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元輔教晉證慈恩聖母‧晉位清涼殿殿主 答客問

坤元輔教晉證慈恩聖母‧晉位清涼殿殿主 答客問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62期 » 坤元輔教晉證慈恩聖母‧晉位清涼殿殿主 答客問

 2014-05-15 09:35

恭祝「慈恩聖母」晉證晉位

 ●《坤元輔教晉證慈恩聖母‧晉位清涼殿殿主 答客問》一書。

  為慶祝坤元輔教晉證「慈恩聖母」,晉位「清涼殿」殿主,光照首席召集籌備會議,設立「活動企劃組」、「儀禮研究組」,分工合作,規劃慶祝大典,並恭祝與護持坤元輔教在無形中所承擔的新天命。

  其中,坤元輔教晉證晉位慶祝大典「儀禮研究組」,為使全教同奮曉悟坤元輔教晉證晉位之意義,根據歷年來無形公布的聖訓以及天帝教教史有關坤元輔教資料,分為「有形奮鬥歷程」、「無形靈修系統」、「有形無形相關釋疑」3部分,總計蒐集28個問答,一一深入淺出闡釋坤元輔教從人間到天上,坤德垂範,永持陰超陽薦的奮鬥歷程。

  「儀禮研究組」特別委由傳播出版委員會製成《坤元輔教晉證慈恩聖母•晉位清涼殿殿主 答客問》一書,在5月3日慶祝「慈恩節」暨「慈恩聖母」晉證晉位與「清涼殿」開光時,發送現場每位同奮與嘉賓。

坤元輔教晉證慈恩聖母•晉位清涼殿殿主 答客問

壹、有形奮鬥歷程

一、問:童年時光與庭訓

答:坤元輔教本名過純華,民國前9年(公元1903年),誕生於江蘇常州西直門外,閨名婉芬,較本師世尊小兩歲。

  曾祖父謹言公,是當地遠近馳名,備受尊敬的「過孝子」。謹言公曾遺訓過氏子孫應以惜字、惜穀,為惜福的根源。子弟恪遵所訓,並在祖祠慕劬室留下一生奉行的庭訓:

  惜衣、惜食,非但惜財,更要惜福。

  求名、求利,莫如求己,勝于求人。

 ●坤元輔教的母親~錢太夫人

  坤元輔教的母親錢太夫人,之前生了8胎兒女,不幸都因血癌早夭。到了第9胎,太夫人強忍著痛楚,低下頭用牙齒咬斷臍帶,希望藉著這個方法,能免除胎兒血癌纏身而保全性命。這位唯一存活的女兒,就是坤元輔教。

  坤元輔教年幼時身體非常虛弱,一年到頭都在生病,每次大病之後總是掉光頭髮,活得十分辛苦。5歲時,父親紹良公不幸與世長辭,母女二人相依為命。

  太夫人是學習淨土法門的佛門弟子,所以坤元輔教八歲便隨母親出入佛寺,遍禮西方三聖,並成為天寧寺冶開老和尚的記名弟子。太夫人念佛至誠,常告誡坤元輔教:「念佛,字字從念頭上著實,句句從西方裡出來」、「修持首重『專、勤』二字」,影響坤元輔教至深。

  15歲,太夫人棄世,留下煢煢獨立的坤元輔教。2年後,坤元輔教才自江蘇省立武進女子師範畢業,完成斷斷續續的學業。

二、問:濟祖渡化經過及姻緣大事

答:21歲那年春天,因緣際會,與人稱活菩薩,亦是濟祖化身的吳子卿吳老師相逢。經吳老師的引介,天眼頓開,從此皈依濟祖;為濟祖傳播教化,並助吳老師診病渡人。

  同年夏天,家鄉常州大旱,經坤元輔教看光,傳達濟祖指示:大家要在子午卯酉四時虔誦〈皇誥〉,共同祈雨。誥文為:

    志心哀求

    金闕玄穹主

    高上玉皇

    赦罪大天尊

    玄穹高上帝

  經過常州百姓不眠不休的祈禱之後,第3天午時,突然降下傾盆大雨,解除旱象。這篇誥文,就是我們現在持誦〈皇誥〉的原始版本,亦是〈皇誥〉第1次頒臨人間。

  23歲濟祖降詩:「桃李婉灼,芬芳玉階,姻緣前定,當在今夏。」預示了3次拈鬮、天作之合的姻緣,也開啟本師世尊、坤元輔教70年相偕隨行、同了三期的天命歷程。

  文定之後,濟祖降詩勉坤元輔教:

  坤德重柔順,善待李夫子,舉案華堂上,蘭桂庭前滋;

  阿閣連三疊,上攀白雲濟,山涯又海角,你我必同濟;

  與子偕老時,高登白玉階,比翼雙仙鶴,奮飛上金闕。

  坤元輔教每每提起這首詩,不由得感慨萬千。

  本師世尊、坤元輔教的婚禮,既遵古禮又合新派;在上海繁華的牯嶺路、豪華的普益代辦所,冠蓋雲集,車水馬龍的婚宴,沸騰了十里洋場。

  洞房夜,本師世尊情意繾綣地對坤元輔教吐露一首深情的詩:「生死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心悸情動的坤元輔教許以「上山下海,天涯海角;無怨無悔,終身相隨」的一生承諾。

  婚後,在李氏大家族中,坤元輔教晨昏定省,侍親至孝,並嚴守坤範、謹遵閨箴,贏得李家上下的歡心與敬意。所謂「閨箴」有8句─「行莫回頭,語莫掀唇,笑莫露齒,哭莫出聲,目莫邪視,耳莫偏聽,坐莫動膝,走莫搖裙。」

  1年後,長子子弋出世。

  坤元輔教除了善盡為人媳、人妻、人母的角色之外,並沒有停止精神上的修持,陽臺上供奉濟祖的小佛堂裡,常看見坤元輔教唸經、打坐的身影。

  本師世尊為了投資之事,某日主動要求坤元輔教請濟祖顯化。「高處不勝寒,一場空歡喜,兩天賺來,一次吐光。」濟祖預言投資交易的3封錦囊,驚醒本師世尊「貪即是貧」、「色即是空」的世事,點化了篤信新潮思想的他,結下了芙蓉照像館裡與宗主的道脈傳承。

三、問:皈依宗主,信守天命,接受渡幽濟冥衣缽之經過

答:31歲時,坤元輔教繼本師世尊之後,於上海太虛殿皈依宗主(天德教主蕭公昌明),蒙賜道名「智忠」─「忠於天命,忠於極初」的誡示,終生信守不渝。

  坤元輔教篤道好德,一門深入。隔年,即蒙宗主加錫無量金光,並傳授解冤釋業、渡幽濟冥衣缽;此後,坤元輔教體天行道,陰超陽薦,慈悲眾生,70多年如一日。同年,於南京光殿蒙 上帝敕封為「十八真君」之一:本師世尊為「忠字主宰威靈妙道顯佑真君」;坤元輔教為「孝字主宰智靈覺道顯仁元君」。

  民國23年(公元1934年),本師世尊、坤元輔教奉宗主之命,前往西北布道。本師世尊先行動身,坤元輔教獨自收拾家當,攜箱帶篋,領著四位稚齡幼兒,千里迢迢,一路輾轉到達西安。

  本師世尊離開上海時,蒙濟祖賜「你我同濟」四字。甫抵西安,因朋友引見而與濟生會路禾父會長相見;兩人相談甚歡,路會長並允諾提供一幢樓房為宗哲社教壇,而此樓樓上竟已供奉濟祖,本師世尊終於恍然大悟「你我同濟」的真正含義。

四、問:伴隨本師世尊,潛居華山的艱苦歲月

答:民國25年(公元1936年),本師世尊造訪太白山,叩謁太師伯雲龍至聖。因「浩劫將興,國難臨頭」,遂於隔年辭官挈眷潛居華山白雲峰下,祈禱靜參、鎮守西北。

  8年歲月,在古稱「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華山渡過;坤元輔教艱苦卓絕可想而知,精神足傲雪霜。

  關於山中的生活點滴,可由天帝教第2任維生首席與維公、維光、維剛樞機恭撰的〈給耕樂堂李氏子孫的一封家書〉中得知:

  山居時期,一絲一縷、一粥一飯,均是母親調理,抗戰時期物質已經缺乏貧瘠,何況在那麼一個僻谷深處。……

  最起碼的粗茶淡飯,亦夠她老人家竭盡掘羅,真的做到了典釵賣環……。

  但母親甘之若飴,我們從未看到她皺過眉頭……。

  母親永遠克己待人,自奉極儉,她永遠在杯盤狼藉後,收拾殘羹以自飽……。

  坤元輔教惜物態度,不單單是在物資缺乏的華山時期,在日後物資較充裕的辦報階段,坤元輔教亦一秉節儉態度;信封是雙面使用的,任何紙張也是雙面都寫盡了才焚化。

  惜天地所賜,是坤元輔教一生的寫照,不論是天命或是天地萬物。

五、問:宗主證道,天命轉移,與本師世尊顛沛流離,共履天命

答:民國31年(公元1942年),宗主在黃山證道。本師世尊奉詔拜命道統第55代「天人教教主」,並來回奔波西北辦道。

  這段時期本師世尊、坤元輔教聚少離多,兩人之間的深情,可從本師世尊身處蘭州時的一段日記得見:

  晚間無人來,寂寞寡歡,本日原與婉妹函約通話,以長途電話有阻不能通,月餘之積悃,逾增相思。今年凡軀四十有五,在人間感情言,不能忘婉妹共患難同甘苦,輔創天人之賢助與恩愛。此外兒輩漸長成人,各有前程,各了使命,今毫無留戀,惟願本教昌興之後,偕同婉妹脫升,之後余即解脫,否則願與婉妹修煉同留形軀住世。總之,本教之有今日,在人事上應歸功於我之婉芬的促成,此段史實本教應輯錄以傳後世,余決於婉妹五旬大慶申敘徵文,以壽頌之,而勵來茲之坤德。

  30年後(民國64年,公元1975年10月25日),在本師世尊稱之為「不是普通家書,而是具有紀念性的親筆文件」中,有一段

  對坤元輔教誠心意切表露的「愛與敬」:

  ……一切全仗 上帝的安排,天不絕我,幸尚存在,以目前開展的情勢來看,應有頂天立地,了卻心願的一天。我自己吃苦,心甘情願,夫復何言?惟我最感於不安者,就是汝母;這樣高齡,為我憂愁、焦急,變成滿頭白髮,而且還要天天親上菜市場買菜,使我每天在外總是提心吊膽,天乎!天乎!有朝一日我能起飛,得有成就,實現我的願望,應歸功於汝母,子子孫孫,應該牢記!

  8年抗戰已近尾聲,就在勝利前夕,太師伯雲龍至聖與崑崙諸祖透露天機:「中日戰爭後,中國將有更大劫難,爾等應速祈禱 上帝化減劫運,早往蓬萊仙島。」

  於是本師世尊舉家下山南歸上海,並於民國36年(公元1947年)先後來臺。甫踏基隆之日,本師世尊發願祈禱「確保臺灣,復興民族」,誓願與臺灣共生死,政府同存亡。

六、問:協助辦報,焦心勞神,榮獲母教之光

答:民國40年(公元1951年),本師世尊接辦《自立晚報》,坤元輔教任副社長暨總稽核,由婉柔主婦轉為堅毅的職業婦女。坤元輔教心思縝密、能力極強,任職《自立晚報》時,大刀闊斧改組經理部,重建制度。在維生、維公兩子的通力合作下,報社業務漸漸步上軌道。

  坤元輔教一生好強、不喜歡求人,但在辦報期間,為了調頭寸,不知求過多少人。這一切以大局為重,犧牲個人好惡的委曲,全都是為了成就本師世尊書生報國的心願。

  身為家庭的中心柱石、子孫的守護神、夫婿的神仙眷侶、中國傳統的傳燈人,坤元輔教在民國62年(公元1973年),榮膺臺北市模範母親;在獲頒「母教之光」匾額當時,她老人家說了一句心聲:「我可以無愧對於李氏的祖宗了!」多少堅忍與耐勞蘊含其中。

  坤元輔教留下的家訓,馨香滿庭:

  米缸裡常存兩碗子孫糧,

  家門口保留一盞夜歸燈。

七、問:帝教復興,成立坤院,垂範坤德

答:民國69年(公元1980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美、蘇核子大戰一觸即發;為化延毀滅浩劫,本師世尊親率2期靜坐班學員虔誦〈皇誥〉,並祈求先天天帝教重來人間。同年12月,天帝教在臺灣寶島復興,坤元輔教一如往常追隨本師世尊腳步,共同傳揚 天帝教化。

  2年後,坤院成立,坤元輔教榮任坤院院長。坤院成立的目的是希望策勵坤道同奮,修身齊家、相夫教子、靜參修持、為教奮鬥、犧牲奉獻,以期一同順利達成三乘進修,成為現代女性的好榜樣。敬仰坤元輔教一生言行,無愧為坤德典範。

  民國81年(公元1992年),天外傳來喜訊,坤元輔教修證封靈受封「首席承天一炁玄君」,多年以來化濟孤魂野鬼重生之艱苦,天人同感。同年,極院成立,尊以「坤元輔教」名銜,輔助本師世尊帶領同奮共同奮鬥。

八、問:本師世尊證道,精神領導,鑑護首席傳承制度

答:民國83年(公元1994年)12月,本師世尊證道回天,坤元輔教哀慟逾恆;為了領導同奮完成救劫天命,以「最高精神領導」堅強地奮鬥下去。

  民國86年(公元1997年)1月3日, 上帝御命晉封坤元輔教為「首席承天智忠玄君」,輔佐尊居無形的本師世尊,寰宇救劫。表彰文誥,正是坤元輔教一生的寫照:

  九十餘年,人間奮鬥,坤德垂範,母教永芳;

  一生奉獻,普濟幽冥,慈心悲願,超陰薦陽。

  救劫救世,嘉惠蒼生,行道西北,補天東南;

  忠孝傳家,無愧此心,功德圓滿,永證清涼。

  同年2月21日,維生樞機拜命膺任天帝教駐人間第2任首席使者,順利完成首席使者傳承大典。

九、問:功德圓滿,歸證天庭,誓願永持超薦

答:民國86年(公元1997年)6月8日清晨6時,金闕李特首相奉旨頒詔。

  天帝教教主 玄穹高上帝詔曰:

  咨爾過卿智忠,自請天命下凡,普濟幽冥歷九十五載;夫婦雙修,相夫教子,襄輔首席,同創共奮,坤德永垂,人神共鑒。

  今逢臺島復興基地凶暴陰霾氣焰充塞三界,引來行劫掃蕩,過卿不忍臺島生民遭此荼毒,發願犧牲肉體,於無形配合三位首席使者,全力化消臺海兩岸之陰霾,誓願永持超陰薦陽之悲願,於無形淨化三界十方,此心此願可表。

  過卿已是功德圓滿,無愧於天地之間,詔頒之時,即刻速速回天繳旨。

  天曹鐳力阿道場玄虛鐘響49聲,在眾仙佛聖真迎引中,坤元輔教歸證天庭;清虛妙境的蓮花,亦在此刻,迎著晨曦,悄然綻放。

十、問:坤元輔教人道、天道奮鬥成果

答:於人道上,坤元輔教一生相夫教子,留下許多感人肺腑、發人深省的行誼,坤德垂範,母儀貽芳,允為傳統婦德的典型;本師世尊成立坤院後,坤元輔教輔佐教政,設立「梅、蘭、竹、菊」四莊,親和坤道同奮,教誨以柔克剛,旋乾轉坤,成為新時代女性的榜樣。

  於天道上,坤元輔教年少時初開慧眼,侍傳〈皇誥〉,始有本教救劫至寶降世,天人交通,功不可沒;傳承宗主濟幽渡冥衣缽,終生不辭辛勞,接引九幽冥靈,陰超陽薦,慈悲無量;本師世尊遽然證道,強忍悲痛,鑑護首席傳承,安渡教政波濤,天人景仰!

貳、無形靈修系統

十一、問:坤元輔教人間天上受封大事紀要

答:所謂「受封」係通用語,或指蒙賜封誥、或指原靈證位、或指元神與封靈修證成功,得到天爵、或派任天職。

  1、民國23年(公元1934年),坤元輔教因弘揚德教有功,受封「孝字主宰智靈覺道顯仁元君」。

  2、民國29年(公元1940年),坤元輔教之原靈清涼聖母證位清涼殿(尊居九天妙境),蒙 上帝詔命轉奉 無生聖母懿旨「凡此次三期受渡坤靈,均歸清涼殿發落,並掌教清涼,為收緣主宰」。

  3、民國81年(公元1992年),坤元輔教之封靈得證受封「首席承天一炁玄君」。

  4、民國86年(公元1997年),坤元輔教之元神得證受封「首席承天智忠玄君」。

  同年6月坤元輔教證道回天。

  5、民國91年(公元2002年),首席承天智忠玄君擔任清涼殿副殿主,輔佐清涼聖母。

  6、民國96年(公元2007年),首席承天智忠玄君與宗主擔任蓮花聖境、清涼聖境兩境之共同總主持。

  7、民國103年(公元2014年),首席承天智忠玄君晉證「慈恩聖母」,晉位清涼殿殿主。 

十二、問:坤元輔教人間天上靈修歷程

答:坤元輔教自幼跟隨母親錢太夫人參學「淨土宗」,勤打童子坐,又蒙濟祖點開慧眼,傳授「三襌法」,最後皈依宗主,受傳「靜坐」。從宗教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經驗,厚實道基,而於民國23年(公元1934年)受封「孝字主宰智靈覺道顯仁元君」;又於民國29年(公元1940)年奉 上帝詔命轉達懿旨,原靈清涼聖母證位,靈歸清涼系宗。

  迨至民國38年(公元1949年),坤元輔教伴隨本師世尊同赴蓬萊,數十年來輔道持家,超拔陰靈,降伏精靈,艱苦備嘗,始終如一,終於民國81年(公元1992年)修證成就封靈「首席承天一炁玄君」。

  濟祖曾對坤元輔教感嘆:

  ……多年來之辛苦總算有了回應,人秉天地萬物而生,而妳卻令孤魂野鬼重生,給它們引進了輪迴門,開闢了另一條管道,讓它們修足了氣,補全了體,好再去投胎,不簡單!不簡單!

  濟祖又對同奮解釋「超陰之苦」:

  非同奮想像中之容易,蓋有形、無形在認知上總是有所差異,老衲亦不怪你們,只是要各位同奮多多善體坤元輔教幾十年的艱苦任務。超拔陰魂氣味情況難以忍受,一切還好勉強,一旦碰上精靈之收伏,那可又難說,有時還必須先講好條件,這豈是筆墨所能形容、交待清楚呢!

  諸位同奮!一個職責從年輕背負到老,沒有人幫得上忙,累了、倦了,必須不停地超這拔那,又有誰能真正明白坤元輔教一生的苦楚和無奈,此次 上帝巡天嘉勉有加,吾老衲與有榮焉,怎不樂哉!

  民國86年(公元1997年)1月, 上帝為嘉勉坤元輔教一生犧牲奉獻的功德,由金闕李特首相捧詔,特敕封坤元輔教元神「首席承天智忠玄君」天爵,協助本師世尊於無形中完成第三天命。

  濟祖指出坤元輔教雖未如本師世尊一樣修煉鐳炁真身大法,但先天靈質得天獨厚,可以漸修煉靈方式歸返無生聖宮,依人間時間計算,「少則五載十載,多則二十年,可完成全程煉靈功果。」

  第2任維生首席使者正式拜命就任後,民國86年(公元1997年)6月8日 上帝頒詔,准許坤元輔教歸證回天,並嘉許坤元輔教世壽95載,一生相夫教子,襄輔首任首席使者,濟幽渡冥,坤德永垂,臨終又發願布施肉身,承擔臺海共業,永持陰超陽薦,天命已了。

  坤元輔教歸證後,先至濟祖殿(現為同濟殿)養靈49天,再直升清虛宮煉靈。

  此後3年之中,坤元輔教依生前願力,在無形中逐步建立清涼聖境。民國89年(公元2000年)配合人間天赦之教,運化清涼勝會、淨獄專案,連續3年,功德圓滿。

  民國92年(公元2003年)得 上帝欽命,晉入金闕極子別院修煉,以因應春劫重大使命。直至民國103年(公元2014年),於極子別院修煉11載,功果初成,坤元輔教元神再度受封「慈恩聖母.清涼收圓真宰.剛毅普渡大慈尊」,並奉詔擔任清涼殿殿主。

十三、問:清涼聖境之緣起背景

答:〈坤元輔教慈恩聖母寶誥〉:「系貫清涼之覺」;坤元輔教靈系稱為清涼系宗,隱喻清涼聖境本就是坤元輔教與生俱來的天命,也是她老人家駐世人間時曾經表露的心願。

  教義解釋各種生物死亡,和子脫離電子體後,其體若沉重遲緩,將會經旋風剝削,露出少陽之體,集體墜落地表,隨波浮沉,一旦被山岩引入,即如無間地獄般,永無出期。地球自有生命以來,岩石中所拘束的和子無以計數,悲慘莫名。

  幸有地藏菩薩以「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大慈悲願,深入地獄血牢,濟幽渡冥,開啟地曹教化大業;迨至三期末劫發動,宗主焚毀劫冊,謫降地曹,敕封應元地曹主宰,建立廿字講堂,上通蓮花聖境,接引各方應劫眾生;嗣後宗主自請歸天,衣缽有後,坤元輔教踵武悲願,矢志清涼,既感於帝教同奮救劫之辛勞,復感於三期坤靈修道之辛苦,誓願建立清涼聖境,於芸芸眾生之接引管道中,開闢金光大道,專司接引帝教同奮及其先靈、親屬、有緣性靈,以及受渡坤靈。

  因此,清涼聖境可說是專門針對帝教有緣眾靈、受渡坤靈而設置的陰超陽薦組織。

十四、問:清涼聖境之發展變革

答:梳理歷年無形公布的相關聖訓,方便同奮理解,特將清涼聖境之發展沿革區分三階段。

  壹、籌建階段:

  民國86年(公元1997年),坤元輔教以「首席承天智忠玄君」天爵歸證回天後,即奉詔命籌建清涼聖境;民國89年(公元2000年)第三坤元日,坤元輔教證位清涼聖境,偕同清涼聖母,輔佐宗主、濟祖主持陰超陽薦、濟幽渡冥任務,尤其是該年配合「第一天赦年」啟動的清涼勝會「淨獄專案」,非同小可,可視為「坤元輔教首席承天智忠玄君」陰超陽薦的實習階段。

  貳、過渡階段:

  民國91年(公元2002年),無形將「蓮花聖境下境」、「廿字講堂」統稱為「清涼聖境」,其作業與程序暫不公布。另外公布天安太和道場之無形組織,以清涼殿為主,濟祖殿(後更名同濟殿)為輔;清涼殿殿主清涼聖母,副殿主首席承天智忠玄君、首席承天一炁玄君。

  天安太和道場是天帝教3大道場中的地曹道場,對應的無形組織是清涼殿,此階段中,「坤元輔教首席承天智忠玄君」以清涼殿副殿主身分,學習如何運化有形天安太和道場奮鬥之力,與無形的清涼聖境配合,而收相輔相成之效,可視為「坤元輔教首席承天智忠玄君」統合運化的實習階段。

  參、建制階段:

  民國96年(公元2007年),無形奉御命公布清涼聖境新制組織,提升位階,與蓮花聖境同列於第九天,相依相成;並擴大編制,先設置五府,各領司職,分工合作。清涼聖境、蓮花聖境並列,由坤元輔教、宗主榮任兩境之共同總主持。同時金闕派初級金甲護法三萬員,龍虎門派護法童子、普渡童子各五千員,蓮花聖境調蓮花童子五千員,共同參與清涼聖境之運作。諸天襄贊,有道不孤。

  民國103年(公元2014年),坤元輔教以「慈恩聖母」新天爵,升任清涼殿殿主,可視為統合運化有形天安太和道場、無形清涼聖境之建制,終告完成。

十五、問:清涼聖境與蓮花聖境的關係

答:由前問可知,民國91年(公元2002年)時,無形公布蓮花聖境下境、廿字講堂統稱清涼聖境。因此從人間角度解讀之,清涼聖境屬於蓮花聖境之下;時至民國96年(公元2007年),無形公布之清涼聖境新制組織,位階提升,不但與蓮花聖境並列相依,且兩境都提升到第九天,而其接引對象,大致區隔如后:

  清涼聖境,接引帝教同奮及家屬、親友、先靈,與同奮有緣之性靈,及天帝教各種法會接引的十方性靈,而今又配合清涼殿組織更動,擴增接引三期受渡坤靈。

  蓮花聖境,凡三期劫運中,除接往清涼聖境之外,其餘廣大萬性萬靈,均為接引對象,比如各大宗教所屬性靈、無神論者之性靈等等。

  清涼聖境設置的初衷,係專門針對天帝教力行救劫天命、生前辛勞奮鬥之乾坤同奮,死後得享特殊靈修之處所,至於擴大接引的同奮親緣、法會性靈、受渡坤靈,仍需視親和力定向與奮鬥熱準,而決定留在清涼聖境,或轉往蓮花聖境,或其他安排。

  由於坤元輔教與宗主為清涼聖境、蓮花聖境共同總主持,顯示兩境可以靈活互通,因此前述接引對象之區隔,只是方便世人有個概念,切莫著於文字,落入障礙。

十六、問:清涼聖境與清涼殿的關係

答:清涼殿高居九天妙境,由清涼聖母主持;天安太和道場成立後,奉御命成立光殿,殿名清涼殿,殿主清涼聖母,編制於第九天,作為道場對應之無形組織(尚有同濟殿)。由茲有形(道場)、無形(清涼殿)得以對應配合。

  清涼聖境,原為蓮花聖境下境與廿字講堂之統稱,乃無形接引、進修之靈域,自擴編組織並提升到第九天,得以銜接清涼殿。

  因此,坤元輔教慈恩聖母晉位天安太和道場清涼殿殿主,位居第九天天界,方便統合與運化,使有形天安太和道場、無形清涼聖境,貫炁連繫,陰安陽泰,陽泰陰安。此固天命所致,亦應春劫氣運所需。

十七、問:督護引靈府之功能

答:

  主 持─性空祖師

  副主持─龍虎都令副特使陳法際

  主 司─接引、護靈作業

  顧名思義,督護引靈府的功能,係接引性靈和子渡往清涼聖境,並在接引過程中,保護性靈「內緣不發,外緣不入」,順利引渡到聖境。

  清涼聖境從籌建、過渡到建制階段,督護引靈的對象來源,除了回歸自然者剛脫離肉身的性靈外,亦包括因帝教緣分接引來的先靈、陰靈、求超靈、精靈等九幽十類,再視其親力熱準,轉往適當靈域安置。

  以同奮臨終為例,除非昊天心法修持有成,否則性靈脫離肉體之後,仍有可能在靈魂意識停滯、甦醒、審判……等等關卡迷失,影響回天之路,此刻督護引靈作業非常重要,護持回歸自然之性靈一心不亂,以利銜接清涼聖境之熱準。

  主持性空祖師,非純無形之神媒,而是已證天爵,卻仍留形住世,方便來往天上人間的崑崙山祖師。教史記載當年本師世尊於華山恭請濃霧,即雲龍至聖、性空祖師御物顯化所致。性空祖師曾於甘肅召見本師世尊,商討新疆局勢,長公子維生隨侍親睹,其弟子惸聾道人(汪近勇)與本師世尊義結金蘭。性空祖師擔任督護引靈府主持,意義非凡,透露春劫當前氣運,顯現人心空前紛雜,眾靈萬教齊發,需賴崑崙祖師通貫天、地、人之修為,方得善盡督護引靈之責。

  副主持陳法際,係龍虎門之都令副特使,所率護法、醫療、先行、牒探、文書、參贊、普渡、財務等奮鬥群,全歸帝教總殿管制,盡皆神通廣大,其中護法、普渡奮鬥群各派童子五千員,支援清涼聖境,對督護引靈作業功不可沒。

十八、問:金精光府之功能

答:

  主 持─慈恩聖母(原為首席承天智忠玄君)

  副主持─首席承天一炁玄君

  下 設─淨靈司、補靈司、撫靈司、安靈司,主司淨靈、補靈、撫靈、安靈作業

  剛脫離肉身的性靈,若生前修持不夠,仍會沾染許多肉身帶來的陰電,造成性靈濁重、殘缺、偏執等等現象;又若陷於鐵圍的幽冥,雖待在靈界已久,但長期處於迷離恍惚、執著痛苦的境遇,欲進入金光大道的靈域修持,根本不可能。

  以上情況都必須經過一番性靈的洗滌、修補、安頓過程,方能達到靈域的生存標準,金精光府的功能,即是以金精光大法,洗滌性靈,修補靈體,撫慰靈思,安頓和子,當其熱準達到清涼聖境共振頻率時,表示能安住於清涼聖境,安靈作業方告段落。

  主持原為首席承天智忠玄君,現已晉證「慈恩聖母」,是坤元輔教元神;副主持首席承天一炁玄君,為坤元輔教封靈。坤元輔教以兩境總主持之尊,兼任金精光府主持,其實是延續坤元輔教駐世人間時超薦陰陽,以金精光大法濟幽渡冥的願力。

十九、問:洗心悔過府之功能

答:

  主持─南屏濟祖

  副主持─廿字主宰

  主 司─洗心、補過作業

  相較金精光府對於接引之性靈,由司職神媒主動予以淨、補、撫、安作業,洗心悔過府則著重在引導性靈,從根反省懺悔、認錯改過,使得性靈由內而外,煥然一新,解冤釋孽,鐵圍頓解。教義本謂:「生前不修,死後即無能為力。」仰蒙無形慈悲,為配合帝教救劫天命,設洗心悔過府,使得性靈仍有二度重生的機會。

  主持南屏濟祖,既是本師世尊的渡師,也是坤元輔教終生的恩師。濟祖點化人心,多有善巧方便。教史記載濟祖頓開坤元輔教慧眼經過,以及3次預言引渡本師世尊的史實,膾炙人口,傳為美談,皆可窺得濟祖直指人心,震破迷津的威德,擔任洗心悔過府主持,實不意外。

  副主持廿字主宰,秉持人生守則、宇宙總咒的廿條金光大道,督促性靈一一檢討有無違反;有則補過,無則嘉勉,其功能與早期的廿字講堂雷同,專為尚未善盡廿字守則的性靈而設。

二十、問:清涼養蓮府之功能

答:

  主 持─清涼聖母

  副主持─淨元如來

  主 司─養靈修煉作業;設置四莊,為接引天帝教坤道同奮養靈修煉之處

  性靈欲得逍遙自在於靈界,有賴蓮花化身。清涼養蓮府顧名思義,乃靜養心中清蓮之靈域,此養蓮機構,功能相似蓮花聖境;在教義精神鍛煉言,即是修煉電胎之機構。

  目前已公布的四莊,專為天帝教坤道同奮而設置;乃因坤元輔教以過來人經驗,深知坤道同奮在人間時,既要相夫教子,善盡人道,又要弘教辦道,焦心勞力,欲修急頓法門,實較乾道同奮艱難,因此坤元輔教發願設立四莊,接引本教坤道同奮,以慰天人。

  至於乾道同奮歸屬何處修煉?經請示無形得悉,雖未針對乾道專設組織,但乾道仍於清涼聖境循序起修。究其詳情,僅舉清涼養蓮府為例,還設有其它靈修處所(乾道可居),只是目前未明示而已。

  清涼聖母,為坤元輔教之原靈,雖從清涼殿退任,仍為本單位主持以協助慈恩聖母;猶如本師世尊主持帝教總殿,下設參機道宮由原靈三期主宰負責一樣。聖凡平等,毫無世俗成見,不因道歷資深而爭高低,一切均憑天命安排。

  副主持淨元如來,為本師世尊母親,歸證後敕封為「清淨地菩薩」,誥文說:「明心一卷,證果說法之精華。傳來人間,好做修身之寶鑑」,其遺著《明心哲學精華》,融會儒、釋、道三家心法,為帝教同奮修持昊天心法之參證。

廿一、問:陰陽濟渡府之功能

答:

  主 持─一炁宗主

  副主持─地藏菩薩

  主 司─法會運化、轉世輪迴作業

  清涼聖境建制過程中,與天赦年期間舉行的清涼勝會淨獄專案,有甚深關聯;前已詳述,不再贅言。目前本教每年春季法會、秋祭法會、月行超薦法會及美日教區專設之法會,均有陰陽濟渡府參與運化,主要功能是在接引各類陰靈、求超靈、精靈等等,並依其稟賦、親力熱準,或安置適當靈域進修、或安排轉世輪迴作業,以帶業輪迴方式,重新奮鬥,爭取新生。

  主持一炁宗主,副主持地藏菩薩,均為地曹主宰,熟諳地獄眾靈,擅長解冤釋孽。由於人世因果業力全由地曹列管,是以兩位兼任陰陽濟渡府正副主持,無論法會超拔、或安排輪迴、或消解因果,均可收相輔相成之效。

廿二、問:清涼聖境高居第九天,如何能接引地曹、人曹性靈?

答:第九天,係應元三十二天中的一天。應元三十二天是奉天命而設,全部直屬金闕管轄,雖有各天高低之分別,乃是配合接引對象的熱準而訂;各天隨時可因應天命需要,調整天光熱準而升降,切莫以人間固定的空間觀念視之,否則易陷於執見。

  清涼聖境提升到第九天,是為了居高而運化,但在原來的第七天及地曹,仍有派駐組織負責各項工作。目前公布的五府組織,舉督護引靈府、清涼養蓮府為例,兩者功能不同,靈域熱準當然高低有別;換言之,兩者天界高度不同,是非常合理的結論(請參閱第廿六問靈修系統示意圖,清涼聖境是縱向分布的)。

  因此被清涼聖境接引的性靈,不等同於直接升到第九天,仍是要循序起修。同理,蓮花聖境接引之性靈亦然。

叁、有形、無形相關釋疑

廿三、問:坤元輔教晉位與春劫行運、甲午共業

答:民國103年(公元2014年•癸巳年巡天節),坤元輔教晉證晉位,聖訓指出:「慈恩聖母堅持天道倫理,再三謙辭不受,唯深明『天命可畏不可違』天律,終慨然承命,再造道功。」坤元輔教起初謙辭,後來仍然接受的原因,顯然是「天命可畏不可違」,這天命到底何指?聖訓透露「為因應春劫總清,而承膺道化天人之任務」,後又更明白指出:「審度甲午年天運、氣運、人運之流變勢態,隱伏險峻凶鋒,無形組織應機調整,以制春劫總清之逆勢於機先。」

  簡言之,坤元輔教這次晉證晉位,是預見春劫總清之逆勢,於甲午年起凶鋒四伏,因此 上帝敕封坤元輔教新天爵,晉升清涼殿殿主,把有形天安太和道場之奮鬥力量,透過清涼殿運化,與無形清涼聖境組織貫炁連繫,擴大天人合力。首先要應付的,即是肆虐於有形的甲午共業。至於運化之方向,從聖訓論及同濟殿擴編的目的「因應春劫行運,濟幽渡冥日益繁重之情勢」,可略窺一斑。

  春劫總清之說,源自行清平未了案。後者最直接的例子,便是二次大戰以來所遺留的問題。

  這裡面牽涉到當初遭劫的性靈,在無形中形成龐大冤孽戾氣,壓迫人間,產生種種政治、經濟、軍事亂象;比如日本問題的癥結,就與聚集於上空的二戰冤魂索債有關。

  因此,坤元輔教「陰安以陽泰」的天命日益重要。倘能透過地曹道場發揮宏大功能,濟幽渡冥,感化怨孽,共業可望漸弭,人間或能恢復理智,將對本師世尊主持帝教總殿,貫徹第三天命,大有幫助。

  整體來說,本師世尊主持帝教總殿,是以天曹運化之力,澄清人曹亂象;坤元輔教主持清涼聖境,是以地曹運化之力,化釋人曹冤孽。可說本師世尊陽泰以陰安,坤元輔教陰安以陽泰。

廿四、問:消災解厄,化解個人因果業障的兩個方法

答:前題係從大我局勢來談,若就小我的因果業障而言,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2任維生首席使者曾謂:「本師世尊精神是承擔,坤元輔教精神為成全。」

  本師世尊以承擔天命為號召,不談個人因果業障,不管自己休咎禍福,在堅持貫徹天命的過程中,個人業障自然能於不知不覺中、尚未發作前,就消弭於無形,實乃消解業障的急頓法門,屬於陽泰以陰安。

  坤元輔教以成全人道為感召,認為人道圓融,天道可長可久,因此坤元輔教位居無形,關懷同奮身家性命,暗中釋冤解業,可惜許多同奮並未自覺。最鮮明的證據,即是同奮有難,皆可持誦《天人日誦廿字真經》,懇求坤元輔教慈恩聖母慈悲接轉;凡合理祈求,不論陰超,無論薦福,坤元輔教莫不居中運化,乃消解業障的成全法門,屬於陰安以陽泰。

廿五、問:《廿字真經》與清涼聖境

答:當同奮有難,持誦《天人日誦廿字真經》特別迴向文,懇請坤元輔教慈恩聖母慈悲接轉;她老人家接轉到何處去呢?是她老人家單獨扛起眾人祈求心願?還是有專門組織配合坤元輔教慈恩聖母運化呢?

  民國91年(公元2002年),本師世尊降示聖訓,大意是說:坤元輔教的願力不僅在月行超薦法會中慈悲接轉,同奮於平時持誦《天人日誦廿字真經》有所冀求時,也有教無類,一體濟渡。

  可見清涼聖境組織,不僅配合坤元輔教於法會上普行超薦,即使平常同奮個人持誦,清涼聖境也是一體配合運化。再者,研讀清涼聖境組織,當可發現所設五府中,有引靈超拔、淨補撫安、洗心悔過、釋冤解業等功能,皆與平常吾人誦持《天人日誦廿字真經》,冀求陽薦以消災解厄、或求陰超以濟渡亡靈,都有直接關聯。

  凡此種種,在在告訴吾人,坤元輔教主持清涼聖境之慈悲濟渡,範圍之廣,大到天下局勢,小至個人因果,均仰承她老人家慈悲陰安,而得陽泰。《天人日誦廿字真經》可說是同奮個人與清涼聖境的直接連線。

廿六、問:同奮回歸自然後靈修系統

答:在首任首席使者時代,同奮回歸自然後靈修之路,上焉者直達清虛宮,本師世尊稱作「搭直升機回老家」,往上可再晉升帝教總殿修煉;中焉者功行不足,則先至蓮花聖境養靈,再循序上升;下焉者,力行廿字未臻理想,須先至地曹廿字講堂學習。這種回天靈修之路與正宗靜坐口訣是相呼應的,其中「化身蓮花偈」對應蓮花聖境,「上天梯」對應清虛宮,也是告訴吾人,正宗靜坐是超生了死的急頓途徑。

  自從本師世尊與坤元輔教證道回天後,無形組織為配合天命而調整,第2任維生首席使者時代,據此公布同奮回天靈修系統示意圖,到第3任光照首席使者時代,則根據新制帝教總殿、新制清涼聖境,修訂如后。

  說明:

  1、回歸自然之和子若充滿陰電,不符靈界生存標準,當被「拘靈」至城隍報到,依因果業力發落。

  2、若和子生前尚有功德或有信仰接引,當可「引靈」至清涼聖境(天帝教同奮及結緣性靈)、蓮花聖境(各大宗教、無信仰者),循序而修,往上可再晉清虛宮。

  3、若和子生前修煉成功,回歸之際,自有原靈或封靈「合靈」,奮超天闕,或直升清虛宮、或再晉帝教總殿,皆依天命、熱準而定。

廿七、問:配合坤元輔教晉證晉位,哪些道務禮儀需要調整?

答:民國103年(公元2014年•癸巳年巡天節),教主 上帝詔命坤元輔教首席承天智忠玄君晉證「慈恩聖母」,晉位天安太和道場清涼殿殿主,人間極院訂於民國103年5月3日於天安太和道場舉行慶祝大典、清涼殿開光啟用,同時啟動相關道務禮儀之調整方案如下:(業經樞機院會議決議,呈報無形核備)

  1、全稱訂為「坤元輔教慈恩聖母」 理由:比照本師世尊前例。

  2、誥文全稱〈坤元輔教慈恩聖母寶誥〉。

  3、《教壇課程》:祈禱課程內文,以〈坤元輔教慈恩聖母寶誥〉取代〈坤元輔教首席承天智忠玄君寶贊〉,列在〈本師首席正法文略導師寶誥〉之後。

  4、《天人日誦廿字真經》特別迴向文,原文為「懇求坤元輔教首席承天智忠玄君慈悲接轉」,調整為「懇求坤元輔教慈恩聖母慈悲接轉」。

  5、《三期匯宗天曹應元寶誥》內文,增列〈坤元輔教慈恩聖母寶誥〉,列於〈清涼聖母寶誥〉之後。

  6、道統三代之下三代,原配祀「道世坤元輔教首席承天智忠玄君」,更名為「道世坤元輔教慈恩聖母」。

  7、〈首席承天智忠玄君寶贊〉內文,修訂為「尊贊」形式,以供人間誦唸、追思、研究。其誦唸時機、地點則俟贊文定案後,一併呈報樞機院決議公告。

廿八、問:坤元輔教稱號在不同場合,是否可彈性使用?

答:「本師世尊極初大帝」、「坤元輔教慈恩聖母」之公告,旨在規範道務方面(含侍天禮儀、修道煉法、天人交通等等),但一般場合尚有人間禮儀考量,可約定成俗使用其他名稱。

  以本師世尊為例,學術研討會慣稱「涵靜老人」,或介紹時稱「本師涵靜老人」、「本師世尊涵靜老人」。又如教史介紹、宣傳文獻,涉及歷史部分,自然採用「首任首席使者」或「本師首任首席使者」,而日常口語中,則習慣稱「本師世尊」或「師尊」。

  坤元輔教之例亦然,在一般場合,可視人間禮儀及環境需要,稱呼「坤元輔教」、「智忠夫人」或「師母」等等,合理合宜為要。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