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間—重建社區的新思考

得失之間—重建社區的新思考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58期 » 得失之間—重建社區的新思考

王增勇  1997-03-25 11:40

我總是對「第三名」無比鍾愛

  從小,我在學校讀書成績向來不錯,但對升學壓力造成同學之間彼此競爭、斤斤計較分數的求學環境,卻十分不能適應。我總是對「第三名」有著無比鍾愛,樂於扮演「第三名」的角色。原因無他,因為第三名可以使我免於與第一名的競爭,也少了第二名的嫉妒;同時也對自己有所交代。初一,一個初步進入升學競爭、考試不斷的時期。第一次月考後,我是班上的第三名。當名次公布之後,同學間的人際關係立即產生效應,敵我之間的界限立刻劃清。第一名是我的一位朋友,對我這個第三名顯然並無太多戒心,但對第二名就多處提防,在與我對論數學題目之後,仍不忘叮嚀我,不要讓第二名同學知道這題數學的解法;而第二名同學在見到第一名與我的交頭接耳後,會跟上來詢問我剛才的討論內容。小小的年紀就已在處積慮地打擊別人,維持自己的優勢。青澀少年早已提前學習模仿著市場經濟社會中的競爭互鬥。

ⅠQ很高,EQ卻是零

  在這種利益為上的氛圍中,人失去了好多好多,尤其是失去了讓生活快樂的秘訣,那就是給予的喜悅與分享的快樂。在初高中時,我熱衷的就是推動班上的讀書小組,由成績較好的同學協助較差的同學,由各組組長輪流每天出題目給全班練習。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同學永遠是不願加入的人,因為重覆演練他們早就會的題目,還要講解給別人聽,是「浪費」他們寶貴的時間,他們寧可自己演算艱深的題目。他們雖然保持了第一名與第二名的光榮,卻失去了友誼和與人分享合作的能力。這位第一名台大畢業後,以書卷獎優異成績赴美深造,後來卻因與指導教授不合而未完成學業。爾後在工作上又屢次與上司衝突而換工作,因為也自視過高,總嫌老闆太笨。套句目前流行的話,這位第一名同學的ⅠQ甚高,但卻EQ零蛋。回首往事,令人感嘆,當初自以為「得」者,實則失去人生寶貴的學習經驗,學著去與人分享,與人相處。

個人自我突出造成群我的淪落

  聖經中的一句話曾深刻地描繪出人生得與失之間的關係:「一粒麥子若不死在泥土中,無法結出更多的麥子。」。只有人忘記自我,才能成全自我。老子道德經也說過,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便是因為天地不是為自己而存在。無私的人其實才是真正為自己準備了最豐富的生命。聖經亦告誡世人:「凡失去生命的,必獲得生命;凡珍惜生命的,必失去生命。」。然而這聽似簡單的道理,早在升學主義的教育體制下扭曲、變型。若說台灣四十年經濟成長後,社會轉型中最大的沒落,莫過個人自我的突出與群我的淪落。每個人、每個家庭獨立束縛在自己的公寓之中,與鄰人不相往來,每日汲汲於生活追求,無怪乎在物質環境提升後的今天,台灣人並沒有比以前人過得更快樂。當我們都努力地追求第一名,忽略了周遭的人,我們都失去了與人分享的能力,失去愛的能力。

家庭日益孤立使現代壓力陡增

  最近回到台灣與老朋友連絡時,與朋友聊天之際發現養育子女、奉養父母對現代家庭而言是多麼大的掙扎。這位在大學教書的朋友有三個仍在稚齡的孩子,為了照顧孩子,朋友的太太辭去教職在家全職帶孩子。日復一日的重覆性工作不免令朋友的太太日生厭煩,更覺得浪費長年苦讀擁有的碩士高學歷。也許有人會歸罪於女權意識的提高,使婦女逐漸不甘於單調的照顧工作。但這種說法其實忽略了社會結構改變對現代婦女家庭照顧工作的影響。以往農業社會有豐富的社區鄰里,小孩子是在社區中長大,跟著社區中的大孩子玩耍成長。鄰里婦女之間的手帕交情更是婦女重要的社交活動及情緒支持的來源。但現代婦女帶孩子卻往往必須獨自承受全天照顧孩子的工作,而鮮有外力援助。社區的消失使得現代家庭承受育幼顧老的壓力陡增,社區環境的惡化,治安的不良更使得家庭不敢讓小孩子外出。這種家庭日孤立的趨勢使得老老少少的照顧更加辛苦。

提高群體利益重建我們的社區

  重建我們的社區,需要另一種不同的思考,它的基礎是相信個人利益有在群體利益提高後才能有保障。它的哲學是生命只有在彼此分享中才能豐富起來。這個社區不是基於對任何人的效忠、或任何信念,因為那種社區只會產生上對下的權威關係;真正的社區是尊重一個成員,相信每個成員都有參與的權利,而且惟有每個成員的參與下,社區才能真正落實。當我們都甘於做「第三名」而放下自己的私心,我們才有可能重新掌握生活的真諦,透過與人分享自己的生命,來豐富自己的生命。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