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學為體儒學為用 一心二門常保國魂

道學為體儒學為用 一心二門常保國魂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15期 » 道學為體儒學為用 一心二門常保國魂

維生先生˙王邦雄教授  2010-06-15 09:50

王邦雄詮釋大宗師宗教改革

口述/維生先生˙王邦雄教授

  編按:「2010年涵靜老人講座」首先登場演講的是,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王邦雄(左圖),題目為「從傳統中華文化思想談涵靜老人」。這場演講主持人是維生先生,他透露王邦雄教授和涵靜老人早期的一段淵源。

牛會求賢 結下淵源

  維生先生說,涵靜老人為了向社會大眾傳播有關宗教哲學的學術思想,過去一向由宗教哲學研究社聘請專家學者以專題演講方式進行。

  涵靜老人當年和文化大學的張曉風、黃少谷還有當時的世盟主席谷正綱等3位先生,四頭老牛有個牛會,常常聚首論事。

  那時涵靜老人請張曉風介紹宗教哲學的菁英,張曉風介紹文化大學的傑出菁英學者王邦雄。我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與王邦雄教授結緣。

  後來,我請王教授參加民國75年7月6日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的學術研討會,講述老子與莊子當中的宗教思想。

  我記得台下滿滿的青年朋友,搶著聆聽王教授的演講,也還記得王教授當時年輕才俊演講的面貌。

  另外,涵靜老人90歲時,曾推選3位宗教哲學的傑出人才~王邦雄、證嚴法師、高宗信;當時宗教服務獎由證嚴法師獲得,宗教學術獎則頒給王邦雄教授。

知識護法 情牽兩岸

  王邦雄教授可以說是天帝教的「知識護法」,他不辭辛勞配合天帝教所辦的兩岸學術交流,這是王邦雄教授和天帝教的淵源。

  王邦雄教授雖然不是形式上的同奮,但是他是實質上的同奮。

心繫演說 兢兢業業

  為了這個題目,我一夜沒睡好,對於涵靜老人這樣一位開創性的宗教家,以及當代宗教改革的導師,應該如何詮釋?

  涵靜老人是把天道、天理帶到人間的宗教家。雖然前幾天他已經寫出大綱,但是如何詮釋?還是覺得很艱難,因為這是在講述生命的詮釋,而非知識性的說明。

喪失國魂 何來崛起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經過鴉片戰爭、西潮東進,與五四運動的所謂「啟蒙」運動,到今天強調的中國崛起;如果「西學為體,西學為用」、如果中國人不再是中國人,喪失了文化心靈、國魂,那算什麼崛起?

  回顧涵靜老人一生的傳道,他對當代宗教改革的教化方式,接近於傳統儒家的一心開二門,第一門是道德門;第二門是知識門,一心打開真如門、生命門。

  從天德、天人,到天帝教,涵靜老人把天意、天道、天理帶到人間,直貫而下。

  在台灣民主、科學俱足,面對社會風氣和自然現象,依然心中有主,因為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傳統在台灣,天帝教將來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中原文化帶回中原。

  遵循中學的道統,我們為當代奮鬥,化劫救災,人間行道,原來通過「中學為體」而來的「中學為用」,是人格教養。

  中學為體、中學為用。在哪裡?就在天帝教,就在「廿字」當中。

  我通過中國現代化,看涵靜老人作為宗教家的高瞻遠矚,探索「極初」到「涵靜」的道統意涵。從「極初」到「涵靜」,代表涵靜老人一生永恆的追尋。

  「泰初有無,無有無名」,泰初有無就是「極初」;「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形體代表著生命力,保有著心神,帶動生命。

  各有「儀則」,就是「禮則」,沒有「儀則」如何承擔道義、天命、信心、奮鬥呢?

  「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從天上來到人間,又從人間回到天上。天帝教創教,就是回到最初。關鍵就在於我們的心、使命感、理想性,帶動我們的德分、形命的性,顯現出我們的心。

  開天闢地,生天、生地、生萬物,賦予理想、價值,給予意義,這是極初。「涵靜」則是人間的修行涵養。

 ●王邦雄教授

無和諧有 天下太平

  老子講「有生於無」,因為「無」,才能和諧的「有」。「沒事」才能「和諧」,就是「靜」。

  「涵」是內涵,是價值內涵,修養在心中,誠於中形於外,人事間一體和諧的「靜」,就是天下太平。

  天帝教在1980年復興,是要解決美國、蘇聯尖銳對立、核武危機,把人間的亂象通過「性修反德」,活出一生的美好,天長地久。

  如何詮釋涵靜老人的一生?使我輾轉難眠;我覺得,涵靜老人一生的思想,最貼切的應該是「道學為體,儒學為用」。

  老子最重要的2大思想體系,道的無~「明」,道的有~「德」。老子永遠是以「明」照「德」。從無到有,這是《道德經》的2大價值,也是涵靜老人的道學為體。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個人修養就是「明明德」,明自己的德,明天下的德,在「親民」、「新民」,以天下人的心為心,要愛眾生才會去教化眾生。

  天帝教30年的奮鬥,就是在做這件事,整體的規劃,是要「止於至善」,這是儒學為用。

  老子說「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孰能晦以理之徐明」。行道人間,由極初、涵靜,走向「徐生」;情勢不明的時候,就要靠天道天理,運用智慧。道學之體通過儒學之用才能有效啟動。

外王志業 勇於承擔

  一般文化傳統是「儒學為體、道學為用」,涵靜老人是「道學為體,儒學為用」。

  所以,涵靜老人是一個開創性的宗教家;天帝教是一個知識份子的宗教,具有使命感,承擔著外王志業的宗教。

  內聖的修養,外王的事業,這個整體是「一」。「道學為體,儒學為用」是一篇融會儒學的大文章;神明聖王就是「一」,剛好證成涵靜老人創化的思考。

  民國33年聖誕節後,老蔣總統發表談話,說耶穌是宗教改革的導師。我認為,「宗教革命,用之於耶穌,不甚恰當,用之於天人教主,適合事實與身分」。

  知識份子要領導,但是不要追隨政治領導人。聖人,以道治天下。稱許涵靜老人為宗教革命導師,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涵靜老人引領宗教革命,天人導師引領同奮融入當代,邁向現代化,甚至影響科學技術。

  悲天憫人而天人合一,聖凡平等而超凡入聖,教化天下而反璞歸真。精之至也,和之至也。天地之基,聖凡之道,立國之本在此「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