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二分法 以三為大 包融超越 臻大同境地

放棄二分法 以三為大 包融超越 臻大同境地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34期 » 放棄二分法 以三為大 包融超越 臻大同境地

王駿  2012-01-10 09:30

文/王駿
節錄/編輯部
攝影/李光巡、葉乾教

 ●年輕有為的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王駿。

  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王駿在「第1屆中華文化與宗教大同國際研討會暨第9屆紀念涵靜老人學術研討會」上,從天帝教之「天」,論天帝教的超越性及其當代意義。
  他強調:世界不是由你我組成,而是你我他!只有你我他的相互包融,才能實現大同!這是「三」的價值。我們尊重「三」,才能實現宗教大同;「三」,不是對某個具體人,只有「三」的結構關係,才能超越「二」,更超越「一」。

  在《中國哲學史新編》中,馮友蘭先生將中國文字中的「天」解讀為五重含義,即分別是「物質之天」(與地對應的蒼天)、「主宰之天」或「意志之天」(有人格、有意志的至上神或稱為「帝」或「上帝」)、「命運之天」(運氣)、「自然之天」(唯物之自然)和「義理之天」或「道德之天」(唯心之宇宙法則)。

  天帝教之「天」呢?

  以三個層面來解讀:自然之天、道德之天與神聖之天(圖表一)。

 

        

       神聖 之天

        / \

       /(天)\

      /     \

   自然之天 ——— 道德之天

 

    圖表一:天帝教之「天」

 

  什麼是「自然之天」呢?即物質之天、有形之天、科學之天。

  什麼是「道德之天」呢?即法則之天、思辯之天、哲學之天。

  什麼是「神聖之天」呢?即信仰之天、終極無形之天、宗教之天。

  在天帝教教義中,「天」,在這三個層面上的合一,如同基督教之「聖父、聖子、聖靈」以及「身、心、靈」的三位一體。

  也就是說,「自然之天」為「身的世界(physical world)」;「道德之天」為「心的世界(heart world)」;「神聖之天」為「靈的世界(spirit world)」。

天命天道天意融和

  在天帝教教義《新境界》中,「自然之天」,就是指人對自然科學規律的認識,就是宇宙萬物的生存法則,可謂「天象」。

  「道德之天」,就是指人對天道、天理的遵從及奮鬥之道,可謂「天意」。

  「神聖之天」,就是指 天帝對萬物的創造、主宰與調和,可謂「天命」。

  《新境界》中,「天」之概念在這三個層面是統一的;也就是說,「天」,既是天命,又是天道,更是天意。

  從《新境界》的文本,歸納天帝教「天」的意涵(圖表二):

 

章節    序

議題    目的 

概念    建立天人之學:揭開「天」之奧秘,說明「人」之究竟。

關於「天」 「天理」順自然運行。「天行健」,就是自然的運行,「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人類順應自然而運行。

 

章節    序

議題    立場 

概念    心物一元二用電子為物,和子為心(性靈) 心物協調 聖凡平等 宇宙無分 天人大同

關於「天」 「應集中所有哲學家、科學家、宗教家殫精竭慮,用力研究,開發宇宙」「人非純粹的人,天非純粹的天」「吾人在宇宙中,宇宙在吾人中」

 

章節    緒論

議題    宗教的價值 

概念    親和、教化

關於「天」 「最後之神」,即是大宇宙至高無上之極聖 上帝,即是地球上整個人類共同信仰的 上帝。儒教之「齋戒沐浴以侍 上帝」之 上帝;道教敬崇之玉皇大帝;耶教信仰之 上帝;回教禮拜之真主 上帝。惟本教立教教主之 上帝,實為御統全宇宙和子(性靈)之唯一主宰。

 

章節    自然觀(物質)

議題    宇宙本體/宇宙起源/星球形成

概念    「力」與「和」

關於「天」 自然之「天」:宇宙天體之「旋和力」,萬有動力、旋和形成、天體在混沌中演變「先天之炁是也」。

 

章節    人生觀(精神)

議題    生命究竟

概念    性之善惡二元論的超越

關於「天」 天地以來,生命之真像:先天「和子」與後天「電子」。

 

章節    人生觀(精神)

議題    精神寄託

概念    第三神論

關於「天」 天界(旋和界):天人接近、天人交通;上帝、天使;天理、天怒、天心;

 

章節    人生觀(精神)

議題    奮鬥之道

概念    通過三奮,實現三同

關於「天」 向天奮鬥、向自然奮鬥、向自己奮鬥 聖凡大同、世界大同、天人大同

 

章節    結論

議題    和與亂

概念    和

關於「天」 天理真象,在「和」;天人不得其「和」即無大同;天道失常,天地之所愁,在「亂」字!

 

章節    結論

議題    相對真理

概念    力

關於「天」 人天努力,以維天道。

 

章節    結論

議題    新生論

概念    道與德、天人合一

關於「天」 天地相合;天理物理不可偏廢;天人一體。

 

章節    後記

議題    

概念    走向新境界

關於「天」 天人大同理想的實現。

 

  可見,天帝教之「天」同時具有神聖性、道德性和自然性。神聖性,就是絕對正義性;道德性,就是廣泛普遍的人性;自然性,就是具體性。

  若沒有神聖性的正義,天,就將淪為茫茫蒼荒;若沒有人性的廣泛普遍,天,就降為迷信神秘;若沒有自然性的具體,天,就將成為不可知。而茫茫、迷信和不可知,均為天帝教所摒棄的。

超越儒道著重實踐

  天帝教之「天」,可以溯源至先秦上古時期中國人的宗教天人觀。

  宗教天人觀的萌芽,其最早表現為一種敬畏意識;夏商時期延續了這種敬畏意識,更產生以天命觀為核心的天人之間「授」、「受」關係。

  西周時期除保持「敬」、「受」觀念外,又提供了遵天命、順天命、知天命等新的觀念。

  春秋時期則在順天、知天、安天以及疑天等觀念方面,有新的延伸和發展,中國古代的宗教天人觀念,已經在春秋末年以前具備了基本的形態。

  學界基本認同「帝」與「天」分別為商和周的至上神,且在商朝後期,天的觀念已經出現,到周初,已「天」、「帝」兼用。

  周代,「天」,代表著具有道德德性、自然性的最高神,並兼有帝的主宰性。

  天的「道德性」後來成為周代初期價值信仰的核心,即所謂在天為「命」,在人為「德」。

  隨著「天」在周王朝之至上神地位的確認,中國的天子、天下一家的觀念就得以確立。

  先秦儒家則繼承了天的神聖性和道德性,孔孟學說以具有神聖性的天,建構了自己的學說。

  在儒家看來,天之道即是人之道。因此人「盡其心」,就能「知其性」,進而達到「知天」、「事天」的程度。

  在孟子看來,天是既超越又內在的,由此「天人合一」成為一種可能。

  道家則順應理性主義的思潮,更進一步趨於「天」的自然性的層面。以「道」為終極的老莊學說中的「天」,其自然性幾乎完全代替了神聖性。

  在原始道家的學說中,天的觀念不再以神聖性為主,而是以自然性為本。天在自然性意義上的被突出和強調,是與理性的發展、自然科學知識的積累分不開的。

  換言之,自春秋戰國始,天的神聖性逐漸被敬而遠之,對天道的關注也逐漸轉向人道即以道德的超越性,代替了宗教的超越性。

  如:「天人合德」即是賦予「天」德行的比附,使「天」道德化、理想化,從而成為可以與人溝通交流和效仿的對象。

  對比西方而言,雖然整個中國文明中並沒有一個獨立的宗教文化傳統和獨立的祭司僧侶傳統,但是,中華民族並非缺乏宗教精神。

  相反,先秦上古時期,天之信仰是非常明顯的,祭天地社稷之禮,亦一直為後代儒者所重視。

  先人的基本態度是:敬天,畏天,絕不欺天、瞞天。一部中國哲學,其中心問題就是天人關係亦即為「天人之學」。

  在《聖經》中,「上帝」則為至高無上的、全知全能的、絕對完美的終極實在、世界萬物的創造者和人類的拯救者。

  上帝一方面是超越的、絕對的、永恆的;另一方面又參與歷史、干預歷史、在歷史中顯現和展開自己。

  如果說先秦諸子的「天」,主要體現出一種人文精神,那麼《聖經》中的「上帝」,就表現出一種宗教精神。可以看到,「天」與「上帝」的本質,都在於人類的一種自我超越意識。

  既然中西哲人確定了大體相同的人生目標,那麼,實現的方法或途徑又是否相同呢?顯然,儒家與基督教分別走了世俗與宗教兩條不同的道路。

  在一定意義上講,天帝教的「自然之天」更接近於道家之天;而「道德之天」更趨同於儒家之天;至於「神聖之天」則趨近於基督教之天。

  天帝教之天,既有先秦儒家之「天命觀」的影響,當然亦有原始道家「天道觀」的淵源,甚至還有基督教的精神。

  在天帝教的教義中,天,比道家多了神聖性,比儒家多了自然性,比儒道更豐富了道德性。所以,天帝教之天,比傳統道家更具強烈入世、責任、使命意識,比傳統儒家更具宇宙自然觀。

  因此,天帝教之「天人大同」,就更凸顯其終極性和超越性。天帝教在完成自身理論和概念體系的同時,也清晰地指出了「宗教大同」的實踐之道。

神本轉化歸向人本

  值得注意的是,天帝教之「天」,最終從「神本」走向「人本」;《新境界》,亦即「人本的神學」。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從「天」到「人」,自然之天、道德之天與神聖之天的統一性轉化為科學之天、哲學之天與宗教之天的統一性。

  天帝教在《新境界》的教義中,建立了科學、哲學與宗教三大體系。

  其中,科學就是自然之天,重在宇宙本體的探討,以實現天人文化;哲學就是道德之天,重在生命究竟的探討,以實現天人合一;宗教就是神聖之天,重在探討終極關懷,以實現天人親和。

  這三大體系相互運化,彼此融合,最終實現天人大同的新境界,亦即建立作為人本的神學的天人實學(圖表三)。

  就天人關係而言,儒家從人道契入,必須涉及天道,道家從天道契入,必然涉及人道,如此一來,儒道都把焦點聚集到天道與人道的關係問題上來。

  基督教中,是「上帝」創造了「人」(Human Being),並最終通過「人」來榮耀全能的「神」。

  在天帝教中,這些「天人關係」得到了融和與一致:「天」,就是 天帝,就是天神,就代表著天地宇宙法則,就代表著天道、天命、天理;而天道就是人道,天命就是世命和時命,天理就是天意,天意就是民意。

  雖然在不同的語境下,這些不同概念各有其針對性,但在天帝教教義中,這些「天」的概念最終是統一的。

  簡言之,天人本來就是統一的。只是相較而言,「天命」更具有神聖性,「天意」更具有道德性,而「天象」更具自然性。

天人合一宇宙境界

  在天帝教的「天人關係」上,自然之天、哲學之天與神聖之天則分別表現為天人文化、天人合一、天人親和,最終走向天人大同。

  也就是說,通過神本向人本的回歸,以建立天人合一的宇宙新境界:聖凡平等,天人大同。

  這就是《新境界》的最高、最遠、最終的走向。

  這個新境界包括:天人文化、天人合一、天人親和、天人大同,分別體現著宇宙的本體、生命的究竟、終極的關懷、人本的神學,因而超越了天地境界、聖賢境界,從而建立在最高、最大、最深的宇宙境界上。

 

         (人)

          △

          △

        新 境 界

          △

          △

       宗 教 之 天

      (終 極 關 懷)

         / \

        /(天)\

       /     \

  科 學 之 天 — 智 慧 之 天

 (宇 宙 本 體) (生 命 究 竟)

 

 ●圖表三:從天到人~天帝教的天人關係

  從天到人,從自然之天、道德之天、神聖之天在「天」層面上的「三位一體」,到科學、哲學、宗教在「人」層面上的「三位一體」,這不正是天帝教的始終追求嗎?

  正如涵靜老人在「宗教哲學研究社成立宣言」中所明示:

  「迎接宗教、哲學與科學相結合的時代,使宗教、哲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也就是要用科學方法來研究和整理宗教哲學、用宗教精神來溝通和促進科學發展,以期達成心物合一,使人類在精神生活上,以人類的智慧,在最高的形而上的領域中,與多度空間的超人類智慧的境界合一,而達成天道人道合德的天人合一,從而促進宗教大同、世界大同和天人大同、最後最高境界的實現。」

  換言之,天帝教所終極追求的「天」之「三位一體」最終是落實在「人」的價值意義上。

  這正如天帝教在其教義中,所強調的奮鬥觀:「我命由我不由天」,以及「先盡人道,再修天道」;在此意義上可否講,天在人間?!

超越現實當下體現

  天帝教的「天」,可謂是從儒道佛乃至基督教中來,但又超越了這一切,走向人本的「天」。

  天帝教的超越性,不僅反映在其學說的理論體系上,也表現在其文化價值觀、宗教信仰觀以及社會政治觀。這種超越性的具體體現,可以從這幾個層面的融和來得到觀察:

  一、中華文化及西方文化的融合:如前所述,以「天」為核心的天帝教理論體系融合了中西文化,即儒家的責任感、道家的生命觀、基督教的精神、天主教的組織架構、佛家的心性。

  二、傳統與現代的融和:自然—道德—神聖之以「天」維度的三維體系,轉化為哲學—科學—宗教之以「人」為維度的三維體系。由此,我們看到了天帝教傳統的一面,也看到了天帝教現代的一面,而這兩方面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同時傳統與現代也結合在天帝教的教義之中。

  三、理想與世俗的融和:《新境界》中所內含的思辯學說功能,既激發宗教信仰功能,更蘊涵強大的社會教化功能,天帝教的實踐中亦處處可見終極追求與當下努力的相輔相成。

  四、執著努力與多元大同的融和:天帝教既鼓勵自我信仰的堅定和努力的執著,又提倡文化的多元、宗教的大同和包融。

  信仰的堅定和努力的執著,又提倡文化的多元、宗教的大同和包融。

  我們正面臨一個特殊的世界。科技進步使我們越來越趨於同質化、平面化、世俗化,而文化與信仰的多元表明我們內心對平和、安寧和終極思考的渴求。在這樣一個時代,「宗教大同」的理念體現出包融。

  這種包融不是居高臨下的「體恤」,不是縱橫捭闔的「謀略」,更不是文字語彙的「高明」,而是體現一種平等、尊重和關愛。

  宗教大同的理念開示我們,簡言之,只有包融才能實現超越;只有超越才能實現大同!

  包融,就是包容、融和、貫通,而超越,就是不必囿於你我的互相關係,超越「非彼即此、非你即我、非藍即綠、非善即惡、非友即敵」的「兩分法」思維模式,而正確認識「三」的意義,並提倡「三」為大的理念。

  何為「三」?《道德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是「三」生萬物,而非「二」。

  在自然世界中,三角形也是最穩定的。在宗教上,我們信仰三位一體,無論是聖父、聖子、聖靈的「三」,還是佛法僧的「三」,還是身心靈的「三」,或是自然、道德、神聖的「三」,或科學、哲學、宗教的「三」。

  在當下社會,「三」,意味著他者;意味著協力廠商的力量。「三」的存在告訴我們,世界不是由你我組成,而是你我他!只有你我他的相互包容,才能實現大同!這就是「三」的價值,也就是我們要尊重「三」的意義。

  實現宗教大同如此,兩岸關係的改善更是如此,「三」,就是要超越兩岸執政者的「二」,去尊重、重視協力廠商力量。其實,即將到來的臺灣選舉又何嘗不是如此?

  在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樂見協力廠商力量的興起,「三」,這不是對某個具體人,而是只有「三」的結構關係,才能超越「二」,更超越「一」。

  這就是天帝教之超越性及其宗教大同理念給我們的深遠啟思。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