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想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還不成氣候(下)

印度想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還不成氣候(下)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475期 » 印度想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還不成氣候(下)

宋興洲  2023-10-15 10:35

(第9講)

  編按:國際局勢詭譎多變,與本教「救劫使命」息息相關,自466.467期起,特邀前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宋興洲教授,開闢「興仁光洲月話」,針對國際政經局勢、兩岸發展予以分析,冀使同奮瞭解掌握整體發展趨勢。

  印度想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仍面臨諸多問題。上篇中,我們提出幾個問題,第一、印度缺乏就業機會;第二、印度外資政策缺乏穩定性。本篇將持續討論。

  第三是印度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無法滿足人口增長與經濟成長的需求。即使印度政府決心改善其基礎設施,例如,每年增加一萬公里鐵路的宏偉目標,但必須籌措相應的投資,但效率低下,印度基礎設施的投資只為GDP的4%到5%,巨大的投資需求同時蘊含著挑戰和機遇。

煤炭不足引發缺電危機

  就電力和交通運輸而言,印度基礎的投資顯然嚴重不足。例如,印度煤炭庫存嚴重不足,全國135座燃煤火力發電廠面臨供電危機。在一個70%的電力供應來自燃煤的國家,經歷新冠疫情後,全球煤炭價格上漲了40%,而煤炭進口量卻跌至兩年來的最低點。事實上,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煤炭進口國,也是世界第四大煤炭儲量國,但依賴進口的發電廠,則因煤炭嚴重不足,使得已經捉襟見肘的國內供應增加了更大的壓力。也就是,印度本國的煤炭產量一直落後於經濟所需。所以,計劃中的停電和突然停電,已經波及整個印度,減緩了工廠生產的速度,關閉了學校,並引發了民眾示威活動。

疏於管理交通事故頻生

  至於交通運輸,印度全國鐵道網絡超過10萬公里,每天載客量達2500萬人,但「脫軌」仍然是「鐵路上的一件頭疼事」。脫軌可以有很多原因:「可能路軌維護不佳,可能車廂出問題,可能駕駛操作中的失誤」。根據2019〜2020的印度政府鐵路安全報告,脫軌占鐵路事件的70%,列車著火和相撞,則占事故總數的14%和8%。

  另外,大約25%的國道和邦道處於擁擠狀況,客運運輸車輛在國道上的平速度為30〜40公里。同時,印度的公路運輸分為傳統的公路運輸和現代的公路運輸兩類。傳統的公路運輸靠牛車、駱駝車、人力車、馬車等進行,在印度依然佔據重要地位。印度每年發生45萬起車禍,導致15萬人死亡,以交通事故率而言高居全球之冠。就以印度北方(包括首都新德里,人口2500萬,汽車850萬輛)的高速公路為背景,冬季霧霾籠罩,連環追撞車禍層出不窮;民眾違規駕駛,甚至將牛車、馬車開上高速公路,產生交通險象環生現象。

種族性別衝突社會分裂

  第四,印度長期發展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其文化的多元複雜性。印度是一個多民族(100多個民族,斯坦族占46.32%)、多邦制(28個邦,8個聯邦屬地、德里國家首都轄區)、多語言(1652種語言和方言,使用人數超過百萬的達33種,121種語言使用人口超過一萬人,而印度英語母語使用人口接近26萬,占人口0.02%;而印度-雅利安語使用人數則為9.45億,占人口78.05%)的國家。

  雖然印度是聯邦制,但中央和地方並非絕對上下級關係,所以,新德里推行的政策,到孟買恐怕就要重新談判。這對於效率優先的商人們而言,是非常令人憤怒而無處發泄的。

  而種姓制度(四種不同的社會階層團體: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儘管印度獨立後廢除種姓制度,印度憲法也明文規定不准階級歧視,但種姓制度對農村留有重大影響。婆羅門不及全國人口的4%,卻占有七成的司法權及接近半數的國會席次。即使天災,下等種姓人民亦遭到歧視,如2008年8月,比哈爾邦的阿拉里亞發生水災,因該區為下等人民集中地,災民得不到政府任何協助,使得大量災民死於水災)以及男女之間強烈的不平等,導致印度勞工市場的不穩定,造成企業選人用人帶來很多麻煩。

   印度企業傾向雇用低種姓以及女性勞動者,因為其便於管理且效率穩定,更希望透過努力工作獲得升職加薪。然而,高種姓員工通常不服氣低種姓幹部的管理,進而引發打架鬥毆事件。在性別問題上,雖然男女平等表面上也是印度的政治正確,但男權文化根深蒂固,很不利於女性就業。在印度,女性勞動參與率只有20%。華商在印度較喜歡雇用女性員工,但這些企業往往成為一些民族主義者和大男子主義者的眼中釘。

  綜合上述,印度在工業化道路上存在著諸多相當難以克服的障礙。印度的經濟發展並沒有那麼樂觀。

畫餅充飢產業弊端叢生

  其實,印度能否將「人口紅利」轉化為經濟增長?

  印度期待中美摩擦獲益,更期待通過這個窗口期,加強自身的製造業實力。勞動力從農業轉移到城市,在生產率更高的製造業生產出口商品,從而帶動經濟發展。但這些發展則必須要有重要因素組合:開放政策、強有力的行政能力、勞動者強烈的工作意願、外資的持續投入等等。印度除了勞動力富足之外,其他幾個因素都不能滿足,其中行政效率是核心要素。

  同時,目前全球化被區域化侵蝕。歐盟倡導綠色規範,美國倡導北美製造,以出口導向的增長則遭到強大挑戰。另外,機器人在工廠中的作用不斷提升,對基礎勞動力的需求不斷在減少,而技術性人才仍存在缺口之中。但從印度的平均教育水準和有限的教育投資不到GDP的1%的情況而言,印度想提高人口素質也困難重重。

  就整個印度的經濟結構而言,仍有三點需要特別關注:

  一是印度的GDP雖增速迅猛,但印度產業極度不均衡,印度最重要的出口行業是技術服務,特別是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IT)行業,印度每年可以培養出50萬名工程師,2021年印度占全球IT服務支出的15%,而IT服務出口也占到了印度出口總值的17%。不過,印度沒有競爭力的製造業,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自由化以來,印度製造業在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略有下降,約為14%,中國為27%,越南為25%,印度在世界製造業出口中的份額還不到2%,

  二是以印度經濟整體而言,大體上還是開放的,貿易額約占GDP 40%,每年流入的外國直接投資相當於GDP的1.5%。而印度的私營部門比較發達,涵蓋印度市場85%的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所編製的股價指數)印度指數總市值高達8300億美元,占GDP 的24%,而印度有108家「獨角獸」(是指成立不到10年但估值10億美元以上,又未在股票市場上市的科技創業公司)企業(亦即,總值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三是印度經濟以灰色(又稱黑市場、地下經濟、影子經濟、非正式經濟,一般是指市場主體不向政府申報登記,不向政府納稅,且不受政府法律約束的經濟活動)非正規經濟為主,90%印度工人都在灰色經濟中辛苦勞作,印度經濟無法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IT服務行業是印度最發達的服務業,但雇用的勞動力並不多,只有五百萬左右,而印度每年新增勞動力高達二千萬,所以大部分印度勞動力只能在灰色經濟裡謀生。

財閥壟斷阻斷外商投資

  此外,也需要關注的是,印度經濟的毒瘤—壟斷財閥,在印度最具財力和影響力的集團是阿達尼集團,企業創始人阿達尼也是亞洲首富,阿達尼集團和印度政界盤根錯節,被稱為總理背後的利益集團。與日本的三菱、南韓的三星的財閥不同,阿達尼經營的行業並不涉及很多的海外貿易,因此不需要面對國際競爭,他的財團主要經營的是印度國內諸多的壟斷性業務,從能源行業到紡織品、冶煉業再到港口業。在政府的保護傘之下,他們不斷拓展壟斷行業,如今更是拓展到了電商等行業。壟斷財閥的存在,讓諸多海外投資者望而卻步。

  總體來看,如果印度不能在一些先決條件上有實質性的突破,其經濟收獲人口紅利的時間就會縮短,印度成為發達國家的歷史機遇就會擦肩而過,且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指一個國家因某些優勢達到一定收入水準,但停留在該經濟水準的情況。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因薪資上漲,失去出口產業的競爭力,無法與低成本生產的他國競爭,也無法進入高附加價值市場以及發達經濟體的行列)成為未富先衰的代表。

  當前,在中美關係緊張的情況下,印度表現出更加親近美國的姿態。同時,印度希望吸納那些正在從中國撤出的企業,這也是為什麼莫迪斥資300億美元,押注「與生產掛鈎的激勵措施」,以促進包括半導體在內的14個重點行業的投資。為了展現出與歐盟的綠色理念相契合的發展,印度還承諾到207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推出了包括建設太陽能發電廠,生產汽車電池等諸多舉措。正因為印度政府的一系列表態,讓歐盟也在2023年和印度簽署,構建了歐印技術和貿易委員會,以加強歐印的各方面合作。

  總之,從印度的政治、社會以及工業基礎來看,印度成為一個工業大國的挑戰極其大,印度或許可以從國際產業鏈轉移過程中分一杯羹,但仍是非常有限。至於要取代中國,成為新的世界工廠,印度的夢想與實踐還是有段距離的!

1.參考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D%B0%E5%BA%A6%E7%9A%84%E9%82%A6%E5 %92%8C%E4%B8%AD%E5%A4%AE%E7%9B%B4%E8%BE%96%E5%8C%BA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