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追思遠祖 薪傳千年孝道文化

清明祭祀追思遠祖 薪傳千年孝道文化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470期 » 清明祭祀追思遠祖 薪傳千年孝道文化

整理/編輯部  2023-05-15 09:35

照片提供/天安太和道場

  天帝教重視中華傳統文化—追思祭祖,傳承「飲水思源」、「慎終追遠」之精神,除了中華天帝教總會每年3月於天極行宮舉辦「中華民族海內外同胞聯合祭祖大典」外,最重要的便是清明時節於天安太和道場「同濟殿」舉辦的「清明追思法會」。

  每年3月中下旬至4月初,天安太和道場循往例安排追思場次,由同奮、家屬自行安排時間陸續前往追思。當行至苗栗縣三義鄉時,昭然可見迢迢枕頭山,巍巍「清涼殿」與「同濟殿」矗立於蒼蒼喬木林間。

祭之以禮維繫人倫

  天帝教「清明追思法會」儀式,簡潔而隆重,「同濟殿」之祭祀大廳前,左右兩側刻有「同薦蒼生入聖域,濟化九祖登蓮臺」,於此恭請「同濟殿」殿主–一炁宗主、副殿主–南屏濟祖,總護法–地藏王菩薩共同主持,同奮、家屬、來賓跟隨主祭者遵循法會流程。

  儀式開始,首先是「恭迎先靈」,同奮誦念「先靈詞」,依序持「線香」行上香禮,再獻花、獻果、獻饌,全體家屬恭向先靈行禮鞠躬,與先靈親和默禱,再恭誦《天人日誦廿字真經》,圓成法會追思孺慕先祖儀典。

  首席承天智忠玄君聖示:「清明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節日之一,慎終追遠,傳承『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的孝道,維繫家庭倫理的的善良美德,安定人心,和諧社會,促進國家繁榮發展,實則齊家成為治國之本,亦為救劫、化劫之樞機,天人同鑑。」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源於魯大夫孟懿子問孝,孔子答其「無違」。此處,孔子以「禮」闡述「孝」道,指出生養、死葬、祭祀合於禮,即是「孝」之實踐。

 ●「同濟殿」是清明追思法會主場地。

  天帝教舉辦「清明追思法會」意旨深遠,一者闡揚中華文化「孝」之美德,體現廿字精神之「禮」與「孝」,以莊重「禮」躬身「孝」的德行,彰顯人倫之本,治國之基;二者藉由追思法會,以經力調和陰陽,達到「同薦蒼生入聖域,濟化九祖登蓮臺」,安定三界之願力。

 ●天安太和道場,由面向西邊的臺灣海峽的「清涼殿」及面向大安溪的「同濟殿」二大建築物所組成。本道場設立宗旨是為能貫徹陰安陽泰,完成普渡三曹之任務,使地球無數的生命和子,回到 上帝身邊。

孺慕先祖繼起生命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論語.學而》)短短一句話,九個字,蘊含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之思想。傅佩榮教授指出:「中國人對祖先有特別情感,總覺生命不是只有我們一個人,上有祖先,下有子孫,都在一個生命長河裡其中一個階段,這時候宗教表現就在慎終追遠。」清明時節,同奮捻香,謹以清酌庶饈,「誠敬」之心祭祀先祖,同時展現出對「家」的重視,修身齊「家」,飲水思源,不忘生命本源,是「孝」道文化源遠流長。

  「孝」,為本教廿字教化之一,《廿字真經》:「孝敬玄黃。是為大孝。服敬侍親。是為順孝……事天為大。一子得道。九祖拔渡。至孝盡焉。」彰顯出「孝」之根本,對 上帝、祖先、父母,善盡「孝」德。天帝教「清明追思法會」即是孝道德行之實踐,將廿字精神融入於修持生活中。

 ●位處陰陽界,視野開闊,屬出死入生之地,前臨大安溪,後為枕頭山,確可「『安枕』無憂」。

 ●「孝道大廳」,充滿深意,圓形平台,配合槽狀的正方形,呈現出宇宙生命「外圓內方」的哲理。內心守正不阿,外在和諧泰然。槽狀的正方形,其中一邊開口連接一條線型渠道設計,通往盡頭的孝「字」,兩邊再投注水的元素,像是一條臍帶,川流不息,圍繞孝字循環不已。

 ●蓮位區是奉安同奮的先祖,位居「同濟殿」四、五樓,是以精美堅固的琉璃製成,晶瑩剔透、光彩奪目,象徵對生死的超然,猶如大自然對生命的召喚,引領眾生向前創造新生命。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