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哲學精華白話試譯

明心哲學精華白話試譯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96期 » 明心哲學精華白話試譯

高永祖  1992-01-25 11:15

  自序

  玉階吾兒。志在悲憫,以身許道。闡揚教義,挽救人心,余心固甚慰;然尤昧於己見者,余每欲為兒輩詳言,苦于光生智慧關係,清靈不能相接,長篇光論不易傳播,致將余之欲言,不能盡吐。今承性空教主,體兒之大願,助德教之昌明,代為侍筆。茲將平昔余之欲言者,再詳述之。望身體力行,付印廣播,藉挽已沉淪之人心,而啟迪既昧于天道人事者之人群,或可使彼輩,覺之審之,挽救于萬一耳。特綜合諸聖佛之意義。逐篇分為「立志」、「涵養」、「省察」、「致知」、「力行」、「性命」、「論道」七篇,以為世人修身立命,明心見性之南針。爾須知,余今日所得之清淨地菩薩地位者,在生時,何知之,證諸既往,余純由平昔「清心寡欲」四字得來。所謂爾之昧於己見者,見世人之沉淪,具大願大悲之力,欲渡盡世人為止。此舉其願可嘉,其事不可能,即離人離道太遠矣。須知無輪迴劫運,即不成世界。然處今日,發一分願心,則存一善念而已矣。善善不息,天德承之。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人道足矣,天道由茲生矣。

  玉階我的孩子,心中常存有慈悲憐憫的心,能夠許願獻身求道,要闡明發揚天德教教義,來挽救世道人心,我心中固然十分安慰;特別是對你的固執己見不明事理,我常常想對兒輩詳細的談談。但由於侍光的光生,聰明能力知識程度關係,使清明神靈不能互相溝通,長篇諭示在光幕上不易傳播,因此把我想講的話,不能夠完全說出來,對此深以為苦。現在承蒙性空教主惸聾道人,體會你的大願望,願意幫助昌明天德教,代做侍筆,可以把我平常想要講的話,再度詳細的說出來。希望你能親身去體驗努力去實行,同時把它印刷出來廣泛傳播人間,藉此挽回已墮落的人心,來啟迪(開導)那些已經懵懂不明天道人事的一群世人,或者可以使他們覺悟、省醒,能夠有一萬分之一的希望挽救過來。因此把許多聖賢佛菩薩的意思,按照順序分為「立志」、「涵養」、「省察」、「致知」、「力行」、「性命」、「論道」等七篇,用來作為世人「修身立命」(修養自己品德,進而順應天命)「明心見性」(明覺自心本性,徹見心性本源||發現見到自己本來的真心與真性)的指導方向。

  你要知道,我現在得到的清淨地菩薩的地位,於我在世時怎麼會知道,把過去的言語行為來引證,完全是由於我在日常生活中恪守「清心寡欲」四個字得來的。我剛才說你所謂固執己見不明事理,所指的就是:你看到了世間凡人的墮落沉淪,認為自己具有大宏願大慈悲的能力,要把他們完全渡盡方肯罷休。此一行為志願是可以嘉許讚美的,但要能完成這樣的事,事實上是不可能的,也是離開人心離開道心太遠太遠了。要知道沒有輪迴(佛教指眾生輾轉生死於六道,指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永遠轉不出去)沒有劫運(人生定會遭逢災難的厄運,大而言之也就是劫數,世界從建立到毀滅為一劫,世界在成、住、壞、空四劫中運轉不已。個人受災難的壞運氣是劫運,與所有眾人全體遭毀滅的惡運叫劫數,都難以逃避,就是所謂「在數難逃」「在劫難逃」)就不成為世界了。不過,話得說回來,身處目前的情況中,能夠發一分願心,就可存有一分善念,也是好的。確認善就是善,能夠不停止的去行善,上天好生之德也就跟著來了。一個人能做到抬起頭看看上天不覺得慚愧,低下頭看看大地也沒有羞恥,做人就夠了,天道也很自然的由此產生了。

  譯後小語

  「明心哲學精華」內文七篇與自序一篇,到此已全部譯出。去年五月,我辭去大成報的工作,到帝教出版社來專職上班,我是真的有病,患胃潰瘍與頭痛才辭職的。那裏知道,一到這邊,教訊編輯工作不算,就交代了三件事:一件是寫首席使者涵靜老人伉儷九秩雙慶專輯的序文,稱為「恭輯壽言」,靈感來了,數十分鐘完成,只有五百多字,但是文言駢文(不諧聲韻)自己也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神來之筆」。另一件是為 尊寫一篇九一壽序,也是文言,近六千字,頗有很多創見。第三件事就是師尊的太夫人這篇「明心哲學精華」,說要在師尊九一壽辰前出書作為獻禮,因此要我趕譯。我譯了第一篇給維生樞機看過,認為很好,於是再譯下去。翻了不少工具書籍,也參看了大學、中庸、易經與老子、莊子的原文,兩星期譯畢。這時才發現光律早已把這本書仔細研究過了,而且影印了一本「明心哲學精華讀解」,全書分概述、釋要及版誤訂正、尾語四部份。版誤訂正因為給我的一份本子絕大部分已經在書上訂正過了,沒有太多問題。釋要部分給我很多參考資料,糾正了原譯一部分的錯誤。事後想想好冤,為什麼不早些給我,不但可以方便不少,而且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後來,我認為此文是師尊太夫人證道的偉作,翻譯千萬不能草率從事。一方面所譯全文必須有許多人,對宗教哲學有研究、國學根柢深湛的人好好看過,比對過,才不致鬧大笑話;另一方面必須集思廣益,請許多讀者來細讀校訂,發現問題,再加考證,這樣才可以使錯誤減少到最低點。因此我建議先在教訊刊出,刊出後再請大家商榷修正,潤飾改善,務求做到盡善盡美,「無缺點」的地步。因此譯文發表時用「試譯」兩字,力求謙卑,真正希望「拋磚引玉」得到良好的回響。

  「明心哲學精華」,文字太優美了,每篇都是駢文式的散文,因為喜歡用排句、對句,而且很多文字都是採自大學、中庸、易經、老子、莊子、論語、孟子,對這幾部書,太師母幾乎讀得滾瓜爛熟,可以信手拈來,插入文中,恰到好處,十分自然。一個舊社會的中饋主婦,有這樣的文筆,實在難得。尤其對儒、釋、道三家的哲學思想,研究得這麼透澈,真是愧煞了現在世間的許多大師級的學者、專家了。使譯者也佩服得更五體投地。

  論道篇中,對儒、釋、道三家的比較分析,要言不煩,洞中肯綮,尤其是對儒家的「執中」「一貫」;道家的「守中」「得一」;佛教的「空中」「歸一」,把握住了「中」與「一」,僅短短幾句,闡釋無遺。由現代學者來寫,恐怕就是數千言的論文,甚或數萬言的皇皇鉅著了。在此段之前對三教學說之簡介,撮要勾玄,排句疊句,用偶同奇,偶或用韻,不但文章變化極盡其妙,而內容簡賅,真是「活潑潑地」,使讀者「樂在其中」。

  看「力行篇」,「是以大丈夫當晚必有懺悔之思,以資自警。然悔字難說,既不可常存胸中以為悔,又不可以不悔,但亦不可留滯。」短短幾句話,有幾番波折。但已充分與現代心理學相合。孔子讚揚顏回「不二過」,佛教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但懺悔反省正是改過遷善的原動力,而「悔」是一個關鍵。但要澈底,要堅決,要斬釘截鐵,如果悔字留滯在胸中,則顯然猶豫、彷徨,仍舊沒有痛下決心。那又如何能夠真正改過自新一往直前,創造新的人生?

  說到翻譯,有直譯有意譯,翻譯文言文與翻譯外文完全相同。又文章中常有夾敘夾議,譯文中也常有夾譯夾注的。這次翻譯就完全用夾譯夾注的方式,把注放在譯文中,有時且把原文含蓄沒有寫出的,在譯文中演繹出來,所以譯文字數是原文的三倍。本人自信比把譯文和注釋分開要好得多。

  為了這次翻譯,得到最多好處的是本人。譯者不但溫習了四書,把易經與老子,幾乎重新整部讀過,而莊子也讀了不少,這幾本聖人的典籍,是如此博大高明,而極少部分又如此深奧難解,好在我的讀書一直是用「比較法」,從不只看一本書,任何深奧難解的問題,看了許多本子的解釋,融會貫通,歸納折衷,總能理出一些頭緒,最後豁然貫通的。而且是採眾議之長,不致有偏頗固執的毛病。

  看書著書譯書,對於不明之處,必須查證,要依賴文獻,文是指典集言,獻是指學人言,前者是要「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為此上了中央圖書館,在四庫全書「性理大全」卷四十七中,查出「省察篇」中「蔡解說為人謀而不忠」蔡解二字之誤,既不是南宋的蔡元定,也不是他的兒子蔡淵或蔡沈,而是北宋的理學家上蔡先生謝良佐,蔡字上面,應有上字,一字之漏,成了啞謎,我還是把它找出出處來了。有關佛教名詞的翻譯,只「不動道場」一詞,我打電話問過莊嚴法師,他去了美國;寫信問過星雲大師,沒有回信;最後問華嚴蓮社的成一法師,肯定了我的看法,方才暫敢如此譯出,將來還是要專程請教其他佛學大師的。

  現在全稿至此譯完,除了要請教內維生樞機、光律……等校訂外,教外也要請一些人好好指正,希望能開出一個名單,以十人為度,影印完整,恭請校閱。如時間有問題,請看一兩篇也是好的,最後由大家會商推敲,以求無誤。希望在這期靜坐班結訓完畢後一個月內辦妥這事。在師尊今年九二壽辰時排印出書。

  當然,所有教訊讀者,更歡迎有所指正。凡是確有見地的意見,一定在將來印書時,把你的大名刊出在譯者序文中,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大功德。

  使我很吃驚的是這樣的長篇大論、高深艱奧的文字,如何靠光幕一字一字傳下,天人間的交通,真令人不可思議!這使我對帝教的認識,又更深入了一步。

  此外,對師尊的修道、得道、明道、傳道,能這樣道貫天人,學通古今,讀了太師母「明心哲學精華」,覺得「其來有自」,就不必奇怪的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