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 論

結 論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83期 慶祝天帝教復興十週年特刊 » 結 論

 1990-12-25 09:35

  愛因斯坦是廿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同時也是位關切人類文化命脈的深沉思想家,他曾語重心長的提醒世人:「只有科學沒有宗教是跛子,只有宗教沒有科學是瞎子。」那麼,他心目中的科學與宗教的關係如何呢?

  對愛因斯坦來說,對科學下定義很容易,對宗教下定義卻很難,他只能先定義何謂「有宗教信仰的人」:凡是有人能從私慾的束縛中超越出來,而重新肯定一種廓然大公的思想與操守,不再自私自利,不再只顧自己,那就是深具宗教精神的人,亦即是師尊所揭示:去私欲,存天理。

  愛因斯坦指出,科學只能肯定「是什麼」?無法肯定「應如何」。在科學領域之外,一切的價值判斷仍是必要的,宗教的本質就討論這種價值觀,所以兩者各有本份也各有限制,若能一兩相「安份」則不但不會有衝突,而且更相得益彰。因此,兩者必需互補才有互惠。

  在愛因斯坦看來,宗教的目標,乃在使人自我反省,不再自私,從偏狹的本位主義與自我中心超拔出來,以便真能契合大我,安身立命。而科學的目標,除了將宗教狂熱予以沉靜外,對瞭解人生也應有真切的貢獻,要之,科學如同冷靜的頭腦,宗教如同熱誠的心腸,兩者缺一皆不可,既不能相互攻擊,更不能相互易位,否則,一個發熱的頭腦加上冷漠的心腸,將是何等的悲劇!

  愛因斯坦認為以往神的概念需要重新商榷,歸納起來理由如下:

  (1)以往的概念說穿了,並不是「神照祂形象造人」,反而是「人照其形象造神」,不是神創造了人,而是人創造了神,人類各以其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本位主義設想「神」的模樣,作為祈禱避災的對象。

  (2)上述現象至今仍然存在,不過是略為昇華,予以合理化。

  (3)人常常只在失敗或困境中才想到神,神成了被利用的對象。

  (4)神是萬能的這種說法,誠然可以滿足大家的精神寄託,但這只是對「未開發的心靈」而言,中間頗有理論上的弱點,比如說,神既是萬能的,則何以人類仍充滿罪惡?世界仍充滿黑暗?常常呼天天不應,而任由人類自相殘殺?

  (5)當今科學與宗教間最大的歧見就是所謂「人格神」的觀念,如果透過科學的理性,來探討宇宙萬物的相互次序與和諧,固然能感受到冥冥中的神奇奧妙,然而卻無法推論出人格化的神,「人格神」在他看來,仍是人造了神,不是神造了人。因之,愛因斯坦的理論與本教科學的新境界,強調第三神論是相契合的。

  本教教義新境界融會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原理,參酌中外古今宗教哲理,闡明宇宙真理,揭開宇宙之秘奧,心(和子)物(電子)相配一元二用宇宙本體之由來,與夫生命之究竟,精神之寄托,奮鬥之階段,世界之歸途,依科學之理論詳加說明,開未來學術之先河,創空前宗教之新義,是故順乎天理,應乎人情,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為天帝教復興十年來救劫、宏教的最高指導原則,也由於其正確的導航,使教徒同奮發揮虔誠祈誦的精神力量,將世界核戰毀滅危機能化延和緩,人類和平漸露曙光,因此,天帝教是和平主義的推動者。

  先總統蔣公曾說:世界的問題在亞洲、亞洲的問題在中國。因此,確保台灣進而以三民主義和平統一中國,建設一個愛好和平民主的新中國,進而開發人類永久和平,邁入世界大同的境界,是教徒同奮的使命,更是奮鬥的目標,也必然會圓滿達成。

  但事實告訴我們,一區域的危機,始終難以平息,即以中東的危機而言,其癥結在於宗教的信仰,每一個宗教都有它獨特的教義,以奉為真理,而紛爭之由來,即是各宗教多堅持其所信仰的真理,而排斥其他各宗教的真理。殊不知宇宙浩瀚,真理無窮。宗教信仰應是理性的認同,而不是非理性或超理性的狂熱。因而天帝教教義上通神明,下濟科技,主張兼容並蓄的包容性,教徒同奮仍可信仰其原來之宗教,實踐宗教大同世界之理想目標。

  人類科技文明雖然不斷進步,物質文明極端發展,然而事實上,人類現階段正處於道德文明日漸衰微的危機,現代人類在物質生活的過度奢靡、與商業心態的驅策下,文明的精神內涵逐漸喪失,心靈更顯得無助與迷惘,所以人類現在已走到了徬徨的十字路口,一條是通向完全機械化的社會,另一條則是導向人道主義的復興,即倫理道德的再發揚。

  如今世界大致可分為三種不同體系的社會,一為民主政治自由資本主義社會。一為極權政治共產主義社會,另為未開發的落後社會。此三者中落後社會要在經濟政治上迎頭趕上,是世界潮流必然趨勢,然而前二者也不是完善的社會制度,其危機重重。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心靈的空虛,人性的貧乏,倫理道德衰敗,已漸顯其病象,暴露其弱點。而共產社會扼殺人性,著眼物質生產,根本是唯物非人性的社會,而此種社會已逐漸在瓦解中,並致力於朝向致富的資本主義社會的道路上求新、求變。故我們還是需要在此三種社會制度之外重建一理想的新社會,以溝通科學民主與道德理性的相關性,開展出合乎理性的社會。

  中國自從秦漢一統以來,自形成一優越的文化體系,此文化體系自始即融會了儒、釋、道三教之精髓,也就是中華文化涵泳了宗教文化的本質,而未受有力外來文化的侵略,反之則同化於中華文化的鎔爐中,此種厚實的傳統文化基礎,是其他任何國家所不能比的。如果發揚此傳統文化的精神,並建立人性化的社會體系,即重視人在自然中的地位、社會中的地位、人性的需求,在現代化的要求中注入人文精神,尋覓適合人性發展的方式,以適合現代人類需求的社會秩序,亦為中國自救之道,也是邁向理想大同世界的開端。

  宗教的教化功能是在彌補社會道德之不足,並給混濁的社會注入一股清流,在如今人欲橫流的現實潮流中,重法與嚴刑,並不能徹底從根解決人類的問題,因之,宗教文化的建立實是廿一世紀濟危扶傾的主流。

  天帝教復興以來,前五年在萬事莫如救劫救急的情勢下,以救劫為先,宏教為輔;次五年則是救劫、宏教齊頭並進,相輔相成;而如今救劫十年有成,人類毀滅浩劫,由於有形結合無形的奮鬥精神配台,得以延緩。展望未來,將是宏教為先,救劫為輔,從人心性根本上下工夫,發皇其先天本善的良知良能,肩負起改造人類社會的本質,重建理想的新社會,茲分述如下:

  一、宗教與科學的結合:以科學的實證方式,去驗證宗教的理性真理,藉新境界心(和子)物(電子)一元二用論為基點,致力於宗教學術之研究,貫通各宗教哲學之異同,進而闡明宇宙大道,以探求人生究竟,啟發人類靈智,擴大其超越本地球的宇宙競爭思想領域,增進人類福祉,而建立適應宗教大同、世界大同之正確天人觀念及科學的宗教信仰。

  二、推陳與創新的精義:呼籲世人道德重整,精神重建,不但要發揚其原本傳統文化之優點,並要賦予前瞻性的精義,帶動風尚;不但要恢復其固有已失的潛力,更要創造與時俱進的活力,發揮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的宗教情操,以人生守則為依歸,終結到中心思想──親親仁民、愛物、愛同胞,而止於至善,綻放出宗教文化的光輝。

  三、篤實與踐行的合一:我們瞭解到天帝教教則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與五大宗教之要旨所在,亦為個人修持內聖外王的工夫,尤須踐履篤實,融合於生活之中,而須臾不離。

  天帝教的教徒互稱同奮,即俱有積極樂觀奮鬥進取的宗教觀。天帝教同奮都體認到,宗教信仰不是消極、不是遁世、更不是失敗、頹廢者躲避的場所,而是人生歷練的另一種提昇。

  我們須知,古往今來宇宙間,惟有「行」字方能創造一切,方能革新進化,人之生也為行而生,效法「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務須改變沉滯不前的惰性,打破徬徨煩悶的心理,效法天體的運行,循著宇宙間自然的真理,篤踐力行三奮,方可成就一切。

  綜上所論,未來創新的人類理想社會,應以天帝教的教義精神──「和」字為基礎,撥亂返「和」。一方面涵蘊道德理性的實踐,啟迪恢復人性的光明面;重視科學文明的吸收,以便充實最高的思想原理,一方面重視物質文明,在物質條件優厚的情況下,以健全的民主心態,建立自由和諧安定清明的民主政治制度,真正做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奮鬥不懈的人生。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