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教壇擴建契機 破巨浪向前行

掌握教壇擴建契機 破巨浪向前行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57期 » 掌握教壇擴建契機 破巨浪向前行

報導╱劉大彬  系列攝影╱劉大彬  2005-07-01 11:20

台灣復興基地的最西線—澎湖天風堂

天風堂七週年堂慶的這一天,
因著光殿的搬遷、擴建、加光,
匯聚了各地同奮的人氣,滾滾熱情,
也希望,天風堂的同奮,
秉持著向來的淳樸與單純,
破除海峽的阻隔,環境的障礙,
在成就大我的同時,造就小我的美滿與幸福。

天帝把成長的選擇權交給了人類

  打開台灣教區的弘教地圖,在最西邊的地方可以發現有個據點,處在台灣與大陸的中間地帶,這裡是早年先民渡海來台的中繼點,現在也是弘揚天帝真道的前哨站—澎湖天風堂。

  在前往澎湖的船上,不妨靜下心來感受船體與海上風浪的每一次「親密接觸」,隔海與台灣相望的澎湖群島由六十四個大小島嶼組成,要前往澎湖,船運還是最大眾化的選擇,海相的多變總是為每一次往返台島與澎湖之間的乘客帶來諸多「震撼」,不若在陸地上的交通,在茫茫大海上,只有乘風破浪,堅定朝著目的方向前進。海浪的衝擊與海流的激盪,都彷彿是弘教之路上的考驗與磨練,儘管 天帝鍾愛人類,但還是把成長與奮鬥的選擇權交給了人類。

高雄同奮協助最後搬遷道務工作

  民國九十四年五月廿九日,是天風堂光殿擴建重新加光的日子,有賴當地同奮的奔走,廣邀全教同奮共襄盛舉,當日計有天極行宮、台灣省掌院、花蓮港掌院、台中縣初院、天南堂以及高雄市掌院等百餘位同奮從海的另一端前來,教院多半規劃了兩天一夜的行程,除了能夠與天風堂共度難得的日子,也能一覽海島風光。

  早在前一日,高雄掌院在光劫掌教領軍下,緒握、光播開導師、光黌預命開導師、緒讓、光穎、敏棟等十餘位同奮就先行到天風堂協助,曾任高雄掌院副掌教,現為花蓮掌院掌教的光超開導師與夫人敏迎也提早前來親和,從舊有光幕的收光、拆卸、搬遷、改裝,新光殿的裝設、擺置,環境的打掃、整理、粉刷,高雄掌院以他們豐富的道務與實務經驗,協助當地同奮完成最後關鍵性的準備工作,大夥一同忙進忙出,專心一致,在仍保有傳統建築的天風堂小巷弄裡穿梭,沒有你我之分,繁瑣的粗活,竟很快就完成了,大家浸在滿身頭臉的塵灰汗水中,看著清爽潔淨的新光殿,有說不出來的滿足。

澎湖子弟的感情 質樸又情深

  晚餐後,大家忙裡偷閒,稍事遊覽馬公風光後回到教院,一部份同奮繼續對明天典禮項目作最後的確認與檢查,一部份同奮則繼續進行細部的清潔工作,在鐳力阿道場服務多年的緒窺同奮也是澎湖子弟,這次回來就一肩扛起道務部分的準備事項,透過電話逐一確認表文內容與儀禮程序,完全顯露出澎湖子弟的認真與質樸。

  廿九日一早,進行最後的佈置工作,一早的風和日麗帶給所有同奮莫大的信心,正筆同奮設計的精美文宣,教內外人士送來的花籃,早已裝飾在門口週遭,陣陣海風有節奏的撲打帳棚,緒澎開導師有感而發,與我們教訊同仁聊及澎湖的風土民情、過往歷史,對天風堂投注的情感溢於言表。

喜事一般的雲集各地同奮嘉賓

  活動一開始先在行持廿字真言匾集體誦唸一本廿字真經,迴向給天風堂以及周遭區域,祈求地區平安;接著是由馬公地區頗負盛名的南管樂團演奏,除了各地教院的同奮帶來的人氣與道氣之外,維生首席的蒞臨更是讓現場的氣氛顯得熱絡。接近午課時分,光殿已準備就緒,在光劫掌教的主儀下,完成了新光幕的安殿加光儀禮,接著由維生首席加光,光殿從原本僅能容納十餘人的狹小不通風,到讓五、六十人祈禱誦誥遊刃有餘的寬廣氣勢,氣象一新,有如天壤之別。。

  午課結束,外頭早已備好餐點,多是澎湖地區著名的風味餐,還有當地同奮親自製作的小點心—一種由糯米加工製成的油炸點心,類似麻薯的一種甜點,當地同奮說:「這只有節慶時才能吃得到的手工傳統點心呢。」來自台島各地的同奮相會在海的另一端,更加添了天風堂的喜氣。接著,維生首席致詞,以時事變遷闡述「天風」之意,並應同奮一批批熱情的要求合照後,與天風堂同奮閒話家常、個別親和,鼓舞同奮迎向人道的困頓,天道的考驗。最後,首席迎著落日海風,在同奮們的注目揮別下離去,也完成了天風堂七週年堂慶及光殿擴建加光典禮。

追溯過往 如何深入地方民心

  本次,趁著舊朋新友的相聚,我們從早期「墾荒」要角之一的光龍開導師手中,獲得了當年篳路藍縷開辦靜心靜坐,從無到有的書面資料與口述,也從緒澎開導師、緒稀,從高雄遠道支援的光劫掌教、光黌預命開導師等同奮口中,以及歷年的弘教資料、同奮名冊、活動照片、聖訓等文件裡,較為清楚知道,自民國八十年弘教腳步踏入澎湖之後,幾經搬遷、改制而成的天風堂,現址是由緒澎開導師所提供自有三合院式祖厝改建而成,在這次光殿擴建之後,新的光殿相較於原有的面積增加約四倍,而舊有光殿位置則設置為行持廿字真言匾,若能把握住這次硬體建設的興建契機,加強後續作業,對天風堂升格為澎湖縣初院當有好的進展。然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當地同奮道氣的凝聚,對帝教內涵的提升,多與台灣本島互動,以加深使命感外,澎湖獨特的海島環境,所形成穩定而代代傳承的媽祖與王爺信仰,對新興的天帝教弘教發展,更是一個考驗,這也像是大甲天甲堂、鹿港天錫堂一般,如何走入地方、深入民心,所面對的都是相似的課題。

  澎湖群島以自然景緻與海島風光成為觀光旅遊勝地,然島上並無闖蕩發揮的空間,多年來年輕一代的澎湖子弟多往台灣本島尋求發展,形成主要生活族群集中在軍警公教漁業及老幼人口上,也由於人口組成的特殊性,在弘教計畫上也不同於其他弘教區域,儘管天風堂座落的馬公市西衛里巷弄,位於澎湖群島的地理中心位置,但距離市上的人文活動中心地帶仍有相當距離;早年弘教方式是以天人炁功服務與靜心靜坐班開設為主,如今的中堅幹部就是當時引渡而來的。近年來,除傳統模式外,還逐步透過參與社區活動,文化中心演講、並運用同奮的人脈,開辦不同性質的活動,讓當地居民知悉「天帝教」的存在與意義,並曾於九十一年,透過高雄地區的同奮協助,於當地辦了一期百日築基正宗靜坐班,其中不少學員是同奮的親友或同事,奠定下了天風堂的根基。

定位觀光教院 應是好的選擇

  隸屬於南部教區的天風堂,長期囿於自有專業講師群的欠缺,僅能依靠本島的跨海支援,在同奮的宗教培育上更顯吃力,儘管有一些同奮長期不辭勞苦往返台澎兩地,但所能發揮的效果畢竟有限,如何一方面引渡原人;一方面將本島的人氣引進澎湖,也許「觀光教院」的定位是一項選擇,當地同奮在言談間提出:「希望同奮有機會到澎湖觀光休閒時,可以安排到天風堂來親和,或是辦理短期的修持活動等,雖然堂裡的硬體設施不像專業的旅館舒適,應足以提供最基本的住宿需求,加上目前空間重新作過調整,更加適合同奮前來遊憩親和。」

  長年以生命全心護守天風堂的緒澎開導師及緒瑞主事、夫人靜幸、地方上頗負聲望的緒稀同奮、還有靜驗、正園、鏡湖、鏡寧、緒泊、緒琢、平康、素掀,在教內支援各項美術編輯、文化推展的「陳家班」—敏達、敏還、正筆、正修、鏡迅,以及大家長—平福、綺春,還有每一位天風堂的同奮,都竭誠歡迎同奮撥冗蒞臨天風堂,共同推動台灣教區的最西線—天風堂的發展與弘教。

 

澎湖天風堂:馬公市西衛里151號 電話:06-9262399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