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恨情仇暫且擱置 學術交流奠定人和

愛恨情仇暫且擱置 學術交流奠定人和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33期 » 愛恨情仇暫且擱置 學術交流奠定人和

張光弘  2011-12-15 10:15

文/張光弘
圖/林大迪

 ●巧妙的組合,第1場論文發表台上,有5位學者都參與過天帝教舉辦的相關活動:孫文論壇、兩岸青年學生論壇、兩岸和平論壇。

  100年11月11日國父紀念館舉辦「建國百年孫中山思想與國家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同月11日起3天,政治大學也召開「辛亥百年與兩岸政治發展學術研討會」,展望下個中華百年盛世,兩項學術界活動,在在印證天帝教時代使命與玉靈殿三大特定任務的歷史責任。

  「建國百年孫中山思想與國家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參與的學者們,白髮蒼蒼者眾,都是學術界重量級教授,桃李滿天下,目前國內活躍於兩岸與中山思想研究者,多曾是他們的門下。

  這項國際學術研討會總計匯聚兩岸近50位學者、20篇論文,以老、中兩代居多。

  青、壯新生代則齊聚於「辛亥百年與兩岸政治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發表數量突破180篇,多位出身學術界的陸委會官員們,針對目前兩岸最關心的議題進行研討。

  我參加的兩場百年壓軸學術研討會,見證三民主義與中山思想在國內的轉型,所幸各校三民主義研究所培育出的英才,今日在國家發展及兩岸互動過程中,仍佔有一席之地。

 ●21世紀是「中山思想」的世紀,您準備好了沒?請隨我們進入中山講堂一窺堂奧!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適逢辛亥百年、建國百年,各界多以慶典、活動等方式熱鬧慶祝辛亥百年、中華民國百歲生日,學術界則表現出「兩岸多少事,都付學術研討會笑談中」!

  誠如師尊(涵靜老人)在1991年致〈中共鄧小平先生的兩封信〉的第一封信,開宗明義即道出師尊老人家擘畫兩岸未來的藍圖。

  第一步「旋乾轉坤,化解歷史恩怨情結,消弭民族子孫悲劇!」

  第二步「開誠務實,先使臺灣獲得保障,再召開兩岸黨派會議!」

  第三步「在符合天意人願條件下,共建民主、法治、均富、和平、繁榮的現代化新中國!」

  第一封信的封面,詳列3個主標題「大智慧、大事業、大一統」,引人注意者,即是師尊(涵靜老人)引述的是「大一統」,而非大統一。

  「大一統」,以筆者的認知,就是中華文化道統結晶的三民主義。

  「大智慧、大事業」,從美國哈佛大學傅高義(Ezra Vogel)教授,費時10年撰寫《鄧小平傳》的內容,或許可瞭解當年師尊(涵靜老人)為何公開寫2封信給鄧小平,並刊登在海內外各大華文報紙(第2封信在1992年寄發,並公開刊登)。

  傅高義教授書中認為,影響當代中國歷史進程最深的人,無疑的就是鄧小平先生。

  鄧小平先生,不僅推動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更成就了200年來,歷任中國領導人夢寐以求,卻沒有做到的事~將一個世界最古老的文明,轉變成一個現代化國家。

  反思20年前,如果師尊(涵靜老人)考量部分弟子的反對,只將2篇致〈中共鄧小平先生的兩封信〉公開在《天帝教教訊》,並以兩封信最後的結語~「一個主義一個中國,大勢所趨,天與人歸」處置,大家恐怕只能在光殿祈禱,而無法在兩岸交流過程中,找到暗夜明燈。

 ●信函封面詳列3個主標題「大智慧、大事業、大一統」,引人矚目。

  師尊(涵靜老人)的智慧,在目前兩岸間,找不到交集時,更像一顆夜明珠:世界政治局勢或偶有影響中國兩岸和平統一的步調,但是深信一切仍操之於我,所有外在影響因素亦將可豁然消失,人民的眼睛是雪亮而晶瑩。

 

  在先生(鄧小平)領導之下,慎謀能斷,運籌帷幄,一念之間,明智抉擇,中共果能毅然放手乾坤一擲,大勢所趨,必然天與人歸,萬方擁護,將見「一個國家一個主義」,兩岸自然走向和平統一。

  在合乎中國社會特性合情合理的條件下,重新制訂新憲法,重立新國號(例如:中華邦聯),共建一個民主、法治、均富、和平、繁榮合乎天意人願的新中國,可為全國人民及世人所肯定及讚頌而垂名青史。

  先生對中國及世界和平的卓越貢獻,當不亞於美國的隆納.雷根,及蘇聯的戈巴契夫,必然會天人額首同慶,迎接即將來到「中國人的廿一世紀」,時不我予,機不可失,全民福祉,繫於一念,千秋大業,實唯賴之。民族幸甚!國家幸甚!世界幸甚!專函奉達,敬祝健康如意!

            92歲涵靜老人・李玉階1992年民國81年6月5日于臺北

 

  於今觀之,「一個國家一個主義」,這一天尚未到來,但兩岸的交集~中山思想,已是大勢所趨,天與人歸!

  今年對岸投資兩百多億人民幣,積極紀念辛亥革命百年,企圖主導百年話語權。臺灣客觀上無法在硬體中爭取話語權,但我們卻可在軟體的「中山思想」繼承發揚上,多加著墨!

  可惜的是,如同趙敏憲同奮在「第1屆孫文論壇」呼籲:「我真的很誠懇希望,帝教同奮不要只是旁聽或鼓掌的份,而真正是『孫文思想論壇』的主角,讓師尊(涵靜老人)的第三天命『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使命,成為因同奮真正了解,而去融聚的力量,成為我們未來真正奮鬥的方向」。

 ●內容豐富的大會流程。

  過去常說臺灣是「三民主義的模範省」,臺灣只實行三民主義的部分內容,就造就了過去的和樂繁榮。

  遺憾的是,在剛剛有一點點成果的時候,就將它漠然棄之,原因是主其事者,都沒有真正了解三民主義的精神。

  民國80年,我第1次去香港大學辦「三民主義國際學術研討會」時,當時某部會首長就說:「怎麼可能,香港大學怎麼可能跟你合辦!」

  我在幾經溝通後,最後強調說:「事實可以證明,如果,香港大學的校長王賡武先生親自來主持,又在他們的國際會議廳舉辦,你們肯不肯給我們一點點補助?」

  他說:「如果是這樣,我們只補助你們機票錢。」

  從這件實證中,大家就可以了解當年舉辦「三民主義研討會」,是多麼的篳路藍縷。因為,那個時候從上到下,都是一片不要三民主義的聲音。

  但即使在那樣的情況下,師尊(涵靜老人)還是說:「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天命,再艱難、再痛苦我們也都要去做!」

  最後證明,我們在香港大學的那場會議空前成功,不但王賡武校長親自主持,而且來自於各國的學者:以色列、美國、德國、俄國等外國人,都來與會討論中山先生的思想。

  如同100年11月13日,政大國際會議廳召開「辛亥百年與兩岸政治發展學術研討會」高峰論壇中,臺大包宗和副校長、前陸委會主委臺大國發所陳明通教授、臺灣政治學會會長政大郭承天教授、香港大學胡偉星教授等,針對「九二共識」雖然找不到交集,但最後在「中華民國,絕對是資產而不是包袱」找到共識。

 ●左起:元哲、大存、靜存開導師、光弘開導師、靜謫、香濟等同奮負責報到組,鮮黃色奮鬥服配上紅心教徽,並在現場很榮幸的說:「天帝教青年團在此為您服務」!

  印證天帝教〈保臺護國和平統一迴向文〉之一~「中共尊重現實中華民國,誠信協議臺海和平!」雖然對岸在「尊重現實中華民國」有待努力,但至少國內漸漸在「中華民國」上有了共識。

  我認為「中山思想一統中國」,應該可以在華人地區逐漸找到同心圓。今年11月3至4日,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在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新加坡晚晴園)承辦「辛亥百年:孫中山、革命志士與新世紀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不也提醒大家「應該珍惜中山思想,三民主義絕對是資產而不是包袱」!

  在「歐債風暴」、「佔領華爾街」還未平息時,不禁讓大家重新深省過去資本主義的思潮究竟是福?亦或是禍?

  維生先生曾在「2010年兩岸青年學生論壇~中山思想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啟示」所言:胡錦濤先生有一段話「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

  臺灣朋友說,這是胡先生的新三民主義,我們要問什麼才是中國未來要走的道路?只有以中國文化為特色才是我們兩岸該走的路。

  100年5月16日,我參加陽明山中山樓舉辦「第23次孫中山、宋慶齡紀念聯席會議」時,來自包括日本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大陸29個有關中山先生紀念館等館所,將近90位一級主管參加會議,儘管背景、國籍、口音不同,明顯感受各地努力爭取當「孫中山繼承人」,沒有人想把「孫中山當外國人」!

  就連胡錦濤先生在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大會更說:「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開創的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

  天帝教同奮們!願我玄穹祐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絕不是師尊老人家一廂情願的想法,更不是因為師尊曾經是中國國民黨黨員!

  從師尊(涵靜老人)〈致中共鄧小平先生的兩封信〉第一封信中的一段話:中國一部二十五史,除了周朝文王百里而王天下,乃有七百餘年的王朝外,為什麼以後還沒一個長治久安的政權出現?

  不但中國如此,世界歷史上亦復如是,這種時代人心的變遷,很值得執政者深入研究,知所警惕。

  就中國傳統文化言,這與「天命論」有關。而宗教上所謂的天命,即是民意,也是中國《書經》上的「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的意義。

  以現代語來說,就是順應時代的需要,合乎人心一致的要求,凡能順民之欲,即可獲得人民的愛戴;凡得人民之愛戴者即為有德之人,可以承受天命,必得其位,必享大壽,因之,天心即民心,天意即民意,「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或許大家可以從上述這段話,感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其實是為中國奠立長治久安的思想基礎。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12月8日中國文化大學舉辦「2011年中山思想與兩岸發展」研究生論文研討會,就有一篇由臺大政治研究所唐豪駿同學發表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中山思想做為臺灣軟權力之探討與展望」論文,真是吾道不孤!

後記

  1.我對學術研討會曾持懷疑態度,經過參與後才發現,透過客觀、理性的對話交流,才可以使不同政黨、不同立場、不同思想的人,在此一平台上,溝通彼此的想法、理念,奠立人和的基礎!

  2.天帝教青年團新境界,欣然參與「孫中山思想與國家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報到組、議事組,以及部分接待工作,視為百年盛事的榮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