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走遍天涯海角(恕)

陪你走遍天涯海角(恕)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18期 » 陪你走遍天涯海角(恕)

黃敏警  2010-09-15 12:35

涵靜、清涼、甘露雨

文/黃敏警
圖/陳正筆

  涵靜老人皈依宗主之後的第二年,夫人皈依。宗主賜她道名為「智忠」,並且告訴她:「第一,要忠於妳的天命;第二,要忠於玉階。」

  一九三四年,涵靜老人接受宗主指派到西北弘教,消息傳出,一時眾人譁然:好端端放著上海的高官不做,跑到荒涼的西北做什麼?

  李氏親族對涵靜老人創辦宗哲社本來就很不以為然,待到轉赴西北,反彈的聲浪更高。

  當時甚至有親友指著智忠夫人,對涵靜老人說:「你要發神經,你自己去,老婆孩子留下,我們替你養。」。

  然而平日溫柔婉約的智忠夫人,這時卻拒絕了親友的提議,很堅定地表明與夫婿並肩同行的意願。

  一九三七年初,涵靜老人帶著智忠夫人與四名公子返回上海過年,親族不死心,再度力勸智忠夫人留在上海,不要再隨著「發神經」的夫婿東奔西跑。

  智忠夫人仍然堅持:「有玉階的地方必有我,他在那裡,我就在那裡。上山下海,永不後悔。」

  涵靜老人自雲龍至聖處領受天命,準備在一九三七年夏天隱居華山之後,曾特意安排友人陪同夫人上華山遊覽。

  待她遊山歸來,涵靜老人試探性地詢問夫人再上華山的意願,素有懼高症的夫人回想華山的陡峭,攀爬時四肢並用的艱辛,堅稱今生絕不再上華山。

  怎知一個月後,涵靜老人便正色告訴她:已經向財政部正式遞出辭呈,七月就去華山。

  她可以選擇相偕同行,也可以帶著孩子留在西安,甚至回到上海,他都不反對。

  智忠夫人看著這位曾在新婚之夜牽著她的手,深情宣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良人,堅定地重申當年在上海許下的承諾:「上山下海,永不後悔。」

  從上海轉往西安,尚有一筆豐厚的俸祿可領;從西安再轉往華山,依雲龍至聖轉達的天意,是要「丟官」,也就是得辭官的。

  涵靜老人向財政部遞上辭呈,為強調他非辭不可的決心,辭呈上明白註明,自願放棄可望到手的養老金,意思就是日後一家隨時得面對喝西北風的慘境。

  智忠夫人初初得知夫婿辭職,心緒大亂。長子維生同奮當時只是十來歲的少年,並不知道父親辭職的決定,還吵著要母親弄一碗心愛的乾蒸蛋吃。

  智忠夫人作了一碗水蒸蛋給他,維生同奮鬧起彆扭來,硬是不肯吃。

  智忠夫人捧著碗,兩手不停顫抖,含著眼淚說:「少爺,你有這碗飯吃就不錯了,要惜天福啊!」

  智忠夫人其時已預見了現實生活的困頓,然而她還是決定帶著四個兒子追隨夫婿前去。

  上海在當年有十里洋場之稱,繁華已極;相形之下,西安真的是雞不生蛋、鳥不拉屎的窮鄉僻壤。

  不講別的,光看廁所:他們當時在上海的寓所已經有沖水馬桶設備,西安用的仍是茅坑,到了華山,那更是每況愈下,連茅坑都省了。

  大解小解,一概回歸自然,得翻過一個山頭,或者走下一個山坡。

  「天然廁所」設在二塊巨木之上,不是「環堵蕭然」而已,而是四邊根本了無屏障,全面透光,僅有的「設備」,是底下很陽春的一塊木板。

  蹲在上頭「嗯嗯」之後,「便便」得老半天才聽得見落地的那聲「噗通」。

  慈悲的宗主放心不下謹守天命的弟子,曾經親自上到華山探望,目睹山居生活的清苦,遂殷殷垂詢智忠夫人,可有半點悔意?

  智忠夫人正色回覆宗主,當年在上海領受師命,承諾與夫婿「夫妻雙修」,今生必與涵靜老人「同甘苦,共患難,全始終」。聽得宗主動容不已。

  同甘共苦說來容易,真要落實,那可是異常艱辛。辭官之後隨時可能坐吃山空的窘境下,得有極高的智慧才能勉強因應日常用度。

  維生先生(曾任天帝教第2任首席使者,退任後的稱呼)至今仍懷念母親的蘿蔔六吃,一顆蘿蔔從裡到外,可以變出六種花樣來。

  智忠夫人還親自動手納鞋底,連當時經常上山請益的胡宗南將軍都穿過智忠夫人手製的布鞋。

  華山山勢險峻,號稱「自古華山一條道」,許多路段根本是九十度直上直下,得四肢並用方能勉強攀過的。

  但懼高的夫人為了夫婿,曾經數度冒著大雪下山變賣金飾等等家當,勉強維持山中窘迫的用度。

  涵靜老人駐世時,曾在許多場合公開表態:沒有智忠夫人就沒有他,沒有智忠夫人,也就沒有天帝教。

  維生先生對雙親有非常絕妙的比喻;他說涵靜老人就像總司令,智忠夫人則近似後勤總司令。

  涵靜老人是只管發號施令的,一聲令下,自己埋頭往前衝,智忠夫人就得在後頭全力配合。

  當年從上海到西安,涵靜老人為了奉守天命一路向前衝,智忠夫人卻為了恪守人道,與家族共度農曆年之後,才帶著兩百餘件行李與四個年幼的孩子,一路從上海轉車到西安。

  兩年後,又從西安搬上海拔二千八百多公尺,地勢極為險峻的華山。

  隨著涵靜老人第一天命結束,再從華山迢迢遙遙回到上海。

  因為已知天命要涵靜老人轉往「蓬萊仙島」,在未知蓬萊仙島的確實地點之前,只好把一箱一箱行李暫時封存,一家人擇地暫住。

  最後來到台灣,四十一年間,搬了十四次家。「每搬一次家,就等於脫一層皮。」

  即便深以搬家為苦,感覺好似一層皮脫過一層,智忠夫人仍然死心塌地跟著涵靜老人。

  華山八年,靠著她變賣家產勉強支撐,其中包括她出嫁時親友的贈禮鑽石首飾一套。

  來台前又賣掉她心愛的翡翠珍飾,湊得黃金五十兩,讓夫婿拿去投資福台公司,結果當然又是有去無回。

  智忠夫人的忠~忠於天命,忠於涵靜老人,其實是恕道的最佳闡演。

  維生先生的說法甚有深意,涵靜老人以「承擔」成就;智忠夫人以「成全」成就。

  前者為忠,後者為恕。沒有智忠夫人忠恕兩全的全心奉獻,不會有涵靜老人,更不可能有天帝教!(待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