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苦行的奮鬥精神,要能基塵了塵!

入世苦行的奮鬥精神,要能基塵了塵!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70期 » 入世苦行的奮鬥精神,要能基塵了塵!

 1998-03-25 09:40

維生首席一月廿五日在天極行宮於先修第十八期正宗靜坐班結業講話

  向自己奮鬥的進階先從「有我」起步,然後進入蛻脫「我私」、「我執」進入到「忘我」,把自己奉獻給家庭、社會、國家;最後昇華到「無我」,由人道返天道。

  各位同奮!我們互稱為「同奮」,顧名思義,我們是在共同為天下蒼生、為生我、養我、長我的這塊土地不斷奮鬥,首先要思考,天帝教的奮鬥應該從什麼地方開始?天帝教的教義提出有三種奮鬥─向自己奮鬥、向自然奮鬥與向天奮鬥,今天我選擇以「向自己奮鬥」做為開始,分三部分和各位同奮共同探討:

  一、什麼是向自己奮鬥?

  二、天帝教的經典、教義如何詮釋向自己奮鬥?

  三、師尊向自己奮鬥的身教與言教?

  在天帝教的三種奮鬥,向自己奮鬥是近程目標,通過向自己奮鬥之後才能向自然奮鬥,最後才能向天奮鬥,譬如「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千里起於足下,走一千里路,也是先從腳底下的那一塊土地開始邁出去,攀登三千公尺的高山,也一定是從山底下最低的地方開始往上爬,所以天帝教三種奮鬥的基礎落實在向自己奮鬥。

  我認為向自己奮鬥也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先要「有我」,然後「忘我」,最後「無我」。向自己奮鬥先要面對自己、認識「我」,宗教的修持首先要面對「我」,先確定「我」,先有「我」,有些同奮在向自己奮鬥的時候忽略了「有我」的階段,以為必須立刻先從「忘我」做起,但是這樣反而違反了自然的基本法則,有那一個人不是先注意自己呢?先要有「我」,「我」在那裡?「我」應該做什麼?「有我」就是自己了解自己、認識自己,肯定「我是一個人」,師尊所說的「先盡人道」的基本條件是認識自己、確定自己,要求自己做一個好人,然後不斷提升,才可以「再返天道」。有我才會肯定自己,有我才能實現自己,有我才會圓滿自己,「我」是最基礎的條件。通過有我之後,進入到忘我,忘我的境界是通過自我肯定在不同領域中「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通過有我、忘我之後,進入到無我,到無我的境界就是自覺性昇華。

  走出「我私」「我執」,才能超脫出「有我」的境界

  因此,一般人會問:我是誰?這就是「有我」的開始,進一步問:誰是我?這是「忘我」,最後問:什麼是我?這才是「無我」,我相信在這一百天基礎修持,各位同奮在靜坐的過程會不斷的通過「有我」、「忘我」、「無我」的階段。靜坐一開始,感受到有我,當默運祖炁之後,開始進入到忘我,一靈常照就進入到無我的境界,從靜坐的修持到每一種人生的境界,都可以是「有我」、「忘我」、「無我」,之所以會有很大的不同,「私」與「執」是重要的關鍵,如果完全停留在「有我」的境界,會成為「我私」、「我執」,只有走出我執的人才能夠提升到忘我的境界,最後提昇到「無我」的境界。

  在奮鬥的過程中,我執是每個人必然會有的過程,《天人日誦大同真經》特別提到「私」的觀念,私的本身並不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執著在私才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中國人有一句話:「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一般人解讀這一句話,認為這是自私的表現,但是這一句話也可以有另一層面的解釋,前幾天聯合報上有一篇讀者投書說:很多團體在春節之前到社區幫忙打掃,但是不到三天又恢復原有髒亂的樣子,與其讓別人來打掃社區,不如每個人把自己家門口的垃圾整理好,相信這個社會就會很好了。明末大儒顧炎武先生說:「天下之人,多懷其家,多私其子,其常情也,聖人因而用之,用天下之私,以成人之公,而天下治。」他認為「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是建立在「天下為家」的小康基礎上。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每個人能夠把自己的門前雪打掃乾淨,一條大雪壅塞的大路,必然是暢通的。因之,每個人先「有我」,先把自己處理好,就是「先盡人道」,今天社會的問題發生在家庭,做父母的人沒有盡到家教,把教育下一代的工作完全推給學校,學校不能解決的問題就推給社會,就是不曾想到「有我」,有我是私,就看如何處理「私」?好的處理就是先從「有我」起步,通過「有我」達到「忘我」,把自己奉獻給工作、社會、人道,然後進入到「無我」,從人道返天道。天帝教向自己奮鬥的進階應該是先從「有我」開始,然後進入到「忘我」,最後昇華到「無我」。

  向自己奮鬥的人,都能自我肯定、自我約制、自我突破、自我挑戰

  從天帝教的奮鬥觀來看,我們知道有的宗教鼓勵出世,離開滾滾紅塵,離開社會離群索居,去追求自我修持,這種屬於出世法,有的宗教更是主張「出世苦行」,離開家庭、離開城市、離開社會,到荒山野外苦行修持,佛教釋迦牟尼的修持過程就是先通過苦行修持,當釋迦牟尼得道之後,走出了出世苦行,創建了「原始佛教精神」─「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道」,我個人認為釋迦牟尼真是了不起,通過自己的修持心得來改變了世界,一個偉大的宗教家就是通過自己的修持來改變世界,來改變現實紅塵,這種宗教觀念是「入世苦行」,天帝教一貫鼓勵同奮入世苦行,天帝教奮鬥的精神正是這種「入世苦行」的精神。

 ●在紅塵中奮鬥,縱使怒濤排壑,仍須屹立不搖。/鄭調億攝。

  各位同奮看《天人日誦奮鬥真經》第三頁:

  偉。奮鬥之道。基塵了塵。進道蚤。

 

  所謂「基塵了塵」最簡單的解釋是在紅塵而不染塵,入紅塵而不染塵。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道就是入世苦行,這是奮鬥的基本落腳點。「進道蚤」的「蚤」字是一種牛車、馬車所使用的零件,是車輪子中的一根梢子,可以用來把輪子卡住,所以衍生「蚤」的解釋就是關鍵,經文的意思是:「奮鬥的關鍵就建立於在紅塵而不染塵,在紅塵中奮鬥。」現代語就是「入世苦行」,所以我說天帝教的奮鬥觀是建立在入世苦行。《天人日誦奮鬥真經》第四頁:

  正脩身心。潔滌強制,振己奮鬥。

 

  「振己奮鬥」就是向自己奮鬥,「潔滌強制」是向自己奮鬥修持的四個重點,代表四種功夫:

  一、潔,意思是不染。

  二、滌,意思是不垢。

  三、強,意思是不惑。

  四、制,意思是不做。

  向自己奮鬥首先要修持心、身,所以是「正修身心」,如何才能修持心與身?就是:第一、潔—不染。第二、滌—不垢。第三、強—不惑。第四、制—不做。如果向自己奮鬥能夠做到不染、不垢、不惑、不做,這是向自己奮鬥「入世苦行」的過程,從「潔」的功夫做起,「潔」就是「潔欲」,沒有不正的欲望;「滌」就是「洗滌」,以反省懺悔洗得乾乾淨淨,就是「不垢」;然後能夠「強」,自己肯定自己,可以「不惑」,更重要的是「制」,「不做」自己認為可恥的、違反良心的事情,這是向自己奮鬥的四個基本法則。

  《天人日誦奮鬥真經》第四頁:

  善積己心。寡範己念。以弱為強。拗其心。

 

  意思是:培養自己好的心理,慢慢減少欲望,善念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就會形成力量,心中可以不受欲望的牽制,我用兩句話解釋:「時存恭敬、警惕之心,慎防墮落、欲望氾濫。」

  教義在探討「向自己奮鬥」時提到「自愛、自治、自信、自奮」,這是向自己奮鬥四個重要的精神:

  一、「愛」—自我肯定。人最大的敵人就是否定自己,要愛你自己、肯定自己,向自己奮鬥的起步就是「自己肯定自己」。

  二、「治」—自我約制。

  三、「信」—自我突破。

  四、「奮」—自我挑戰。亦正是自我不斷地要求提昇。

  向自己奮鬥的人都是「自我肯定」、「自我約制」、「自我突破」、「自我挑戰」的人,《天人日誦奮鬥真經》已經告訴我們很好的修持方法。我常常講天帝教的精神就是手心朝下的精神,手心朝上是祈求,手心朝下是奮鬥。天帝教的精神是向自己奮鬥的精神,是手心朝下的精神,各位同奮在叩頭的時候也是手心朝下,透過向自己奮鬥落實入世苦行。

  知足、惜福、感恩,是師尊面對誘惑、面對挫折、突破我執的法寶

  師尊一生奉行六個字─知足、惜福、感恩。「知足、惜福、感恩」是師尊留給我們同奮的三寶,告訴我們同奮做人、應事應該以這六個字為基礎:

  一、知足。是師尊面對誘惑的法寶。我在這裡舉一首宋明理學邵康節夫子所寫的「不知足」詩:

  終日奔波只為飢,纔方一飽便思衣,

  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

  買得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轎少馬騎,

  槽頭結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

  縣丞主簿還嫌小,最好朝中挂紫衣,

  一日當朝做宰相,還想神仙下局棋,

  若要世人心滿足,除非南柯夢一回。

 

  意思是:一天到晚忙來忙去只為了填飽肚子,剛剛吃飽飯,就想到好的衣服,衣服有了、飯吃飽了,就開始想:娶一個漂亮的太太吧!等到娶到太太,生下兒子,又想到沒有田地,等到蓋了大房子,買了很多田地,又想到沒有馬騎、沒有轎坐,等到家中馬槽中栓滿著馬和騾,又想到沒有做官會被人欺侮,做官最好到中央做大官,等到做了宰相,還想要活的長久一點,如果人要滿足,只有到夢裡去吧!

  各位同奮想一想,人欲是不是如此?人的欲望真是沒有止境的上升,沒有止境的膨脹。知足是防止欲望的膨脹、防止欲望的上升。師尊給了我們制心的一帖藥,以知足來防止誘惑,在滾滾紅塵中修道,最好就是用知足來面對誘惑,知足的相對是不貪,人的欲望上升是因為貪得,貪是欲望的根源,師尊以知足來治貪,所以師尊說:「知足常樂。」知足的心,物慾就會減少,不知足的人,物欲就會上升,知足是調和欲望的關鍵。一個人希望溫飽很正常,溫飽是人生基本的條件,但是希望擁有整個世界就是貪了。凡是能夠知足的人一定是人世間最快樂的人。

  二、感恩。是師尊面對挫折的法寶。修道常常會面對磨考,修道最大的考驗來自於家考挫折,就以感恩心面對。師尊在離開自立晚報之後,受到很多的挫折,每當他老人家受到打擊,他老人家都會在日記記下:「這是 上帝要成全我。」他老人家一直是用感恩的心面對,給我們很多的啟示,當用感恩心面對挫折的時候,就可以通過磨考,有一些同奮在別人罵他的時候,會說:「這是在替我消業障。」這就是一分感恩的心。

  三、惜福。是師尊突破我執的法寶。師母留下一幅對子,是師母的祖父留給子孫的一段文字:

  惜衣、惜食,非但惜財,更要惜福。

  求名、求利,莫如求己,勝於求人。

 

  意思是:人珍惜衣服、珍惜糧食、珍惜財富,更重要是要惜福,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人想要求名、想要求利,最好從自己開始,因為求人不如求己。

  這一幅對子經師母帶到李家之後,成為李氏子孫共同擁有的庭訓,同時也送給各位同奮,成為師母她老人家留下的奮鬥精神。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不會感覺到不足,也不會感覺到挫折,有求皆苦,無求則樂。我常常認為我們每個人最好去一些地方多看一下,到醫院看一看,就會珍惜自己的健康;到監獄看一看,就會知道自由的可貴;到機場看一看,才知道親情的可貴,才懂得珍惜在我們眼前的東西。

  「知足、惜福、感恩」應該是向自己奮鬥、突破自己、開創自己、約制自己的最好法寶,我在各位同奮百日築基圓滿的時候,把師尊這六個字贈送給各位同奮,希望各位同奮共同把「知足、惜福、感恩」做為座右銘,做為向自己奮鬥的基礎。

  修持就是為了明心見性,就是為了了解自己,「黃梁夢」是鍾離權老祖和呂祖一段有關修持的啟發,當呂祖還是一個貧窮的儒生,在一個旅館和鍾離權老祖見到面,鍾離權老祖要渡他,就在一旁煮小米粥,呂祖在旁邊不知不覺睡著了,夢到一生,考上狀元,做了大官,最後在政治鬥爭中被殺,一覺醒來,鍾離權老祖告訴他:粟熟矣!

  當年我們跟隨師尊在華山,最喜歡吃華山道人蒸出的熱饅頭,我們常常在一邊看道人蒸饅頭,一邊等饅頭吃,我們等不及了就催:「可以吃了吧!」老道就說:「你等著,看籠子的氣升上來。」果然鍋子內的水燒熱,氣就升起來。我們又催了:「可以吃饅頭了嗎?」老道說:「再等,看氣回下來。」我們又等,看到蒸籠的氣慢慢落下來,又催:「現在可以吃饅頭了嗎?」老道說:「還要等,要悶一悶。」我開始對人生的體會就在這裡,人生一開始是氣昇上來,然後慢慢落下來了,「有我」的時候就是氣昇上來,「忘我」的時候就是氣落下來了,這時候還沒有熟,什麼時候才熟?要悶一下,悶一下才是真正成熟的時候,也就是進入到「無我」的境界。向自己奮鬥的階段是「氣昇」、「氣降」,最後還要「悶一下」,這是一個過程。下面我從我自己經驗中提供各位同奮自我鑑定:「是不是熟了?」

  第一、向自己奮鬥應該曉得自己要什麼?可以捨掉什麼?捨得,捨得,沒有捨就不會得。

  第二、向自己奮鬥應該了解欣賞別人什麼?欣賞別人、喜歡別人就代表自重。

  第三、向自己奮鬥應該懂得如何去面對問題,自問:假如我是他,怎麼做?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就是向自己奮鬥最好的鑑定,師尊說:「退一步天空皆寬。」為別人留一點空間就是為自己留一點空間,這是向自己奮鬥最難突破的地方,如果能夠為別人想一想,就會突破。

  最後,向自己奮鬥要能夠懂得享受寂寞。人最怕寂寞,當你能夠甘於寂寞、懂得享受寂寞,就是鑑定向自己奮鬥的最好方式,向自己奮鬥達到忘我、無我的境界。

  我個人從向自己奮鬥的過程中,提出「有我」、「忘我」、「無我」的修持經驗,作為各位同奮結業後共同奮鬥方向,天帝教是「入世苦行」的宗教,我們要能夠「基塵了塵」、「在塵不染塵」,這是我們奮鬥的精神。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