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相關作為

臺灣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相關作為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479.480期 » 臺灣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相關作為

始院教務中心謝靜端  2024-03-15 10:20

  今年巡天節上帝召開「國際關係整合與全球氣候變遷會報」,有2篇聖訓昭示:「人間氣候變遷的影響力,未來五年將有更明顯感受,努力限制直接造成氣候異變之因素,減緩惡化程度,有一線改變之機緣」,以下為聖訓內容摘錄。

加強生態意識 減緩氣候危機

首席督統鐳力前鋒:

  上帝召開「國際關係整合與全球氣候變遷會報」,聖示:

  一、氣候變化對生存產生極大的挑戰,共同合作,共同為向自然與向天奮鬥而努力。

  二、人間氣候變遷的影響力,未來五年將有更明顯感受,努力限制直接造成氣候異變之因素,減緩惡化程度,有一線改變之機緣。

三期主宰:

  「國際關係整合與全球氣候變遷會報」,說明:

  關注人間實際面臨全球氣候異常化的挽救行動。唯有全體人類省懺及團結合作,全面整合,凝聚力量,減少對全球氣候變遷之因素,友善環境,依人心與實際作為而以鐳能媒介自然,適度調和五行相生之道。

  當前人類之努力仍不足,須有更積極及強烈作為,為未來創造得以生存的環境。

 

  為何上述聖訓提到:「人間氣候變遷的影響力,未來五年將有更明顯感受?」如果同奮還有印象,在上次的教訊內容有提過:「巴黎協定內容規定締約國致力推動減碳政策,目標是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升幅控制不超過攝氏2度,最理想是控制在1.5度以內」。但「以目前地球碳排放速度而言,不到6年的時間,地球溫度就會超過1.5度。」所以或許可以解釋為何聖訓會這樣提醒吧!

  雖然以聖訓來看,無形對於氣候變遷的未來很是憂心,但是又提到「有一線改變之機緣」,為何又有這樣的伏筆呢?這也是這次想跟大家分享全球官方或非官方有哪些作為?「氣候變遷」已然成為全世界必須攜手合作的議題。我們就先從臺灣談起吧!

全球環保浪潮 臺灣淨零轉型

  全球已至少有135個國家及1049個城市承諾將會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淨零排放(Net Zero)的目標。為呼應此一全球趨勢,蔡英文總統亦於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2050淨零轉型也是臺灣的目標。臺灣政府隨後於2022年3月及12月分別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及「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並於112年1月核定「淨零排放路徑112-115年綱要計畫」,針對淨零碳排目標進行各面向的減緩與調適。

頒布「氣候法」成立「氣候變遷署」

  2022年4月21日經行政院通過,送請立法院審議,並於2023年1月10日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並修正名稱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簡稱氣候法),於2023年2月15日經總統公布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重點包含納入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確立部會權責、增列公正轉型、強化排放管制及誘因機制促進減量、徵收碳費專款專用、增訂氣候變遷調適專章、納入碳足跡及產品標示管理機制,並強化資訊公開及公眾參與機制等。

  2023年8月22日行政院核定「環保署」升格為「環境部」,同時設置了專門機構「氣候變遷署」,以推動氣候變遷相關法規、制度、治理面上相關政策,是國家達成淨零排放的關鍵重要角色,但也宣示政府重視的程度。氣候變遷署設定「淨零永續、韌性家園」的願景目標,將致力於達成五大任務:

  一、強化氣候治理、促進淨零轉型

  二、落實盤查管理、攜手企業減碳

  三、推動排碳有價、擴大減量誘因

  四、提升調適量能、建構韌性臺灣

  五、共創氣候對話、鼓勵全民參與

  淨零排放須由各級政府與國民、事業、團體共同推動溫室氣體減量、發展負排放技術及促進國際合作,為了控制全球升溫不超過攝氏1.5度,我們必須給下一代更好的環境,故氣候變遷署之成立,將與各界攜手合作,建構韌性臺灣,創造淨零永續家園。

「排碳有價」達2050淨零排放

  為了在2050年以前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國際間慢慢建立起了許多與「碳」相關的機制,包括:碳稅、碳費、碳交易等,讓減碳加速落實。而臺灣碳費是由政府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所徵收,並納入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的費用。

  環境部在2023年12月29日發布碳費收費辦法草案,宣告從2024年開始,臺灣將邁入排碳有價時代,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合計值達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上的電力業及製造業為收費對象。根據過去盤點,粗估約有500家企業為徵收對象。大家熟知的台塑、台積電、中鋼等企業都是榜上有名,預計要繳交碳費的高碳排企業。

設「碳權交易所」與世界接軌

  企業努力減碳,而減碳的成效,若是可以當作交易的標的,不僅可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也可成為推動低碳的誘因,而對於高碳排的企業,也可以選擇去購買碳權,來抵銷自己的排碳,所以碳交易市場因應而生,但交易就需要有特定的交易平台,也就是所謂的碳權交易所。碳交易市場是解決氣候變遷的重要工具。亞洲國家中像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都已成立碳交易所,歐盟則早在2005年就已經成立,美國也有自己的碳交易制度,臺灣碳權交易所在2023年8月7日正式營運,代表臺灣產業低碳化策略邁入下一個階段。除了過往由公部門的行政規範之外,也將由「碳交易市場」來促進私部門投資減碳。這是臺灣應對氣候變遷挑戰中的重要一步,也是臺灣與全球淨零目標接軌的關鍵一環。

「減碳」將成全民運動

  政府帶頭的減碳行動,不管是強制性或是鼓勵性,都可以看得到,「減碳」慢慢的不再是口號,而是會被強制的行動方案,現在強制減碳的對象初期是以企業為主,尤其是高碳排、高用電、高用水的大戶們,但是這些企業被徵收碳費後,勢必要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是一個連帶性的影響,目的就是希望由源頭做起,這是好事,也代表臺灣政府正在攜手全民,一起為氣候變遷減緩做出具體作為,聖訓提到:唯有全體人類省懺及團結合作,全面整合,凝聚力量,減少對全球氣候變遷之因素,友善環境。或許這就是一線生機的起始點。

1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7a65a06e-3f71-4c68-b368-85549fbca5d1

2參考資料來源:https://enews.moenv.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67df45b9-549d-4f5d-8dbe-cc2f1f1c4f93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