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教修持法門聖訓解析輯之一—觀念篇(二)
編輯部 2014-08-15 10:20
編輯部
編按:天帝教透過天人交通傳訊的聖訓,多由無形教化單位降傳而來,內容淺顯、珍貴,深入研究當可盡窺帝教精神之脈絡。
然而,30多年來帝教累積之聖訓如寶山,唯恐同奮有不見輿薪之憾,極院傳播出版委員會與多位資深同奮成立專案小組,發心整理本教復興起至民國100年正式公布之聖訓(不包括閉關與個人申請之無形批答),粗略分為36類,進行「導讀」,期將浩瀚之金玉道言,轉為對同奮修持有益之南針。
有關修持法門之相關聖訓近150篇,概分為觀念篇、心法篇、性功煉心篇等單元;「導讀」以延伸閱讀方式,引用本師世尊訓勉、授課相關內容與中華文化、佛道精蘊補充,暫名為「同登聖域」。
《天帝教教訊》自本(364)期開始連載。
研修顧問痛下苦功
引領同奮參研心法
極初大帝:
民國98年6月25日
己丑年5月3日巳時
天人合一院各司職同奮持續推廣昊天心法研修,並開辦短期研修營,提升同奮對昊天心法的興趣與體驗,進而落實五門功課,帶動風氣,期能達致深耕深根的長程目標。
另外,天人合一研修顧問會議、實修研討會亦能定期舉行,期使道歷、靜坐資深同奮,相互切磋,教學相長,用意甚佳。
然諸位研修顧問須有過人毅力,痛下苦功,坐功精進,德充形外,才能領導同奮同參共研,並推廣到全教,將昊天心法的修行深植同奮心中,進而影響社會,達到淨化人心,化除戾氣,再造人間淨土,圓成聖凡平等、天人大同的最終理想。
篤信精勤恬靜道得
晉朝的「葛仙翁」葛洪在《抱朴子•對俗》中說:「得仙道,長生久視,天地相畢。……飲則玉醴金漿,食則翠芝朱英,居則瑤堂瑰室,行則逍遙太清。……或可以翼亮五帝,或可以監御百靈,位可以不求而自致,膳可以咀茹華橘,勢可以總攝羅酆,威可以叱吒梁成。」顯然,得道具有非常的誘惑力;現實世界中不論是享受榮華富貴的人,還是掙扎在貧窮線上的人,只要精修勤煉,都有機會得道成仙。
但是自古以來,「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因為,能真正痛下苦功,精勤不怠者不多。因此,葛洪在《抱朴子•辨問》說:「至於仙者,唯須篤志至信,勤而不怠,能恬能靜,便可得之,不待多才也。」
本師世尊於民國81年10月6日在天人修道、研究學院聯合開學典禮時說:我們身處資訊時代,今天雖在修道,一切凡心暫可放下,但還要面對現實世界,了解現實環境,發現有什麼地方不妥當,隨時需要去改進、去搶救的地方,因為天帝教要從20世紀進入21世紀,將來千秋萬世傳下去,本教教義理論絕對可以領導時代。
你們應該效法我的奮鬥精神,更要學習我求知、求新、求學問的精神,我希望兩院同奮個個擴大心胸,發大願、立大志,將來經得起社會上種種考驗,各位都是帝教中生代,承上啟下,最為艱苦,更要身心同時並煉,虛心學習,痛下苦功!
孟子也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基督教如此,回教也是如此,先知先覺均是教人奮鬥,教人苦行,身心同時奮鬥,同時磨煉,最簡單的道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知吃苦即是消業障啊!
我們鍛煉身體,可以將身體內部宿疾激發出來,現代學校教育要求「德、智、體、群」四育並進,也是一樣,原則方向不變。
我雖然90多歲,但是仍然要磨煉自己的身體,不分寒暑,不怕刮風下雨,以免影響了自己的奮鬥心,動靜互相配合,身心平衡發展,相信10年之後,還可以到全世界去傳教!
修道修心超凡入聖
目前,天人合一院昊天心法研修顧問,皆是樞機使者與資深開導師,均應放下一切凡心,篤志至信,精勤不怠,變化氣質,方能以親身體悟,引領同奮在昊天心法上精進,而非在理論上空談。
民國95年5月3日,首任首席使者傳諭:修道即是修心,將紅塵世俗中受到汙染之凡心,經過基本功課之鍛煉,煉得空空洞洞一無所有,積極救劫弘教,善積外功,都能達到超凡入聖的境地,但都要痛下苦功,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辛勤付出,才能有所得。
同奮於人生之經驗中已有體會,即知即行,發勇猛心,有恆心、有毅力,自創一番道業事功。
肉體生命有時盡,而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有尊嚴,這也是人類社會不斷進化,代代相續開創之重要關鍵。於各自崗位上,奉獻心力,取用相依,互助互利,即是小康世界;去蕪存菁,發揚光大以登大同之理想,是人類天賦之本能,惟有發心以赴,有志竟成。
衡諸人生之性質,由心物和合而一體,先天本性與後天物欲結合,均屬心物一元二用之妙化。
人間時有善善不息之善功,同時也有物欲相習之惡行,卻也因行善修德以保善良赤子本心者,大不容易,反而是縱情聲色陷溺惡性深淵者,常自戕而不自知,輾轉成為人間共業,催化出本次三期末劫之春劫凶鋒,為人心人性之一大試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