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未來──台海兩岸互動關係中的台灣角色

中國之未來──台海兩岸互動關係中的台灣角色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85期 » 中國之未來──台海兩岸互動關係中的台灣角色

蔣緯國  1991-02-25 09:45

  本文係蔣將軍於七十九年八月底,受邀、出席加拿大多倫多「中國之將來」國際性討論會中之演講稿。
  對於台灣地區在台海兩岸互動關係中所擔任的角色,有精闢的分析與見解,全文刊載以饗讀者。

/編者

  近年來,由東歐到蘇聯這些共產國家,掀起了一股改革的熱潮,這股熱潮主要的特色不僅是追求民主,改善民生,揚棄共產,並且也促使分裂的國家走向統一!今年(1990)十月三日(中秋節)東西德統一,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共產世界內部這種結構性的轉變,無疑已對中共政權形成了相當強烈的衝擊,尤其是羅馬尼亞希奧塞古政權的崩潰更充分證明:任何極權、獨裁、專制的統治都無法抵擋這股求新、求變和求民主、自由、均富的潮流。

邁向民主的最大挑戰
 普遍的缺乏認同危機

  處於「時代在變、社會在變、潮流在變」的環境中,當台灣的社會更開放,經濟更自由,政治更民主的同時;值得我們警惕的是:台灣島內的分裂主義份子,結合了海外的若干人士,利用民主轉型期的機會,至少自從雅爾達密約以來不斷地製造我國家的分裂,社會的動亂,而把台灣推向更危險的邊緣,這也是台灣邁向民主化過程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顯然,島內認同危機正日益惡化。

  美籍政治學者白魯恂(Lucian W.Pya)在他的名著「中國人的政治精神」(TheSpirit of Chinese Politics)一書中曾指出:「……中國和其他大多數開發中國家的主要不同,在於中國沒有經歷過大多數國家在轉型中,曾面臨過的國人認同危機。」

  (……the cri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most of the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begins with the fact that the Chinese have been generally spared the crises of identity common to most other transitional systems……)

  此外,白魯恂又指出相當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僅需注意,在近代歷史上,中國人毫不懷疑他們是中國人……」

  (……we need only note that in the modern era Chinese have had little doubt about their identities as Chinese……)

當前刻不容緩的急務
 整合日益分化的社會

  中國自周朝以來,一直在走向統一的中國。其間除了有更朝換代外,鮮有分裂之議。間或有之,亦是外邦入侵,或在近代之軍閥受到列強引誘利用,而生割據之心,但仍擋不住全國有識之士大義而仍歸統一。中國人自己否認為中國人者,儘可自取而離;卻從未有因而分化中土而自立國家者。蓋我中國之立國,其聚散全在一個「道統」。道不同則不相為謀;道合則雖蠻夷仍中國之。凡背中道者,則蠻夷之,任聽離散;而彼從未因而否認為中國人,分割掠地,自立新國。中國因「中」而「華(麗)」,因「華」而「夏(大)」。我華夏民族故可大可久也!然而令人感到非常痛心的是,當前在台灣島內以及僑居在日、美的,竟然有些人士開始自我否定他們是中國人,並要推翻中國自立台灣國!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現象;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無論海峽兩岸或海外的僑胞所無法接受的逆流!蓋中國之形成向以道(中道)結合,以形勢之需要,相依為命。這批叛徒既叛離了道統,復不顧在台二千萬餘同胞之前途!其實他們的真正目的是在阻礙中國統一與重光民主憲政之大業。

  基於中國的歷史經驗和文化傳統,目前我們到底需要的民主政治建設是什麼呢?在我個人的體會是,應以「包容的心」讓社會不滿趨於和諧;以「平等的心」,讓財富的分配成為更合理;以「現代的心」,讓文化的傳統有更多的創新。基於這三種心,我必須鄭重的指出,中華民國的民主憲政絕不能陷於統獨兩極化的衝突中。我們固然不能追求「浪漫憧憬」無條件式的統一,但更不能期望「一廂情願」式的獨立。就台灣現況而言,「革命」顯然並不符合復興基地兩千萬餘同胞的利益。因此,如何消弭認同危機所引發的社會衝突,重新再整合日益分化的台灣社會,已是朝野當前刻不容緩的急務。

培養整體的民主人格
 提升全民的民主素養

  政府播遷來台後,前30年(民34──民64年)可說是由政治奇蹟創造了經濟奇蹟;也就是由大陸經驗創造了台灣經驗的第一段──使中國人,五千餘年來,第一次享受到政治如此地安定,經濟如此地均富!其後15年(民64──迄今民79年)由於經濟奇蹟創造了社會(人心)奇蹟:也就是這十餘年來在台灣的政治和社會心理產生了不良的後遺症──官吏們得過且過的因循,敷衍,被動;民代中或則漸趨衰老,意志消沈,或則自認新貴,威福放恣,甚且企圖推翻依憲法成立的現政府而使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社會人心浮動,物慾橫流,欺盜投機,造成政、經動盪。海峽兩岸之狀況,已非孰勝孰敗,而是誰先自敗,若中共先潰,固是全民之望;若台灣先潰,共產穩定,不僅中國之災,亦為世局之禍!

  雖然在追求民主的過程中,第三世界的政治發展經驗顯示,其過程不僅具有高度的風險性與不確定性,同時也存在著走回頭路的危機。針對這些問題,我始終確信唯有在更自由、更開放的政治空間中,將民主生活化。換句話說,唯有培養出健全的整體民主人格,才能提升全民的民主素養。所謂「整體民主人格」包括:朝野敬業負責的精神,人人重法守紀的精神;事事為全民利益作長遠的打算,做到真正「以民為主」的民有、民治、民享。進而重創政治、經濟和社會奇蹟!一如像政府播遷來台頭三十年的努力,在政治的穩定下,創造出光復民主憲政於大陸,重建統一的自由平等和均富新中國的奇蹟!

  現在讓我們再落實地檢討一下!問題是,近年來國內的政治發展,常常出現濫用民主的變態現象。甚者更將體制內的改革刻意轉化為反體制的造反運動,而置全民的今日利益與明日的發展於不顧!這種反常的發展,誠令親痛仇快!在這裡我要特別強調的是,任何政治競爭勢力都應該以中華民國的民主憲政發展以及全民(復興基地大陸與僑居海外者)的安全與均富為己任。而民主憲政以及全民利益的發展必須建立在追求統一的基礎上。如果統一的目標不夠明確的話,我們的國家意識自然混淆不清,進而導致政策方向的迷惑;台灣的亂象也因此而生!整個社會在暴力訴求的泛政治化傾向下,瀰漫著一種不安的氣氛。這是我們必須警惕的地方。必須再三指出的是,推動台灣民主憲政建設,主要就是為了達成中國統一的目標。統一中國不僅是台灣和大陸上中國人的責任,更是海內外所有中國人的歷史使命。

統一的三個共同願望
 必須堅持的基本立場

  那麼,在台海兩岸互動關係日趨頻繁且密切的今天,我中華民國應如何擬訂促進統一的大陸政策呢?由於台海兩岸政治制度的不同,迄今仍存在著意識型態的對抗!不論是那一方都無法要求對方放棄本身的基本立場。因此,在短期內,想經由「談判」來溝通彼此之間的政治歧異,客觀條件並不具備!但所幸海峽兩岸乃至全世界中國人卻早就具備了三個共同意念或願望:

  我們都是中國人,所以只要一個中國;也只有統一成一個中國,才能相依為命而內安外強。

  一、共同的敵人

  凡不自認為中國人,且圖在中國劃地自成一國者,為中國之叛逆(並非分離主意而已),這種人便是海峽兩岸及全球華僑之「公敵」!

  二、共同的障礙

  我們都是希望中國人都能過好日子;至少要大家都有過好日子的機會。凡阻礙我們中國能過好日子之機會之諸般思想、理論、體制與政令,皆為我們共認之障礙,必力排除之!

  三、共同的目標

  我們都是希望中國能受到全世界的尊重,真正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此為共同之國家戰略目標。

  這三條便是彼此間業已存在的「共識」,何須再要等待「談判」!為求共識而談判,不必,有了共識,談判只是為分工合作之技術性的行政問題,那就化敵對轉對立為合作了。

使全中國人都過現代
 化民主自由的好生活

  有鑑於此,我們在台海地區必須堅持的基本立場有三,以求基地之自我統一與安全。

  一、決不許可由全國人民代表訂定之憲法所產生之中華民國政府,喪失代表中國的合法性與全國性。

  二、決不許可台灣淪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政府。

  三、決不許可在任何外力,明中或暗中破壞我們在台海的團結與安全,以及中國之統一!

  我們決不允許追求民主、自由、平等與均富的台海基地,先敵自潰!

  基於這些共同點,台灣扮的角色可以說是歷史性的。我們在台灣的努力,確實已創造出舉世公認的政治和經濟奇蹟。今後台灣如何運用此項台灣政治和經濟的力量,一方面使中國人人人都能過現代化的好生活,進而統一中國;另一方面使中國在自助助人中能獲得國際的尊重。這將是台灣必須承擔的艱鉅歷史責任。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在台灣、在大陸和在海外所有的中國人,都有享受這份權利和盡到這份責任的機會和榮譽!

  當年,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擬訂的「三分軍事,七分政治,以主義為中心之思想總體戰」這一最高戰略指導一般構想,不僅確實尊定了台澎金馬的長治久安,同時也開創了台灣在政、經發展的穩固基礎與國際社會的戰略地位。到了今天整個國際社會隨著東西冷戰的結束,意識型態衝突的色彩也日趨淡化。目前國際社會最大的特色就是各國在經濟上互賴的關係一天比一天密切。台海兩岸之間的互動也不例外。因此我認為,我中華民國擬訂的大陸政策應以經濟推動心理,以心理推動政治。簡單地說,我主張大陸政策應針對大陸,以促成大陸經濟自由化、政治民主化與社會現代化;政府執法與人民守法,必須同樣地認真,以解救民族生存危機為最高原則。大陸政策不應只是以台海地區為立場,說說誰可誰不可赴大陸,或如何可又如何不可與大陸貿易而已。

你儂我儂的中道精神
 是中國統一的催生劑

  一旦台灣的經濟力量對大陸產生正面的效果後,相對地也自然提高了台灣對大陸的心理與政治影響力。尤其是大陸與台灣間經濟的相互依存性愈高,雙方的心理也就能愈緊密結合在一起。若雙方的政治領袖體會到「分則兩害,合則皆利」,彼此都能尊重並不刻意矮化對方!彼此間既已有了前述的三項共識,認清凡是阻礙或破壞此共同目標之人或事,即成為大家的「公敵」和阻礙。分別向此公敵發動攻勢,並排除這些阻礙;必待中國統一而後止!在台之重點在於共識的第一條;在大陸之重點在於共識的第二條:必須在雙方之合作以及海外僑胞鼓勵與支援之下,追求中國之統一,而獲取共識的第三條。然而根據歷史的經驗教訓在這裡我必須慎重提出,雙方若須作談判,則都必須彼此以誠意與友善為基礎,並以實力交換作為聘禮。否則僅有物質財富,或僅有堅甲利兵,是不足以保障「國家安全」的。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今後我中華民國在台擬訂的大陸政策,必須符合兩項基本要求:

  一、絕對不能讓少數人的短視或政治私慾,阻礙或破壞了台灣兩千萬餘同胞的利益;

  二、必須也能為大陸十一億餘同胞及海外四千萬餘僑胞謀求福祉。

  換句話說,起碼必須在台灣兩岸互利、共利的基礎上,不僅對台灣同胞有利,而且對大陸同胞也有利:如此則我華夏子女,不論僑居何處,皆能蒙受同樣的光榮和利益!

  因此,本人鄭重提出呼籲,海內外所有的中國人,不分省籍,不分黨派,都應本著「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你儂我儂」的中道精神,為促進中國統一的千秋大業而努力。我相信,中國的前途必然是光明的!更可貴的是,如像當年的廣州,台灣也一定會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極光輝的一頁。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