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和的「十施」與「十持」

親和的「十施」與「十持」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29期 » 親和的「十施」與「十持」

天人訓練團  2011-08-15 09:25

資料來源/天人訓練團
圖/《教訊》檔案資料

  以親和為主題,有2個重要的單元,一是「關心親和」;一是「觀心親和」。

  其中,「關心親和」又包括2個部分。一部分是對天帝教組織的關心;一部分是對同奮的關心。

  首先要談什麼是親和?親和,是天帝教天人實學的中心,也是侍天應人的核心部分。

  天人合一的修持要經過天人親和的途徑完成,天人炁功、天人文化又與天人親和息息相關。

  親和的研究,包含天與人的關係,也包含無形間天與天的關係,也包含有形間人與人的關係,以及人與物的關係。

  但是主要還在於「天人親和」的關係,我們有必要先正確的了解,天人親和的真實境界、精神與原則。

  天人親和,可以分為內部連繫與外部連繫2個部分:

  一、外部連繫。從文化的發展過程來看,天人親和的外部連繫有祭祀、祭天等活動。

  在中華文化傳統之中,通過禮儀、文字、音樂,舞蹈等,都可以表達出對天、對神、對祖先的尊敬,這是天人親和外部連繫的形式。

  另一種外部連繫的形式,就是通過龜甲獸骨藺草的卜或占的過程活動,形成天人親和的紀錄。

  二、內部連繫。是心與心之間的相印、氣與氣之間的互通所形成。

  呂祖謙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曠百世相合者心也,跨百里相通者氣也。

  我們進一步來看:

(一)曠百世相合者心也。

  即使是早在1,000年前,所留下來的紀錄、文字,現代的人看了之後一樣會被感動,就是因為彼此的心意相通。

  因此,這些話可以成為現代人應用、遵循的原則,並不因有1,000年,甚至幾千年那麼長的時間而中斷。

  這種內心連繫的感受形成一種天人親和的感應,也形成一種天人親和的紀錄。

  在心靈之間的互通,不只是人與天之間的互通,人與人之間也會互通,這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和系統,就是一種心與心的感受,內部連繫是一種心與心的連繫。

(二)跨百里相通者氣也。

  距離幾百里之外,彼此之間還有感受,那是氣與氣之間的互通;這也是屬於天人之間、人與人之間互通的連繫。

  一般所謂的「念力」、「願力」,應該又是心的相合,又構成氣的互通,這是屬於內部連繫的現象。

  如果以實際的宗教經驗、宗教行為,來解釋天人親和,有一念之動,一切都會產生變化,即使在科學上也已經可以得到驗證。

  一念動了之後,時間、空間、能量、力量都會改變,在學術研究稱之為「一小點突破」,任何系統移動一小點,對整體都會產生變化,這也就是親和所形成的一種變化;尤其是在心靈方面的親和,更是如此。

  《易經》上有說明:「一闔一闢為之變,往來無窮謂之通」。「一闔一闢」,就是一開一閉;「往來無窮」就是來來往往,稱之為變與通。

  以這樣的觀念來看親和,「念念專注」謂之親,「往來不斷」謂之和。

  「念念專注」是從心理發出去的,稱之為親;「往來不斷」是來自於無形的感應,稱之為和,關係的發展都是在變化中形成。

  《中庸》說:「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的說法,構成~誠、形、著、明、動、變、化的關係。

  《中庸》又說:唯天下之至誠為能化。用來解釋親和,「親」的關鍵在於誠;因為誠,然後開始了一系列「形、著、明、動、變」的過程,最後的化就是「和」。

  大家可以再進一步了解天帝教對天人親和的理論與實踐,天帝教《教義》第三部.第五章〈精神之寄托〉第二節說明親和力之關係,首先指出「異性相引之電力作用」。

  因為,人類的思想與意念都有一種能量,「若專心集注凝向在一點,則久而久之,即能引起其所集注對象之電力的反應」,兩誠相感就是親和力的反應。

  《教義》以精神集中、念念專注為「自誠之心」,是形成親和力的關鍵,誠則靈,唯誠為貴,所以說,親和是誠產生的物理結果。

  《教義》另外提出以〈萬有動力〉,來解釋「動者自動,靜者亦動」,說明一點點的動,也會形成全體的動。

  有了親和的基本觀念,然後要以「關心親和」與「觀心親和」做為探討親和的重要單元。

  同奮們都有親和的經驗,也都有參加天帝教親和活動的經驗,《論語》中孔子向子路所講的人與人互動原則:「先之、勞之、無倦。」可以作為與同奮親和的原則。

  樣樣事情我自己走在前面,就是「先之」;樣樣事情我比別人多做一些,就是「勞之」;樣樣事情持續不斷的做下去,就是「無倦」。

  親和就是要求我自己先發出「親」力,才能夠得到別人的回應的「和」力;先要從我自己開始走出去,處處走在前面,然後可以形成「和」。

  根據此一原則,關心親和是外部連繫,觀心親和是內部連繫,這是天帝教在「親和」的2個重要系統。

  其中,布施是一種智慧;有智慧的人,才能夠真正的做到布施,這是行入的過程。布施,應該是宗教徒人格與成長的過程。

  所謂關心親和,也是與布施觀念有關聯;關心親和來自於慈悲心,來自於愛。

  而是什麼樣的力量使得師尊信心不惑、終生奉獻、無畏的承擔眾生共業。應該就是布施,就是愛。

  師尊的心靈隨時在關照,這就是一種愛;師尊對同奮視同李氏子孫,他老人家也把李氏子孫視為同奮,在師尊他老人家的《日記》中,記著過陰曆年的時候~過年的除夕夜我回到家,與家人、子孫們吃吃飯,然後就回教院了!

  這個實例讓我們了解到師尊的愛,是那麼的無私;那是一種大愛,無私的愛。而師尊的靈、肉承擔,就是一種靈肉的布施。

  我們應以師尊做為同奮的典範,提出天帝教「關心親和」的十施。

  天帝教所有的同奮都是救劫使者,使者的「使」字轉音就是布施的「施」。當同奮接受了使者的天命,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如何去「施」。

  救劫使者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有無畏奉獻的襟懷,不求回饋的精神,才有資格成為「使者」。十施,是要同奮用精神與生命投入:

一、笑施

  笑是世界語言,是最好的親和資糧,臉上時時展露出真誠的笑容,是親和的第一步,能夠常常保持微笑,會帶給別人慈祥、和藹、可親的感受,是關心親和的一把重要鑰匙。

  真誠的笑帶給別人喜悅感染,心中的誠意用笑表達出去,一定可以開啟親和對象心中那把關閉的鎖。

二、眼施

  常常以關愛的眼神關切別人,別人有成就,我們為他高興,別人有收穫,我們也替他高興。

  反之,別人有不舒服的時候,我們幫助他,我們是以 上帝的慈愛眼睛來看世界。眼施,就是要從眼睛表達出心意興關愛。

三、言施

  我們常說「一言九鼎」,也常說「一句話可以溫暖如三春」,也可以是「一句話寒冷如三冬」;一句祝福的話,一句鼓勵的話,一句關心的話,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改變一個家庭。

  言施的基本條件就要言語委婉、不急不躁,從關心的方向、從奮鬥的心來講話。

  當別人有困難、病痛的時候更需要言施,你的安慰、鼓勵,會帶給他心靈上的力量。多讚美同奮、少批評同奮,尤其不說妄語,不搬弄是非。

四、聽施

  用我們的耳朵與心,耐心靜靜的傾聽,一個人心有千千結時,心中有許多的煩惱的時候,需要的是一個有耐心的聽眾;需要很有耐心的聽,關心的聽,以最誠懇的心聽他傾訴。

  聽施,是以最誠摯的關心、態度分享喜悅、分擔憂愁。

五、身施

  身施就是以身作則,是一種力行,通過實踐做為基礎,說一千句,不如行一步;說十句,不如做一次。

  尤其是你的恭敬;你的禮儀;你的清潔行為、節儉生活、友善的表現。常常說:人在做,天在看。事實上,人在做,人也在看。

  身施,最基本的方法是少講、多做。

六、文施

  也可以稱為「筆施」,你寫幾句關心話,安慰別人、鼓勵別人,你讀幾段師語、經典給有緣的人,這種溫暖將會是非常的貼心。

七、座施

  人的地位是建立在別人心中的,我們要謙遜地主動把功德讓給同奮、把榮譽讓給同奮、把利益讓給同奮,這是座施。

  座施,就是不要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要堅持自己的利益,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尤其不要以為高踞上座,就是權威。

八、心施

  有7種心施:

  (一)心存誠懇,不虛情假意。

  (二)心存恭敬,不藐視別人。

  (三)心存謙讓,不貢高傲慢。

  (四)心存感恩,不自我標榜。

  (五)心存和樂,不厭煩暴躁。

  (六)心存悲憫,不幸災樂禍。

  (七)心存寬恕,不求疵計較。

九、私施

  師尊說:「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惡怕人知,便是大惡。」善良的行為常常是在不知不覺中交流,關心親和最好立足在不求報償,施於無形。

  其中有4種方式:

  (一)私下解決同奮的困境。

  (二)私下解開同奮的心結。

  (三)私下讚美同奮的善行。

  (四)私下規勸同奮的過錯。

  師母常常講:別人有好處,在背後去講。

十、無畏施

  無畏施是師尊最大的心教,也是關心親和最重要的心法,就是無畏的承擔共業、承擔責任、承擔過失、承擔痛苦。

  你有多少能力,才能做多大事業;你有多少承擔,就會有多少功德。

  宗教是一種良心事業、宗教是一種精神事業、宗教更是一種承擔的事業;你能夠發心發願承擔眾生的共業、你就會有承擔眾生共業的天命。師尊就是我們最好學習無畏施的榜樣。

  其次,大家如何來關心組織,這是「持」的觀念,也就是一種修持,通過一種向自我的奮鬥表現出關懷,也有「十持」~

  一、力持:就是勞務奉獻,也就是師尊常常講的出力。

  二、誦持:誦持就是虔誦兩誥與經典。

  三、心持:是一種智慧的奉獻,也就是師尊所說的出心。

  四、財持:財持應該是量力而行,同奮的奉獻都是他們辛苦努力的所得,我們應該珍惜同奮的安悅奉獻,也就是師尊所說的出錢。

  五、炁持:參與天人炁功服務,天人炁功為天帝教開發了許多重要的人力資源,而且這是在每個人心中所凝聚而成的資源。

  六、渡持:就是引渡原人,能引渡一個原人,就是多保持一份元氣;多消弭一場苦難與浩劫。

  七、傳持:為別人解釋天帝教、介紹天帝教,這是為 上帝在人間傳播真道。

  八、學持:就是學習教義、經典,尤其是師尊的言教、身教。

  九、輔持:就是輔導,先進輔導後進。

  十、行持:建立教堂、天人親和所,用行動、行為積極奮發的去做。

  「十施」是對同奮的一種關懷;「十持」是對組織的一種關懷。

  通過對同奮「十施」的關心,擴散出去,會慢慢無限長、無限大的延伸出去;只有先忘掉我,才能利他,把我融入進去,才能真正做到「十施」,然後可以進一步去做「十持」的功夫。

註:以上為民國87年8月20日第1期傳道使者、傳教使者訓練班講授教材,《天帝教教訊》依段落復予彙編整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