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謙虛的心靈匯聚新知 以禮和的態度綻開笑果 以精誠的修持大放親和

以謙虛的心靈匯聚新知 以禮和的態度綻開笑果 以精誠的修持大放親和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58期 » 以謙虛的心靈匯聚新知 以禮和的態度綻開笑果 以精誠的修持大放親和

 1988-10-15 09:45

維生樞機使者對教職幹訓班講述-教職人員應有的修養

  「修養」的意義簡單的說,「修」就是修身、修心、修煉;「養」就是養氣、養望、養道。我個人以為帝教教職人員在修養上第一個值得思考的就是「知的觀念」,我們修道人要以父母給我們的「假我」來修煉明天的「真我」,在修煉明天的真我的過程中、必須面對當前知的現實,一個多變的「知的現實」,孔夫子說過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就是我們所知者是應為我所知,不知者不要強以為我所知。如果有同奮不肯研究教義,不吸收新的知識,總是墨守成規,以舊有的觀念去解答一切,往往產生誤導,不但誤了自己也誤了別人,尤其教職同奮更要注意。

  今天是一個知識爆發的時代,過去人類的祖先幾千年所累積的經驗,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第一顆原子彈落在日本廣島之後,同時也改變了整個知識領域!因為世界各國都在從事核子武器競爭,帶動了知識的成長,在一九四五年至五五年,十年之間,人類的知識累積成長了一倍,今日的電腦就在此一時期出現,一九五五年至六0年之間,以蘇俄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為起點,五年之間又帶動了知識成長一倍,在一九六0年至八0年代,人類知識更以三年成長一倍的速度怏速成長,只用過去的經驗與知識無法處理快速變遷的現實問題,在學理上將知識的傳遞分為(1)前塑文化:所有知識都是承續前人知識的累積,所以知識的傳授是以師徒代代相承的,(2)同塑文化:六十年代後進入同塑文化期,以同一知識領域、同一目標的人在一起學習,(3)後塑文化:後來居上,屬於一種專精文化,分工越來越細,要向專業知識學習。

  第一、教職同奮從事宗教活動,面對的是一個多變的社會,想要救劫、救人,如果強以為知,是故步自封,因此面對加速成長的知識,首先,要保持一份心靈的空靈,這一種空靈就是「謙虛」,把心中舊的包袱拋除,保持心中的空靈才會有彈性,才會接受新的知識,才能真正面對現實,勇敢的接受不了解的知識,所以我提供大家在「知」的觀念上首先要思考的第一僩個問題,不要強以為知。其次是如何保持一份空靈的心境,謙虛的心情。

  第二、教職同奮應該實踐「禮、和」,這兩個字是人生守則廿字真言最後的德目,廿字以「忠、恕」起,以「禮、和」結,有其特殊的涵意,應該好好的體會。我個人認為「禮和」是針對教職同奮而言,如果能確實做到,相信教院一定非常和諧,教務推動一定很順利,我們日常俗世生活所見,往往對一些官僚式的服務看不慣,這其中第一缺少者為「禮」,第二缺少者當為「和」,現在我們從事宗教活動,如果也犯了同樣的毛病,又該是如何?

  在所有的動物當中,只有「笑」是人類獨有的專利,是其他動物所沒有的,我想「笑」應該是「禮、和」的源頭,是全世界人類共同的語言,多笑一笑有什麼錯呢!但是大家對笑很吝嗇,帝教同奮應該多用這種共同的語言,把笑常常擺在臉上,不但在教內如此,在社會上也是如此,用笑可以開放親和力,化解現在社會上到處充滿暴戾之氣,就是一種救劫、化劫的行為。

  在教院之內只要遵守禮和,將親和力建立在禮和之上,彼此尊重,彼此多笑一笑,即使是一座冰山也會被「笑」所溶化,只要大家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可以同化少部分的人,使得大家在潛移默化之中變化氣質,自然而然就會有「道氣」出來!

  第三、教職同奮應該有「誠」的修持,曾國藩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凡事如果建立在「誠」的基礎上,事天以誠、待人以誠,沒有不能渡的原人,沒有突不破的困難,誠可以改變一切,「誠」就是教義中所說的「熱準」。到達「適切的熱準」就是「誠」,只要從心中發出誠意,即可感覺到親和力,我方才講修養的「修」是修身、修心、修煉。「養」是養氣、養望、養道,都應該以誠為中心,拿出真實的感情投注在行為之中,自然可以養氣、養望,最後養道,各位同奮都是帝教中堅的幹部,如何養望以養道,修己以渡人尤其重要。

  在此提出這三個觀點,希望同奮先以空靈的心靈,培養自己的「知」,某其次以「禮和」為待人處事的準則,最後歸結到誠懇、親切、自然的基礎之上,相信對於自我的修養會有很大的幫助。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