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宮40 篳路藍縷敬前賢(三)

行宮40 篳路藍縷敬前賢(三)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499期 » 行宮40 篳路藍縷敬前賢(三)

採訪/黃凝本  2025-10-15 10:05

採訪/黃凝本

能哄師尊不哭的光皇

  因為光南(今為樞機使者)對敏恩說了兩次「你跟天帝教很有緣喔!你要來天帝教!」而讓敏恩請光皇開車載全家去臺中美村路宗哲社面見師尊,當時剛下班又累,又塞車,又肚子餓的光皇一路抱怨:「什麼大師蛤?人家說,你就信!我事情一堆忙不完……」結果一見到師尊的面,師尊開口就說:「楊先生,你很忙喔!你有空來上課嗎?」光皇居然回答:「報告師尊,我可以,我有時間。」也不知道為什麼?一看到師尊,就神差鬼使居然說自己有時間!從此跟隨師尊靜參修持,一門深入,也常常隨侍在師尊身邊。

 ●民國80年,第三期高教班上課期間,光皇與師尊在鐳力阿自然亭聊天。

師尊含淚弟子立願

  斯文儒雅的光皇回憶說,大家為帝教奉獻,認真是很認真,然而草創的艱辛,不是只憑一腔熱心、熱血與熱情就能成的。大家都不是專業人士,尤其在建築相關的各項帳務上,往往無法面面俱到,買材料也不一定都能取得收據。但是,師尊又要求事事必須合法,要報稅。結果,沒報沒事,越報,要求越嚴格。會計記帳與買材料的單據,這個可以、那個不行,不懂之下也是跌跌撞撞一路摸索過來。

  有一次收到政府機關寄來通知,說建材購買清單與帳冊不符,要罰款,不繳,便要吃官司,負責人要抓去關!那天師尊正在上課,講到一半忽然岔開課程內容,悲從中來,感嘆自己年紀一大把,還在勞勞碌碌為弘教辛苦奔忙,現在居然落得要被抓去關的地步!一時情緒激動,在台上嚎啕大哭。台下排排坐正聽著課的同奮猛然一愣,看著師尊傷心,大家也紅了眼圈,心情激盪跟著落淚。嚎啕對淚眼,牛吼對唏噓,哇哇哇一片哭聲。忽然,不知哪裡冒出一句:「趕快上光殿!發大願!」

 ●民國82年7月4日師尊召見天極行宮營建小組成員,左起劉光魯、王光男、何光帛、蔡光探、吳光問、呂光境、謝光全。

  於是同奮們嘩啦一聲響,大家往光殿衝去。光皇想了想,去找仍在辦公室唏噓嗟乎的師尊,向師尊報告:「關是萬萬不能讓您老人家承擔的。為今之計,只能亡羊補牢——設法補足單據,填補差額,使一切合法合規。只能算是事後補救的必要措施。」師尊一聽終於不哭了,指示趕快辦理。幸運地,經過奔走籌湊終於圓滿過關。而那時師尊這一哭,同奮衝上光殿一發願,倒是留下了很多終身奮鬥的死忠同奮。

眾志一心無限支援

  當時大家都是該上班時上班,假日晚上就相約親和募款蓋教院,大家就是一心火熱,能奉獻一塊磚一包水泥都好,沒錢就出力出專業,開怪手的開怪手,搭鷹架的搭鷹架,沒領薪水的擱卡認真,日頭落山了,還要四處再巡巡看看,蓋自己的厝都沒有這麼「拚勢」啦!

  終於把二期工程完成,才有現在大家看到的天極行宮模樣。老闆變工友,喊一聲人人「撩落去」,個個衝前面,慢了還沒有你的份!放下筆桿算盤的老闆娘,也圍裙一穿鍋鏟一握,煮飯煮麵甜的鹹的做到無限支援前線。

  連彰化天真堂的同奮也常常來打掃垃圾,廚房幫廚,有位光耐同奮是當時靜坐班的大廚。民國82年先修乾12、坤5期這一期,總共有800多位來自全省各地的學員,天人大同堂上課時,廚房忙得熱火朝天。正如師尊所說:「廚房的火要旺,火旺,人氣就旺;人氣旺,道氣就旺。」

 ●民國78(1989)年11月12日天極行宮天人大同堂破土典禮,光皇和敏恩留影紀念。

  在廚房幫忙的功德很大,臺北市掌院有位光楣開導師的父親有第三眼,他跟開導師說:「那位主廚同奮,周圍有很多位的鑑護童子,但是很奇怪,有些鑑護童子身上的穿著,明顯有不同款式的差別。」後來才知道,原來光耐早期是天德教教徒,那些穿著不同的鑑護童子,是他天德教時期就有的鑑護童子。

  那時候大家真的是打死沒退的啦!要辦活動了,半夜還有人在掛布條,沿路綁海報。清早五點呢!開宣傳車的大老闆就已經變身司機,集合準備出發了(那年代小老百姓會開車有駕照的少,企業主才是有車一階)車隊浩浩蕩蕩繞過大街小巷,廣播聲響徹市場、機關團體,把海線穿梭個遍。任務完成後,領帶一整,公事包一拎,各自再走往工廠辦公去,走前相約,明早同款五點見。

 ●師尊親賜光皇、敏恩同奮墨寶。

人曹光輝古道顏色

  沒活動的平常日,大家人道再忙,有縫隙也要抽空來,閒了沒事情更想上來,就是上山走走看看也好。光皇眼神悠遠,笑意淡淡地說,講著古——那時候皇誥還是個人誦的方式,隨時上到天極行宮,總是有人在泡茶聊天親和。來了,大家互相招呼著:「飲茶啦」「來啦,來坐啦!」茶桌邊就會自動挪出個位置,添個杯子,茶湯注入就「拉咧」開來。

  「哼!阿擱看見你!」

  「哼,你攏來了,我哪能不來?」

  那種極親才能隨意的調侃,那種沒約卻有默契來相見的歡喜,盡在納百川的茶海裡。喝著喝著,有人從光殿下來了。

  「啊你今天賺多少了?」

  「不行!不行!哪能夠都給你賺去!換我上去,我今天都還沒賺到哩!」

  然後又有人上光殿了。茶桌像雨絲中的荷葉,中心微凹處凝聚著四面滾動來的水珠,天上落下一滴,就吸納一滴。風吹葉柄一陣搖晃,有些水珠滾落,有些水珠再加進來。荷池裡一朵朵含苞芙蕖,在雲影天光裡凝聚力量,等待開放。

  天極行宮由一期、二期建設到專安開發,從光字輩、敏字輩棒棒交接40年。道歌聲聲,誰人唱?出心、出力、出錢,幾多人?如果你到行宮來,那師尊銅像旁的功德亭、那光殿旁的功德榜,一個一個的名字,請你細細看。

  還有更多默默低頭、默默做的隱名氏,是他們讓天極行宮的一草一木更蒼翠,讓晚來的我們誦誥打坐更舒適。前人種樹,後人涼。謹以此次機緣訪談資料,書寫部分人、事、物,並致敬奮鬥的前賢前輩——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師尊親切與光皇、敏恩同奮合影留念。

  (待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