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德行 揚教化 以為師尊師母壽

躬德行 揚教化 以為師尊師母壽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75期 » 躬德行 揚教化 以為師尊師母壽

徐光陽  1990-04-25 09:55

  論語一書嘗以「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誨人修道在務本。觀水之上流若濁,則下流難清,清水若不於水源處首手,而僅於枝節末流處做功夫,吾人皆知,其或一時得清,終復為濁,乃枉廢功夫。故傳統以來,中國人不論治國或醫病,不論良醫或賢相,未有不思正本清源以求長治久安之道!

  今人惡亂而望治久矣,尤切膚痛於治安之亂,乃多寄望乎法治;時之法也概多求之於西方,為本於公平、正義原則以演出,吾人亦以公平、正義原則以判其良窳;違背原則,則人心不服,法亦難行!「公」平、「正」、「義」。「義」實即德也,廿字德:「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之一也。是知要求人民守法,則立法者、執法者必先守德,以為執、立法之據:尤以今日人人期以自主的民主時代,治者之權,乃源於被治者同意而賦予,若要求被治者守法,則治者相對的亦先被要求守德也。

  老子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由是推之,則失禮而後當求之於法,而道、德、仁、義、禮、法,乃同源而出,所以得撥亂返治之理路一貫也。故求治之道,若徒務於終端,雖周嚴於法齊備於刑,問題卻仍層出不窮:高明者必溯源於主機之處做工夫,雖難得速效,卻可達長治久安。

  法家碩儒韓非子嘗觀歷史的演進而立說曰:時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言為法者,貴因應時事之移異,以權衡其變而切時宜。今日民識日開,科技日盛,由想像化現為事實所需的時間,大為縮短,故世事變異速度,已日倍於昔。為適應日益多變的時代,則唯有執持所據以成法的抽象不變原則,方足以隨時權衡變異,適中的改其法、變其備,以及時應事得當;反之,執著、保守於既定成法行事的人,將愈來愈感覺處處不合時宜。

  是知,執持師尊所傳述教誨,恆常不變的廿字德,溶化於吾人日常生活中以行事,方足以知變、適變而應變,得其執簡馭繁,以不變應萬變之道。

  今一般為政者,所汲汲經營以求治者,政也、刑也,而政、刑乃人為訂定之法也。在變異日劇的時代,徒執持隨時事變異之法,而望長治久安者,勢日趨困難!必也,務其法之本-德,方屬可期,如何務之?曰開導之、齊一之。故孔夫子說「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民免而無恥,則智識日開,適用以作偽謀亂耳;是需「尊之以德,齊之以禮,民有恥且格」,若民有恥且格(格正於道),則民主、自治可行,而天下大治可期也。

  人文愈興,斯理愈明,惟學者多尚止於理論思辨之境,而師尊早訂廿字德為教則,好古敏求天人共遵之禮儀,並乾乾帶領門生信徒,躬行實踐,教化精進,行之久矣!

  幸霑師尊、師母教誨之恩,今欣逢二老人家九秩華誕雙慶,寒介儒生、無以為賀,除思於現職崗位上勵志奮鬥外,謹於受教之餘,就一得愚見敬撰數語,恭以為壽。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