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來規劃活動的總省思/龍歸大海

十五年來規劃活動的總省思/龍歸大海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03.204期 » 十五年來規劃活動的總省思/龍歸大海

趙光武  2001-01-01 09:50

  從首次企劃本教對外大型活動—台中市中正公園慈善園遊會開始,光武同奮一路參與了安悅奉獻、教務、教財、人事與訓練規劃,更完成各項佈道大會、超薦法會、師尊、師母飾終大典與清涼勝會,一次次地將同奮的奮鬥心力匯聚到高點。

  十二月十七日,隨著帝教復興廿週年慶活動打上休止符,光武同奮回顧了兩個多月來籌辦的點滴心血,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多年來,若不是堅守著對 上帝、對師尊的承諾,以及一股衝鋒陷陣的傻勁,各項獨創帝教特色的活動,就不可能亮麗的呈現檯面。文中更透露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未來的帝教,不論是策劃大型活動或推動弘教方案,都必須群策群力,組織工作團隊,才能使帝教可長可遠地走下去。

笨人自知之明在能巧妙運用傻勁 再次匯聚同奮心念則是一大收穫

  「笨人的自知之明在於能巧妙地運用傻勁」,相信多年來在弘教、法會與許多活動籌備過程中曾經努力奉獻奮鬥的同奮與我有相同的感受,沒有對 上帝與師尊不變的承諾,加上必要的傻勁,弘教與活動的推動真是甘苦備嚐。

  這篇專文是對十五年來規劃設計活動與計畫的一次總省思,認同者請會心一笑,並祈在未來的奮鬥路上給予支持,無法認同者尚祈不吝指教,請逕聯絡鄙人電子信箱 phillip@lxboss.com。

  本教復興廿週年慶祝活動已於去年十二月十七日畫上一個句點,參加成禮的「記名童子」或許還不清楚接受成禮所代表的意義,但是觀禮父母心中的愉悅,相信還未止歇;參加金禧嘉禮的佳偶,在 上帝、師尊、坤元輔教與諸天上聖高真位居無形及維生首席於有形代表福證下,同締鴛鴦盟,能讓參與的家屬、子女再一次感受「緣定三生、夫婦雙修」的喜悅,不論儀式的進行是否完備,或進行過於凌亂,這兩項典禮起碼再一次達到匯集同奮認同的意識與持續奮鬥的心念。

  將近兩個月規劃與籌備的辛勞,在「禮成」聲後一舉擊垮身心的防線,活動中擰傷的痼疾,再一次逼我花費許多寶貴光陰臥床休息。但是,腦子並未許我這個福氣,依然堅持要我用心檢討,更期待將籌備的過程留下紀錄。

  這幾天每當聽到對復興廿週年慶祝活動的鼓勵,我只有感慨,或許「標準太高」,自己只打四十分「不及格」,因為我們其實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們資源與支援不足,留下太多遺憾。不過誠如維光與光傑樞機鼓勵說:能看到許多久未見面的老同奮,更能使他們因子女參加成禮而感動,活動能熱熱鬧鬧的舉行,就很值得了。

成禮與金禧嘉禮為廿週年慶規劃主軸 以一字巾取代傳統三次加冠更服儀式

  年初規劃天赦年、師尊師母百歲與復興廿週年系列活動,早有將儀禮藉今年的因緣完整化的構想,因此,在清涼勝會後,配合行之多年的飾終儀禮、護國迎祥解厄禳災法會,祭天與陰超陽薦的禮儀已經完備。而根據禮記的儀軌及教綱規定的「祈、祀、禳、祝」僅剩下成禮(即加冠及笄禮)尚未完成(未來是否須增加旦禮,尚待討論),是以合併已有規模的嘉禧之禮及必要的頒獎程序,構成了復興廿週年活動規劃的思考主軸。

  由於清涼勝會新主題「大解脫」獲得極佳的迴響,第一次腳本呈報常務樞機會議討論後,遵囑加入復興廿週年活動規劃中,同時一併考慮增加倡議多年,但考慮到名相與執行技巧的「告解」。修正的腳本再提樞機會議討論時,部分樞機使者對使用的名詞確有不同見解。

  如大元士、大宗正、大解脫、大告解,雖名為「大」,其實不大。但是,部分名詞的使用確實經過考據,然仍有不同修正意見,我僅盼成事,實無必要堅持己見,因此,更改活動中部分「名詞」的使用,若仍有更高明建議,但盼未來接續承辦,切莫如我「食古不化」,至少能做到盡如人意。

  成禮中,我們規劃以「一字巾」取代傳統三次加冠與三次更換服飾的儀式。「一字巾」早在三年前,維生首席即開始尋找而不可得,今年高雄市掌院光光掌教赴大陸期間,在友人協助下,商得一位老道割愛,先轉交台灣省掌院光潢同奮製作樣品。

  由於選擇製作之材質為木材,質地與傳統使用的玉或黃楊木相去太多,維生首席特囑最好重新設計,最後採用塑膠射出成品質感較佳。無奈,設計完成已在十二月初,雖然找到專營塑膠射出的光棣開導師,仍難如期在活動舉辦前完成製作,無奈之餘,只得以原樣委託光潢負責製作,所以,「一字巾」僅有其樣,未能奢求其質,此一錯誤其責在我,尚祈同奮見諒。

幾經波折確定以周朝爵作為賜醮禮器 元服之樂嘉禧之歌豐富本教心靈樂章

  「賜醮」所用的禮器在規劃過程中,一直有一個形象盤迴在心中,某日造訪靜坐班同學光塵,發現在他的珍藏櫃中恰有我要的樣品,經與協助美術設計的緒禧開導師、靜練與蕭繡瓊小姐討論後,由靜練尋覓,交給台中工業區一家專業鑄銅工廠進行估價,對方言明製作難度高,估計需要十個工作天不說,每個造價恐超過新台幣二千元。

  這個禮器究為何物?當時並未進行考究,但是心想此一禮器完成,可以取代目前皈師、嘉禧之禮中使用過於簡略的免洗杯。不過居於「勤儉建教」原則,除台灣廠商估價外,我也特地上網探尋其他可能資源,在大陸找到幾個製造商,經聯繫後,CIF報價自每個美金三十九元,一路殺到十八元,仍認為價格過高。

  為撙節經費只有走訪古董市集,天可憐我!從一個台幣八百元,殺價殺到不及三成的價格。一口氣定下兩百七十個,也只能先拿到七十個,活動前夕才自大陸運到,無法進行再加工。不過,未來各教院在皈師時賜甘露水與嘉禧之禮賜嘉禧瓊漿醴器將不虞匱乏了。

  禮記記載禮器為爵,但是爵的型制為何?實在考倒了我這不學無術之人。好在書房裡資料不少,找來青銅時期相關資料,查出殷商時期稱為「斝」,周朝稱爵。如何使用,經與維生首席討教後,也算增加一些常識。

  研讀《禮記》士冠禮規劃成禮,不能免俗也必須譜上一首配合的音樂。整編醴辭與字辭,寫了「元服之樂」,編曲的工作當然交給光娛。光娛編曲的「師恩頌」、「坤元輔教頌」、「恩典」、「心窗」不斷地豐富本教的心靈樂章,「元服之樂」同樣展現相同的精神與內涵。同時,在維生首席指示下,要求光娛重編「嘉禧之歌」第一章,以不同的表現方式,讓同奮在未來應用時有更多的選擇。

  重編的「嘉禧之歌」以嗩吶起音帶動歡愉的氣氛,「元服之樂」則以古琴及簫表現,相信都給活動當天參與同奮不同的感受。

  「元服」原為太子加冠所用的特殊名詞,在規劃上我們特別冠以「元服」,除了表示對此一儀禮的關注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每位受成禮者,不論是帝教第三代或第四代,都希望能如「太子」般在現在乃至未來寄予厚望,期待他們在接受成禮後真正長大成人,能肩負更多、更大的責任,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乃至於為帝教普化全球貢獻最大的力量。

參與人數控制不當 儀式進行亂中有序 事前宣導聯絡欠周 多項規劃喪失原意

  帝教二十年,我們舉辦成禮,實有其特殊意義。雖然,年齡有所限制,其實我們一直在「放水」。以主辦者的立場來說,參與人數確定與否,考驗活動行程的規劃與執行能力。

  在活動前一週,成禮報名人數僅有三十三人,活動前一天增加至七十七人,一直到活動前卅分鐘,還有加入者。平心而論,碰到這種情況,有時也不得不鄉愿一下去接受。活動進行時,受成禮者實有八十二人,近尾聲時,台北縣一位同奮帶掌上明珠飛車趕來,也蒙受席特准接受成禮。

  相信許多觀禮的同奮與我同樣感受到,受成禮者或許不能深體個中含意,但家長的滿足與喜悅都寫在臉上,嘉禧之禮也是一樣。負責籌備的坤院委員會執行長敏堅掌教原期待一百對佳偶參加,或許是第一次舉辦,同奮難免有所矜持,到活動前一天統計人數僅有十四對,包括三對新婚、十一對「老烘爐、水茶古」。但舉行時人數擴增至四對新人、十八對「老新郎、水姑娘」。儘管儀式中搶鏡頭者有之,不耐久候者有之,亂中有序,熱感十足,難免我受到禮堂中「禮數欠周」的批評。

  維生首席原先構想比照清涼勝會模式,邀請預擬擔任大宗正、大元士的同奮自行立願,並於活動前集體至鐳力阿道場閉關一天承接天命,但因聯絡欠周,未能如願。因此,預定十六日晚上天人講堂開講時,負責「自赦人赦—告解」的大宗正與「天人解脫」的大元士都應上講壇,由首席頒授天命與介紹的行程,也未能進行。大宗正、大元士更僅有光中樞機、光光掌教、敏堅掌教、光劫副掌教、光爐、緒禧、緒訊開導師與光邊副院長到場。

  第一次進行的「自赦人赦—告解」按樞機會議決議為實驗性質活動,設置了五個告解室。由於大宗正人數不足,先由敏堅掌教、緒禧、緒訊開導師先受命進行,開始時或許同奮對「自赦人赦—告解」尚不明其義,並無人參加。直到後續進行的天人解脫開始後,才有十餘位同奮前來告解,光中樞機、光光掌教、光劫副掌教也適時支援。

  參與「自赦人赦—告解」的同奮,五成左右將告解當成求神問卜,這當然與籌備單位人力有限,無法遵照維生首席指示前往各地教院堂擴大說明推廣有關。同時像「成禮」這個新的禮儀規範亦未能事先宣導,其過失均需由光武個人承擔。

工作人員缺乏經費無著 成效大打折扣 設立禘祫大典委員會專責其職迫在眉睫

  從考查研究、活動規劃到執行,本次活動與清涼勝會最大的差異在於工作人員缺乏、經費無著。

  清涼勝會籌備期間,總幹事光帛同奮發心製作贈送所有工作同奮一件紀念背心,召集了三百位工作人員,絕大多數能不眠不休參與,但此次苦無同奮人力奧援,光帛負責此次場地布置工作,只好動員公司員工與光挑、光鸞等協助。也許當天沒人注意天極行宮所有日光燈管,已由光帛親手全部換新,光帛全心的奉獻更有必要給予奮鬥楷模的榮譽。

  原先在年初樞機會議決議由極院弘教經費勸募節用委員會支援的費用,雖然在籌備會議上獲得該委員會主任委員光照樞機首肯,但申請上出了些問題,最終還是由極院內執本部先調撥壹拾伍萬元零用金才解了燃眉之急。

  清涼勝會籌備期間曾成立禘祫大典委員會總其成,十月間舉行的清涼勝會檢討會,維生首席與與會同奮均體會必須成立正式編組的禘祫大典委員會專責未來類似活動的籌辦。在此次活動結束後,個人認為禘祫大典委員會的設立實已迫在眉睫,否則每次活動以任務編組方式進行,既無法將年度弘教及法會活動有效規劃執行,更因為權責歸屬難取得共識,資源運用與成效都會大打折扣。

  大學讀的是漁業,短暫的海上生活後,廿多年都待在陸地上。我並非活動設計或編導科班出身,有的經歷也不過是大學新鮮人獲推薦參加救國團康樂輔導人員訓練,帶過幾次團隊,規劃主持過學校的迎新晚會。在帝教自先修二期正宗靜坐班結業,規劃舉辦本教首次對外的大型活動—在台中市中正公園的慈善園遊會,迄今將屆滿十五年。

  如同「瞎貓撞進天堂」,或許是機緣,或許是師尊、維生首席、維光樞機無形有形宿緣的刻意栽培,光武有幸參與安悅奉獻、教務、教財、人事與訓練規劃,更完成彰化、台北、台中佈道大會、秋季超薦法會、本師世尊歸晉金闕飾終大典、坤元輔教和合黃庭飾終大典,與天赦年清涼勝會。

  栽培、磨練我的長輩與鼓勵我的同奮常會說,我創作了幾項具有天帝教特色與精神的儀禮模式,聞言我沒有快意僅有心酸。因為既定模式內涵不足可以改造或重塑,但是「老兵」雖然不死,卻會凋零。

  十多年來,曾有過負責行政事務的光撥、藝術規劃的光胞、推廣實務的光文、音效規劃的光娛,這些曾經甘苦與共的好弟兄、好同奮,目前除了光文、光娛外,已許久未見。藝術規劃部分雖有緒禧開導師、靜練與蕭繡瓊小姐近三年來的協助,但整個臨時工作團隊不夠完備,尚有缺憾。

  記得五年前規劃籌募天人奮鬥基金時,曾寫下帝教十年弘教推廣與財務計畫,當年的構想有許多目前已逐步實行,但尚缺乏規劃中「全能弘教團隊」的組訓,多希望能早日將十五年來的心得與經驗與有心、發心的緒(靜)字、正(鏡)字輩同奮分享交流,傳承下去。因為「笨人的自知之明在於能巧妙地運用傻勁」,但「傻勁」並非智慧,更可能因思考難脫離既有的框架,奢言創造反會走入歷史。

  兩年半前在傳道使者訓練班結業前夕,向無形自許希望能完成帝教多媒體弘教的建制,其中有關帝教網站的基本目標、教務e化、遠距教學、帝教衛星頻道、帝教音樂優質化等想法,雖與多位同奮論及,但尚無進度可言。

  在復興廿週年慶祝活動結束後,若以易的乾卦來註解,已然步過九五的「飛龍在天」,為免「亢龍有悔」,且讓我能如緒我同奮說的:意欲龍歸大海。是的,在千禧年終,且讓我說:階段性任務該告終結,希望皇天為證,讓我有了願的機緣。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