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共振清涼同濟 天安人和齊步康同

三曹共振清涼同濟 天安人和齊步康同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62期 » 三曹共振清涼同濟 天安人和齊步康同

編輯部  2014-05-15 09:55

文/編輯部
攝影/蔡光貧

  為何興建天安太和道場?

  天帝教屬於「應元」宗教,為化延「三期末劫」進行救渡實務,以教化宇宙間眾性眾靈,期能遵守宇宙自然法則,同臻宗教大同、世界大同、天人大同之境。

  「應元」工作,涉及天、地、人三曹。唯有天、地、人三曹一炁貫通,完整定位;天、地、人三曹同步篤踐,祥和運轉,「應元」體系才算完整,天帝教陰超陽薦工作才能落實。

  天帝教有三處直轄道場:

  ‧無生聖宮直屬的鐳力阿道場,劃歸天曹。

  ‧金闕直屬的天極行宮,劃歸人曹。

  ‧唯一專供靈界修煉的天安太和道場,劃歸地曹。

  天安太和道場,是安魂煉靈的聖地,亦是地曹「修靈所」,可使待超陰靈藉由修習養靈,轉輪至廿字講堂、蓮花聖境、清涼聖境,更進一步躍進天曹,所以人間直屬道場雖各具特色,但都是轉輪法場。

  天帝教未在本地球復興前,超拔工作都由坤元輔教一肩承擔。當時,求超陰靈均接引至各地的媽祖廟,統由坤元輔教在農曆每月初一、十五集體超拔。

  天帝教復興後,匯集正氣力量更多、更大,求超陰靈也日益增多,各地媽祖廟無力負荷,遂將「集靈所」或「撫靈堂」轉至天帝教各教院、教堂,但又因光殿鐳光、金光、神光太強,遂移至各地教院、教堂光殿地下進行,此非一般人可以感受。

  天安太和道場啟建, 天帝御賜的鐳光、金光、神光,從民國80年(辛未年)「上元龍華」伊始,由領受天命的無形上聖高真運作,負起所有的陰超作業。

  但是,自政府開放大陸探親,許多大陸無依親魂,陸續伴隨臺灣前去的探親民眾引渡來臺;另外,國際戰禍無辜死亡,未經超渡的孤魂野鬼也源源來臺,一股無形陰霾之氣籠罩寶島。臺灣在此無形力量壓挾之下,政局動盪不安,朝野對抗加劇,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雖然同奮在「保臺護國」法會中,誦誥凝聚的正氣,經過坤元輔教無形運作,超拔了無數求超陰靈,但壓力日甚一日。地曹主宰一炁宗主乃與首任首席使者多次溝通,希望人間除加強天曹與人曹的救劫工作外,亦應注重對地曹的拔超作業。

  經無形會議後,為配合天帝教三曹定位之「應元」運作,決定興建天安太和道場。從此天帝教「應元」之運作,貫穿天、地、人三曹。

  天安太和道場於民國81年5月3日動土,由本師世尊、坤元輔教親臨主持,開啟天、地、人三曹運作之機,應化之妙。

  偉哉!地曹啟建,天、地、人三曹,同步共振!

  天安太和道場在主任委員林光鳴樞機使者,偕同專業人士與上聖高真等天人合力擘建下,103年(甲午年)5月3日啟建運作。

  天安太和道場亮麗登場,對人間意義重大,舉凡同奮未能拔超之祖靈或其他求超靈,均可引渡至此一道場修煉。尤其,天安太和道場高水準的規劃,可使後世子孫省卻諸多困擾,每年定期舉辦之追思法會,亦可讓子孫有祥和、安寧的感受,並使子孫永遠受到 天帝恩光的護蔭。

  天安太和道場位於「陰陽界」,前臨大安溪,後有枕頭山;山後是鯉魚潭水庫,藏風聚氣,地靈氣旺,允合堪輿上所稱「左龍、右虎、前朱雀、後玄武」的佳地要件。

  在無形上來說,天安太和道場是太白金星指點的「文昌」地,同奮與先人未來在此養靈,更可涵質英華,澤庇子孫。

  以大氣魄、大格局興建的天安太和道場,牽動萬生萬物,生生不息運化,是安魂立魄的聖地,是養靈重生的寶地,更是奮飛金闕的天梯。

  佔地6甲的天安太和道場,多元開設,每座建物寓意不同使命,猶如6顆耀眼明珠,在地曹中,指引光明正大坦途,讓萬性萬靈回家有路,歸返道源本體,乘願再來!

  簡述天安太和道場重要建設如下:

清涼殿

  「清涼殿」,是天帝教最與眾不同的光殿,採取挑高設計,尊居7、8樓,氣勢非凡。

 ●圖1、2/「清涼殿」光殿。

 ●圖3/遙向臺灣海峽的「清涼殿」。

 ●圖4/天極行宮本師世尊銅像,亦面朝臺灣海峽。

  「清涼殿」延續「存古求新」的概念,找尋傳統與創新的平衡點,期能在歷史傳承中,融合現代中國風格的建築語彙,創造屬於天安太和道場特色的「光殿」。

  「清涼殿」,總高度為15公尺;由於縱跨2層樓,「光幕」亦延展為8.2公尺,大器壯觀不已。

  以挑高設計「清涼殿」,是天帝教「光殿」的創舉;穹頂以輻射狀的木造斗拱樹列設計;木造斗拱,呈現「雲狀如意」造形,嵌入精緻,銅模壓鑄的鐵件,固若金湯,充分展現神聖殿堂器宇軒昂的威儀。

  值得一提的是,「清涼殿」的座向,未採堪輿學的「靠山」格局~後背靠著山勢而蓋,亦即「坐擁後山」,而是將大門朝向臺灣海峽,換句話說,「清涼殿」光殿聖幕是面向臺灣海峽的。

  據了解,當初設計時,建築師非同奮,只是以安全結構考量,依山坡坡度一層層紮實建構起,竣工後,眼尖的同奮卻發現,光殿聖幕的位置竟是朝著臺灣海峽。

  冥冥中,似顯無形應化有形,有形配合無形;為了「保臺護國」天命,天心早定,地曹道場的使命之一,乃渡化臺海兩岸受難英靈,全力化消兩岸陰霾,位居無形淨化三界十方。

  正如民國86年(公元1997年)6月8日,坤元輔教歸證回天時,臨終又發願布施肉身,承擔臺海共業,永持陰超陽薦天命,深受 上帝嘉許,坤德永垂。

  無獨有偶的是,民國77年「玉靈殿」天極行宮鑄造本師世尊銅像時,他老人家猶駐人間,囑咐銅像務必面對臺灣海峽,期與全教同奮發揮正氣力量,掃蕩魔氛,誓願為「保臺護國」貢獻最大力量。

  本師世尊、坤元輔教兩位老人家有形無形的奮鬥情操,都以臺灣海峽為禱,一在人曹道場,直指人心,導發兩岸和平;一在地曹道場,普濟幽冥,達成陰安陽泰,典型在夙昔,讓人深省。

平等堂

  「平等堂」懷抱濃郁的「懷古創新」風格,深具思古幽情,精蘊無比,格外典雅神聖。

  「平等堂」設計的理念,主要是開放參觀、介紹天帝教教義、靜默修持與心靈對話;禮敬時,陰安陽和的溫馨場域,襯飾肅穆莊嚴的氛圍,最能放下塵俗,自在悠然!

  踏入「平等堂」,第一個看到的是,天帝教同奮「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天天心心念念為天下蒼生,哀求 上帝妙現神通,祈禱世界和平,人類和諧,天清地寧的〈皇誥〉。

  無堅不摧、無厄不解的〈皇誥〉,23個字的誥文,隨著詭譎多變的現勢,慈心悲切迴向各式攸關人類災劫的「迴向文」,如:化延核子戰爭、保臺護國等的內容,是天帝教的精神標竿。

  在「平等堂」聖壇左右兩側聖牆,以陰刻手法,告示〈先天無生聖母聖誥〉與〈道統始祖宇宙主宰玄穹高上帝聖誥〉,闡述天帝教磅礡的「宗教觀」、「無形觀」與「奮鬥觀」。

  四周壯闊的聖牆,亦採石刻或木雕,分別呈現天帝教的〈祈禱詞〉、「五門功課」、「基本經典」。

  其中,〈祈禱詞〉刻劃同奮日日向 宇宙主宰玄穹高上帝,祈禱的十大悲願,期以至誠至敬的念力,導化人心,祥和大空,寰宇清平。

 ●圖1/入門首見23個字的〈皇誥〉。

 ●圖2/聖壇。

 ●圖3/〈祈禱詞〉。

  五門功課,是天帝教同奮真修實煉的法寶,亦是全方位自奮自證的「修持觀」,以及回到 上帝身邊的階梯。

  基本經典~《天人日誦大同真經》、《天人日誦平等真經》、《天人日誦奮鬥真經》、《親和真經》、《北斗徵祥真經》、《天人日誦廿字真經》,係天帝教同奮堂堂皇皇的修持寶典,更是增益道心道氣的資糧。

天安雅居

  「天安雅居」依山傍水,環境清幽,風格精緻、簡約,是休閒、靜參、養生與攬勝絕佳之地,契合五星級規模。

  「天安雅居」位於「清涼殿」1樓至4樓,後有枕頭山,前臨大安溪,朝迎晨曦,夕眺飛霞,花香鳥鳴,心曠神怡,最是天人合一聖靈交感的生地。

  中式與西式規模兼具的「天安雅居」,有古意盎然的造型,也有新穎先進的設施,所有結構及裝飾都以防潮考量,衛浴設備更以滌塵淨慮為先,便捷、舒適、高級、安全,置身其中,快意無比。

  奉獻「天安雅居」還有一項活潑有趣的選擇,每位奉獻者都可在其中獲得命名的榮耀,親將所奉獻的房間優雅命名。

●選擇情形如下:

  雅居共89間,認捐者可自「命名題庫」圈選命名。

  雅居命名皆為3個字,最後一個字為「居」,如:○○居。

  彰顯天帝教特質(命名內涵儘量與本教有相關性)。

●「命名題庫」:

  以「天」為字首或字尾,計有20項:

  天籟、天命、天安、天幕、天懺、蠶天、唯天、向天、天象、理天、氣天、炁天、浩天、易天、順天、參天、天赦、天使、天人、天言。

  以「廿字真言」為主,計有20項:

  忠誠、恕人、廉生、明道、德謙、正直、義理、信守、忍可、公望、博愛、孝悌、仁厚、慈恩、覺醒、節慧、儉樸、真情、禮翰、和以。

●其他:

  宇塵、旋和、旋律、左旋、清涼、清心、清靜、同濟、無為、無心、無我、妙法、妙心、了凡、了塵、慎獨、南柯、夢幻、笑傲、一陽、卻因、自懺、人懺、救劫、應元、見我、忘我、大同、聚賢、人赦、自赦、奮鬥、華山、同塵、共融、懷恩、惜福、悟心、煉心、滌塵、澈心、自勵、原人、次元、聖凡、和子、電子、化劫、向鐳、渡化、鐳力、天極、造命、日懺、一懺、應化、自然、遇賢、何道、妙苑。

孝道大廳

  同濟殿「孝道大廳」,是 天帝道統的命脈。天帝教教主 宇宙主宰玄穹高上帝應顯大孝妙至宗,以「孝」權領萬生萬物,生生不息,恭向 無生聖母克盡大孝。

  第54代天德教教主一炁宗主,在《廿字真經》中,契入「效敬玄黃。是為大孝。服敬侍親。是為順孝」,天地人倫的至理。

  「效敬玄黃 是為大孝」,呈現道統衍流的綿延,是無形恩賜萬生萬物,運化生成的泉源,闡釋萬生萬物「當知天地 覆載廣博 生我養我 慈恩無邊 事天為大」的昊天慈恩。

  「服敬侍親 是為順孝」,弘揚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千古倫常,更是感恩圖報的精髓,人倫核心價值的極致。

  本師世尊晉證晉位極初大帝時,受封「忠孝玄德大天尊」,更在獲頒的〈本師世尊極初大帝寶誥〉彰顯。

  坤元輔教慈恩聖母,乃「孝字主宰」,家風淵源;先祖謹言公是江蘇常州西直門外,遠近馳名,備受尊敬的「過孝子」;以〈過特首相聖誥〉~大忍大孝的「思孝王」,榮登應元系宗,列居《三期匯宗應元寶誥》,萬世垂教。

  「孝字大廳」,以川流不息的流水,象徵來自無形的金盤種子與有形的宗族血脈永續不斷,更是大孝、至孝、順孝、忠孝的省思泉源。

  此外,「孝道大廳」另有泱泱大風的百家姓,代代相傳,是為慎終追遠,飲水思源,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

 ●圖1/「同濟殿」孝道大廳入門口。

 ●圖2/坤元輔教慈恩聖母乃「孝字主宰」。

 ●圖3/百家姓。

蓮位區

  奉安先祖、先靈的蓮位區(神主牌位),莊嚴肅穆,位居同濟殿4、5樓,是以精美堅固的琉璃製成。

  晶瑩剔透、光彩奪目的蓮位區,象徵對生死的超然,猶如大自然對生命的召喚,引領眾生向前創造新生命。

  蓮位區豎立陰超陽薦的「廿字真言」匾額,以及〈先天無生聖母聖誥〉涵蘊精深的誥文~

  ‧一炁靈光片片 萬象紫氣千千

  ‧有生有死 死而復生

  ‧無始無源 源而返始

  意寓 無生聖母創造萬性萬靈,自然的演化與循環的歷程,生生不息,此起彼落,有來有去,各擅勝場,不足為懼。儘管看似有生有死,實乃玄妙化育,無生無死,終而復始!

 ●「蓮位區」莊嚴肅穆。

蓮座區

  蓮座區是「天安」最幽靜之區,亦是自在養靈的佳城勝境,更是天曹與人曹的轉輪場。這塊安枕無憂的場域,經由慈恩聖母撫慰,可以進入清涼聖境再修煉。

  其間「道」字匾,以「首」字,加上「走」字,合而為一「道」字,闡釋和子循序修煉後,踏出新生之路。換言之,和子於此接引靈陽真炁→安養靈根→培養靈炁→增強靈性→開啟靈覺→創新靈命。

  當先天靈覺透發時,就找到回天之路,這是本師世尊承諾「了斷生死,永不輪迴」的保障。

 ●「蓮座區」道字匾,無邊無際的修持觀,盡在其中。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