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交流專題報導】兩岸文化交流研討與華山朝聖活動的追憶與省思

【海峽兩岸交流專題報導】兩岸文化交流研討與華山朝聖活動的追憶與省思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04期 » 【海峽兩岸交流專題報導】兩岸文化交流研討與華山朝聖活動的追憶與省思

李光翱  1992-09-25 09:55

壹、楔子:

  「在危機四伏的時代裏,負向的宗教極化往往與負向的道德極化連結在一起。由於道德誡命乃是任何宗教中的最重要一環─在某些人文宗教裏更是以道德誡命為其中心價值─因此,當前宗教的式微便連帶地造成了道德秩序的混亂與沒落」。

  「在當代的宗教與道德現象實地探測之後,我們發現,在負向的極化力量中,仍存有一股正向的宗教與道德極化力量」。

  「這種再生性的轉化,過去是人類在歷經重大危機中賴以求存的唯一方法,也是我們今日克服當前危難狀態的唯一途徑。」

  「純粹口頭上或儀式性的宗教並不能消弭世界淪毀的威脅,只有以實際行動去體認無私的愛,才能化戾氣為祥和,而達世界大同的理想。」

  以上幾段話是摘錄當代俄國被放逐的社會思想家索羅金(P.A. Sorokin)在其名著「現代潮流與現代人」(The Basic Trend of our Times)第四章之精要,如果以之形容現代人類社會以及描述我們天帝教的所做所為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貳、前進大陸:

  師尊呼籲「兩岸和平統一」,亦即無私的愛的實際體現,在維生樞機積極的籌劃下,我們以本教輔翊組織─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名義,與中共─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自八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起至二十五日止在陝西省西安市人民大廈合辦了「海峽兩岸道家思想與道教文化研討會」。

  開會期間,每日上午的大會發言與下午的分組討論,總計二十六篇論文都三十三萬餘言,內容精彩,而與會者均為兩岸「老學」名流,發言時雄辯滔滔,而又不失其和諧,實為兩岸開展了學術合作良好基礎。會後與本教本年度華山朝聖團同奮會師,又共同完成攀登「大上方」壯舉,創造本教的豐收年。以下是活動期間從西安傳真給師尊的簡報:

 一、八月二十三日:

  1、昨晚趙玲玲博士抵達西安,維生樞機專程到機場迎接,晚上欣賞仿唐舞。

  2、下午分組討論,弟子參加乙組,黎德安(光蛻)發表「氣(炁)化論性命雙修大綱」,文中對本教性命雙修理論有深入的介紹。

  3、晚上為答謝社科院對與會學者們的熱誠照顧與接待,特由維生樞機作東,請全體學者與工作人員(約六十名)往市區品嚐牛(羊)肉泡饃親和熱絡。

 二、八月二十四日:

  1、昨日下午之分組討論(乙組)因為大陸學者胡孚琛提的論文「周易象數與中國術數學」及黎德安(光蛻)同奮的「氣(炁)化論性命雙修大綱」,喚醒學者們從「道」的討論進而探索「術」的運用,大家熱烈討論之餘,光蛻並當場表演「天人炁功」,相信留給大陸學者們日後深思的課題。

  2、維生樞機於分組討論中認為:道家主張宇宙本身是動態,由動而變而生生不已,其過程自有不同體驗;儒家人本主義以人道為中心,道家以天道為中心,而儒道的會通即在「天人合一」。即席獲得大陸學者馬西沙認同,並以其論文「中國封建社會後期道教的民間化」充分論証之。

  3、絲路之旅同奮在光筆帶團下,今晚平安抵西安會師(光光往機場接敏思亦平安到達)。

 三、八月二十五日:(補述二十四日活動)

  1、上午仍繼續論文研討,十一時十五分舉行閉幕式,中國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所長孔繁的總評:

  (1)台灣的學者年輕且辯才無礙。

  (2)大陸學者論文內容較豐富。

  (3)台灣學者思路開闊,以新眼光、新方法作學問。

  (4)各有長短,希望產生互補作用;而大陸學者尤其因為考古及古籍之保有,應多提供研究資料不要壟斷。

  2、趙玲玲博士繼續發言:

  (1)此次會議在和諧與嚴肅中完成,具有學術性、友誼性及前瞻性。

  (2)尤其具有「回饋性」,涵靜老人的特別關切,因為他深沐華山的道氣,關中的道學,四十五年前他將中華文化的命脈從華山帶到了台灣,四十五年後由台灣回饋到華山、關中。

  3、維生樞機最後激動而熱淚盈眶的說:

  (1)四十多年來夢想的實現,河山的感情,涵靜老人精神的激勵,物質的支持,使得本次會議得以召開,今天我帶了兒子、孫子到達,希望這種感情、責任能夠一代代傳承下去。

  (2)我們送了一部傳真機,價值雖不多但意義深遠,足使兩岸隨時交換各項資訊。

  4、本次會議學者們均能暢所欲言,自由揮灑是良好開端,攜手合作為中華傳統文化更加努力不懈,而趙博士曾說是「紫氣東來」。與維生樞機於八月二十一日遊樓觀台所見之題字「紫氣東來,沖氣為和」實前後輝映,含義深長。

 四、八月二十六日:

  1、參觀半坡遺址、秦兵馬俑、華清池。

  2、遊西嶽廟,是歷代帝王祭祀華山山神之所,民國以來,乃至中共紅衛兵時代雖屢遭破壞,仍見當年宏偉 規模,維生樞機為大家解說甚詳。

 五、八月二十七日:

  1、上午八時往大上方進發。師尊曾叮嚀坤道及「道道」(光光之子)不可上大上方,結果不僅全體坤道,連幼小的道道,都上了大上方,道道且率先抵達玉皇洞,大家實地經歷攀緣之艱險過程,齊讚嘆師尊師母當年之冒險犯難精神。

  2、趙玲玲博士笑談說:「當年我的先祖(指宋太祖)把華山整個輸給了牛鼻子陳摶,我非得來看看不可。」結果也爬上了大上方,大家都為她喝彩。維生樞機也於傍晚時分上了大上方,為大家解說當年的生活環境,薪火的傳承就在那點滴的述說中接了棒。

  3、晚上,光筆、光牽、敏晨誦念廿字真經又大夥兒打坐,夜宿玉皇洞,今夜的大上方深長而熱鬧,這裡的蘇道長提供了很多方便(是夜九時起刮旋風,罕有的風雲際會,是中山真人感應乎?)

  4、光翱、敏奇、敏傲、張林瓜(準同奮)於匆匆用過午餐於下午二時三十分又下山往北峰進發,夜宿北峰,於翌日清晨四時往東峰觀日出,又繞南峰(抵華山最高點之仰天池及長弓棧道)西峰才下山,回北峰已中午十二時,遇光牽也一個人由大上方趕來而奔西峰、南峰。

 六、八月二十八日:

  1、全體團員(共十八名)均安全下山直回西安。

  2、華山之行,團隊精神表現良好,大家且建議將來凡參加「師資高教班」訓練學員都應先通過登大上方之考驗,方見其道氣與精神。

  3、本地中共中央電視台仍轉播此次研討會之閉幕式。

 七、八月二十九日:

   參觀碑林及小雁塔、唐代歷史博物館。

 八、八月三十日:

   賦歸。

道家思想與道教文化研討會

出席人員名單

大陸學者:

  汝信(中國社科院)孔繁、戴康生、余敦康、馬西沙、王卡、韓秉芳、吳受琚(女)、盧國龍(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湯一介(北京大學哲學系)、張繼禹(中國道教協會)、胡孚琛(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鄭萬耕(北師大哲學系)、陳耀庭(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黃釗(武漢大學政教系)、李剛(四川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王曉毅(山東大學歷史系)、顏世安(南京大學歷史系)、任法融(陝西周至樓觀台道監)、張應超(陝西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樊光春(陝西社科院科研處)、盧曉衡、李秉新、黃英巾(女)(中國社科院學術交流委員會)、王曉民(女)(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安保枝(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台辦)、李桂玲(女)(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宗教研究中心)、張新鷹、曹中建(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何健民(陝西省台灣事務辦公室)、林明虎(陝西省宗教事務局)李三槐、韓振乾、田淑慧(女)、呂叔諧(陝西社科院)羌符、曹家祥(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所)。

台灣學者:

  李子弋(淡江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趙玲玲(台灣師範大學三研所)、王仁鈞、鄭志明、林保淳、陳廖安(淡江大學中文系)、唐亦男(女)、林朝成(成功大學中文系)、林安梧(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胡國楨(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周益忠(華僑大學)、張國騤(台北商學院)、巨克毅(中興大學)、高騏(成功大學航空航太研究所)、陳昌明(成功大學)、謝政諭(東吳大學政治系)、賴宗賢(「中華大道」月刊)、黎德安(中國醫藥學院)、李子繼、熊怡雯(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李顯光(中華紅心字會)(暨夫人黃牧紅)、李玉麟(極忠文教基金會)、楊哲宏、謝秋萍(女)(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

提交論文未參加會議學者:

  王邦雄(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張揚明(文化大學)、張立德(天人研究講座)。

論文及作者

大陸學者:

  孔繁「蘇軾和道家」,湯一介「論老莊哲學的內在性與超越性問題」,馬西沙、韓秉芳「中國封建社會后期道教的民間化」,余敦康從『莊子』到郭象『莊子注』」,王卡、盧國龍「道教生命哲學初探」,李剛「道教老學的孕育和發生─兼論道教老學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黃釗「儒道兩家歷史作用、地位試議」,胡孚琛「周易象數與中國術數學」,張繼禹「天師道發展更新的四個重要階段」,鄭萬耕「『大玄』的自然哲學」,張應超「丘處機與全真道」,顏世安「作為信仰體系的先秦儒家道家」,吳受琚「中國大陸道教研究概況」,樊光春「道教源自陝西考」,陳耀庭「以生度死、以己度人─論煉度儀的形成及內容」,王曉毅「黃老之學與漢魏之際思想變革」。

台灣學者:

  王邦雄「莊子齊物論儒墨兩行之道」,張揚明「道家道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巨克毅「老子思想中的認識理論─從哈伯馬斯的社會批判理論探討起」,林安梧「語言的異化與存有的治療─以老子『道德經』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鄭志明「台灣四十年來道家與道教的研究簡介」,黎德安「氣(炁)化論性命雙修大綱」,張立德「三生萬物的現代觀」,謝政諭「老子思想與後工業社會環境倫理」,周益忠「王真『道德經論兵要義述』發微」,唐亦男「道家思想中的宗教觀與文化觀」。

參、省思:

  師尊曾言:「蘇聯已解體,今日世界存在動盪不安的因素,唯有宗教與民族問題」,因此本次兩岸的宗教學術研討會,具有促進宗教大同而世界大同的積極意義。

  遊重陽祖庭(陝西省戶縣,元代專為紀念道教全真派開山祖師王重陽之道觀),得王重陽手書「無夢令」碑拓一方,錄有「大道長生門戶」,「鉛汞緊收藏」,「澄神絕慮,便趨蓬萊仙路」,意謂修道的人應澄神絕慮,即使做夢都不可以,因其輕描淡寫卻抓住打坐之精要,與師尊之「打掃心上地,坐出性中天」有先後傳承異曲同工之妙。

  落日餘暉中,彩霞映照雄偉的長安城。追懷當年,唐太宗集團軍鼓舞著「秦王破陣樂」衝鋒陷陣開疆拓土,多麼的壯烈威武;千載以還,後代子孫卻必須以感性的和平手段,努力彌縫兩岸的裂隙,又是多麼的無奈。李白有言:「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同奮們,我們不能為空手的過客,既有幸進入帝教之門,正宜積極參與宏教行列,有投入必有豐碩回響─為我民族締造輝煌的明天。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