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日誦廿字真經》 經文解譯(八)

《天人日誦廿字真經》 經文解譯(八)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05期 » 《天人日誦廿字真經》 經文解譯(八)

洪靜雯  2009-08-15 11:55

解譯:洪靜雯 攝影:王乾原

  事天為大,一子得道,九祖拔渡,至孝盡焉〜「教主!我願奮鬥!」是至孝的實踐。

  讀到「事天為大」〜我會想到「我絕對信賴 上帝」這句話。

  天,何其崇高偉大,但,它遙遠嗎?

  「我絕對信賴 上帝」,並不是準備將我的命運交給天來決定。

  對 上帝的信賴,是基於我相信,生命必能為它自己找到一道窗口,一道向善、向道,追尋而去的窗口。於是, 上帝慈悲的曙光,當為我們的生命滌去蒙塵。

  當我們走在天道的路上,那通往天國的梯階,並不是由 上帝架構,是通過我們生命的奮鬥鋪設,如是的果報,功不唐捐,才真正能澤及親祖。

  何謂「至孝盡焉」?我由衷默禱:「教主,我願奮鬥!」「事天為大,一子得道,九祖拔渡,至孝盡焉」正呼應了天帝教的奮鬥觀。

 

十、

  忍辱成聖,涵蓄長生,佛曾辟支,乃證仙人。

  安有眾生,法效如如,不憤大事,常靜常樂。

 

●經解

  涵蓄:涵養包容

  辟支:割截四肢

  如如:實體實性永世不變的真理

  大事:指轉迷成悟、超生了死的究竟

 

 ●寫板書的好手~洪靜雯同奮

●經釋

  忍受各種磨考、恥辱,卻仍無怨無恨,便能超凡入聖。虛心包容所有考驗而能涵養深厚,生命便得常存。

  釋迦牟尼佛曾在某一世中被割截四肢,卻因了無嗔恨,修證果位。

  怎麼會有眾生,想要效法學習永世不變的真理?怎能不經轉迷成悟的忍辱奮鬥?怎能沒有超生了死的千磨萬考,通過試煉,才能達至如如不動的極樂境界?忍辱成聖,涵蓄長生〜轉化人生的困頓,提煉人生的智慧。

  《清虛集》<忍字篇>:「忍辱虛心是奇英」,道出了「忍」何其不易,也告訴我們「忍」字所面對的,是一門很難修的功課〜那就是「辱」。

  ‧「辱」,是羞辱,讓一個人的尊嚴在地上賤踏。

  ‧「辱」,是屈辱,冷嘲熱諷,外加輕蔑鄙視。

  ‧「辱」,有時是奇恥大辱,就像在眾人面前被揭發隱私、丟臉出醜。

  本師世尊在「忍辱虛心是奇英」揭示:實踐「忍」字,最好的良藥是「虛心」。

  虛心接受考驗、虛心接受挫折,反而可以把一時之氣,轉化為冷靜思考的智慧,幫助我們看清現實問題的關鍵,化危機為轉機,化阻力為助力,這才是真正有大智大慧的「奇英」。

  ‧忍字的背後,是「氣度」,是「大器」。

  ‧忍,並不是一眛壓抑,自怨自艾。忍,是包容,是轉化。

  包容對方的過錯、傷害,並不足以減損自身人格的高低;若能轉化人生的困頓,提煉出人生的智慧,在一時之氣上退一小步,卻反能在修持的境界上,躍昇更寬、更遠的一大步。

  本師世尊曾在上課時,以「太虛不拒諸峰插,滄海何妨萬派流」名言教誨同奮;筆者認為,這是「忍」字最貼切的解釋。

  當你跨越一道道的關卡,便會將你推往更上一層的高度,得以看到人生更值得追求的遠景,學會虛心放下身段。那彎腰的同時,也正代表著一個人能夠扛起多少重擔的韌性與強度。

  ‧「忍辱」〜忍受各種磨考恥辱,卻仍無怨無恨→化危機為轉機,化阻力為助力。

  ‧「涵蓄」〜虛心包容所有考驗,而能涵養深厚→轉化人生的困頓,提煉出人生的智慧。

  於是:

  ‧才得以「成聖」〜在修持的境界上,躍昇更寬、更遠的一大步。

  ‧才得以「長生」〜推往更上一層的高度,看到人生更值得追求的遠景。

  佛曾辟支,乃證仙人〜忍是煉心,忍是生死大事。

  ‧若提升至修行的層面來看,「忍」,進入了更深遠的意涵。

  忍,是煉心。此心不煉,凡夫永遠是凡夫。

  忍,是放下。放不下,眾生永遠是眾生。

  ‧引自《孟子》的不朽名句,道出了「忍」的千錘百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生命的轉化,從來都是生於憂患,而不是源於安樂的。

  ‧生命的圓熟,也只有苦過痛過,才會柳暗花明。

  ‧「忍」的真諦不過就在「煉心」二字。

  ‧煉一個「淡泊」,淡泊物欲。

  ‧煉就「勘破」,看透世間冷暖。

  ‧煉一個「平常心」順逆皆精進,毀譽不動心。

  ‧「忍」的試煉,其實就是「生命」的蛻變,更是「心」的提升。

  ‧「佛曾辟支」,豈止身體割裂之痛的「煉心」? 「忍」,更是生死大事。

  ‧「佛曾辟支,乃證仙人。」佛陀被歌利王割截四肢,心中卻無絲毫怨恨,因而證道成為忍辱仙人。

  ‧達摩面壁九年,捨妄歸真,凝住壁觀,成為禪宗第一代祖師;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讓世人見證了宗教的情操。

  ‧生與死,人生的兩大究竟,不問帶來、帶走什麼,但問〜放下什麼?

  ‧放下執著,捨得名利,不為物役牽絆,應是「忍」的最高境界〜無心、無念、無欲、無我。

  ‧於是才能明白何以「乃證仙人」?因為放下生死,勘破究竟,成就了佛陀忍辱修證的果位。(待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