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人性墮落是未來世界宗教的責任

拯救人性墮落是未來世界宗教的責任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53期 » 拯救人性墮落是未來世界宗教的責任

 1996-10-25 11:00

李子弋教授在海峽兩岸中國文化與中國宗教學術研討會閉幕致詞

各位貴賓、各位學者專家、各位先生、女士:

  海峽兩岸中國文化與中國宗教學術研討會現在閉幕,此次研討會計有學人四十四人參與,發表論文四十二篇,是中華宗教哲學研究社與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所合作交流以來,人數最多、論文最多的一次。

  中華宗哲社與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學術交流活動,可溯自一九八九年四月我到世界宗教研究所訪問開始,當年可說是學術的初階段交流,僅止於書面文獻之往來,之後卻得到中華宗哲社的大力支持,才有今日豐碩的成果。中華宗教哲社的前身是我父親李玉階老先生於八年抗戰前在西安創辦,他老人家於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證道,駐世九十五歲,一生追求中華文化的兩大支柱:人道的儒家思想與天道的道家思想,他老人家一生身體康健,直至九十五歲證道,是直接受益於在華山八年的修煉,他老人家以六十年行入的實踐過程驗證道家的實際修持,從有為進入內丹修持,通過有為到無為。他老人家開展文始派虛無大道的先進經驗,一生受惠於道家與道教,一生對道家與道教文化非常熱愛,在我前後到大陸訪問的二十五次中,多次指示我:「一定要支持大陸學人在道家、道教、佛家、佛教或其他宗教的研究,尤其要以道家與道教文化研究將成為兩岸學術交流的主體。」同時,我父親涵靜老人是天帝教在台灣的復興者,天帝信仰是中國人傳統信仰的宗教,目前在台灣有三十多萬信徒,信徒彼此之間稱為同奮,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台灣籍的同胞,由於受到他老人家長期的教化,同奮們對中華文化的傳統非常肯定、非常具有使命感,他老人家直到證道前還親手留了:「中華一家」四字。我們一切的努力,是因為他老人家所交付的使命,全力以赴地在文化上、宗教上努力,希望彌合兩岸四十多年來感情的隔閡。

  涵靜老人一生最大的願力為:(一)宗教大同;(二)世界大同;(三)天人大同。此次研討會中四十二篇的論文,有二篇開宗明義顯現大同的宗教思想,同時四十二篇論文中均具有多元化、多樣式,是此次研討會中論文的最大特色。尤其在三組的結論報告中,可以了解A組與C組各有其特殊性與多元化:A組較偏於道家與道教文化;C組則偏重於佛家與佛教文化,而B組則重視宗教會通。人類在宗教上最大的悲劇是宗教意識型態衝突,宗教大同即是希望各宗教「敬其所異,愛其所同」,不僅彼此存同敬異,與人為善,更要共同發揮救人救世的精神,因此,必須因應地域、時代背景之不同而經常保持會通,此次的研討會中,有相當平均地提出討論,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我將在返台後,以海峽兩岸共同研討的心聲與成果呈現在涵靜老人的黃庭前。

  在未來的世界,拯救人性的墮落為宗教的責任。由於物質的追求及科技的發展已帶給人類生命的沖激與迷失,在公元二000年後,經濟將成為主宰權力的主體,人類在物欲上昇與物質追求之餘更要深思。這次很多學人都提到道德,道德在過去有社會公定的標準,但是未來的道德只是「合法」的道德,因物欲不斷的追求,人性需求亦不斷變化,未來道德將會如何發展很難在目前確定。而在中國文化探討人性問題,不單純是善的問題,而是道與欲的問題,人應該是道與欲並存,儒家、新儒家均提出「存天理,去人欲」,而天帝教則是提出「潔欲」的觀念,所謂潔欲的觀念就是:(一)乾淨的欲望;(二)洗滌受污染的欲望。也是人欲如何正當處理的命題。涵靜老人認為有二個方向:(一)宗教生活融合在家庭生活中(二)社會責任落實在宗教責任上。今日在台灣各宗教的走向,即是將社會責任落實在宗教責任上,例如台灣之慈濟功德會、佛光山等,而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偏向於將宗教哲學與宗教文化落實在家庭中。天帝教主張先盡人道再返天道,先把家庭責任做好,再擴大到社區、社會、國家。我的父親涵靜老人以為宗教徒都把的希望寄託在明天,但是今天仍然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必須愛這塊土地,上聖高真中沒有不忠不孝的人,人如果沒有先盡人道就沒有資格到天堂,所以兩岸和平的責任也落實在天帝教信徒同奮的身上。

  涵靜老人生前總是教誨我們,無論天帝教,或是基督教、天主教等信仰, 上帝就在我們的心中,在心中均有神的感受,宗教的信仰乃殊途同歸,宗教的責任乃為共同解決世界的問題,而宗教大同就是解決世界問題的起步點。此次的研討會中,兩岸學人均能在宗教意識型態上敬其所異,愛其所同,並在學術上彼此互動、互信,在知識上互補、互惠,從中華宗哲社與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共同努力奮鬥中達到互尊、互敬的境界。

  謝謝大家!
  (一九九六年九月五日於大陸地區成都)

 ●台灣學者與隨團同奮攝於青城山。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