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世興仁迎曉光 救劫弘教行天命
資料提供/始院、高雄市掌院 2025-10-15 09:25
天帝教114年全教弘教會議暨第15屆新任教職講習(上)
資料提供/始院、高雄市掌院
整理/編輯部
照片提供/中書室、吳光輔參教司
民國114(2025)年9月7日,由高雄市掌院承辦,於人曹道場天極行宮盛大舉行「天帝教114年全教弘教會議暨第15屆新任教職講習」。是日,本教菁英齊聚三樓大同堂,與會者涵蓋臺灣各教區第十五屆新任教職、青年團體指導委員會、中華民國主院等重要幹部,國際教區並線上參與。在始院指導與天極行宮協辦之下,會場肅穆而團結;神職、教職相互研商春期行運中救劫弘教之推展方向,展現合力同心之願力。
●神職與各地新任教職同奮熱情參與,出席114年全教弘教會議暨第15屆新任教職會議。(2025.09.07)
●始院副導師陸光中樞機使者(右一),代表陳光理首席使者,宣布115年弘教主軸及方向,並對第15屆教職人員致以勉勵與期許。(2025.09.07)
首席勉勵—覺世興仁,向自己奮鬥
大會由第四任首席使者陳光理與始院副導師陸光中樞機使者揭開序幕。首席和藹勉勵在場神職與教職,並委由光中樞機宣布民國115年度弘教主軸——「天命、信心、奮鬥」。
思想精神指導綱領確立為:「深耕覺世興仁、強化憂患意識、積極廣渡原人、貫徹救劫天命」四大主軸;實踐細目則為:(一)「覺世興仁—破劫」之向自己奮鬥加強誦誥運動(二)強化「親和小組」之內化與推動,並請全教同奮依此力行。
●天人合一院副處長-陳素貞為今年全教弘教會議之主持人。(2025.09.07)
上午場——全教弘教會議
議程概況—八節報告 綱舉目張
本次弘教會議由天人合一院副處長陳素貞主持,引領各教區與重要弘教單位分八個節次上台,報告本年成果與下年度弘教目標。要點如下:
●高雄市掌院-呂敏財掌教
●南部教區-高雄市掌院教務中心梁祥燕執事,以積極樂觀之精神報告「南部教區弘教現況」:善用組織團隊分工,推行永續經營道場之理念,於艱困環境中開創弘教渡人之新天地。(2025.09.07)
一、南部教區-永續道場,團隊精神
首節,由高雄市掌院-呂敏財掌教出席,作為本次弘教會議承辦方,掌教與各位教職同奮親和寒暄後表示:今年南部教區弘教雖歷經挑戰,但於神職、教職同心協力下,原人穩定成長,同奮向道之心亦更加凝聚。推動重點聚焦「社區深耕、團隊分工、靜坐與炁功連結、親和集會深化教化」,以永續經營道場為宗旨。
隨後,高雄市掌院教中心-梁祥燕執事針對南部教區弘教渡人現況,擬研議之對策方案進行報告:
(一)研擬解決對策方案
1.以永續經營道場的理念,深耕「社區」弘教,關懷鄰里社區內各年齡人士,助益身心靈正向發展,提高本教知名度。
2.用團隊組織解決問題,組織靜坐班教職團隊與講師群,並依組別適度分工,發揮團結合作之力量。
(二)計畫
1.靜心靜坐班與天人炁功相互連結,增進學員自我奮鬥信心與願力。
2.親和是弘教核心關鍵。不僅體現在輔導員與學員間之互動親和,亦藉天人炁功建立天人親和熱準;同時經親和集會深化同奮領悟本教精神思想。此皆為實踐《天帝教教綱》教化內涵的重要途徑,並補強正宗靜坐班後續延伸之教化功能。
●中華民國主院-黃光艷主任滿懷喜悅地說明,今(2025)年6月7日金門初院動土興建事宜,並溫情地表示:「上帝之教無國界,金門動土兩岸通」。(2025.09.07)
二、中華民國主院-金門樞紐 王道弘宣
第二節,中華民國主院-黃光艷主任滿懷欣喜說明主院近期發展狀況。
(一)金門初院動土典禮
今(2025)年6月7日,中華民國主院於金門縣金湖鎮尚義段645地號(鄰近海巡署偵防分署金門查緝隊)隆重舉行金門初院動土典禮。
(二)金門初院之獨特性
金門初院是臺灣寶島最後一座初院之成立,亦是大陸福建省首座成立之初院。金門地理位置,具戰略與文化雙重意義,實為本教弘教之橋頭堡。第二任首席使者李維生曾言:「中國的未來在臺灣,世界的未來在中國」,是以中華民國主院現階段弘教目標以渡化有緣臺商,俟時廣渡大陸原人。
(三)中華文化弘教金門
今(2025)年10月15日至10月17日期間,中央大學黃光仗同奮將於金門大學舉辦「王道文化與兩岸和平國際研討會」,敬邀同奮參與。
●洛杉磯掌院緒教掌教
三、國際教區:美國洛杉磯掌院-積極弘教,引渡原人
(視訊連線)第三節,由美國洛杉磯掌院─沈緒教掌教說明美國弘教概況。
(一))美國正宗靜坐開班
民國114(2025)年9月6日,洛杉磯掌院如期舉辦「洛杉磯掌院第26期正宗靜坐特訓班」及「複訓班」。今年有3位正宗靜坐班學員參訓,及13位正宗靜坐複訓班學員。
(二)研擬對策方案
自新冠疫情以來,國際社會生活模式已然轉變,許多民眾多半居家,傳統弘教渡人方式難以見效。展望未來,宜研擬新方向,尋覓人潮聚集之處,如養老院、家庭聚會等場所,以天人炁功引渡緣人,全力投入美國教區救劫行列。
●東部教區-花蓮港掌院劉光慧掌教,專題報告「擴大花蓮港掌院弘教據點」重要始末與規劃,並期許未來教院走向東部教區的訓練場所。(2025.09.07)
四、東部教區——擴點立基 堡壘慈光
第四節,由花蓮港掌院-劉光慧掌教代表東部教區,專題報告「擴大花蓮港掌院弘教據點」之重要始末與未來教院定位發展。
(一)弘教據點緣起及成果:
1.於民國77年12月師尊在舊教院(軒轅路11號)舉行加光後,親和集會時指示,以後有機會要找更大的空間才夠用。
2.於民國106年11月玉蓮殿殿主傳示聖訓時,前舊教院(軒轅路11號)已呈飽和,期望同奮另尋更大空間,以作為弘教奮鬥據點。
3.本掌院於民國113年4月間啟動籌建委員會,經數月尋找土地及房屋,於同年9月20日和地主完成簽約手續,並於今(114)年2月7日完成交屋。
4.自簽約後製作募款文宣海報,開始向全教各教院、堂募款建院基金,在無形運化,並承蒙光理首席及光中、光啟、光應、光思、光證等多位樞機的全力支持及輔導,得以順利完成籌購教院。
5.今(114)年2月底至5月23日為內部修繕期,經多次開會後決定目前掌院格局。
6.於民國114年5月24日完成所有工程,並於當天舉行新掌院(富陽路43號)喬遷安殿加光典禮,感謝光理首席蒞臨主持及全教各教院派員參與慶典活動約260多位同奮,另加上東部教區教區同奮總計超過300人,可說是莊嚴隆重。
(二)東部教區策略與展望:
1.請多安排如複訓班、炁功講習班、正宗靜坐班等活動,使花蓮港掌院成為東部教區的訓練場所。
2.擬定推動保持東部教區每兩年均有10人以上參加閉關及部份神培班,以培養較多的弘教人才。
3.花蓮是觀光地區,若有其他教院同奮來花蓮遊玩,歡迎來新教院參觀、朝拜誦誥,院內可供宿舍(坤道4床、乾道4床)及早午餐。
●天極行宮主任委員-楊正嘯開導師代表天極行宮誠懇地為現場同奮解說人曹道場天極行宮弘教實況與未來弘教具體方向。(2025.09.07)
五、天極行宮-六區扎根,連結社群
第五節,天極行宮主任委員-楊正嘯開導師代表天極行宮為現場同奮解說人曹道場弘教實況與來年弘教具體方針。
(一)層層分工扎根六區
1.天極行宮是人曹道場,具有臺中市六區弘教渡人工作責任,並將此六區分為三個責任區,分別委由神職人員負責監督。第一責任區大雅、清水,第二責任區沙鹿、梧棲,第三責任區龍井、大肚。
2.弘教渡人工作啓動:由教務處、親和小組、神職人員依各自職責專業性走入人群。
(二)多元方式弘教渡人
1.親和小組依轄區分為六區,每區設有小組長及組員,隨時以各種方式親和並了解同奮動態。
2.教務處依舉辦各項活動諸如:身心靈健康(炁功調理、中醫諮詢)親和活動、飭終服務、節慶慶祝活動等,收集參與社會大眾、同奮親友資料進行追蹤引渡。
六、北部教區-全球法會 創新格局
第六節,由臺北市掌院-沈緒氣掌教代表北部教區親和發言。
(一)教院教區,穩固奠基
回顧北、中、南三教區掌教任內,有近半時間恰逢新冠疫情,期間政府曾限制室內五人以上聚會,凌霄寶殿直轄寶殿一度空寂,令人感傷。
然而,臺北市掌院作為始院所在地、地方教院之發祥地,肩負地方弘教與教區運作之雙重使命。疫情過後,北部教區在空間層面以春季法會作為變革標的;在時間傳承上,則以下一世代為軸,推動兒童讀經與親子活動,並每年續辦北部教區親子兒童營,厚植根基。
(二)全球法會,創新格局
民國110(2021)年5月1日「辛丑年春季全球化劫禳災解厄法會」,主場設於始院「凌霄寶殿直轄寶殿」,由北部教區主辦,採全教教壇同步連線,開啟春季法會「全球化劫」新格局。疫後,民國112(2023)年由新竹初院承辦,結合北部教區各教院、堂同奮力量,第一次於人曹道場天極行宮舉辦「癸卯年全球化劫禳災解厄春季法會」。
民國113(2024)年南部教區奉無形指示續於天極行宮舉辦春季法會,自此確立春季法會主辦場地設於人曹道場天極行宮之重大定位。
今(114)乙巳年春季法會,全教近一千七百人雲集人曹道場,參與人數盛況空前。其意義,一方面顯示疫情過後,同奮之凝聚力因法會而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由北部教區與南部教區輪流、連續於民國112、113、114年在人曹道場舉辦春季法會,對應於秋祭法會於地曹道場舉辦,確立、落實三曹共振的有形無形救劫力量。
(三)薪火傳承,綿延世代
北部教區改變以往由北、中、南教區輪辦模式,疫後,臺北市掌院每年持續舉辦以親子為形態的「兒童天使營」,融入靜心靜坐與廿字教化,強化親子與教院連結,引導青少年在友愛環境與秩序中成長,培育未來救劫弘教之中流砥柱。
●北部教區-臺北市掌院坤院執行長-張雪諄專題報告「2025一起快樂Fun暑假〜鄉間田野趣〜」的親子活動。(2025.09.07)
◎專題報告「2025一起快樂Fun暑假〜鄉間田野趣〜
由臺北市掌院坤院執行長張雪諄專題報告。今夏結合北部教區力量,推動「2025一起快樂Fun暑假〜鄉間田野趣〜」,以親子共修為軸,兼具自然與人文活動。
(一)組織團隊 結合社區
民國114(2025)年8月3日,由天帝教臺北市掌院坤院與桃園市大園區和平社區發展協會聯合主辦,北部教區暨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協辦。活動吸引百餘位5至12歲親子參與,以「品德教育」與「靜坐充電」為雙主軸,將教育自然融入生活。
(二)體驗自然 永續生態
「品德教育」以「DIY Pizza」手作體驗,培養孩子耐心與動手能力;「動態團康遊戲」則建立團隊合作與友誼;「大地探索」課程帶領親子參訪稻米工場,讓參與者學習珍惜食物並體驗農耕辛勞。同時,「一日禪」靜坐課程也提供親子共享沉澱心靈、專注內省的時光。本次活動成功結合社區設施與自然場域,讓教育深植於生活,不僅增進親子情感,更帶動孩子培養重視永續自然,愛護生態環境之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