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守則」第七個字──義

「人生守則」第七個字──義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9期 » 「人生守則」第七個字──義

 1987-02-28 10:05

見義勇為 捨身取義
正正當當的行為 慷慷慨慨的犧牲

  「義」簡單的解釋就是「道義」。義字的含意很廣泛,一般用來與「宜」相通,亦即指人之「正當行為」,也就是合於自然定律、社會規律與國家紀律者稱之為正當行為,語云:行而宜之之謂義也,既然指行為而言,即須有積極的表現,才符合「義」德的精神,凡事認為正當的都應該主動的去做,反之凡是行為而不正當,或者是明知其正當卻不做,都是違反「義」的表現。

  「義」更進一層的發揮,則為判斷得宜,捨己救人,自我犧牲的合理行為,古人立身處世,極為重視。君子與小人的分別皆不外乎「義」的功夫,蓋義之這字從羊從我,即含有犧牲自我的意義。大義者,捨身不顧也,君子之人,凡是判斷得宜認為公正合理者,都能剛直不屈;故能直道而行,自然為其所應為,雖然以至於犧牲生命也不畏懼。這種慷慷慨慨的犧牲精神便是義的表現。先總統曾說:「就義字來講,原來解釋是正正當當的行為,進而為慷慷慨慨的犧牲。」孟子也曾經說過:「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可見義之重要。

  大凡人之生活在求心安理得,所謂理就是公理;就是天理,維持公理的行為叫做「義」。人類的天性,原本是平等的;原本是合乎天理的,所以生活的基礎在於人人講義;人人行義做起,處處以道義為心,凡是道義所當取的則取,道義所不當取,雖放在眼前也不容許隨便苟取分毫!因此,對於一切事務的處理,一定要辨別是非,主持公道,使公理伸張。如遇有爭鬥,就該扶弱抑強,排難解紛。自己分內的事,不得迴避,不把責任推卻給別人;別人有了急難要發揮「見義勇為」的精神並施予援助之手,這也是「義」的表現。

  可惜世風日下,現今社會喪失天理之事,屢見不鮮,見利忘義之人日多,而見利思義之人日少。師尊時時強調,並訓示我們修道人須「清心寡慾」、「淡泊名利」。就是怕利慾蒙蔽污染了我們本來的心,因為利是每個人所喜歡的,而能夠制服利慾的,唯有提倡「義」德,力行「義」德。因此同奮們行事之間應稍加思索,當利與義兩者須取捨時,你是否以為利是我所好的,義也是我所好的,與其得了利而失去了義,那還不如保全我本來的「義」呢!蕭師公在廿字心法守則說:「將利慾心,換個義心」,道理不就在此嗎?

  「義」也是一切行為的準則,重尚義德,則風俗淳樸,世道昌明,家庭和睦,社會安寧。在現代法治國家,由於社會型態變遷,人際關係往來頻繁,為了保持和諧的生活關係,必須將眾人普遍遵行的正當行為以「法」的方式具體表現出來,以維持社會的秩序,保障國家的安全,所以遵守法律是現代人民的義務,也是奉行「義德」的表現。道義情操的培養,是修己善群的方法之一,而發揚「義」德之精神更是造福人類,增進美滿人生最平易的道路啊!

「義」字感應佛,主宰知恩不報不義之罪

  實例一
  「義」退賊兵

  義是適宜、正當的意思;先總統蔣公把義解釋成「正正當當的行為」。那麼要怎樣做才算是「義」呢?讓我們來看看下面兩個故事:

  東漢桓帝時,有一個人叫荀巨伯,他是位很講義氣的人。有一次,他出遠門去探望一個臥病在床的朋友,不巧北方的胡人正要攻打那個地方,於是他的朋友就對荀巨伯說:「我反正是快要死的人了,你還是趕快逃走吧!」但是荀巨伯卻很生氣的回答說:「我好不容易從那麼遠的地方趕來看你,現在情況正危急,你卻催著我走,像這種違背道義、貪生怕死而不顧朋友的事,我怎麼能做呢?」

  等到賊兵一到,看見了他們,很驚訝的問:「我們還沒進城時,這裡的人都已經逃得一乾二淨了,怎麼你們兩個人還敢留下來呢?」荀巨伯很鎮定的說:「我的朋友生病了,我不忍心拋下他不管,你們要殺的話,我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來保全朋友。」說完,就毫無畏懼的向前走了一步。

  這時,所有的賊兵都為荀巨伯的義行而感到羞愧,其中有一個說:「我們平常不曉得做了多少傷天害理的事,想不到今天竟然碰到了一位這麼講義氣的人!」於是賊軍全部都退走了,而地方也因此而獲得安寧,另外一則故事是發生在戰國時代。

  實例二
  「義」救魏國

  魏安釐王二十年時,秦昭王在長平一戰坑殺了趙軍四十萬人,同時還繼續派兵圍攻趙都邯鄲。而恰巧信陵君的姊姊就是趙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於是趙國便十萬火急的送了好幾封信到魏國求救兵。起先魏王也派遣了十萬人前去援助,可是秦昭王這時卻傳話過來說:「誰敢來救,我一起消滅他。」魏王一聽,馬上害怕得命令軍隊停住。

  趙國左等右等都不見援軍來到;平原君又派遣使者帶信去責備無忌說:「我原以為公子是位崇尚道義,能夠救人危急的君子,而如今你卻見死不救,不顧趙國的安危!」無忌看了,也急得像熱鍋裡的螞蟻,可是魏王始終還是不敢答應調動大軍。

  最後,無忌只得採用門下賓客的辦法,利用魏王身邊的愛妃如姬偷出了調兵遣將的令符。然後由無忌坐著車子趕往前方,假傳魏王進軍的命令。於是無忌便統率大軍,打敗了秦兵,也拯救趙國的危機。

  讓我們想想看!如果荀巨伯貪生怕死,那他的朋友就不能活,而他又怎能心安理得呢?如果信陵君不冒險去救趙國,他又怎能使自己揚名於天下,擊退秦國保住魏、趙邦交呢?這都是「義」之所在啊!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