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條好漢在華山
李光翱 1990-11-25 10:25
台北市掌院李光翱
壹、前言:
自從兩岸開放探親旅遊之門,台胞絡繹不絕於途,當然也為同奮提供朝聖──華山之便,前有維生樞機、光中、光始、光光、光壽等歷艱險攀登「大上方」,其後乃有李光巡等響應維生樞機之號召,正式組團造訪帝教聖地。
貳、點將錄:
一、時間: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0)九月六日至九月二十日。
二、行程:台北-香港-廣州-西安-華山-杭州-黃山-屯溪-合肥-武漢-香港-台北。
三、點將錄:
團長:台中主院 李光巡(李秋榮)
團員:彰化初院 吳光護(吳由煌)
台中主院 洪光快(洪成進)
台北始院 李光翱(李玉麟)
彰化初院 柯光助(柯宗和)
彰化初院 屈光睦(屈阿明)
南市初院 楊光盈(楊省中)
彰化初院 王光伸(王木書)
南市初院 王光團(王金盛)
說明:一、由於本次組團是李光巡不辭辛勞趕辦各種手續方克成行,大家公推為領隊團長。
二、團員排名依年齡為序。
參、華山簡介:
一、釋名:華山位于陝西省華陰縣南、秦嶺主脊之北,由於山勢陡峭,群峯峻峙,〈山海經〉稱「遠而望之,又若華狀」故名華山,(按:華與花通),又有人說山頂有池,生千葉蓮華,「服之羽化」或「少陰用事,萬物生華」,是以得名,華山被尊為西岳,以雄險著稱,奇峰突起,攀登異常艱險。
二、華山最著名的有東、西、南、北、中峰。
北峰:又名雲台峰,三面懸崖,峰頂平行如掌,狀若雲台,主峰有二坊一書「雲台峰第一門」,一書「白雲仙境」;「白雲仙境」真實的描繪北峰別致景色。
中峰:又名玉女峰,相傳曾有玉女乘白馬入峰間,或云春秋時秦穆公之女弄玉,愛戀蕭史,二人私奔隱居於此,現有玉女洞,玉女洗頭盆和玉女梳妝台等,杜甫<望岳>詩中就有「安得仙人九節仗,拄到玉女洗頭盆」之名句。
東峰:又名朝陽峰,是破曉觀日出的地方,赤煉如金,霞映峰頂,十分絢麗壯觀,東峰東北有仙掌崖,崖側傳為河神巨靈的手掌跡,(神話傳說,華山曾與黃河北岸的中條山原為一座山,阻擋黃河去路,「河神巨靈手盪腳踢開而為兩」,河水才呼嘯奔騰折向東去。)是為關中八景之一。東峰南下又有一平頂小峰,上有鐵瓦亭一區,鐵棋一坪,據說為宋太祖趙匡胤曾與華山隱士陳搏對弈於此,並把華山整個租賦賭掉了。(證明國人好賭由來已久)。
西峰:東西兩側狀如蓮花,故名蓮花峰或芙蓉峰,最為奇偉,峰頂有三巨石浮置,其形如斧劈開,是著名的「斧劈石」,此石長數十丈,其下若門,僅可容人,西臨深澗,東亦陡削,旁豎主鐵斧一把。民間傳說華山三聖母愛上人間書生劉彥昌,其兄二郎神以其妹犯「天戒」,興師問罪,三聖母力戰不敵,被鎮壓於華山之下,其後她親生子沈香遇霹靂大仙點化,并賜寶斧一柄戰勝二郎神,劈開華山,救出母親,「斧劈石」由此得名,劈山救母故事又名「寶蓮燈」於宋、元之間流傳甚廣。
南峰:南峰五岐并起如掌,中為落雁峰,東為松檜峰,又東為「賀老石室」,西側「老君煉丹爐」,(或稱寶旭),南峰以落雁峰最高,為華山之首,(海拔二、一六0公尺),南峰上有「黑龍潭」,而「太上泉」(又名仰天池)在落雁峰頂,並有「老君洞」、「朝元洞」等,通往朝元洞和賀老石室唯有懸崖峭壁上的「長空棧道」,棧道寬尺許,長數十丈,背空虛行,俯臨千仞,為華山奇景之一。
肆、九條好漢在華山:
二、說明:
(一)從「玉泉院」出發到華山之最高點南峰(海拔二、一六0公尺)必須通過「五里關」、「石門關」、「古雲關」、「太華咽喉」、及「金鎖關」而「大上方」約在「石門關」附近,因「大上方」攀登極為艱險,本次朝聖奉師尊諭不得進入,只在山腳留影紀念。(有關「大上方」請詳李光光同奮於教訊第八十期報告,及陸光中開導師相關錄影介紹)。
(二)「玉泉院」相傳為宋朝隱士陳搏所建,現仍香火供奉。
(三)「玉帝洞」現在仍住師尊當年之舊友程老先生,頻頻向師尊請安問好。
(四)「沙蘿坪」現仍住蔣緯國將軍當年之部屬衛志毅老先生,我們閒話當年蔣將軍仍在任連長時,會見師尊的情形,感嘆世事滄桑多變化,只有把握現在真修實煉是上策。
(五)「毛女洞」:相傳為不願陪葬秦始皇而逃出之宮女,在華山以野草為生,其身長滿綠毛,後為老君渡化成仙,洞口對聯:「悠悠琴聲驪宮恨,冷冷月華荒嶺情」很切當的描繪幽怨情懷。
(六)「迴心石」:因為由此登山路途更為奇險,如果沒有充沛的體力及堅定的意志力,容易使人產生迴心轉意念頭,實在是嚴峻的考驗,從這裡登上北峰,盡在懸崖峭壁,突兀凌空的絕道上攀援,挽鐵索拾級,步步入險,經過著名的「千尺幢」、「百尺峽」和「老君棃溝」才能登上北峰。本段路程據維生樞機稱為「猢猻愁」,連猴子都發愁,可見山路之難行,這裡本供奉有「猴王洞」,於師尊居北峰期間,北峰失火,猴王救火有功,師尊特題「齊天洞」,並署有「涵靜老人敬書」字樣,同奮們在此景仰師尊之手澤,拍照留念,竟不忍離去。
(七)「蒼龍嶺」:從北峰南行不遠即「上天梯」,過梯後就到路徑最險要的「閻王坡」,右挨絕壁,左臨深壑,行人擦耳而過,故又名「擦耳崖」,再往上就是華山奇險之一的「蒼龍嶺」,因狀似蒼龍而得名,唐代大文豪韓愈到此敢上不敢下,留下絕命書投崖下故有「韓退之投書處」石刻,本教蕭師公提刻「雲海」字體龍飛鳳舞豪氣天成,正在其上,形成有趣的對比。
(八)臥龍松:古松形如臥龍得名,也是古今江湖人物(尤其是武俠小說)華山論劍之場所。
(九)鎮岳宮:供奉西嶽大帝,師尊昔日朋友樂明禮老先生修道於此,這裡仍存古井(名為玉井)一口,相傳唐明皇之妹,金仙宮主曾投髮簪,卻在山下之「玉泉院」失而復得,可見它們是上下相通的。
(十)當我們抵達東峰時已暮色滄茫,煙雨雲海一片,卻見一青年人臨斷崖身軀搖晃不止,極為驚險,王光團同奮及當地導遊王先生急忙將其扶往東峰我們預定住宿之招待所,因見其神智不清,王光團同奮即施以炁功治療,約十分鐘後,該青年人即恢復清醒,圍觀之當地「華山攝影協會」會員約八、九人,無不嘖嘖稱奇,且爭相拍照存證,莫非 上帝有意在此顯化?
(十一)一九九0年九月九日,晚上九時,我們來自台灣的九位同奮就在東峰舉行祈禱,儀式簡單隆重,誦「廿字真言」四十九聲,聲聲為「兩岸和平統一」、「大陸同胞早日生活安和樂利」、及「普渡華山求超靈」而祈誦,當然我們莊嚴肅穆的神情,慈悲的情懷,也感動了在場獵取鏡頭的大陸華山攝影協會會員,他們將廣為宣傳呢?或存在心中成為將來發揮光熱的火苗?又今天均與九九之數字有關,又代表什麼意義呢?九九應為「久久」之諧音,是帝教精神於茲久久發揮於華山乃至於全人類之謂乎?果真如此,我們帝教九條好漢真不虛此行:王光團同奮心中有感,乃譜成雄壯動聽的「九九華山行」,一路上便成了我們的隊歌,茲附文末,供同奮共賞。
(十二)翌日於東峰頂上觀日出、奇巖、蒼松、變化多端的雲海及璀燦如赤煉之朝陽構成美麗的圖畫,即使貧道口燦蓮花,筆走龍蛇,也無法描寫其勝,還是留待同奮他日親自登臨欣賞吧。
(十三)本來擬即一口氣再登南峰及西峰,惜部分同奮已略呈體力不支,為顧及安全,乃全隊折轉回程,為山九仞,卻不無遺憾。
伍、補遺:
(一)明、清及民國以來,到過華山的登山客,都喜歡刻石表示到此一遊,其中較有意義的有:
「萬方多難此登臨」:原來民國32年對日抗戰方殷,正是戰況膠著,勝負未卜,我方第十六集團軍官兵們於浴血奮戰之餘,登臨華山有感錦繡河山蒙塵,正是萬方多難啊!他們在有形作戰,而師尊此時亦坐鎮華嶽以無形運化有形同樣是憂國憂民之襟懷;同奮們到此不禁緬懷英烈無限景仰。
「觀等平作」:越過「迴心石」一路都是懸崖奇石,攀登艱險,在這裡不管您是王侯將相或平民子弟想飽覽雄奇景色,都憑自己本事,無法抬轎,更無特權,一律平等,其民主自由之思想含意甚明。
「離垢」是師尊師母一家在華山時代,維生樞機等四兄弟業師郭雄藩所題刻,此處景點名稱是「老君棃溝」相傳當年華山攀登到此已無路,道家始祖老君犁開山溝始通,「老君棃溝」慢慢爬因此得名,「離垢」與「棃溝」取其諧音也,勉修道者應思慮清純無垢,擺脫世俗之羈絆,方克有成。
(二)華山四大難題:
「群仙觀」與「老君棃溝」間之一處山壁有一小圓口洞,洞內有一瓷甕,洞口小,瓷甕大,到底瓷甕是如何放進去的?
南峰頂有「仰天池」,既無水泉,雨量又稀少,但是池水永年不乾涸,是何原因?
「長空棧道」位于南峰,其側有「昇表台」,將黃表紙撕碎往下投,不落谷底,無風亦往上飄,此時燕子必出現銜走碎表紙,何故?
南峰越過「長空棧道」,宋時道家於壁立千仞之崖上刻有「全真崖」,究竟是如何辦到?
陸、結語:
一、陝西省八百里秦川,肥沃的關中盆地,孕育我華夏古文明,壯麗的河山,豐富的文物古跡,限於篇幅無法一一報導,當我們飽覽華山景色之餘,更能體驗師尊、師母當年在華山克勤、克儉及堅忍之修道精神。
二、我們雖通過五關之考驗而達東峰頂,尚未更上層樓登南峰及西峰引為憾事,期勉第二、三…梯次朝聖同奮,作好準備以竟全功。(尤應加強體能訓練)
三、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之帝教精神,於中斷四十年後重來華山播種,期待開花、茁壯、結果,於帝教復興寶島十週年前夕,恭撰此文,是為祝、為賀。
九九華山行 詞、曲:王光團
九條好漢朝華山 不怕艱險不怕難 大上方下廿字唱 迴心石勵神勇 齊天洞涵靜書 上天梯騎蒼龍 過五關入東峯 天蒼蒼呀霧茫茫 松風飄逸望天鄉 松風飄逸望天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