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臂向外彎(公)

胳臂向外彎(公)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40期 » 胳臂向外彎(公)

文/黃敏警 圖/陳正筆  2012-07-15 12:05

文/黃敏警
圖/陳正筆

  涵靜老人有許多非常人所能理解的作為,當年在上海,名列共黨暗殺黑名單「榜首」,那段「雙槍俠」的歲月(註1),知夫莫若妻,智忠夫人這句:「他是為公,不是為私。」應該是最為允當的註解了。

  1951年9月到1965年11月,涵靜老人積極投入《自立晚報》的經營,這15年,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涵靜老人為臺灣民營報業奉獻奮鬥的輝煌歲月;一方面卻也是他生命中備受人道考驗的艱苦歲月。

  當時民營報業在黨營、公營報紙佔盡黨政優勢的大環境下,經營大不易。涵靜老人先是聯合臺北市9家民營報社負責人組織聯誼會,要求政府依照憲法精神扶持民營報業,對民營報業的團結也有許多具體的改進措施。

  1952年,涵靜老人因為聯合臺北市民營報業代表向政府極力爭取開放新聞紙進口而得罪當局,埋下後來《自立晚報》兩次被停刊的導火線。

  15年中,報社慘澹經營,或是薪水暫支8成;或是延後發薪;或是積欠房租,種種窘況,不一而足。

  但是在艱難的環境中,涵靜老人仍然一本書生報國的精神,從1954年開始在《自立晚報》撰寫專欄〈天聲人語〉,臧否時政,提出許多時人所不敢言的洞見。

  1958年4月,內政部秘密決定修改《出版法》,涵靜老人認為此舉將對新聞自由形成莫大傷害,於是決定脫離已有40年黨齡的國民黨,刊登脫黨啟事過後,第2天在《自立晚報》報頭下方大大的標出「無黨無派,獨立經營」8個字。

  解嚴之後,言論自由到可以大膽批評當局、批評總統的今天,我們很難體會戒嚴時期言論限制的嚴苛,涵靜老人不顧身家性命,直言評議國事的風骨,固然贏得許多正義之士的喝采,卻也因此開罪當局,被迫在1965年退出經營已由虧轉盈的《自立晚報》。

  《中國時報》系創辦人余紀忠先生,對涵靜老人有十分公允的評價:「玉老為人治事有所爭,亦有所讓。其所爭者為公義,所讓者為私利。」

  善哉斯言!

  涵靜老人自己在寫給次子維公樞機使者的家書中有一段話明白指出:「我個人和報社財務分開……,我絕不藉道斂財。天帝教同奮們送我個人紅包年敬,我立刻交社收帳作為捐款;此為我數十年來一貫作風。只准我為道毀家(這是我的願力),不許我用道上的錢。」

  涵靜老人在人道上也像一般人間的老爺爺,久不見兒孫也是想念得緊,然而這一層情感無礙於他在天道的無私。儘管他始終認定自己「只」是 上帝的傳令兵,可是在人間,同奮還是把他當成教主來看。

  這個幾乎等同教主的大宗師,如果有點私心,對兒孫多所庇蔭,似乎也講得過去;然而,涵靜老人不是這樣。「李家子孫都是先後奉命下凡,到李家跟我一起來救世救人。……所謂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誰也不能享特權,須靠自己培功立德。」

  李家子孫誰也不能享特權,生為李家人只是意謂著共同奮鬥,這是涵靜老人在家書中明白表示的。

  然而這位老先生真的是一生都沒有過私心嗎?有的!他在94高齡證道前自承:「我一生自認沒有過私心,假如有過私心,就是誠心哀求 上帝的教化,即天帝教重來地球,在臺灣寶島復興這一件事。

  …… 上帝能讓天帝教重來人間,而在臺灣寶島復興,也一定會讓 上帝的宇宙真道在臺灣寶島這塊土地復興,所有諸天上聖高真都會發揮慈悲,護持臺灣這塊土地。假如說我有私心的話,這就是我的私心。」

  大宗師的私心以他個人的高標來看是私心,以人間來看,尤其是臺灣這塊土地的居民來看,這哪叫私心?正是他的大公與大愛,造福了斯土與斯民。(待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