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教本師修持心法 2014年首登國際期刊
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 2014-07-15 09:20
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
●《Journal of Daoist Studies》載錄本師世尊修煉過程,以英文登載。
以文載道多年的天帝教,今(2014)年首度將本師世尊修持心法榮登國際《道教研究期刊》(Journal of Daoist Studies),是為敬獻他人家今年歸證金闕20載的最高獻禮。
論文內容由已證道之巨光膺樞機使者所撰〈生命本質與超越之探討—道家生命哲學的智慧〉為骨幹,經由天帝教天人研究總院秘書室主任呂光證加以整理改寫,以〈從道家與道教角度考察天帝教之特色〉為題,闡述本師世尊修煉過程,並由美國梅丹理先生(緒媒同奮)翻譯成英文,再經該期刊主編莉薇雅.柯恩教授(LIVIA KOHN)定稿為〈Tiandijiao:The Daoist Connection〉(天帝教:與道教的關聯)。
●已證道的巨克毅(光膺樞機)教授。
期刊中,論文題目下方載明共同作者為JU KEYI(巨克毅‧光膺樞機使者)及LÜ XIANLONG(呂賢龍‧光證同奮);英文翻譯為DENIS MAIR梅丹理先生(緒媒同奮),全文刊登於該期刊第7冊2014年刊(volume 7, 2014, pp.195-212)。
協助此一國際期刊登載作業的幕後功臣,包括美國羅耀拉大學哲學系教授王蓉蓉、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簡稱「宗哲社」)理事長劉通敏博士(天帝教天人炁功院院長劉正炁)、以及「宗哲社」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劍輝博士(天帝教參教院副主任劉緒潔)等。
由於該期刊載錄之內容為英文,為方便同奮閱讀及了解,仍以〈從道家與道教角度考察天帝教之特色〉中文原稿為主,簡略摘要如下:
天帝教為李玉階於1980年在臺灣所復興的宗教,天帝教之文化特色奠基在李玉階一生之思想境界與修煉經歷,欲了解天帝教,就須先研究李玉階其人。
本文僅就李玉階修煉經歷,詳為剖析他擷取道家哲理,從事丹道修煉,而後如何改造傳統,走出一條現代之「道」的歷程,天帝教教徒至今仍延續李玉階指引的「道」持續奮鬥,成為天帝教之重要特色之一,由此或可管窺天帝教與道家、道教之關聯。
2006年6月美國哈佛大學舉辦一場名為「在永生與當代之間:道教及其於廿世紀的再造」研討會,由長駐香港的法國遠東中心研究員David Palmer教授,發表一篇「Tao and Nation: Li Yujie(1901-1994)’s Reinvention of Huashan Taoism」論文,指出當代道教研究除了專注於宮觀系統與派別譜系之外,亦應重視富有魅力的新興宗教領袖如何承襲了、發展了傳統道教的內涵。
●圖1/美國羅耀拉大學哲學系教授王蓉蓉。
●圖2/梅丹理先生(緒媒同奮)。
●圖3/天人研究總院秘書室主任呂光證同奮。
●圖4/天人炁功院副院長劉緒潔同奮。
他特別針對李玉階對華山道教之再造為題目,詳述李玉階歷經天德教、天人教到開創天帝教的過程,然而李玉階對華山道教或普遍意義上的道教,究竟做了哪些思想上的、儀式上的、修煉上的承襲與再造,並未詳論。
●在華山上,李玉階先生一家人。
華山雄峙於中國西嶽,自古便是道教名山,即《雲笈七籤˙洞天福地》說:三十六小洞天的第四洞天是也。
美國著名漢學家Bill Porter著有《Road to Heaven》一書,暢銷歐美;其中便曾述及尋訪華山大上方的經過,大上方相傳為唐代金仙公主修煉之處,明朝劉伯溫亦傳在此讀書養氣。李玉階在1937-1945年間隱居於大上方,完成他的思想體系與修煉體系,這大概是David Palmer以「華山道教的再造」為題的原始動機。
天帝教依其內部信仰的說法,是宇宙最古老的宗教,因逢1980年代美蘇核戰危機一觸即發,李玉階在臺灣以天人教教主身分,向 上帝祈禱,謂人間已無人有德性能夠挽救這一次浩劫,只有請辭天人教主身分,哀求 上帝自己的宗教~天帝教重來人間,由 上帝親任教主,李玉階受命為首任首席使者,並將其在華山完成的思想體系《新境界》奉獻于 上帝,做為天帝教教義,亦將在華山開創的中國正宗靜坐修煉法門廣傳於世,吸引信徒來歸,參與為世界和平祈禱的行列。
因此天帝教的實質內涵均奠基於李玉階的思想境界與修煉體驗,欲了解天帝教之特色,就必須了解李玉階一生歷程。
然而李玉階的思想體系與修煉體系,不能說完全是對道教的承襲與發展,其中也有許多成分是儒家的、佛家的,甚至也吸收借用了西方科學、哲學的精華。
嚴謹地說,道家哲學、道教信仰與修煉方式,是李玉階潛居華山時期的核心內涵之一,但作為中華文化底蘊的華山學術圈,卻是承襲了儒、釋、道三家的激盪與匯流,我們必須從這個高度來俯觀,方能回答David Palmer未能講清的問題。
華山學術圈,是李玉階長子李子弋所提出的見解;他分別從史緣、地緣、人緣、學緣闡述。
所謂史緣,是指歷史背景;華山學術圈形成於唐末、五代到宋初之際,中國社會處在外有邊疆民族入侵,內有軍閥割據的混亂狀態中,反應在學術思潮上,是外來的佛教、在野的道教與在朝的儒教,三教相互激盪,開啟了影響後世極大的宋明理學。
所謂地緣,是指地理環境;中國陝西省秦嶺以北,黃河渭河以南的「八百里秦川」,縮小範圍是西起太白山,往東經過樓觀臺,經終南山輾轉到東邊的華山。
所謂人緣,是指以陳摶、呂洞賓為中心的一些人物,包括儒生與隱士、從事丹道的修士、其他三教九流,較為知名的有譚峭、劉海蟬、鍾離權、李八百、麻衣道者等等。
所謂學緣,是指學術思想的開創及發展;陳摶、呂洞賓都是飽讀經書的儒者,陳摶著《無極圖》,專研《易經》,對宋明理學的開創人物,如:周敦頤、邵康節等影響極大;呂洞賓則與鍾離權結合儒家的憂患意識、佛家的普渡觀念,開創內丹煉養陽神的方法,成為千年來南宗、北宗、東派、西派丹道共尊的祖師。
另有樓觀臺的關尹子;他在函谷關迎接老子,留下了千古傳誦的《道德經》後,成為當地文始派的開創者,尊為文始真人。
因此,李玉階潛居華山,吸納斯土斯民的文化養分,與其說是單純道家道教式的,不如說是儒、釋、道三家匯流的產物。
更有甚者,李玉階所處的年代,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思想正飽受西方近代科學、哲學思潮之衝擊,他以「太虛不拒諸峰插,滄海何妨萬派流」的開闊胸襟,擷取西方文化之優點,形塑了他獨特的思想。
在其著作《新境界》中,他採納科學中「粒子」觀點,來解釋無盡的虛空靈界與無垠的物質世界間種種萬象,重新解釋中國古聖先賢探討的「天人之學」;後為區別故,更名為「天人實學」,即使到今日,對照2012年諾貝爾物理獎,係因研究「量子」(quantum)效應而獲殊榮,可見李玉階的思想有著與時俱進的價值。
饒是如此,絕不能否認道家與道教文化在李玉階生命當中所起的核心作用,為了能夠清晰理解所謂的「核心作用」,本文特別擇定生命鍛煉這一專題,從道家對生命之修養與超越談起,探討到道教丹道原理,最後述及李玉階的修煉歷程,以窺李玉階是如何承襲傳統之「道」,又如何改進,使之符合時代思潮,賦予「道」嶄新的面貌。
李子弋回憶道,當李玉階師學蔣維喬時,蔣維喬曾說:「以後若有機會遇到明師,要跟隨明師去學;我自己雖然奇經八脈都通了,但是天門無法打開,無法煉神還虛。」
蕭昌明所傳的靜坐方法內容為何?與傳統內丹各派關係是甚麼?李玉階開創的正宗靜坐有多少傳承自蕭昌明?這些問題意義非凡,但是可資探討的空間並不多。
主要是蕭昌明強調靜坐是個人實修,不願多講,目前唯一保留下來的《入定捷徑》,是李玉階1935年奉師命遠赴西安開辦「第一期開導師訓練班」所收錄的珍貴文獻。
見諸《入定捷徑》,除〈序言〉外,共計十二章,觀〈序言〉確為蕭昌明所傳;惟乃蕭昌明親撰,還是演講時門人弟子的記錄,尚無法確定。
《入定捷徑》的功法,是藉由接引先天之炁,意守命宮,炁從先天轉入後天,然後循著壬脈而下丹田,以資運轉周天(圖一),這與傳統丹道先守下丹田,以下丹田凝聚之氣,過會陰,循背後督脈通三關,循壬脈下三田,是有明顯的不同(圖二)。
可以說,傳統丹道全憑自力啟動下丹田之氣機以轉河車,《入定捷徑》卻接引先天之炁啟動命宮而轉河車,周天河車運轉的啟動來源不同,便是蕭昌明對傳統丹道的一大變革。
一旦陽神沖舉,自天門破出,如初生嬰兒一般,「其神雖出,一見可懼則怖生,一見可欲則愛生。殆將流連忘返,隨入魔道。」剛開始調神出殼時,一步二步即須返回軀殼,避免可懼與可欲之牽引,慢慢一里二里逐漸放遠,等到陽神老成,分形無所障礙,身外之身成矣,神仙境界達矣。可以選擇與軀殼合一,形神俱妙,在人間浩劫不死,也可以積功累德,得到詔命,脫殼飛升,立為天仙!
天帝教的文化內涵完全是奠基在首任首席使者李玉階的思想境界與修煉經驗上,欲探討道家哲理與道教修煉在天帝教所承襲、發展的詳情,就必須了解李玉階實地走過的人生歷程。
本文只針對生命鍛煉的部分,詳加說明李玉階如何從丹道入門學習靜坐,又如何師從蕭昌明進入先天炁範疇,然後經雲龍至聖指點,參悟道家自然哲理,復由呂洞賓點化,將煉養「陽神」轉為煉養「封靈」,將傳統丹道最高道果,發展為適應時代潮流的新形式,以應付天下災劫。
至於李玉階的思想部分及信仰部分,與「道」之關係為何?本文未能詳細探討,希望未來能專列主題,做更深入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