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自認與美國關係勝過中國,但美國另有盤算!(第30講)

印度自認與美國關係勝過中國,但美國另有盤算!(第30講)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498期 » 印度自認與美國關係勝過中國,但美國另有盤算!(第30講)

宋興洲  2025-09-15 10:30

宋興洲

  編按:國際局勢詭譎多變,與本教「救劫使命」息息相關,自466.467期起,特邀前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宋興洲教授,開闢「興仁光洲月話」,針對國際政經局勢、兩岸發展予以分析,冀使同奮瞭解掌握整體發展趨勢。

  根據中國時報2025年8月25日報導,美國已對印度加徵25%關稅,另外25%關稅將從8月27日開始執行,累計加徵關稅高達50%。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表示,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還在進行中,即使面對高額關稅,但有些底線是印度必須捍衛。

懲罰關稅分歧難解

  據經濟日報稱,川普2025年7月31日公布印度輸美產品將課25%關稅,並表示因為印度採購俄國石油,會施加額外懲罰。川普8月6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印度關稅再加25%,關稅總計達50%。川普在行政命令寫道,發現目前印度政府,直接或間接進口俄羅斯聯邦石油,依據適用法律,印度進口至美國的商品額外加徵25%關稅;新關稅將在21天後生效。

  印度被課的關稅,是美國對各國實施的最高關稅率之一。除了印度不願對美國開放其農產品與乳製品等龐大市場外,印度增加採購俄羅斯石油也是被課高關稅的理由。在美國貿易代表團取消在25日到29日之間,到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訪問行程後,更消弭印度原先對美國可能降低和延後加徵關稅的期望。蘇傑生對此表示,為了守護國內農民與小型生產商等利益,在對美談判裡必須捍衛和堅持一些底線。

  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跟第五大的印度之間雙邊貿易額逾1,900億美元,但彼此談判失敗的原因之一,是印度一直不同意開放農產品與乳製品等市場。蘇傑生以政府在決策上要守護「國家利益」來解釋談判失敗原因。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估計在美國加徵關稅措施全面執行後,印度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率將因此縮減0.8個百分點,至於長期的傷害可能更大,因為高關稅可能令印度想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期望落空。

政策異常莫迪護農

  另外,根據工商時報及綜合外報導,蘇傑生形容川普的政策「異常」,因為其執行的對外政策,違背過去要跟全球做生意的傳統方式。例如美國以採購俄國石油為由,加徵關稅來懲罰印度,但包括中國和歐盟也是俄油的重要買家,尤其歐盟採購規模比印度更大,美國對此卻視而不見。

  因此,印度總理莫迪政府極不滿,用「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表達了極度失望情緒,並揚言要全力維護印度利益。事實上,美印之間的貿易談判已經歷了5輪之多,但是雙方始終沒有達成共識。關鍵點就在於印度是否向美國開放國內的農產品和乳製品市場。

  莫迪當局擔心,一旦對美方讓步開放市場,將導致美國農產品在印度傾銷,這將讓印度龐大的農民階層遭到重創,進而動搖莫迪的統治根基。因此,莫迪放話「絕不會對美國妥協」,要「像一堵牆一樣保護印度農民」!

油價掣肘美避制華

  印度還私下對美國表達不滿,認為中國同樣是俄羅斯石油的大買家,為何美方不去制裁中國,而是專門找印度的麻煩?據悉,美方的解釋是,印度購買俄油的主要目的是轉手倒賣利用差價牟取暴利,而中國採購的俄油主要是自用。而且中方早在衝突爆發之前就已經大批採購俄油。印度則是在衝突爆發之後,特別是西方不再進口俄油後,才貪圖俄油的優惠價格加大購買量的。因此,美方認為印度此舉當受到「懲罰」。

  據美媒最新報導,對於印度指責美方只制裁印度「不公平」的觀點,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日前給出了回應。美方認為,中國和印度不一樣,如果對中國也施加類似印度的「次級制裁」(或稱二級制裁,原指針對與伊朗有往來的外國個人與企業,美國可將這些個人與企業也納入制裁名單,限制或禁止其在美國的金融、貿易活動。所以,次級制裁的情形通常是指不管是否存在這類『惡劣行為』,如果你與制裁對象做任何交易,而且交易是重大的,我們就可以施加制裁),可能會導致全球油價的飆升。

  盧比歐的邏輯很簡單,如果美國對華加徵關稅,那麼中國只需要對進口的俄羅斯石油進行再加工,然後將成品油投入國際市場,這將導致傳統客戶必須要付出更高價格。假如這些買家拒絕高價採購的話,就必須從其他渠道購買,這勢必將推高全球油價。一旦全球油價被推高的話,也將導致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這對於川普政府來說,是必須極力避免的結果。

言辭迴避政策失衡

  川普日前在接受美媒福克斯(Fox)電視台採訪時,被問到了這麼一個問題:既然未能與俄國普丁達成停火協議,那麼您是否考慮對中國加徵二級關稅?因為購買俄羅斯石油,川普已經對印度發出威脅,將在今(2025)年8月底加徵25%的關稅。然而對於同樣購買俄油的中國,他卻一直沒有宣布類似的措施。面對記者的詢問,川普表示:「鑑於今天發生的事情,我想我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嗯!我可能需要在兩三週後再考慮這個問題。但現在我們不必考慮這個問題。我認為與普丁的會晤進行很順利。」

  既沒有堅決的政策承諾,也沒有詳細的行動計劃,川普僅用「今天不必考慮,兩三週後可能會考慮」這麼一句話來搪塞。這種說法最大的好處,就是避免了政策上的鎖死,他既可以在短期內安撫市場與外交關係,又能夠在未來的任何時刻翻轉態度,而不致於被輿論指責「前後不一」。

  透過現象看本質,川普實際上並不想對中國加徵二級關稅,但卻又不願意公開承認這一點。「與普丁的談判很順利」,只不過是他拿來搪塞的理由。之前他對普丁頻頻發出警告的時候,他完全可以宣布二級關稅,但他卻沒有這麼做。

  川普的這種矛盾心態,一方面是來自經濟現實的制約,過去幾個月,美國已經對華貿易中打出了高關稅牌,但結果並沒有像川普政府所期待的那樣,迫使中國讓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自己國內的通貨膨脹壓力。

  若對華再加徵二級關稅,這勢必進一步加重美國的經濟負擔,而這種擔憂在今(2025)年4月美國市場的「股債匯三殺」中(股債匯指的是股票、債券、外匯),已經得到了鮮明體現。由於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陡然升溫,美股大幅下挫,美債收益率攀升,債券價格暴跌,美元匯率也同步走弱,三大資產類別出現了同步性下跌,這在美國金融史上並不多見,卻生動說明了市場對政策不確定性和經濟承壓的高度敏感。

金融震盪美中休戰

  對川普而言,這種「股債匯三殺」不僅是華爾街的噩夢,更是選民切身感受到的經濟焦慮的集中體現。股市下跌意味著養老金縮水、家庭財富縮水;債市動盪推高了融資成本,企業借貸壓力陡增;美元走弱則傳導至進口價格上升,消費者的生活成本進一步提高。所以僅僅一個月後,美方與中方在日內瓦達成一致,雙方互降115%的關稅,30%的對華關稅水平從5月12日起一直保持到現在。而且根據7月底雙方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達成的「休戰協議」,這一稅率至少會被延長至11月10日。

  但即使如此,關稅帶來的衝擊仍然清晰地體現在經濟數據上:7月份美國PPI(Producer Price Index,生產者物價指數,是用於通貨膨脹,PPI指數上升可能代表企業成本增加,最終影響消費者物價)飆升至3.3%,環比(本次統計段與相連的上次統計段之間的比較,也就是,與上一個相鄰統計週期相比較,表明統計指標逐期的發展變化,可以理解為第n月與n-1月的比較)增長為0.9%,漲幅創下3年新高;同時新增非農人數(全稱為美國非農就業人數,Non-Farm Payrolls, NFP,是指美國在農業以外行業新增的就業人數)僅7萬3千人,顯著低於市場10萬至11萬的預期。

  在相關經濟數據已經開始惡化的大環境下,川普政府不想再節外生枝。貿然再度升級與中國之間的關稅戰,川普心底清楚,這張二級關稅牌一旦打出,將帶來一系列難以控制的連鎖反應。

  中美關係已經處於激烈競爭的高壓態勢,但並未完全走向「脫鈎斷鏈」,川普如果貿然加徵二級關稅,不僅會引發中方強烈反制,還可能會讓美國在其他全球性議題上失去與中國合作的空間。

  分析人士指出,美方對中印態度的迥異,實際上也反映出中印兩國的不同實力。在美國人的眼裡,中國其實是平等的對手,不是可以隨便拿捏的,而印度就不一樣了,雖然近年來美印關係不斷升溫,但美國其實只把印度當成是制衡中國的工具,而不是想把印度扶植成「第二個中國」。

臨陣磨槍困局難脫

  川普上台之後,美方更是不加掩飾地打壓印度製造業,還將印度當成「立威」的對象加徵巨額關稅。川普對印度是什麼樣的態度,川普以前說過,他希望這個世界是中、俄、美三大國坐在一起談判,其他國家,特別是印度,在美國人眼裡只不過是一個二流大國。經過印巴空戰,印度可能連二流大國的地位都不再擁有了,只是和巴基斯坦處於同等的地位。過去十多年,印度做的外交努力,就是把印巴之間的連字符去掉,但是印巴這一仗,又把這個連字符打回來了。這是莫迪最不能接受的。

  實際上,美國人心知肚明,即便美國欺負了印度,莫迪當局最終還是不敢翻臉,印度有求於美國的地方太多了,但中國則完全不同,中國是具備和美國「掀桌子」能力的。雖然美方口口聲聲說,「要從實力出發」和中國打交道,但川普及其親信很清楚,對中國必須給予足夠的尊重,至於印度就完全不同了。

  2025年8月15日,莫迪在印度獨立日演講中強調,印度保護農民、漁民及其他勞動者的利益,抵制任何有害政策,「絕不會在他們的利益問題上妥協」。主要反制手段就是「自力更生」、發展「印度製造」、大力投資國內產業鏈,稱印度將自行生產包括化肥、噴氣式發動機和電動汽車電池在內的各類產品,呼籲以國貨帶動「繁榮印度」的發展。莫迪的演講沒有提到中國,但政策處處學中國,這顯然是「臨陣磨槍」。美國的關稅大棒都快打到腦袋了,才想起來造頭盔?

  印度號稱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自認在美國打壓中國的情況下,游刃有餘地與美國的互動關係中,但內部條件仍與中國有巨大差距,而美國在與中印兩國的相互較量中,有所取捨自然是明顯不過的事了!

1.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0826003294-260410?chdtv

2.參考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8922732

3.參考資料來源:https://kan.china.com/article/6064760.html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