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通宗教哲學思潮 讓世界向中國走來

會通宗教哲學思潮 讓世界向中國走來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68期 » 會通宗教哲學思潮 讓世界向中國走來

吳月行  2006-06-01 09:15

是天意是天命 心氣感通在一起

天人研究學院與北京大學哲學系親和座談
北京大學是民主科學的開源地,領導著中國思想的新潮流,並稟承著中華文化儒釋道融合的優良傳統,涵靜老人的思想,將古今中外的精華融注為一體,對中國文化有深刻的反思,對世界有宏偉的理想,在現今中國面臨著西方強勢文明的影響與挑戰下,北京大學哲學系與天人研究學院師生們,透過一場「心心相印」的親和座談會,簽署了「合作計畫備忘錄」,透過學術性的交流,以開放、寬容、聖俗平等的哲學智慧、宗教的淑世熱情,朝著共同的目標奮鬥,讓世界走向和諧共榮的世代。

  北京大學哲學系一行師生們,在天人研究學院的邀請下,於四月廿四日抵達台灣,將近十天的行程,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增進彼此間的了解與情誼─在不同的氛圍下,親近台灣的自然風光、以及相同目標的學術團體或院校,更重要的是讓彼岸的貴賓們,在親自接觸中,實際感受天人研究學院,是以什麼樣的組織體系運作、是以什麼樣的宗教哲學思想在推動,俾使雙方簽署的「合作計畫備忘錄」中的工作事宜,能在心氣交融的親和力中,順利圓滿的一年年推動下去。

誰是同奮 誰是北大人

  因為幾天來,這些貴賓一直有趙玲玲(敏憲)院長、光武開導師與光弘傳道師等人的親和陪伴,所以雖然他們在四月廿八日下午五點多第一次來到這裡,我們也感受到他們的自在與放鬆。他們抵達時,對同奮們身上穿的「奮鬥服」很好奇,剛好首席也囑咐要送他們每人一件做紀念,而這些可愛的師生也幾乎都「入境隨俗」穿上「奮鬥服」參加座談會,讓服務人員一時之間還分辨不出誰是「同奮」?誰是「北大人」呢!

  廿九日一早,親和座談會在光弘傳道師主持下展開,首先由天人研究總院院長維生首席致詞,首席提到此次雙方交流之重點活動,就是將在天極行宮及北大各舉辦一場「涵靜老人講座」及「極忠講座」,所以必須先介紹涵靜老人,唯有對涵靜老人生平與精神有所了解,才能知道舉辦「涵靜老人講座」真正的意涵。

涵靜老人思想 與中華文化契應

  為了增進彼此的情誼,天人研究學院趙院長為北大師生簡單的介紹天帝教與會之神職、教職人員與同奮們,並由北大哲學系趙敦華主任為我們介紹他們的師生群,趙主任一開場就說應該來點不一樣的介紹方式,他生動活潑的介紹每位教授與學生的人格特色及處世態度,而且語帶玄機、話帶雙關,可有些人就招架不住,連忙說:我還是自己介紹自己吧!整個會場笑聲連連,就在這樣一來一往輕鬆的互動中,讓我們感受到被傳頌著的北大民主開放校風,真的是沒有浪得虛名。

  接著,趙院長請北大道學研究所所長王博教授、中國哲學與哲學研究所所長李中華教授、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文化書院院長王守常教授以及冀建中教授致詞。王博教授以幽默的口吻說:「我從沒當過官,以前最大的官應該是當小組長,那時可以管十個人,現在當了所長,主要是要發揮如同秘書般的功能來服務大家,我會努力服務北大師生與天帝教的朋友,為道學與中華文化共同努力。」李中華教授則相當樂見這個合作計畫,他說:「剛剛在首席先生的介紹中,我們感受到涵靜老人的宗教哲學思想符合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我們願推展共同的目標,以實現天人合一的思想;並且願意共同努力,發揚與繼承中華民族文化。」

  王守常教授介紹鮮為人知的中國文化書院,他說書院其實早已經成立廿五年了,而書院的宗旨在於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走向中國,書院自湯一介教授退休後由他接任,是透過民間力量來從事中華文化的志業,守常教授說:「從剛剛首席先生的講話,讓我對涵靜老人的天命意識深受感動,這其中包含了儒家內涵的承擔精神,同時對他主張信仰天帝教仍可信仰原來宗教,而信仰天帝教仍可去接觸了解其他宗教,這種包容力深感欽佩。若我有能力將會盡力貢獻所長。」

預告即將登場的兩大活動

  冀建中教授說現在道學研究所成立後,再加上原先之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以及中國文化書院之工作,謙稱自己現在是身兼三職的秘書,為三個組織所領導的秘書,她不改「秘書」本色,向與會來賓預告北大哲學系的未來兩場大活動,第一場是五月廿六、廿七日於北大舉辦的「極忠講座」,討論方向為「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與其生命的活用」,以及「不同文化、不同領域是否可進行對話」,屆時將邀請六位學術界的先進發表,而天帝教則是邀請李子弋教授(維生首席)以其人生歷練發表「我命由我不由天」,以及趙玲玲教授主講「從新世紀的問題看中華文化中的人道價值觀」。

  第二場預計擇於十一月份舉辦「孫文思想論壇」,將彙集近六十篇論文,主題為探討「大陸兩岸的民生問題」,包含均富理念、精神文化、生命關懷、兩岸目前貧富懸殊現象......等題目探討。這個論壇還有一個特別的活動,就是將邀請李子弋教授的弟弟李行導演(維光樞機),帶來一場討論貧富差距的話劇表演。冀教授也提出最近系上的計畫:「未來我們系所將規劃專為台灣同胞量身訂作的推廣教育研究生班,預計一年集中兩次來北大上課,培養對中華文化有造詣及傳播的人才,當然若大陸人民時間允許的話,也可報名參加這個進修計畫。」

簽署備忘錄 揭開合作序幕

  趙敦華主任感性的提到,這次北大師生團能夠成行,最主要是透過趙院長、冀建中教授、李中華教授以及王守常教授的從中聯繫、牽線。這幾天下來,首席及同奮無微不至的關愛,讓他們感受到,同奮是用「心」在作事,令人感動。六年前,他就曾拜會過首席,沒想到六年後又再來到這裡,感覺是「天命的安排、歷史的使命」。

  「放棄了過去,找不到未來」,趙主任說,中國面臨著西方強勢文明的影響與挑戰,面對著全球化的衝擊,現在正是歷史總結的時刻,也是歷史反思的關鍵時刻,涵靜老人的思想,將古今中外的精華融注為一體,對中國文化有深刻的反思,對世界有宏偉的理想,北大則是民主科學的開源地,五四運動後還繼續領導著中國思想的新潮流,並稟承著中華文化儒釋道融合的優良傳統,由此可見,「北大與天人研究學院師生們,有共同奮鬥的目標,心是相通的」,兩岸唯有透過學術交流,方能血脈相連,未來希望彼此間「同心同德、心心相印」,以開放、寬容、聖俗平等的哲學智慧,將極忠講座發展成世界性的高級論壇,還要以宗教對話的寬容精神,懷抱著對生命的關懷,讓宗教走向和平、讓世界走向和諧共榮的世代。

  接著,進入親和座談的重頭戲─簽署雙方「合作計畫備忘錄」,由鏡仲同奮(現職為律師)宣讀內容,雙方簽署代表為北京大學哲學系系主任趙敦華教授,與天人研究學院院長趙玲玲教授,為將來雙方共同推廣中國文化與宗教學術研究正式揭開序幕。

以天下為己任 須有天意成全

  最後,首席向北大師生簡單介紹天帝教所謂的「親和」與「親和集會」意義,他說「親和」一詞在帝教是一種感應的觀點─有感斯應,比方人與人之間,由甲方主動表達出去者,稱為親力,乙方相對有回應稱為和力,這種親和力又稱愛力,是一種心氣的交感,所以我們教內所有活動的舉辦都可泛稱為「親和集會」,而今天早上的親和座談會正是一個完美、完善的「親和集會」。

  首席提到,「我的父母親─天帝教的師尊與師母,身具中華文化中之兩大核心精神『承擔』與『成全』,這樣的人格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而執行天命一定要有『承擔』與『成全』的精神,生命所有的意義與價值,也建立在承擔與成全上,缺一不可。」師尊一生以身許道、以教為家、以宇宙為家,以天下為己任的「承擔」,正是師母的「成全」精神所致。

  首席沉痛的說,在現今社會有少數人想切斷中華文化的根源,幸因天意與天命的安排,得到北大哲學系多數人的支持,成全我們這些海外的孤臣孽子,讓我們可以為中華文化而繼續奮鬥,讓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進中國來。因為共同的目標,現在我們與北大師生成為一群為中國「道」統傳承努力的「同道」,在師尊一0六歲、師母一0四歲的生日之前夕,尤具意義。

  此次親和座談會,就在維生首席直指「道」心的呼籲下,於午刻畫下完美的句點。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