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治心理瘟疫的不二良方

醫治心理瘟疫的不二良方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55期 » 醫治心理瘟疫的不二良方

台灣省掌院/張敏類  2005-05-01 09:55

從心理治療角度反思憂鬱症對應之道

在這個心靈飄蕩疏離的時空世紀裡,有如孕育憂鬱、沮喪和無助的溫床;然而從我個人這些年的生命體驗來看,天帝教更像一個從根自救的心靈醫治所;在師尊的引領下,我們找到了靈魂的家;藉著五門功課,身心靈更加和諧統一,遇到順境不會狂妄;遭逢逆境不會消沉,並以積極振作的精神勇於承擔自我的責任,而同奮之間,更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讓我們的生命有能量,對人生有熱情、有盼望。所以,這一路上,我們不只要把自己的心帶回家,更要以愛相互扶持,共「同」「奮」鬥一起走回「家」。

精神醫學上界定的憂鬱症狀

  近來,我們從報章媒體上了解,憂鬱症已經在我們的社會中成為一個非常盛行的心理問題了,許多公眾人物在度過了憂鬱症的襲擊之後,亦紛紛站出來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幫助有相同困擾的人,接納自己的問題,並尋求適當協助,而一般人也常常會在情緒低落,生命陷入低潮時,懷疑自己是否得了憂鬱症。其實憂鬱症在精神醫學上是有明確界定的,它的症狀包括:

  一、憂鬱、情緒低落、空虛、無望、灰心、消極、想哭、無助、易怒等。

  二、對一向關心或感興趣的事物失去了興趣,包括嗜好和性方面。

  三、睡眠出現問題,如失眠、早醒或睡太多。(所謂早醒是指凌晨兩三點醒來後,再也無法入睡,腦海裡盡是消極的思想,憂心忡忡)

  四、胃口不好,體重驟減,又或相反地不停地吃東西,體重直線上升。

  五、疲倦,無精打采。

  六、比起以前顯著地變得行動緩慢,又或相反地坐立不安,不停地動。

  七、覺得自己毫無價值,並有強烈和不必要的內疚。

  八、思想紊亂,不能集中,故很難做決定,記憶力也可能減弱。

  九、不想見人和孤立自己。

  十、最嚴重的時候可能出現幻覺。

  除此之外,還要看這些症狀是否持續超過兩個月仍然有增無減,或一點改善都沒有,以及是否影響到當事人的日常生活,如工作、起居飲食、日常責任、與人相處,及照顧子女等。

時空變遷 憂鬱症比比皆是

  然而,且不談上述的專業論點,如果我們以一般人的眼光環顧我們的四週,我們會發現,由於社會核心價值觀模糊、自然環境遭到破壞、人際關係日漸疏離等因素,一種憂鬱及沮喪的社會性格,已經在我們的週遭逐漸地蔓延開來了,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在自己或他人身上感受到煩憂、消沉、紛亂的情緒。當我們站在這個彼此休戚與共的島上,思索我們所生存的這個環境的過去與未來時,我們不難發現,廿世紀的台灣,主要的心理問題可以說是焦慮,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們的社會強調生產和競爭,整個社會顯現出一股強韌的生命力,以及勤奮、堅忍的性格,在那種環境之下,生命價值觀清楚而簡單,我們創造了繁榮與進步,但也因為這樣的競爭壓力,為我們帶來了一些適應上的困難,緊張和壓力便成了我們普遍的心理困擾。

  而當時間進入了下一個世紀的時候,我們的生活也許更富裕了,也更加的自動化及資訊化,這樣的環境雖然帶來了更多的方便與舒適,但也讓我們的心靈無所依歸,無從紮根成長。人們的心靈彷彿飄移在一個腳不著地的時空裡,過去和未來無跡可尋,我們越來越常面對虛擬的事物,連人際關係也都越來越虛擬疏離了,在這種環境之下,人們自實際生活淬練的機會被剝奪了,勤奮和堅毅的性格難以培養,於是虛擬的性格特質造成了不能面對現實,缺乏承擔及挫折容忍的現象,而這正是孕育憂鬱、沮喪和無助的溫床。憂鬱也就成了我們這個世紀的主要心理問題了,只要稍不留心,都很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這一點可以間接從憂鬱症的學術研究中得到佐證:憂鬱症的得病人口比例倍增,而且受之侵襲的人年齡也越來越往下降。我們幾乎可以說,憂鬱是我們這個世紀的心理瘟疫。

醫療界心理治療的兩種方式

  然而,要面對人們這樣的心理困局實在不是一件簡單易行的事。以我個人過去在醫療體系的工作經驗所得到的了解,醫療界的主要作法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藥物治療,也就是說在必要的時候,低落的情緒是可以自藥物得到一些幫助的,但需要了解的是,藥物並沒有辦法改善深層的悲觀看法和無助的感受。嚴格來說,如果只依靠藥物是治標,一旦停止服用藥物,憂鬱症是很有可能再度發生的。

  另外一種方法是心理治療,也就是心理治療師以真誠的態度,傾聽當事人的心事,接納他的感受,以客觀的立場協助當事人對自己的狀態有更清楚的認識,克服負面的思考習慣,幫助當事人重建自尊及自信心,重新建立自己生命的意義,找到人生的目標及方向。簡單的說,就是心理治療師站在一個客觀、接納、關懷的立場,幫助當事人紓解情緒,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後,用新的角度面對自己,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未來,用自己的力量走出自己的困境。心理治療的成效目前也得到了一些證實。

重整心靈歸返自然的好地方

  然而從我個人這些年的生命體驗來看,在我的感受裡,我覺得天帝教更是一個心靈醫治的場所,而且就像師尊所教導我們的,天帝教的法門是一個從根自救的良方。在昊天心法的修行中,我們散亂的心集中了,我們的身心也變得更加和諧統一,心境也自然安寧、穩定、平靜,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情緒的重新學習過程,也就是經過身心的調理和淨化,我們的思考清楚了,感受性提高了,人際關係改善了,對人的寬容和耐性也增加了,情緒和心境自然也開朗祥和。

  而且隨著師尊的引領修行,我們真正找到了心靈的家,我們的靈魂不再需要隨著外在迷亂的環境沉浮,遇到順境時,心裡比較不會狂妄;遭逢逆境時,心裡也比較不會消沉,而這就是所謂的「平常心」。同時,當我們面對自己當負的責任時,也能夠以積極振作的精神勇於承擔,而不會讓自己陷於自哀自憐之中,負面的情緒無從產生。

  五門功課中的省懺是洗滌情緒中「愧」與「怨」的方法,透過省懺,我們打掃自己情緒的死角,看見自己的盲點,把過去的心結打開,把不安和恐懼消除,心就清淨了,心智也跟著提升,自然而然的就會遠離種種負面的思想言行,所以省懺會幫助我們改正消極的思想,展現積極的心智,是淨化情緒恢復活力的好方法。

相互關懷 助人樂觀向上

  另外,從人際關係的角度來看,孤立和人際疏離是我們情緒最大的敵人,而同奮們為了靈命的增長,為了道,為了 上帝的親和光,共同來到教院,我們的相處沒有世俗裡的利害關係,因為這份因緣,彼此之間結下了善緣,相互效力,相互增長,如果以心理學的語言來形容,我們可以說,同奮與同奮之間的相互關懷,為彼此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讓生命有能量,對人生有熱情有盼望,帝教就等於是我們的家。

  記得前些天在聯合報上讀到一篇心理學家洪蘭女士的文章,那篇文章的標題是「關心可以抵抗憂鬱症」,她在文中提到,為什麼有些人碰到挫折就倒下,而有些人卻越挫越勇?她從研究及生活經驗的觀察中發現,即便是先天帶有易罹患憂鬱症基因的小孩,只要至少有一個大人關心他,他就不容易有憂鬱的傾向,可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懷是何等重要,它甚至可以抵抗先天及後天的不利因素。

  洪蘭女士同時也提到,其實關心別人並不難,只要平時多注意別人的情緒,給他笑臉,給他肯定,這個世界就可以減少很多憂鬱的人。這也提醒我們,除了以靜參、誦誥、省懺、人生守則調和我們的身心之外,同奮彼此之間的親和關懷,也是幫助彼此減少消沉憂鬱,增進樂觀積極開朗的好方法。

  因此我們體會到,當我們站在這個困惑的世紀,艱鉅的時間點上時,要通過人間道場的考驗顯然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但永遠不要忘記,我們原本就是一家人,這一路上,我們不只要把自己的心帶回家,也記得隨時留心身邊的家人,是否走得辛苦了些,需要有人為他引一點光,加一點溫暖,那是師尊留在我們身上最重要的傳承─愛,所以我們一路上都要相互扶持,彼此照顧,用共「同」「奮」鬥的精神走完全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