何以並無功德?」

達摩:「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佛家說的「漏」是指煩惱,由此而導致生死輪回,稱為「有漏」。

達摩把行功德之事,說成是「有漏之因」,梁武帝不理解,於是又進一步追問:「如何是真功德?」

「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達摩繼續解釋,意是說這要靠自己修持,不必向身外去尋求。梁武帝對這種說法產生懷疑,便反問一句:「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廓然無聖。」達摩冰冷的回答。梁武帝覺得達摩藐視自己,厲聲地問道:「對朕者誰?」

「不識。」達摩無動於衷。結果,不歡而散。

由於與梁武帝的佛教理念不合,達摩遂「一葦渡江」止於嵩山少林寺;於寺中面壁9年,稱「壁觀婆羅門」。達摩所教授的禪法,因為資料殘缺,均由其弟子曇林所著。

 「二入四行說」為其主要理論,是以「壁觀」法門為中心。

首先,他教授的是大乘佛法,所謂的「入道」,即是趣入菩提道。入道,先要「見道」─悟入諦理。佛法,不只是悟了;悟是屬於見(理)的,還要本著悟入的見地,從實際生活中;實際事行上去融冶,銷除無始來的積習,這叫「修道」。修到究竟圓滿,名為「無學道」。

《楞伽經》說:「頓現無所有清淨境界」,是頓入的見道。「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是漸非頓」、「是修道」。經說與「理入」、「行入」的意趣相合。故入大乘道的方法,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是「藉教悟宗」。「宗」是《楞伽經》說的「自宗通」,自證聖教,但是要「悟宗」,需要「藉教」。

「藉教」,依曇林的說法,是「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覆,不能顯了」,這也是《楞伽經》所持的如來藏思想。而依對如來藏教說的深切信解,發起「捨妄歸真」的意樂,從「凝住壁觀」下手參究。

但在悟入之後,還要發行,行深,以四行在人世間克己利他。達摩的禪法,簡明深入,展現了印度大乘佛教的真面目,開展了中國禪宗的先聲。

四行著重在於勸人在日常生活中去掉一切愛憎情慾,按佛教教義苦下功夫。理入屬於理論;行入屬於實踐,即禪法結合教義,也就是菩提達摩的簡易禪法。

達摩祖師是禪宗初祖,在應元救劫中,效命膺任彰化縣初院總護法,於寺廟鼎盛的彰化地區與無形合舟共濟,除妖蕩魔,不計功德;不論神通,在功不居功,蒼天恆鑑。

離苦得樂自救救人

心靈淨土即在人間

 

達摩祖師:

九十三年七月十三日

甲申年五月二十六日酉時

    佛法以「廓然無聖」應機設教,以解眾生無端汲汲於名位功德相,奈何眾生猶勘不破、悟不透色相本空之理,徒執虛妄,勞神焦慮,以求以思,自陷名利索之迷離幻境。

修道是平常,老實修行,自得其功,二入四行修行法要乃應時空環境之應世之論,萬法歸一,功歸太虛,自然而然,何有名色之空相焉。

天帝教舉行五十五天閉關,吾前來與諸位學子親和,「體天心之仁,親親仁民,仁民愛物」之中心思想,乃是由後天而返先天之寶筏。力行救劫救人濟世大道,離苦得樂,自救救人,淨土即在人間!

時空交替,數歷水火兵刀災劫之厄難,欣有「聖凡平等,天人大同」之論,佈化人間,眾生是佛,佛是眾生,自他不二,先覺啟後覺,先知啟後知,真道化人心!(第5期傳道傳教班閉關聖訓)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