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字真言故事集

廿字真言故事集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89期 » 廿字真言故事集

湯賢萱  1991-06-25 10:55

談忍

  談到忍字,首先我們看看古人如何造字?上面一把刀刃,插在一顆心頭上就是「忍」,也由此可見,要徹底做到「忍」的工夫,就必須忍受心如刀割般的痛苦,那可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一種內心修養呢!此外若要「忍人之所不能忍」,更需要具有高度的智慧、寬恕的心腸以及堅強的意志力。

  「忍」不是懦弱,也不是屈服,而是理性的退讓,在與人相處時,能適時適度的忍讓,可以「化干戈為玉帛」,避免無謂的爭執糾紛,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

  「忍」也是一種意志的磨練。在人生的歷程上,難免會遭遇到一些挫折與失敗,這時候,唯有咬緊牙關,堅忍奮鬥,才能衝破重重的阻礙,而邁向成功的坦途。不經一番寒徹骨,那有梅花撲鼻香?嚴冬的寒梅,不畏霜雪,在春寒料峭的枝頭上,仍然吐露著芬芳,又如歲寒松柏,能屹立於冰天雪地之中,它們不都具有堅毅卓絕的意志嗎?

  孔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處在今日的工業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若凡事斤斤計較,不能忍讓,必然會有意氣之爭,而招惹災禍。俗語說:「忍一時之氣,保百年之身。」為人處世,應培養這種容人的氣度,才能在社會立足,否則,逞一時血氣之勇,輕則遭人唾棄,重則身敗名裂,那豈不是非常可悲的事嗎?

  凡事能忍耐的人,他必定具有寬宏的肚量,高度的涵養,他處處體諒別人,處處為對方著想,他深思熟慮,高瞻遠矚,因此他的家庭必定美滿,良朋益友也多。

  先總統蔣公在抗戰前曾說過一句話:「和平未到絕望時期,絕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八年抗戰的勝利,不就是由「忍」所蘊積的大力量促成的嗎?漢朝韓信能忍胯下之辱,終於使他成了興漢三傑之一;勾踐二十年生聚教訓,故能滅吳稱霸,凡此種種,均足以證明,唯有忍耐,才能完成遠大的理想與抱負。

  目前,青少年犯罪事件,屢見報端,他們糾眾鬥毆,拔刀相向,都是因為不能忍一時之氣,其結果往往造成永遠不能彌補的遺憾!此外,在急遽變遷的社會中,大家往往吃了一點虧,受了一點苦,就毫不猶豫地把委屈的情緒發洩出來,認為這樣才能表現自己率直的個性,殊不知到頭來不但事情沒法解決,反而彼此之間均遭受更大的傷害。

  「忍」的功夫,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靠後天慢慢的培養,而培養之道,首先在恕道精神的提倡。如果人人能將心比心,愛人如己,又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則是忍耐的最高表現。如果能再擴大胸襟,把眼光放遠,自然而然就能涵養出「忍耐」的功夫了。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假若人人能具有堅忍圖成的信念,就不會畏懼任何暴風雨的侵襲,拿破崙說:「勝利屬於堅忍卓絕的人。

  各位小朋友,讓我們時時警惕自己:「凡事要忍!忍!忍!」因為各位的前途,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呀!

故事舉例(一)

耐心苦學的張良

  張良是韓國人(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他是一位有志氣,有耐心的富家子弟。

  當秦始皇滅了韓國的時候,張良受到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加上秦始皇併吞了六國,即開始實行殘暴的政策,虐待百姓,而使得張良對這個暴君痛恨不已。

  他變賣家產,計劃了十三年,準備刺殺秦王,想不到事機敗露,張良不但沒有殺死秦始皇,反而成了皇帝下令要逮捕的罪犯,他改名換姓,流浪到江蘇下邳,靜候機會再來。

  有一天黃昏,張良獨自散步,走上下邳橋頭。他望著碧綠清澈的溪水,心中真是煩惱極了。忽然,橋的另一頭傳來了很不客氣、而且帶著命令口氣的聲音說:「喂!年輕人,下橋去把我的鞋子撿上來!」張良愣了一下,心裡很不高興,想掉頭就走,但是,回頭一想:「這個老公公年紀這麼大了,不如幫他一下,做做好事吧!」於是他忍著氣,提起衣角,走下河灘去,把草鞋撿起來,正要雙手交還老人時,老人又粗聲粗氣的說:「把草鞋給我穿上!」張良雖然是滿肚子的怒火但又想:「我既然把草鞋撿上來,就幫忙幫到底,替他穿上吧,.」

  老公公得意洋洋的摸著鬍子,呵呵呵大笑起來,連謝謝也沒說,就轉身離去了。

  張良站在橋頭發楞,滿心疑惑。這位老公公是誰?為什麼他的眼光那麼銳利,那麼充滿了智慧?

  忽然老人又出現在張良眼前,並且說:「年輕人,你還不錯,是個可造之材。五天後一大早,你再到這兒來見我。」張良很恭敬的說:「是的!老先生。」

  五天後,天一發亮,張良依約趕到橋頭上。沒想到,那白鬍子的黃衣老公公已經站在那兒等他了。老人很不客氣地教訓他說:「你跟長輩約會,怎麼可以遲到呢!去去去,五天後再來見我。」說完,老公公就走了。張良很慚愧,連聲說:「是!是!」

  到了第五天,張良一聽到雞叫,就匆匆趕到橋頭,想不到,老公公又先他而去了,張良低著頭,很不好意思,不敢說話,老公公又訓了他一頓說:「年輕人,一點兒也不勤快,又來遲了,回去,回去!五天後再來!」

  這一次,張良決定半夜就出門。他一路踩著濕冷的白霜,匆匆忙忙地趕到下邳橋,一看老人還沒來,他才放下了心。過了一會兒,果然看到老公公,拄著龍頭拐杖,笑呵呵地走上橋來。「老伯,您早!」「好!好!你真是個有恆心、有耐心的人,我要送你一樣寶物。」老公公不停地點頭,稱讚他。並從衣袖中掏出一卷已經發黃的書來,交給張良說:「這卷書希望你仔細研讚,將來你可以輔佐賢王,平定天下。」張良趕忙跪下來,伸出雙手,恭敬的接過書來。「十三年後,你會經過穀城山,山下有棵千年老松樹。你到那松樹下就可以找到我了。」說完,老公公就飄然而去了。

  原來,這卷書是「太公兵法」,是太公望親筆所寫的兵書。從此以後,張良日以繼夜,精心勤讀,苦心研究,把書內的兵法戰術,背得滾瓜爛熟。果然,十年後,他輔佐劉邦,打倒秦帝國,建立了大漢王朝。

  十三年後,張良有事,經過山東。於是他特別趕到穀城山下。果真,有棵老松樹,挺立在白茫茫的雪地中。張良走近老松樹身邊,伸手拂開地面上的雪,發現有塊大石頭,顏色就和老公公的粗布衣一模一樣,而石頭的上面竟然還刻著「黃石公」三個大字哩!張良跪在雪地裡,對著那塊大石頭,再三磕頭拜謝,還命手下把黃石運了回去,建立祠廟來供奉。

  各位小朋友!我們每一個人,如果想成功立業,首先必須培養「忍耐」的功夫,接受各種磨練,才能經得起環境中的挫折與考驗。張良能夠得到黃石公的賞賜,便是最好的證明。

故事舉例(二)

完璧歸趙藺相如

  戰國時代,秦昭王想得到趙國的和氏璧,於是派使者送一封信給趙惠文王,願以十五城邑交換和氏璧。趙王接到信後,便和大臣們商量,如果答應了,則恐受欺,若不答應又怕秦國來攻打,幾經商量,決定派聰明能幹的藺相如,前往秦國。

  藺相如到了秦國的首都以後,見秦王,呈上了和氏璧。秦王便把它拿在手上一直玩賞;對於交換十五座城的事倩,隻字不提。藺相如看在眼裡,氣在心裡,他靈機一動向秦王進言道:「這塊和氏璧雖很珍貴,可是實有瑕疵,並非完璧,我指給大王看吧!」秦王不知是計,便命手下遞玉給藺相如。藺相如取璧後,立刻退到柱子旁,大聲說道:「大王想用謊言來求璧,說要以十五座城邑來交換,那是不可能的,秦王謊話不守信用,如果你們不答應給我們十五座城,我藺相如今天就和璧一起毀滅吧!」說完,舉璧怒目面向殿柱,作出要拋擲的樣子。秦王深怕和氏璧毀了,因此向藺相如告罪,並拿出地圖,指出應償趙國之十五城邑。藺相如早已看透秦王仍然沒有誠意,於是假借言辭對秦王說…「和氏璧的珍實,乃是天下所共知的,趙王送璧時特別齋戒五日,今天大王要接受和氏璧,也希望同樣的齋戒五日,我才能呈獻給大王。」秦王不得已只好允許齋戒五日再行受獻。

  藺相如連夜派使者將和氏璧送回,五日後,秦王傳相如獻璧。相如說:「秦國素來不講信義,和氏璧早已送回國了,大王如要治我的罪,我請大王就殺了我吧!」

  秦國諸臣都請秦王殺藺相如,但是秦王認為和氏璧既然不在秦國,殺了也沒用。不如待之以禮,並以禮遣送回國。趙王認為藺相如完璧歸趙,不辱使命,拜他為上大夫。後來,趙王更加看重藺相如,拜為上卿。位於廉頗之右。

廉頗負荊請罪

  廉頗自以為是趙國名將,平日就有很大的戰功。藺相如出身卑微,僅僅憑外交勝利,即升為上卿,廉頗非常妒憤,揚言如果遇到藺相如,必定要當面羞辱他。

  可是相如不但有膽識,而且也有修養,從此便儘量避免和廉頗會面,甚至常稱自己生病而不上早朝,以免和廉頗發生衝突。有一次偶而外出,遠遠看到廉頗,他馬上命車夫掉頭避開。他的好友以為相如怕廉頗,都憤憤不平。相如向他們解釋道:「我相如若是怕廉頗,還能稱得上大丈夫嗎?我認為秦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頗將軍,如果我們倆發生爭鬥,必會有人受傷,因此為了國家,我只好默默地忍受了。」

  當廉頗輾轉聽到這番話後,非常感動,非常敬佩藺相如,知道自己的胸襟比不上相如的寬大,於是,肉袒負荊(脫下衣服,背著荊杖),親自上門請罪。從此二人結為刎頸交,共同盡力效忠國家。

  各位小朋友,藺相如不僅具有高度的智慧,更具有「容忍」他人的精神修養,為了國家的前途,拋棄私人的恩怨。他不是懦弱無能,也不是屈服強權,而是理性的退讓。廉頗亦能懺悔反省,負荊請罪,認錯改過,他們胸襟的開闊,實非常人所能比的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