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感恩、報恩

知恩、感恩、報恩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82期 » 知恩、感恩、報恩

李銑衡  1990-11-25 10:50

談孝道

桃園縣初院李銑衡

一、愛是孝道的真諦

  「孝道」在中國,可謂歷史悠遠且根深柢固,對民族的教化具有絕大的影響力,是中國博大精深文化的特質之一,更是中國人最自豪的優良傳統。自古以來,「孝」即儼然為一切德行的根源與準繩,所謂「百善孝為先」,即肯定「孝」的意義與價值,試問,「孝」何以擁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我們拋開理性的訴求,可以很感性地說:「世上最偉大的力量,是什麼?」笞案無疑就是──愛,因為有了「愛」,使得這世界充滿了希望,充滿了活力,充滿了溫馨,而「孝」就是那股發自內心、誠摯、純正、自然,真情至性的熱愛──愛父母,敬父母,透過這種熱愛,造就了人間可愛、有情、美好的一頁,生命也因之更加多彩多姿。

  儘管有人說「孝」是中國人特殊的家庭情結,有依賴、怯懦、專制、霸道等缺失。但平心而論,透過「孝道」的感化薰陶,父母子女彼此間相互關愛,互相敬愛,在理性、關懷、感恩的環境中,養成了謙恭、盡責、守禮的美德,在內提昇了生命崇高的意義,在外和諧了人際間之關係,這種源自家庭的「孝」的觀念,豈非挽救今日人類逐漸疏離的最佳良藥,豈非人間最珍貴的文化遺產。

  翻開人類歷史,不難發現,人終究是難以擺脫貧婪多欲的本性,而且常為了滿足欲望,而發生乖戾、殘暴、傷害的行為,給這世界帶來了無止境的紛擾與罪惡,許多人不免為人類明日的前途擔憂,其實,天下之事在乎人為,只要每個人願意常以美德自我修持,同時發散人類偉大的潛能──愛心。相信這就是解救人類浩劫,杜絕劣根性的唯一途徑,而中國的孝道觀念,則正是自我修持,發散愛心的最具體的表現。

二、珍惜生命以知恩

  生命的開創與堅韌,是那麼地神奇,以開創而言,受精卵在母體內以細胞分裂的方式,帶著遺傳的訊息──基因,承傳了父母所有的特質。小生命在極端舒適的母體內經過十個月的孕育成長,而後以最響亮的哭聲,宣告一個新生命的降臨人間:父母興奮、滿足地愛撫活生生的生命當刻,那種感受,又豈是「奇妙」兩字所能形容。以堅韌而言,這鮮活的生命,帶來了父母的喜悅、驕傲與殷切的期望,在往後的歲月中,他將接受父母、家庭、社會及各種環境的薰染,在與生具有的稟賦之外,添加許多經驗與智慧,以接受隨時將接踵而來,有形無形的挫折打擊,藉此磨煉心志,強韌生命力,以肩負更艱鉅的使命。看看這來之不易的生命與奇奧的生命力,將締造出何等的成就,生而為人,怎能不珍惜這父母所賦予之「生命」呢:佛家說:「人身難得」,誠然,每個人都應愛惜生命,為自己、為父母、為家人、為世人、活出生命更光彩的一面。

三、不忘恩德以感恩

  世上最美的女人是母視,世上最美的畫面是父母哺育子女,自然流露的真情關懷,父母對子女的撫育照顧是人類最高貴的情操,相信這些頌讚,絕不過份。看看詩經「蓼莪篇」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全天下的父母,那種褓抱提攜,呵護備至,含莘茹苦,無怨無悔,投注全部生命的關懷。這種恩德,怎能不令人感動呢?

  再看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經上記載說,父母養育之恩有十恩難報,其十恩是:「一是母親懷著胎兒,百般愛顧保護的恩德。二是母規分娩時受盡極大苦楚的恩德。三是雖然為子女受盡折磨,既產得愛兒,卻忘了所受的一切憂苦的恩德。四是為哺食愛兒,盡以美味餵兒的恩德。五是為使幼兒安睡,寧可自己受冷受凍的深恩。六是以乳哺兒,兒肥母瘦的深恩。七是為兒洗滌不淨,不惜玉手污染,不怕皮肉凍裂的深恩。八是兒有遠行,母親依閭遙望,流淚想念的深恩。九是願代兒受苦無限體恤愛憐的深恩。十是慈母愛兒憐兒之心,永無休止的深恩。」

  經過如此艱辛的歷程之後,換得的是孩子健康的容顏,壯碩的身軀,但在同時,父母的雙鬢不覺飛霜,臉色日漸憔悴,身軀逐日佝僂,但始終未見父母有絲毫的怨悔之意,此種聖賢般的襟懷氣度,誰說天下所有的天母不值得我們歌頌讚佩!

四、成就自我以報恩

  父母的罔極深恩,為人子女實難回報於萬一,誠如孟郊遊子吟中所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想起我們的父母,以天地間最珍貴的「愛」,投注在我們身上,為人子女如何回報呢?即令全天下的父母,從未期望子女回報,然而我們在知恩、感恩之餘,能不興起報恩之心嗎?那又如何報恩呢?古有名訓,例如: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夫孝,始於事親,及於報國,終於立身。

  △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醜(儔)不爭。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如上所言,可謂千古不易之名訓,值得吾人終生奉行不渝。或許有人認為這些「教誨」太「嚴肅」了,那麼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報恩,談到人生在世,無非求的是心安與喜樂而已,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試問父母辛勤所為何來?亦無非是求心安,得喜樂也。我們相信,父母在歷經煎熬之餘,眼見孩子健康茁壯,學業有成,家庭幸福,事業成功,終究心血沒有白費,辛勞有了代價,父母至此才稍可卸卻重擔,感到心安,同時喜樂之情也必定油然而生。相對地,為人子女何不讓父母得心安與喜樂,以作為回報呢?如果每個人都能無愧無怍,謹言慎行,自重自愛,注重健康,遊必有方,不染惡習,不辱沒父母之名,如此必可讓父母心安:如果每個子女都能奮發進取,貢獻所學,修養品德,高尚人格,守法守紀,勿蹈法網,成器成材,以顯揚父母之名,如此必可讓父母喜樂。遵此而行,既能讓父母心安喜樂,自己亦心安喜樂,一舉兩得,吾人?

五、孝道是文化瑰寶

  中國的家庭組織是建立中國倫理道德的基石,而源於家庭的孝道觀念,則是倫理道德的精髓,中國如果尚存一絲一毫的優良傳統美德,相信最值得驕傲的文化遺產,仍是「孝道」。近年來,社會、國家在急遽地蛻化轉變,舉凡治安的敗壞,環境的污染,公德的泯滅,風氣的奢靡,功利的盛行,價值的丕變,人心之腐蝕,已到令人憂心忡忡之地步,有心人士莫不嘔心絞腦欲扭轉此積弊,適時而起的措施之一,便是借助宗教力量的感悟,淨化人心。相信此助力必能發揮極大之功能,但此時此刻,不也正是國人痛定思痛的時候嗎?如果再坐視固有傳統美德淪喪,再漠視文化的教化力量,那麼社會國家之腐敗危殆,將難以想像,難以挽救,所謂創業維艱,守成不易,前人留下的優秀傳統,諄諄教誨,今人怎能敗德,棄之如敝屣,今人又如何能讓後人恥笑吾人之愚蠢。

  一國之盛衰,取決於國民素質之高下與領導人物的睿智與否,中國歷代聖賢,無不認為長治久安之道,在於人心教化之良窳,是故歷代國君倡言「以孝治天下」,「以孝為立國之根本」,其目的即是希望藉著「孝道」的倫理道德規範,先從家庭中學得長幼有序,兄友弟恭,謙恭有禮,守己守分,克盡職責等美德,進而懂得關懷眾人,尊重他人,飲水思源,心存感恩。試想,每個人若能發揚此良善的道德規範,發揚孝道的真諦,那麼再創明日和諧、和睦、守禮、守法的社會,應該指日可待。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