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九曲終向東流

黃河九曲終向東流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31期 » 黃河九曲終向東流

陸光中樞機(參教院主任)  2011-10-15 09:10

三民主義是21世紀人類發展進化之主流

文/陸光中樞機(參教院主任)
圖/《教訊》檔案資料

  編按:中華民國100歲了!敬祝中華民國「生日快樂」!

  中華民國100年與師尊救劫精神有何關聯?《天帝教教訊》值此百年光輝10月之際,特地邀請樞機使者、開導師、同奮們發表感言,將陸續刊登。

 ●參教院主任陸光中樞機。

  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是耶?非耶?

  中國人,現在都是泛指中國大陸人與臺灣人。

  20世紀美國和蘇俄主宰了地球人類,因其軍事超強、科技領先世界各國。美國政治民主、經濟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元定於一尊。但現在還看不出中國人有什麼優勢,可以執世界之牛耳?

  1991年的8月天,前蘇聯KGB頭子和5個高層在三溫暖裡,披著浴巾,喝著伏特加,密謀政變,因為他們對於戈巴契夫的改革深深不滿。

  8月19日,他們軟禁戈巴契夫,將坦克開到俄羅斯國會前,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

  或許這場政變是非理性的,也沒有廣大群眾的輿論做後盾,所以不到3天就失敗了。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第2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後一項決議,宣布蘇聯正式解體。俄羅斯進入了民主時代,至少看起來是的。

美國霸主地位動搖

  21世紀初第1顆「恐怖行動」的強彈,在美國本上爆發~

  2001年9月11日獨霸本地球的美國,遭到現代史上死傷最慘重的恐怖攻擊。接下來10年,陷入3場戰爭~阿富汗、伊拉克和反恐。

  美國人賠上生命、財產和聲望,經濟走下坡,更重要的是美國人喪失了信心。

  高盛集團全球資產管理部門董事長歐尼爾(Jim O’Neill)10年前(2011年),在「911」恐怖攻擊後,思考未來世界走向,結論是美國在全球的獨霸地位結束,也就是「911」的持久後果,必然是美國對全球化的支配告終。

  21世紀第8年第2顆「經濟」核彈,亦在美國本土引爆~

  2008年9月15日,投資銀行巨擘雷曼兄弟倒閉,引發全球金融海嘯。

  全球各國適時齊心救市,分別以極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儘量挹注大量金錢於經濟體系,成功的避免了信心潰散、金融市場崩毀、反噬實質經濟的惡性循環,而未重演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正式公布第2波量化寬鬆(QE2),預計在2011年中8個月內,投入6,000億美元購買公債。

  因此,在全球金融市場與各國間,立即引起疑懼,不論從那個觀點看,美國的QE2都是以鄰為壑,讓其他國家分擔美國的經濟問題,此舉必將大幅增高全球經濟的風險。

  美國國債年年增加,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以借錢消費為樂,民間儲蓄率在金融海嘯前,還是負值。

  為了提高舉債上限,美債是否違約一事,引發全球關注。美國經濟的病情高於預期,短期難以治癒。作為美國連體嬰的歐洲國家,也好不到那裏。

  首先是希臘國債經濟面臨崩盤,而接著是愛爾蘭、西班牙甚至義大利等國,承受的壓力都將變大。

  美債信降等、歐債風暴、二次衰退疑慮不減,讓近來全球金融市場陷入動盪。

  G20國家雖然發表聲明,強調必要時要採取聯合行動,讓市場保有流動性,但金融市場仍難安定。

  相較過去,這次情勢雖不如金融海嘯險惡,但仍相當嚴苛,因為這是第一次,全球各大經濟體,一起陷入進退維谷的兩難困境。

  金融海嘯來襲,中國大陸推出4兆人民幣擴大內需市場的方案,經濟旺盛的成長力,為世界經濟撐起了一片天。

  《紐約時報》於金融海嘯發生不久後,發表一篇題為〈美元轉移,美國人,口袋空空,中國人,口袋鼓鼓〉的分析長文。

  紐約網路也表示:「中國儲蓄助長美國泡沫化」,並討論這次金融危機是房地產泡沫及大量消費的惡果,說明美國人過度消費,舉債渡日,而借債的對象是中國,因為,中國人過度儲蓄。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兼暢銷書作者佛里曼(Thomas Friedman)的新書《我們曾經如此》(That Used To Be Us),2011年在美國上市。

  書中一開頭就點出美國面臨的問題「人們忘了過去的美國」,如今有點聽天由命的美國,輝煌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是中國人的時代。

  西方的民主政治與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曾經是全球人類的憧憬。民選政府、自由社會、資本主義。但好景不在,金融海嘯後,美國國債危機下政黨惡鬥,拖累全球股市,國家信評百年來又首度下降。

資本主義難挽世局

  而歐洲的財政危機正從南歐擴散到法國與英國,世代正義與福利國家的尖銳衝突,正支解大多數歐洲社會的內部共識,並成為社會動亂與偏激政冶路線的滋生溫床,東亞過去所信奉與追隨的民主典範,已經無法提供太多的啟示與激勵作用。

  具體而言,過去學習歐美先進國家的發展曲線,現在都面臨獨特的情況,亦即以民主選舉,加上大量生產與無節制的消費,建構的當代物質資本主義,經歷250年的發展,已經完成它的使命,全面進入大蛻變的潮代洪流。

  中國大陸的政體一黨專政、有限自由、計劃性市場經濟,是它決策獨斷、講求效率、而亮麗的安渡金融危機,使美國評論家羨慕:「讓我們作一天北京,解決問題後,再變回美國,多好!」

  然而,中國大陸之有今天的經濟成果,是有其發展背景。

  1949年毛澤東取得大陸政權為了向天下宣告,新中國建立後的大政方針,寫了著名的《論人民民主專政》;其中很重要的一段說:「『你們獨裁』!可愛的先生們,大家說對了,我們正是這樣」。

  在《論人民民主專政》裏,毛澤東明確宣告,不能「施仁政」,而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此後的幾年,政治運動一個接一個,從土改、鎮反到三反、五反、肅反……,幾乎沒有間歇過。

  1958年發動了「超英趕美」的大躍進運動,以及「提前進入共產主義」的人民公社運動,3年內餓死了幾千萬人。

  1966年發動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歷時10年,8億人口中受牽累而遭殃者,竟達上億之多。

  毛澤東以農民革命奪取大陸政權之後,卻又迷信共產主義,迷信階級鬥爭。

  迷信共產主義,而搞農民共產主義的人民公社;迷信階級鬥爭,提出「不斷革命論」,發動「文化大革命」。

  其實孫中山老早就警告:「革命的事情,是萬不得已才用,不可頻頻用之,以免傷了國民的元氣」。

  中國大陸經過文革後,人民死傷無數,經濟徹底破壞,百姓一窮二白。中共不得不放棄「階級鬥爭」,宣告中國將由「革命戰爭時代」進入「和平建設時代」。

三民主義實現統一

  終於,1979年鄧小平宣布「改革開放」。1984年12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理論與實踐〕,承認「不能要求馬克斯、列寧著作解決我們當前所有的問題」。

  鄧小平也一再提出「不管白貓黑貓,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貓」,「不論姓資、姓社」,只有一個中心點就是經濟發展。

  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提出:「資本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直至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共產黨要代表全民利益。

  共產黨是階級政黨,自來只能代表廣大無產階級的利益,代表全民利益的是全民黨,是民族主義黨,也是國民黨了。「紅色西化派」在中國亦名存實亡。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有2個重點,一是開放私人資本,一是開放外國資本。亦即開放私人資本,並保有原來的國家資本,而形成「以公有制為主,以私有制為輔」的市場經濟。

  孫中山預防資本主義惡質化的方法就是「節制私人資本」,不讓私人資本能壟斷國計民生。

  但中國是一個生產不發達的國家,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生產,但資本從何而來?必須要靠積累。私人積累資本,一是曠日廢時,二是造成私人資本的壟斷。

  在「節制私人資本」之外,他又提出了「發達國家資本」的方法。「私人資本」是「私有制」;「國家資本」是「公有制」。

  所以,孫中山所主張的所有制正是「私有制」和「公有制」並行的市場經濟。因此,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即是向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之民生主義靠攏。

  1990年12月30日中共七中全會發表公報,今後10年為11億以上之人民生活,不得不放棄共產主義修正路線,堅定不移的推進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所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豈不與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之民生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1937年9月,中共亦曾公開宣言:「願為實行三民主義而奮鬥!」。

 ●國父手著「三民主義」原稿。(資料來源: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

  2011年3月3日中共全國政協會議開幕,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工作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概念。

  此一概念,是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時,作為這一屆中共領導階層的政治主張,寫進去的一個政治概念。

  按胡錦濤的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共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中,探索出的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具鮮明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

  這是一條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性質的政治發展道路,是一條能夠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和社會和諧、提供根本保障的政治發展道路。

  這條道路的具體內容,簡要說,就是「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要有自己的路徑選擇,必須要有適應本國國情的實現形式。」

  中華民國在臺灣這六十多年雖然形格勢禁,內外交迫,但卻始終以中山思想為其中心思想。

  在民生主義上,從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到耕者有其田開始;在民權主義上,從地方自治,全面選舉開始;在民族主義上,以文化復興,謀求族群和諧開始。

  不僅是打下了三民主義治國的基礎,並且更有遠見和非常堅決的提出「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政治號召。

  1982年師尊建議陳立夫先生於國民黨十三中全會提出:「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提案,而國民黨全黨上下亦已一體遵行。

  大體而言,中山思想在臺灣是成功的,臺灣的經濟奇蹟和政治發展已為舉世所肯定,也為大陸所稱羨。

  所以我們切不可貶低中山思想在我們國家發展上的貢獻和成就。我們生活在臺灣的人往往不能體會自己有多麼幸運,世界上許多開發中國家在建國及發展過程之中,因為缺乏一套建國的思想指導,不知遭多少的困擾和挫折,甚至付出慘重的犧牲和代價。

  我們因為有中山思想的指導,儘管有風有雨,但一路走來,卻能穩定成長,真正走向「民有、民治、民享」。

  師尊三大天命:(一)、祈禱抗戰最後勝利,(二)、確保臺灣復興基地,促進兩岸和平統一,(三)、化延核戰毀滅浩劫。

  如果,以1949年劃分,第一項祈禱抗戰最後勝利,已於1949年以前完成。

  而第二項於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後,是師尊日夜祈禱的願力,一直延續到天帝教復興以至於今,後接第三項化延核戰毀滅浩劫,也就是天帝教的兩大(天命)時代使命。

  民國77年1月13日蔣經國總統逝世,師尊發起百日(77年元月14日至4月22日止)內誦唸「皇誥」3,000萬聲,即(第1期保臺護國法會100日),以哀求「天帝慈悲護祐,避免臺灣地區遭遇緊急事變,社會動亂流血,務使全國軍民同胞在李總統領導於民主憲政的基礎下,加強團結,和諧奮鬥」。

  〈迴向文〉

  祈求教主 天帝慈悲

  妙現神通

  鞏固人心

  安定社會

  得能繼續為兩大時代使命而奮鬥

 

  民國77年5月師尊因鑒於4月22日「第1期保臺護國法會」結束後,於5月20日臺北發生動亂流血事件,所以師尊又發動「第2期保臺護國法會」,從6月1日起至9月24日止。

  同時,師尊本人從6月1日起閉關靜修百日,以應天心。

  〈迴向文〉

  保臺護國法會開 百日精誠祥和來

  避免動亂防流血 消弭暴力化劫災

  維護自由更安定 加強民生樂繁榮

  全民團結共奮鬥 三民主義大一統

  惟願

  臺灣前途 絕對樂觀 復興基地 天人大同

 

  「第3期保臺護國法會」即長期祈禱保臺護國和平統一法會,從81年7月1日起,直到海峽兩岸達成真正和平統一方告圓滿。

  〈保臺護國和平統一迴向文〉

  至真至誠 一心一意 我今祈求

  中共認清潮流時代環境 毅然放手乾坤一擲

  中共承認現實中華民國 宣布對臺不用武力

  中共放棄共黨一黨專政 決心接受三民主義

  形成一個中國一個主義 兩岸真正和平統一

  至心皈命禮 我今持續發揮精誠祈誦

  聲聲願願 感格天心 無形應化有形 有形配合無形

  旋乾轉坤 完成保臺護國和平統一中國天命

 ●師尊師母尊敬國家愛護國旗,任何場合都以中華民國國旗為榮

文化老根昭然若揭

  其中有3個涵義:一、是東亞第一個建立的民主共和國。

  二、是中華民族法統的一脈傳承,中山先生革命之初即標示:「驅逐韃虜,光復中華」;他認為滿族是外來民族,漢族才是正統,所以才有中華民族一亡於元朝,二亡於清朝之說。

  三、是中華文化的老根之所在,老根是什麼?就是三民主義。

  中山先生曾講:我的三民主義是承襲中華文化的傳統,從唐堯、虞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脈相傳而來。中華民國建立的同時,中山先生即手訂並積極宣講三民主義,亦為中華民國的國策而入憲,《中華民國憲法》序言明定:國家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國家的主權屬於國民全體。

  所以,中華民國集民主、法統、中華5,000年文化三者為一體。難怪毛澤東曾接受西方記者訪問時表示,他此生做錯2件事:一是將中華民國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因而失去法統,而淪為叛亂團體之口實。二是將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改為五星旗,因而失去民有、民治、民享象徵三民主義的中華文化的傳承。

  護國,就是護衛「中華民國」;「中華民國」這塊金字招牌,絕對不能讓它受損或消失。保臺,就是保衛臺灣,一不能讓中共佔有,二不能變成「臺獨」,否則「中華民國」就不存在了,也就沒有與中共和談的本錢,甚至會被以武力侵犯的藉口。

  〈迴向文〉的內涵,「中共承認現實中華民國」,師尊用「承認」實乃真知灼見。

  2005年連胡會,將「和平協議」列入了「五大願景」,馬英九又納入總統大選政見,而以胡錦濤2009年的除夕談話,對「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著墨最深,更符合了師尊前瞻性的安排。

  兩岸從最初的「互相否認」,到「互不否認」以至於現在漸向「相互承認」移動腳步,值得肯定。

  因此,雙方要認清事實的存在是不容否定的,即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既存在的事實實體。

  唯有「互相承認」對方的事實,在此基礎上,才能平等互利的談「和平協議」。

  「宣布對臺不用武力」,即「結束敵對狀態」。胡錦濤說:「1949年以來大陸和臺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

  其站在此一認知上,主張兩岸「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也是到目前為止,中共領導高層最善意的回應。

  「決心接受三民主義」,如前所說,中共在1979年鄧小平宣布改革開放,即是實施有限度的民生主義。

  誠如李慎之先生(故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毛澤東時代的文膽)所言:「在今天的世界上,一個民族最大的光榮就是隨著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速而正在形成的全球價值中,增加自己的貢獻,擴大自己的份額,而這只有中國在解決中國尚未解決的民生主義和民族主義,兩方面有優越的表現才能做到」。

  他又說:「原來意義上的民族主義,在中國已經實現了」。

  中共解放以後,初實行共產主義的計劃經濟,確實表現出強制工業化的威力,人民生計也有相當的改善,但因政治始終壓住經濟,即鄧小平的政治向左,經濟向右的矛盾平衡,因而越來越顯得艱難竭蹶。

  一直到改革開放,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才算走向市場經濟的大路,但又不完全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即所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也就是民生主義。

  而中共領導們也一再強調,「應該不會走回頭路了,借用列寧的話說,『堅冰已經打破,航道已經開通了』」。

  所以,中共雖不明講,但已經在做了,即接受了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李慎之也表示:「中國要完成現代化與民主化,還是超脫不出孫中山所概括的三民主義,亦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的範圍以外」。

仁愛思想順應潮流

  中山先生曾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問題在什麼是世界潮流,個人認為21世紀世界潮流是三民主義,亦即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仁愛思想。

  天帝教復興逾30年,也就是救劫天命逾30年;中華民國飽經憂患也已100年;人類環境、世界潮流順勢邁入21世紀。回顧天帝教的救助道路,於東、西方冷戰時期,師尊說,「萬事莫如救劫(核戰毀滅劫)急」,呼籲全教同奮不斷加強誦誥,終使窮兵黷武好戰的蘇俄共產祖國,於1991年無預警的解體。

  而原本可能引爆本地球全面核武的引信解除,核戰毀滅劫得以化延,世界似乎可以和平相處,天帝教也可以邁入另一天命。

  其實不然,一心想獨霸本太陽系主導權的老美,卻以「世界警察」自許,到處煽風點火,不斷發動局部傳統的小型戰爭,引起種族間的仇恨,與日加深宗教間的衝突。

  另一種小型核武的威脅陰影,於焉籠罩全球,恐怖攻擊隨時會在身邊發生,眾生亦感生活在不安全的變數中,要想談世界和平,變成了人類的奢望。

  但如今不知是老美的氣數已盡,還是皇天不負苦心人,天帝教的救劫又再嚐到了成果。同奮有形的奮鬥,師尊無形的運化,美國帝國主義經過2次的內部震撼彈,國勢已弱。

  因而天命將又邁入嶄新的階段,東方的中國人崛起;中國人一向是講仁愛,親親仁民、仁民愛物,更愛好和平。

  師尊在給鄧小平先生的2封信中(1991年1月15日),表示:「我是一個與世無爭的宗教徒和『有神論』者,但我關懷世界、關懷社會、關懷時代、關懷同胞。我認為當前人類最大的苦難根源,是出自于『恨』,而沒有『愛』」。

  又說:「……在先生領導下,為中華民族前途與中國11億以上包括臺灣2,000萬同胞命運著想,發揮中華文化的王道精神,……」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戰最劇烈的時候,一天英國駐中國領事見中山先生,要求中國加入「協商國」,出兵歐洲攻打德國。

  中山先生即告訴這位領事說:「我們的文明已經比你們進步了二千餘年;我們現在是想你們上前,等你們跟上來;我們不可退後,讓你們拖下去。

  因為我們二千多年以前,便丟去了帝國主義,主張和平,至今中國人思想已完全達到這種目的。

  你們現在戰爭所豎立的目標,也是主張和平,我們本來很歡迎的;但是實際上,你們還是講打,不講和,專講強權,不講公理。

  我以為你們專講強權的行為是很野蠻的,所以讓你們去打,我們不參加。

  等到你們打厭了,將來或者有一日是真的講和平了,到那個時候,我們才參加你們的一方,共求世界的和平。

  而且我反對中國參加出兵,還有一層最大的理由,是我很不願意中國也變成像你們一樣,成為不講公理的強國」。

  因此,中華文化在成為世界潮流的主流時,必將仁愛、和平的王道思想散布到世界各地,當世界各國都推行仁政,全球人類都愛好和平時,劫運必然由春劫而開啟「延康」新運。

  師尊先知先覺的憂患意識,指引著全教同奮朝著正確的奮鬥方向邁進,綜觀兩岸與國際局勢,隱顯中都符合天帝教「時代使命」與「保臺護國」的2個〈迴向文〉內涵運化。

  「黃河九曲終向東流」,從近代中國人曲折的歷史發展背景中,我們看到了中山先生三民主義指引的方向,我們也必將從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中看到未來的中國(兩岸)。

  所以,與其說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不如說三民主義是21世紀指引人類發展進化的主流。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