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人李玉階先生與《自立晚報》對臺灣的貢獻》~奮鬥的夥伴

《報人李玉階先生與《自立晚報》對臺灣的貢獻》~奮鬥的夥伴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38期 » 《報人李玉階先生與《自立晚報》對臺灣的貢獻》~奮鬥的夥伴

王惕吾  2012-05-15 10:25

原著/王惕吾
資料提供/劉普珍

  劉普珍同奮(劉文星先生)剪輯節錄民國59年5月9日「臺北市民營報業聯誼會」為李玉階先生(本師世尊)七秩華誕祝禱,以及資深報人~吳三連、王惕吾、余紀忠……等11人,敦誼話舊的珍貴文章,編纂成《報人李玉階先生與《自立晚報》對臺灣的貢獻》,在2012年「第20屆臺北國際書展」廣為發送,讓社會大眾與全教同奮更加認識本師世尊對臺灣的貢獻!

《天帝教教訊》為讓全教同奮也有機會賞閱,特別從《報人李玉階先生與《自立晚報》對臺灣的貢獻》依序摘錄當時社會賢達與菁英們對這項貢獻的紀實。

338期恭載的是《聯合報》系創辦人・知名報人王惕吾先生,以〈奮鬥的夥伴〉為文祝禱。

民營報業在臺灣,有過極其艱苦的歲月,也有過一段團結奮鬥、共求生存的歷程。每逢想到這些往事,最使我感念難忘的是李玉階先生。

玉階先生曾任《自立晚報》發行人、董事長,是民營報主持人之一,也是倡導並促成各民營報團結進步的同業先進之一。

如今他雖已退出報界,他對民營報業的貢獻却是歷久彌新,永遠具有重要意義。

大陸淪陷,政府播遷臺灣初期,由於工商業不景氣,客觀環境不足以培育報業發展,所以除了極少數基礎優厚的黨公營報紙之外,民營報的情況一直很艱難。

到民國39、40年間,即有相當聲勢及財力的民營報,也都陷入賠累不堪的境地。

當時我辦《民族報》和《民族晚報》,深感各民營報的個別條件不足,非團結合作無以圖存,乃開始與同業先進李萬居、范鶴言、林頂立諸先生商討合作之道。

民國40年夏秋之交,我們的商談有了兩點結論:

第一、個別的林頂立先生主持的《全民日報》、范鶴言先生主持的《經濟時報》,和我主持的《民族報》出「聯合版」,集中人力物力,擴大經營基礎。

第二、整體的各民營報成立聯誼及廣告聯營機構,一致攜手,互相支援,共謀業務發展。

3報「聯合版」於民國40年9月16日創刊,各民營報聯誼機構的籌組進度則相當緩慢,原因是:在那一時期,民營報有十來家,聯誼範圍如何決定?合作項目如何安排?各報立場不同,意見不一,不易取得定論。

●對台灣新聞自由貢獻匪淺的李玉階先生(左)。

而當時在民營報界及臺省議壇負有盛望的李萬居先生公務繁忙,沒有太多的時間商量來推動設立民營報聯誼機構。因此,直到李玉階先生加入民營報業,這一方面的工作才有了有效的進展。

玉階先生自民國40年9月20日開始接辦《自立晚報》,幾乎同時參與了民營報業團結合作的研商與擘劃。

玉階先生為人熱心,不辭勞怨,劃策設謀,尤具公誠,每次洽商均以同業共同利益為先。民營報同業中有了這樣一支生力軍,大家的意見漸漸趨於一致;不久,合作的辦法也訂出來了。

翌年(41年)1月11日,一個對臺灣民營報業具有歷史意義的機構~臺北市民營報業聯誼會,正式宣告成立。

當時參加這個組織的民營報共有9家,除「聯合版」屬下3報之外,另有《公論報》、《國語日報》、《華報》、《大華晚報》、《民族晚報》、《自立晚報》等3家晚報(《徵信新聞》亦於同年3月10日申請參加)。

依照聯誼會的組織章程,各報負責人均為聯誼會的幹事,再由幹事中選出常務幹事3人,經常推動會務。

第一屆常務幹事,由李萬居先生、范鶴言先生和我擔任;但萬居先生在當時的省參議會中負有重任,沒時間經常處理聯誼會的事務。

李玉階先生最初雖未居常務幹事之名,卻由同業推戴,成為聯誼會中為同業服務的中心人物。

這個聯誼會成立後,具體任務是什麼呢?前面說過,當時各民營報都虧累不堪,財務上的困難甚大,非拓展業務,無法生存。

報社拓展業務,一為擴大發行,二為增加廣告;發行的進展,須有時間培養,非咄嗟立辦;而且即使發行上的進展順利,反應到廣告上的效果,仍然要慢一個時期。

例如:3報「聯合版」問世,發行數增加之多,相當驚人,但廣告並未隨發行之增加而來。正因如此,民營報聯誼會的首要任務,是如何使會員報在廣告上打開一條出路。

民國41年間,臺灣的工商事業規模小,商業廣告較少。在廣告市場上,政府機關公告所佔的比率反而很大。但是,當時各機關刊登公告,有一個慣例:只登《新生報》、《中央日報》兩報,民營報紙向來沒有份。

政府機關不在民營報上登公告,有兩點說法:(一)每一家民營報的發行數,都比黨、公營報少,傳播力量弱。(二)如果選擇一兩家發行較多的民營報登公告,其他民營報都去爭取,各機關無足夠的預算支付。

這兩點,言之成理,民營報在「各自為政」時期,實在提不出足夠的理由,說服委刊公告的機關。

可是,聯誼會成立後,情況不同了,因為:(一)儘管民營報紙的個別發行量較少,9家民營報聯合刊登,則影響力甚大。

(二)各機關的公告交給民營報聯誼會統籌安排,會員報不再個別向各機關接洽廣告,不會增加各機關的開支,更不會增加麻煩。

於是,聯誼會成立了民營報廣告聯營處,向各機關交涉,其後委刊廣告,凡是發給為公營報紙的,也請發給民營報聯誼會一份。

●45年《自立晚報》成立5週年慶。

黨、公營報紙登一份廣告,收一份錢,民營報聯誼會則將同一廣告,發交所有的會員報刊登,也只收一份錢。

這種「買一送八」的方式,現在說來近乎笑談,但當時的民營報艱苦萬端,還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爭取到手。

實際上,那些公告費的收入,在當時的民營報而言,也確有「及時雨」的作用。

●50年民營報業環島旅遊

對於公告費的爭取,從策劃到辦法到實際交涉,玉階先生都是身先同業,不避勞苦,功績至偉。

民營各報有了些公告費的收入,財務情況鬆動不少,但欲謀更新設備以求發展,依然困難重重。

同時,從聯誼會成立,到公告費的交涉完成,經過了好幾個月,轉瞬間,民國41年的新、舊曆兩個年關,迫人而來。每家民營報都有一大批員工,日常開支浩繁,再要籌措年終獎金之類,實在是難上加難。

可行的辦法之一是向銀行貸款,但毋庸諱言,當時由於境況艱困,民營報的債信尚未建立,談貸款絕非易事。

所幸聯誼會又商量出一個辦法來~由各民營報互相保證,提出經營計劃及部分擔品,擴大債信基礎,以強化償債能力,聯合申請貸款。

這個辦法的主要推動人和負起向省府及銀行交涉的重任,當時都由玉階先生承擔起來。

我再以簡略敘述玉階先生推動民營報業團結奮鬥的經過,無法詳記細節,局外人恐難想像其困難情況,當事人身歷其境,備嘗艱辛,真個是「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

例如:聯誼會的幾位負責人,為了交涉公告及貸款,有好幾個月的時間,幾乎天天開會,時時奔波;開會時多半由玉階先生和我輪流主持,交涉事務照例是玉階先生任其勞。

當時,聯誼會的會址狹隘簡陋,是在中華路蓮園遊樂場旁邊(國軍活動中心現址)租的兩間棚屋,只要開會的人稍多,就無法容納,我們必須臨時搬到康定路李萬居先生的住宅去打擾。

至於交涉中常常碰壁,更不必說了。

另外,聯誼會的辦事人員,都由各會員報借調,不另支薪;過了好一段時間,才津貼每人每日5塊錢的午餐費。

民國41年間,雖然物價很低,5塊錢也不能吃一份像樣的客飯;同仁們多半在中華路的攤棚裏草草充飢。僅此一端,可見艱苦困難之一斑。

公告費和貸款先後交涉成功,各民營報都添置了一些必要的設備,已粗具進取根基。可是,盡人皆知:辦報,如果沒有財力與設備,當然不行,假使僅有物質條件,而無正確的經營方針和人才,縱使資金鉅萬,亦無濟於事。

做為一個民間報紙的主持人,反映輿論,發揚民意,督促政府勵行民主法治以造福全民,是神聖的天職;民營報紙亦唯有盡此天職,才能取得各界讀者的信任與擁護。

在這一方面,我尤其佩服李玉階先生的識見與作風;他主持《自立晚報》期間,曾與民營報同業共同發表聯合社論,為爭取新聞自由而盡其言責。

他在行政當局頒布「九項新聞禁例」及修訂《出版法》時期,所表現的慄慄風骨,不愧是一位報人。

二十年來,臺灣的民營報業,能從極端困苦的情況下壯大發展,同業善盡報人職責是最大的動力;如以此相較於玉階先生,當初為民營報業奔走勞碌、突破財務困境的貢獻,反而是「小焉者」了。

自從籌議組織民營報聯誼會開始,我即謬蒙推擧,追隨各同業先進之後,為民營報的團結及進步而服務,對玉階先生的建樹知之最詳,欽佩也最深。

今年(59年)5月9日是玉階先生七秩大慶,同業友好集文慶賀,我樂於記下玉階先生嘉惠民營報業的梗概,附於諸君子大作之後,以誌不忘,並祝玉階先生松柏長青,壽享百齡。(待續)

註:原著作者王惕吾先生,乃《聯合報》系創辦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