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師世尊《分詠廿字真言》箋註

本師世尊《分詠廿字真言》箋註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67期 » 本師世尊《分詠廿字真言》箋註

高緒業  1997-12-25 10:10

  詩,言志。本師之志何在?世尊藹然仁者,有救國之仁,救人之仁,救世之仁;集愛國志士、慈善家、宗教家於一身。此心此願,於其德行、事業、詩文中處處顯露。抗戰期間,世尊辭官攜眷隱居華岳,日與天遊,興來彈古調,高伴洪崖笑,作詩頗多,弟子彙編為清虛集二集。世尊道塞兩間(天地),術融三教(儒釋道),於詩篇中慷慨高歌,時露天機,對負起時代使命,拯救天下蒼生之志,未嘗或忘。而「分詠廿字真言」,關係世道人心,著筆尤為用力,幾乎一言一句,引經據典,淵源有自,更見世尊腹笥之富,學養之深。緒業不敏,為突顯世尊之志,不揣淺陋,恭為箋注。世尊光明正大,正氣浩然,信手寫來,義正辭嚴,濟世之心躍然紙上。常州鄉先賢清趙翼甌北詩話有云:陸放翁詩意在筆先,力透紙背。亙古男兒一放翁,固愛國志士也。世尊詩、文、書法,三者兼長,八字評語,允均能當之無愧。然世尊之愛,愛國家之外,更擴及全世界、全宇宙,精神堪稱浩然還太虛,沛乎塞蒼冥矣。世尊以悲天憫人之胸懷,為護國救劫而奮鬥,獨立人天上,常存宇宙中,志量無限。懇我同奮,讀世尊詩,能明其志,更能繼其志、述其事,完成世尊博施濟眾之宏願,有厚望焉。

  忠

  盡己為忠無貳心,代人擘畫罄丹忱。

  此心耿耿常無疚,世事浮雲孤月明。

.白話意譯.

  竭盡自己的心力專誠純一地去做事,就叫忠。答應了替人策劃的事情,就要獻出赤子之心,忠心耿耿,不敢或忘,貫徹始終,這樣內心才能毫無愧疚。世俗之事好比白雲蒼狗,變幻無常;但此心皎潔,卻像皓月當空,十分光明。

.內容詳釋.

  ▲盡己為忠─朱熹釋盡己之謂忠。忠是竭盡己身所有之知識能力服務國家社會。

  ▲無貳心─詩大雅大明:「上帝臨汝,無貳爾心。」

  貳心─心不純一,心不專誠,荀子解蔽:「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

  ▲擘畫─籌謀處理。也作擘劃。蘇東坡上神宗皇帝書:「凡所擘畫利害,不問何人,小則隨事酬勞,大則量才錄用。」

  ▲罄─器皿中空,引申為盡、完。

  ▲丹忱─同丹心。丹是赤色,亦同赤心。赤心是赤子(初生嬰兒)之心,一片天真無邪。又赤心也指忠誠之心,赤心報國即盡己忠心,報效國家。文天祥過零丁洋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代人擘畫罄丹忱─全句與論語學而:曾子曰:「……為人謀而不忠乎?」語意相同,一是肯定語,一是反詰語。

  ▲耿耿─心有所存不能或忘之貌(猶儆儆)。常言:「忠心耿耿。」耿耿亦作明亮解,韓愈詩:「利劍光耿耿,佩之使我無邪心。」耿耿是一語雙關的。

  ▲疚─悔愧。論語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中庸:「故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疚心與疚懷都指因愧疚而內心不安。大概對外言曰慚,對內言曰疚,故有「外慚清議,內疚神明」之說。慚愧、愧疚都是愧。

  ▲世事─言當今世上種種事情。此處係指為富貴名利鑽營而言。

  ▲浮雲─(1)比喻不值得關心和重視的事情。論語述而: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2)比喻世事變幻無常。杜甫詩:「流水生涯盡,浮雲世事空。」

  ▲孤月─夜空無雲,孤單之月。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孤月輪,一輪明月也。通常以每月望之前後萬里晴空之月稱孤月,一般稱滿月、皓月,上半月前期上弦一般稱新月,下半月後期下弦一般稱殘月。

  孤月、浮雲常對待使用。如蘇軾詩:「孤月掛空碧,是身如浮雲。」

  恕

  先聖垂留一字銘,己所不欲勿施人;

  求仁之道此為近,體諒物情天下傾。

.白話意譯.

  至聖先師孔子為後世傳下典範─一個「恕」字銘言。就是自己所不願要的事物,不要強加給他人。這是孔子所提求仁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常常能夠設身處地寬恕諒解別人並加以照顧,全國所有的人都會對你傾心的。

.內容詳釋.

  ▲先聖─指孔子。孔子歷代諡號很多,清順治二年,定孔廟諡號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十四年改稱至聖先師孔子,以迄於今。

  ▲垂留─傳留典範於後世。

  ▲銘─為文刻於器上,稱述生平功德,使傳於世或用以自警。如大學: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用作動詞即永誌不忘。又為文體之一,文心雕龍有銘箴篇,贊曰:「銘實表器,箴惟德軌。::義典則弘,文約為美。」陸機文賦說:「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古文觀止選有劉禹錫的「陋室銘」。

  ▲一字銘─即恕字。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論語公冶長: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子貢的兩句話是孔子前面兩句話的最好解釋。但說來容易,要真正做到並不容易,以子貢之賢,孔子尚且說他做不到。

  ▲求仁之道此為近─孔子以仁為道德之總綱,一部論語,論「仁」有五十八節一0五次。孔子自言:吾道一以貫之。吾道即指求仁之道。曾子以忠、恕二字釋仁;孔子又以恕一字作進一步解釋。可見恕字是最接近仁道的工夫了。

  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忠恕而已矣!」

  ▲體諒物情─或作體物諒情。設身處地為人著想,諒解寬恕,並加以照顧。物有時指人,故人物連稱,仍指人,不指物,如大人物;但有時也有人、物分稱的,讀書須加明辨工夫。福惠全書:「為家主者,彼所不知,宜教導之;彼所不能,宜體諒之。」

  ▲天下─在天之下,就是全世界。我國古代指全中國而言。

  ▲傾─嚮往、欽佩。漢書司馬相如傳:「一座皆傾。」傾亦即傾心、傾倒。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大學傳之第十章一段話解釋得最透徹:「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絜矩之道,就是恕道。絜矩,朱注:「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是以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旁,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忠恕之道,以錢穆先生解釋最為明白:忠─對己言,做事的最高原則,「盡己之心」之謂忠,目的在積極的獎進人類之合作。恕─對人言,待人的最高原則,「推己及人」之謂恕,目的在消極的弭解人類之衝突。

  恕的精神前述都還是消極方面的,在積極方面還要:「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中庸)。「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廉

  廉隅之士懷清白,垂棘不能汙青蠅。

  飲水曲肱常樂道,萬鍾千駟民無稱。

.白話意譯.

  廉潔不圓滑的人,胸懷是清清白白的,就像骯髒討厭的金蠅,也不能污染潔白的美玉。吃粗飯,喝白水,彎了手臂當枕頭睡覺,生活這樣的簡陋,仍然能保持安貧樂道的精神。那些食萬鍾之祿,有千駟之家的達官貴人,又有什麼老百姓會稱道讚美他們呢!

.內容詳譯.

  ▲廉隅─廉,廉潔,不貪污。隅─棱角,棱同稜,稜角,物體上兩個平面相交而形成的邊角或尖角,也比喻人的鋒芒太露或固執過甚,就不易與人交往。廉隅,比喻人的行端志堅不與人同流合污。禮記儒行:「近文章,砥厲廉隅。」註:近文章,則亦不使文掩其質也。砥厲廉隅者,求切磋琢磨之益,不刓方以為圓也。(刓用刀削、刻、挖)隅字最通俗的解釋是不圓滑。趙必豫詩:「怕有傷時句,磨教稜角無。」

  ▲清白─清廉高潔,純潔沒有污點。貧窮而無不正當行為的家庭常稱「家世清白」。

  ▲垂棘─春秋時晉產美玉之地,後借以稱美玉。

  ▲青蠅─也稱金蠅。比喻進讒言之佞人。按常州家鄉稱青蠅叫屎頭蒼蠅,體大頭大眼大,頭是金黃色,常出入糞坑,而後飛至飯桌,嗡嗡作聲,最污穢討人厭。

  ▲垂棘不能污青蠅─是倒裝句,是說青蠅不能玷污美玉,或美玉不可能被青蠅玷污。

  ▲曲肱─肱,手臂。曲肱是說睡覺時彎了手臂當作枕頭。

  ▲飲水曲肱常樂道─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此孔子自言其安貧樂道的精神。

  ▲萬鍾─鍾,古容量單位,受六斛四斗,十釜為一鍾。(釜,約合今四升八合)。萬鍾,極言受祿之多。

  孟子公孫丑下:(陳)仲子,齊之世家也。兄戴,蓋祿萬鍾,以兄之祿為不義之祿,而不食也。以兄之室為不義之室,而不居也。辟(同避)兄離母,處於於陵。莊子讓王:「萬鍾之祿,吾知其富於屠羊之利也。」

  ▲千駟─駟,四馬並駕的車乘。千駟極言家室之豪。

  ▲無稱─稱,讚譽,如稱讚、稱頌。無稱,庸庸碌碌、默默無聞,無人稱道、無足稱道。沒有好的聲聞足以稱道,同無聞。戰國策:「功廢名滅,後世無稱,非知也。」無稱猶言不稱。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明

  月到天心萬籟清,風來水面不侵塵,

  常空五蘊山頭照,休失本來自在身。

.白話意譯.

  天的中央高高掛起一輪明月,大地毫無聲音一片寂靜,這時我心如止水,平靜無波,不受任何塵緣污染,就像這越過山頭的明月一般,做到了「五蘊皆空」的地步,這樣自由自在呈現本心的境地,希望永遠保存不要失落了。

.內容詳釋.

  ▲天心─猶言中天、天中。天空中央。唐盧仝詩:「夜半沙上行,月瑩天心明。」

  ▲萬籟─籟,本指簫、笛等有孔的管樂器。引申作為有空虛地方發出的聲音。莊子分之為人籟、地籟、天籟。萬籟,指自然界一切音響。

  ▲清─有時義作淨或靜,清淨、清靜常常連稱。

  ▲萬籟清─義同萬籟俱寂─萬物的聲響皆歸於沈寂,形容極寂靜。莊子齊物論:「風止則萬籟寂然,故曰眾竅為虛。」宋范祖禹詩:「天卷纖毫光不隔,風收萬籟夜無聲。」

  ▲塵─塵埃。不侵塵,不受塵埃侵入污染。此處因有下句「五蘊常空山頭照」之句,實寓有六塵之義。

  ▲五蘊─佛教語。蘊是積聚的意思。五蘊指色、受、想、行、識,也稱五陰、五眾。色就是一般所說的物質,變礙為義,是地、水、火、風四大種所造;受,就是感受,領納為義,其中包括苦、樂、捨三受;想就是想像,於善惡憎愛等境界中,取種種相,作種種想;行就是行為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動去造作種種的善業惡業;識就是了別的意思,由識去辨別所緣所對的境界。在此五蘊中,前一種屬於物質,後四種屬於精神,乃是構成人身的五種要素。列表如下:

  ┌色────身(物質的)

  ├受

五蘊┼想─心所┐

  ├行   ├心(精神的)

  └識─心王┘

 

  心所又附屬於心王,萬法都是從心中生出來的,心是萬法之王,故稱心王;與心王相應而起行之法,即心所有法,簡稱心所,共有五十一法。

  再以現代語解釋,色是形相,受是情欲,想是意念,行是行為,以上是認識的客觀要素;識是心靈,是認識的主觀要素。

  ▲六塵(六境)與六根(六入)、六識─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塵者污染之意,謂能染污人們清靜的心靈,使真心不能顯發。又名六境。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六根又名六入。六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言六根對六塵而生見聞嗅味覺思的了別作用。根是能生之義,有六根即能生六識,各有其界限,不能相混。六根、六塵、六識合稱十八界,每一根的「根」「境」「識」必須同時具備,才會發生效用,其關係如下表:

  十八界及效用

  六根界  六塵界  六識界  效用

  眼根界  色塵界  眼識界  見

  耳根界  聲塵界  耳識界  聞

  鼻根界  香塵界  鼻識界  嗅

  舌根界  味塵界  舌識界  味

  身根界  觸塵界  身識界  覺

  意根界  法塵界  意識界  思

 

  唯識宗除了上述六識之外,認為尚有第七識末那識(思量)與第八識阿賴耶識(含藏),對六識稱之為前六識。

  塵界─世間的現實境界,塵道世界的簡稱。塵即指六塵而言。

  ▲空─佛家語。梵語Sunyata,音譯舜若多。空或空性,指透過因緣所產生的一切事物,沒有永恆的本體,生滅不停,本質空寂故稱空,或空性。佛說八大人覺經:「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維摩經弟子品:「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空,只是否定宇宙間存在事物上的「不變性、實有性(自有性)、獨存性(獨立性)」等種種情執謬見,能徹底認識宇宙一切「無不變性、無實有性、無獨存性」,便能徹見萬有的實相,諸法的本真。

  佛門又稱空門,以物教破本體的唯物唯心,及事物的有為無為,建立空相法門,故稱佛門為空門。大智度論:「空門者,生空法空。」

  我國道家指「虛而無物」為空。

  ▲照見五蘊皆空─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自在─任意、舒適,進退無礙。佛教指空寂無礙。法華經序總:「盡諸有結,心得自在。」注:不為三界生死所縛,心游空寂,名為「自在」。亦即指吾人的心完全脫離了煩惱的繫縛而通達無礙。

  ▲本來身─亦即本來面目。佛教指人本有的心性,自己的本分。六祖壇經惠能(語惠明)曰:「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阿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後用來指事物原來模樣。王守仁詩:「本來面目還誰識?且向樽前學楚狂。」

  德

  君子盛德貌若愚,不矜不伐自謙虛。

  蕩蕩日休心自逸,庶幾夙夜永終譽。

  

  功滿行圓各有因,慈心久著度原人。

  春風吹散諸塵漏,枯木生花萬古春。

.白話意譯.

  有修養有道德的君子,表面看起來十分愚笨,既不自負賢能,也不誇耀功勞,很自然的謙遜虛心。坦坦蕩蕩的天天過著好日子,心中十分安逸。就因這樣也許可以長久保持他美好的聲譽罷!

 

  有些人事業和德行能夠圓滿無缺,是他種了善因而得到的善果。他永遠保持著慈悲心願,不斷的度化原人。所有世俗的煩惱都被春風吹散了,好像枯木生花一般,生機勃勃,可以萬古長春呀!

.內容詳釋.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論語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名也。

  ▲盛德─大德。指人的品德或敬稱有德之人。盛德不泯─大德永垂不朽。文選、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夫盛德不泯,義存祀典」。注:盛德必百世祀。

  ▲盛德貌若愚─愚─戇笨、無知、癡呆。史記老子韓非傳:「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論語為政: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愚,又作直解,論語陽貨:古之愚也直。愚,朱注:知不足而厚有餘。

  論語先進: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按筆者姓高,以柴為始祖,堂名守愚。所守著是「直」,也是知不足而厚有餘也。

  ▲不矜不伐─自負賢能曰矜,誇耀自己功勞才能曰伐。老子:「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謙虛─謙遜虛心。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謙,易卦名,是六十四卦中惟一六爻皆吉的卦。虛心,指心無成見,不自滿。

  ▲蕩蕩─心胸開闊的樣子。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休─美善。書太甲:「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德,實萬世無疆之休。」傳:萬世無窮之美。黨員守則、青年守則前言最後一句「永垂無疆之休」。筆者所撰首席使者涵靜老人伉儷九秩雙慶專輯前恭輯壽言,最後一句亦用「永垂無疆之休」。

  ▲日休─好日子。雲門文偃禪語「日日是好日」,這是最好的解釋。指月錄:一日,雲門對僧眾道:「十五日以前不問汝,十五日以後,道將一句來。」雲門見無人答話,自言自語的說:「日日是好日。」

  ▲逸─安樂、優閒。

  ▲庶幾─(1)近似之辭。(2)希望、推測之辭(白話是也許可以)。

  ▲夙夜─早晚。

  ▲譽─(1)稱人之美。(2)美好的名聲。

  ▲永終譽─言其善於終始,可愛之極也。集韻:「以永終此譽矣。」書虞書大禹謨:「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論語堯曰亦有引此語。集註:四海之人困窮,則君祿亦永絕矣。戒之也。集解:包氏曰:永,長也,言為政信執其中,則能窮極四海,天祿所以長終也。兩種解釋,各不相同,朱注以永終為永絕,永遠斷絕了;包解,則以永終為長終,長久不斷絕。南轅北轍,使讀者疑雲不解。毛奇齡稽求篇則云:四海困窮是儆辭;天祿永終是勉辭;蓋四海當念其困窮,天祿當期其永終也。則又為折衷之說了。

  此詩解釋應從下文:

  ▲庶幾夙夜永終譽─中庸:「庶幾夙夜,以永終譽。」原詩出詩周頌振鷺。箋:永,長也。譽,美也。正義:以此而能長終美譽。庶幾早夜孳孳,以恆久保其令譽。

  ▲功滿行圓─同功行圓滿,也作功德圓滿。功行,功績和德行。圓滿,佛教稱懺悔事畢為圓滿。功德圓滿後多以稱事情完滿無缺。

  ▲著─ㄓㄨˋ,明顯、顯露。著,同 ,ㄓㄨㄛˊ,力、用力。把力量用在某一點上。

  ▲塵漏─指世俗的煩惱。塵,佛家稱人世為塵,如塵世、塵寰、凡塵。六塵所構成的現實世界為塵界(塵境)。佛教宣揚超脫現實,把關心社會現實的心情稱為塵心。這種世俗的想念,也叫塵想。(道教則稱一世為一塵)。漏,佛家指為煩惱的別名。法華玄義:「諸漏皆云煩惱現行,令心連注,流散不絕,名之為漏,如漏器、漏舍,深可厭惡。」無漏,就是清淨無煩惱的意思。無漏法,就是清淨無煩惱之法。出世間的一切無為法,都是清淨無煩惱之法,如三乘聖人之所得到的戒定慧和涅槃,就是出世間的無漏法。法華經:「度脫諸眾生,入佛無漏智。」景德傳燈錄:「五百比丘聞偈已,依教奉行,皆獲無漏。」

  ▲枯木生花─同枯樹生華、枯樹逢春。比喻絕境逢生,絕望中獲得生機。又「枯楊生華」,語見易經。

  ▲萬古─永久也。杜甫詩:「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萬古千秋、千秋萬世,都是形容極久長的時間。

  ▲萬古春─同萬古長春,亦作萬古常新。(待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