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字真言故事集─談仁

廿字真言故事集─談仁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94期 » 廿字真言故事集─談仁

湯賢萱  1991-11-25 11:40

  博愛之謂仁

  中國儒家思想以仁為中心

  仁是什麼呢?仁是人類最高貴的情操,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德性,也可說是不忍人之心。孔子說:「仁者,愛人。」孟子則進一步解釋為:「仁者無不愛也。」韓愈更說:「博愛之謂仁。」可見仁與愛本為一體,存於內心之德叫仁,仁心表現於行動上叫愛。

  中國儒家思想以「仁」為中心,因為孔子最重視仁德,時時以「仁」來勉勵學生。他認為仁者心胸坦蕩蕩,行事豁達,目光遠大,不求世俗名利,沒有得失之心,凡事不斤斤計較,處處替別人著想,時時寬恕別人,縱然有困苦?磨難也不能使他有所憂慮,所以說:「仁者不憂。」仁者所憂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是憂國憂時憂民。在現今生活裡就有一位最具仁德風範的偉人,他就是帝教的師爺爺,他從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一心一意以天下蒼生的安危為己任,早晚為化延世界劫難而祈禱,正因為他有這種仁者胸襟,所以能創造永垂不朽的大功德』───將先天天帝教在地球上復興。師爺爺他真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種偉大的功業也唯有具大仁、大智、大勇的師爺爺才能做到,值得我們敬佩,更值得我們效法學習。

  惻隱之心 人皆有之
  仁是潛藏內心深處的同情心

  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所謂惻隱之心即是「仁」心,也就是「同情心」,只要生而為人都具備有仁德,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只是多數人受到了環境的污染,為物質欲望所矇蔽,一顆仁心潛藏於內心深處而不得伸展,但他本身的仁,仍然存在,並沒有消失。所以當我們看見他人即將溺斃,就會覺得傷痛,心有所不忍,甚至不顧一切勇敢的跳下水去救人。假如我們每一個人能時時懺悔反省,去除私欲,以澄清混濁的心湖,那麼善良仁慈的本性就會逐漸顯現。仁心擴大了就能發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愛精神,也就是:「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我國歷史上歷代帝王,以殘暴無道的政權統治天下的如夏桀、商紂、秦始皇等很快就滅亡了,而堯舜、湯武的太平盛世,也是因為他們具有仁民愛物,不忍人民受害的胸懷,而得到人民的信仰和愛戴,所以說:「仁者無敵」。

  又如孫叔敖有埋蛇的仁德,終能榮任宰相;宋公序有救螞蟻的仁慈,終於中了狀元。其他因施行仁德而獲得善果的例子太多太多了,簡直不勝枚舉,所以只要我們能力行仁德,上天一定會降福給我們的。

  奉行人生守則
  愛人如己 熱心助人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若能奉行人生守則,以仁愛為懷,無分你我,愛人如己,熱心助人,那麼社會上那會有仇恨、紛爭呢!

  各位小朋友!就讓我們從現在起,把愛的種子撒播大地,以更寬闊的心胸待人處世,時時為天下蒼生祈禱,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有一天當你最無助,最需要朋友幫助的時候,你會發覺,愛的種子已經發榮滋長而結成纍纍的善果了。

  故事舉例(一)

  宅心仁厚的宋就
  化解人民的糾紛 促進兩國的邦交

  戰國時代魏國有一位大夫名叫宋就,有一次他被派到魏國和楚國交界的邊境上去當縣令。

  魏、楚交界的地方,種了不少的瓜,奇怪的是,魏國邊境的瓜又大又甜,而楚國邊境的瓜卻又小又酸。楚國的縣令看到這種情形,很不高興,認為那些瓜農太懶惰,不辛勤耕耘,就把他們斥責了一頓。楚國的瓜農心中很不是味道,但是他們不但不檢討自己,反而怪魏人把瓜種得那麼好,他們七嘴八舌的商量對策,最後一致決定,利用晚上的時間,把魏國的瓜苗拔動一下,好讓它們慢慢枯死。

  就這樣子,過了不久,魏人發覺明明種得好好的瓜,竟然一棵一棵的枯死了。檢查結果,發現瓜苗的根部都露在外面,顯然是被人動了手腳。

  「哼!一定是對面楚人幹的!」

  「簡直太豈有此理,明天我們也去拔他們的瓜苗!」

  大家議論紛紛,一齊找到了縣令,聽候指示。宋就說:「彼此相互嫉妒埋怨是造成禍患的主要原因,如果人家對我不好,我就對他不好,未免心胸過於狹窄,如果大家都退一步想,接受我的勸告,相信事情必能和平解決。從今晚開始,每天派人偷偷的潛入楚國的瓜園,灌溉他們的瓜田,最好不要讓他們知道。」

  雖然大家心裡都覺得奇怪,但因為宋就平常就是一位令人愛戴的縣令,所以還是照做了。從此以後,魏人便每天晚上輪流去灌溉楚人的瓜田。

  楚人納悶不已,因為他們發覺每天早上田地都已經灌溉和整理好了。眼看著瓜田裡的瓜一天比一天大,楚人也愈來愈懷疑,最後,他們終於發現是魏人做的,大家驚訝之餘,便把這件事報告縣令,再把這件事稟告楚王。楚王知道之後,顯出慚愧和不安,認為私自去拔魏國瓜苗的人,應給予適當的懲罰,而對於宋就的寬宏大量,宅心仁厚,敬佩萬分。

  於是楚王準備了豐盛的禮物來答謝宋就,並請求和魏國訂下友好的條約,從此以後,魏、楚兩國的邦交也逐漸和睦了。

  各位小朋友!宅心仁厚的宋就,不但化解了魏、楚兩國人民的糾紛,並且促進了兩國的邦交。如果當時魏人以牙還牙也去拔楚人的瓜苗,那麼冤冤相報何時了?我們平日待人處世,也不要過於斤斤計較,放寬心胸、寬恕別人、愛人如己,生活才會愉快。

  故事舉例(二)

  最仁慈善良行為
  具有不忍人之心  對仇人以德報怨

  從前有一位富翁,因為年老體衰,不能再好好的經營自己的事業,於是把事業交給兩個兒子,要他們努力發展,開拓自己的前途。

  一天,富翁把兩個兒子叫到面前來,並從口袋裡掏出一件束西,笑著對他們說:「這是一顆寶貴的鑽石,不知如何分給你們。就這樣吧!你們都到外地去旅行一次,在旅行常中,誰能做出一件最可令人敬佩的事情,表現最仁慈善良的行為,我就把這顆鑽石賞給他。」

  第二天,兩兄弟各自出發去旅行,過了三個月,先後回到家裡。哥哥首先向父親報告:「有一天,我騎著馬從湖邊經過,看見一個小孩子,失足跌進湖裡,我趕緊翻身下馬,跳進湖裡,把他救上岸來,並且把他送回家去。」

  爸爸說:「嗯!從良心上說,一個人絕不能見死不救的,你這樣做,不過是盡本分罷了,算不得是最仁慈善良的行為。」

  這時弟弟望了望爸爸說:「從前,我有個仇人,多年來,他一直想謀害我,幸好我都一一躲過,沒有料到這次旅行,居然冤家路窄又碰見了他。那天我從山腰的懸崖經過,發現崖邊躺著一個受傷的人,他呻吟著、翻滾著、嘴裡還斷斷續續的說:「救命啊!請救救我吧!」我走過去一看,發現原來就是那個我生平最痛恨的仇人,本想拂袖揚長而去,但是突然感到不忍心,因為他隨時都會滾到百尺深谷裡去,我雖然和他有仇,還是深深的同情他,把他扶起來,送他到醫生那裡,等他醫好了,我才離開他。」

  老富翁聽到這裡,不禁大聲說:「這顆鑽石應該賞給你,你以德報怨,具有不忍人之心,是最仁慈善良的行為。」

  各位小朋友!如果你是老富翁,你會把鑽石賞給誰呢?人類最珍實的德性,就是一顆「仁」心,弟弟對待仇人仍然寬厚而不念舊惡,可說已把同情心發揮到極致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