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公樞機使者主持宏教座談會

維公樞機使者主持宏教座談會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80期 » 維公樞機使者主持宏教座談會

 1990-09-25 09:25

帝教書刊英譯及出版計劃已逐步開展 維公樞機使者主持宏教座談會記實

  (本刊訊)現於美國紐約時報擔任編輯的維公樞機使者,四月廿九日為祝賀師尊九十歲壽誕特地專程回國,以一份精心製作的「帝教概況」英譯本作為賀禮,當天中午並與本教高級教職同奮十數人召開座談會,關切本教宏教近況,維公樞機將於兩年後退休,屆時願意實際負起樞機使者的教職,從事國際宣傳宏教業務,發揮所長、為教奉獻。

  以下是四月廿九日座談會開會記錄,茲刊載如后,以饗同奮。

一、時間:七十九年四月廿九日上午十一時

二、地點:天極行宮

三、主席:維公樞機使者

四、出席人員:維剛樞機、光中開導師、光啟、光壽、光潤、光膺、光南、光持、光思、光翱、光光、光陽、光齋、敏象、敏狀、敏晨

五、發言記錄:

光壽:請教維公樞機,天帝教現用英文名稱是否恰當?

維公:現用英文名稱甚妥。至於有關本教書籍英譯本方面,這次師尊九十歲誕辰我帶回一本,「帝教概況」英譯本作為師尊壽禮,這本書的初稿是維光女兒顯順寄來給我,我將初稿交給本社編輯,請他依照美語口語化方式逐句潤飾,他不厭其煩一次一次的校訂,因此完稿工作做得極佳,往往一個字中便有多重含意,最後全部內容用PC輸入,其中過程迭經增修刪訂,在定稿印出前,還另外敦請英文程度更好的朋友再閱讀修正過一次,耗時甚長,務求完善。

  這是第一步,另外有關教源、教義……等書亦有完整的概括性輪廓,然而尚有許多後續工作待完成,因為良好的翻譯人才,除了他本人要了解本教內涵外,中英文也必需具備相當程度,才能以本土文化來表達。

  本身認為帝教中同奮的感應錄可以集結出書,優點是有憑有據,有名有姓,可讀性高讓人容易接受。這份工作可請專人整理付梓成冊,而內容可列入主角的道名及本名,附加小傳、背景資料等,對作者作一簡介,有種徵信作用,若是熟悉主角的親友看到此故事,他們也能自然而然接受帝教教化,因為閱讀感應故事較能打動人心,然後可以考慮翻成英文版,對傳播教化有絕大幫助。

  「敏思阿姨講故事」寫得很好,既流暢又有系統,建議敏思為整理小組成員之一。我認為編輯工作文字程度並不是最重要的,真實性才是首務,不可加油添醋,日後我們可請專人翻譯,並用DISKETTE保存下來。

  積極籌備感應錄

光中:維公樞機所提議的方案目前已在著手進行中,感應錄兩年前即開始收集稿件、審查內容工作,最近已積極開會籌備,分三大類:天人炁功、廿字真言及皇、寶誥感應錄,我們採取的原則是求真,不以文詞華麗為主。而每篇感應錄均摘取與其內容有關並具啟示性的聖訓作前言,以灌輸讀者正確理念,不至於誤導。

維公:感應故事並不一定由本人執筆,因顧慮有些人不擅長寫作,可由主角口述由專職人員整理,報導前再與本人做最後校正。

  對教訊有幾點建議,教訊每期最好有些綜合性的內容──兼具趣味性及知識性,帝教是五教大同的宗教,任何教派的教徒均可皈宗,例如前一陣子有位比利時神父皈宗的事件,不妨報導。另外為教工作的奮鬥同奮亦可以多作採訪,如最近東歐各國風起雲湧的爆發民主革命,報社特地報導駐柏林的特派員是如何費盡千辛萬苦、出生入死才採訪到極珍貴的資料以公諸於世,教訊也應該報導這種默默耕耘以努力達成任務的同奮,無論其職位大小均可請他現身說法,這樣的報導可達到經驗傳承的目的。

  帝教是個兼容並蓄的開放性教派,除親和集會可批評外,教訊亦是個開放的空間,提供給同奮公開針砭時弊,甚至連高級教長也可以批評。

光中:維公樞機所提議的目前有部份已在計劃中,如皈宗十週年以上的同奮將作一系列的報導,第一篇是光光的專訪。而評論方面則是「就事論事集」也將開闢。

維公:評論方面可闢成一半社論一半同奮投書,應限定在有建設性的評論而非任意謾罵,文章若程度不夠則轉刊投書一欄。

光中:教訊曾開闢「我們的園地」最後缺少同奮參與投稿無疾而終,所以我們預備以大家談的社論方式開放園地。

光持:有幾點意見:

  1、感應錄恐層次太低,每篇故事應加註解及評論,如此架構才會較完整。

  2、帝教是開放性宗教,然而感覺仍太沉悶,世界觀及宇宙觀很好,但卻無法生活化。教訊例行活動報導太多,建議可加入感應故事及教義解釋,「大家談」單元同奮提出後並沒有適當回應,包括師尊亦沒有適當回應。

  3、師尊已經九十歲,日理萬機,建議師尊旁邊的智囊團應該擴大。宗教不外修心,如今帝教所強調的便是引渡原人、誦皇誥,造成同奮只知爭數字,執著表面文章,卻未發自內心為天下蒼生而奮鬥,盼望師尊能強調修心,從親和方面著手,促成全教之和諧。

光思:同奮有時會懼怕師尊,意見總是被腰斬。

光中:帝教教義即五教教義,各教之創始人心路歷程都可以作為後世人的參研, 上帝的兒子──耶穌是個先知先覺的人,如果他聽從旁人勸告,當初便不會被釘上十字架。因此我們必需體會各教創始人均有其先天的智慧,裁決事情時必然有其先天考量,絕非作弟子的我們能用後天的知識來評斷。今天說帝教缺乏修持,捫心自問,廿字真言的生活化即是最佳教化,全憑個人是否能融入生活起居中,身體力行。桃園有位同奮皈宗很久,太太本來對帝教十分反感,後來去參加潛能開發後,發現其課程精要即是帝教的反省懺悔功課,馬上對帝教觀感有一百八十度轉變。

  宗教要流傳千古,然而一般人太現實,喜歡不勞而獲,一般宗教是在肉體上做功夫,帝教卻是修身外之身,無為法的修持必需恆心努力不輟的奮鬥三、五年以上,才可能有所效應,而且是大感應。但是有感應又如何?這是同奮觀點作法上的偏差。

  法術兼修渡原人

光膺:一切都是觀念的問題。宗教一開始發展時必需運用「法」與「術」渡人,本教的「術」是御心大法及皇、寶誥等,「法」則是教義。帝教已經復興十年,我們應致力於教義參研方面,師尊關心時代發展,同奮唯有對「法」加以研究並發揚光大,才會促使同奮對帝教信心不惑。目前天人文化研究所即朝這個方面進行,天人圖書館需要國外宗教方面的資訊,煩請維公樞機提供書目及有關資料助我們一臂之力。

  我們可想見未來發展前景良好,過去各地教院輕忽心性修持的教化,重術輕法,今後應法術兼修,不能有所偏頗,放下自我成見,開擴胸襟,因為唯有法、術兼備才是人中之人,把帝教宇宙大道宣揚開來。

光翱:光持剛才所言是有感而發,去年底首席使者辦公室巡迴小組至全省各教院親和訪問一週,個人亦頗有感觸,比如說這期靜坐班批誦皇誥四十萬聲,同奮來教院只能猛磕頭,而無暇參與親和或是一般活動,無形中忽略修養心性,同奮間也失去聯繫溝通的機會,相對向心力必定減弱。曾當面建議過師尊,但師尊仍舊堅持如此。我以為修道應先盡人道再修天道,凡事應講求合理,修持要穩紮穩打為重,但師尊太急切於救劫,總要求同奮加強誦誥,不但同奮無法達到目標失信於師尊,師尊也難過。

  信心疑心一念間

光潤:

  1、師尊曾公開發布的預言,往往在事後應驗,且報章雜誌亦有報導發表,建議可以從報章雜誌收集相關資料以茲相互驗證,如七十七年師尊曾說台灣海峽附近蘊藏許多石油,這幾天新聞報導福建沿海已發現石油,花蓮七年沒有颱風侵襲,師尊也曾昭示過,這些等等可找專人負責整理收集。

  2、天德教已將「紅心」登記申請專利,天帝教也用紅心,是否也應該儘快註冊登記,以免日後鬧雙胞。

  3、教院面臨部份信心危機,有的教派對教職十分尊重,高雄市掌院有時候接到公文時並未審慎處理即行照辦,甚至對公文內容抱持懷疑態度。我認為帝教是個有組織的宗教,應該重視組織倫理問題。

光光:帝教的確有奉獻不完的錢,誦不完的誥,而且親和情形很差。

光持:去年師尊曾一聲令下要每位教職同奮安悅奉獻金額增加,至那時以後,我便不再繳交。我認為親和集會及奉獻都不應該用強迫式,將會造成反彈。

敏狀:基督教什一奉獻相當於本教按月奉獻,我本人覺得那是天經地義,當時師尊要我增加金額,我二話不說仍然繼續奉獻。

光持:應開源找出錢不夠的原因而非一昧要同奮奉獻,做好親和是最基本工作。應好好整頓如何讓皇誥唸得更有效,而非訂好數目要同奮去達成。

光翱:師尊像火車頭一樣向前猛衝,建議是否能把腳步放慢,以配合各方面步上正軌,作到讓同奮來而非加重負擔,同奮間若能相互親和才會促進彼此感情。

光持:我在先修七、坤十期靜坐班結業前,即構思同奮何以流失那麼多的情形,於是分區十三組親和,由本期帶頭作起,沙鹿那一組已經擴大到六十人,名之為天帝教天人親和小組,目前範圍已經逐漸擴大,成效頗彰。

  千里目標眼前起

光啟:我們應思考如何替師尊分憂解勞,作好整合工作,不要芝麻小事亦煩勞師尊。

光持:老同奮因為無力改革帝教,於是乾脆不來教院,但在家做四門功課,仍沒有懈怠,如此一來名為天帝教徒,實際則為失聯教徒。

光翱:必需先研究決定放手才可行。皇誥、安悅奉獻隨意,親和集會可由四次改為三次,其中一次形式改成在教外進行,內容可以變動,我們如何調整步伐以配合師尊的腳步。

光持: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似乎不太符合天帝教的宗旨,因為天帝教是宇宙性宗教。

維公:師尊是個十分開明而非頑固不化的人,他接受意見都是有他的原則,宗教並非政治團體,口號一經喊出即無法更改,否則朝令夕改,豈不是太過投機。大家都覺得有信心危機,帝教之所以有今天,發展如此快速,師尊必有他的天命,同奮應該效法他朝夕為教奮鬥,為他分憂多解勞。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