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哲學精華白話試譯─論道篇
高永祖 1991-12-25 10:55
七 論道篇
伏羲上聖,畫八卦以示人,使萬世而後,知有養生之道。廣成子謂黃帝曰:「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赫赫發乎地,肅肅出乎天,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汝入於窅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軒轅再拜,曰:「廣成子之謂天矣。」周公繇易曰:「君子終日乾乾。」孔子翼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太古聖人伏羲氏,畫出八卦,顯示世人,使數萬世(按三十年為一世)以後的人,知道有養生的方法。廣成子(上古的仙人,隱居崆峒山石室中)曾對黃帝說:「陰的極端十分莊嚴肅穆,陽的亟端十分威嚴顯赫;莊嚴肅穆是發於地,威嚴顯赫是出於天。我已為你達到最廣大明亮的上面了,到了那個陽的極端的地方(指天);替你進入深遠難窺的門戶了,到了那陰的極端的地方(指地)。」軒轅氏(就是黃帝)拜了再拜,說:「廣成子是這樣形容天的啊!」(語見莊子在宥篇)周公解釋易經作了繇辭,說:「一個君子是整天努力不懈的(乾乾即健健)。」孔子注釋易經,在爻辭(也稱「小象」)說:「整天自強不息,是正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上天的法則──「道」(鍛鍊自己)呀!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萬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於恒河沙數曰道。孤則獨一無侶曰道。直入鴻濛,而還歸溟涬曰道。善集造化,而頓超凡入聖曰道。目下機境未兆,而突爾靈通曰道。眼前生殺分明,而無能逃避曰道。處卑污而大尊貴曰道。居幽暗而極高明曰道。細入剎塵曰道。大包天地曰道。從無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佛經五千四十八卷,亦說不到了處。中庸三十三章:亦說不到窮處。道德五千餘言,亦說不到極處。道也者,果何謂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講起這個「道」麼,把天地定位,化育萬物叫道;把太陽、月亮揭出,發現金、木、水、火、土五行也稱道。多到像印度恆河裏的沙粒一般難以計算叫道;孤零零地單獨一個人沒有伴侶也叫道。一直深入太陽出來的地方,又回到茫無邊際的大地盡頭叫道。擅長積聚大自然的創造功能,而驟然超越一般凡人進入聖人境界叫道。眼前機會境遇還沒有先兆,而突然靈通來了,能洞燭機先叫道;把眼前生機殺機看得很清楚(說能預知劫難)知道沒有能力逃避叫道。身在卑微污穢的地方而得到大家尊敬推重是道;居住在幽僻黑暗的所在而見解非常高明叫道。微小到一剎那(指時間)微塵般(指物質)是道;廣大到包有天地叫道;從沒有變得有了叫道。修成佛修成仙是道。佛經共五千四十八卷,也有說不完了的地方;中庸有三十三章,也有說不窮盡的地方;道德經(老子)五千多字,也有說不透徹的地方。說起這個道,究竟是什麼呢?一句話可把它解釋清楚的,就是炁(氣)呀!
原夫一炁,蟠集溟溟涬涬,窅窅莫測。氤氳活動,含靈至妙。是為太乙。是為未始之始。始也,是為道也。故曰無始。夫天地之有始也,一炁動盪,虛無開合,雌雄感召,黑白交凝,有無相射,混混沌沌,沖虛至聖,包元含靈,神明變化,恍惚立極,是為太易。是為有始之始。始也,是謂道生一也。是曰元始。夫天地之太極也一炁斯析,真宰自判。交映羅列,萬靈肅護,陰陽判兮,是為太極,是謂一生二也。是曰虛皇。陰陽既判。天地位焉,人物育焉,是謂二生三也。是曰混元。陽之清者升上,而煥麗也。則日月星辰布焉。故天左運,三光右旋,陽之清者騰上,而會於陽也。故風雲動而雷雨作焉。陰之濁者,重滯而就地也。則海嶽奠峙,而五穀草木昌焉。故巖岫出雲,山澤通氣,陰陽之氣閃而不通也。則雪霜結而凍冰焉,陰之濁者,積沍而下凝也。穴巖幽藏而深邃。故五穀金石以錯雜焉。天地之中,陰陽正氣之所交也。聖人焉、仙佛焉、庶民焉,賢愚壽夭,實所宰焉。胎卵濕化,無有息焉。是六合也。是謂三生萬物也。
原來那個獨一無二的炁,是普遍結集,茫茫無際,深遠得無法探測的。煙雲彌漫般活動著,包合了靈氣,妙到極點,這就是「太乙」(亦作太一,指天地未分時在混沌狀態下的元氣);也就是「未始之始」(還未開始的開始,亦即乾坤初開的狀態。未始也可譯為從來沒有)。開始了,就是道呀!因此稱它做「無始」。那個天地有了開始了,獨一無二的炁就動盪起來,虛幻無有,張開合攏,雌性雄性感應相召,黑色白色交互凝結,實有空無相互交射,混混沌沌(指太古時代世界開闢前的樣子)冲(同沖)淡空虛到了最高境界,包有元氣含有靈氣,變化神秘高明得不可思議,恍洸惚惚中建立了「太極」,這就是「太易」(天地未分以前,元氣混而為一,稱為太易)。這就是「有始」的開始,這個開始啊,就是所謂「道生一」呀!這就叫做「元始」(最初的開始),那個天地的「太極」(天地未分以前,元氣混而為一叫太極)呀!沖一混元的那個炁剛剛分開,真正主宰自然判明,兩者交互相映星羅棋佈般陳列,受到上千成萬神靈嚴肅保護。陰陽分開了,就是太極,就叫「一生二」呀!這叫做「虛皇」(就是元始)。陰陽既然分開,天就上升,地就下降,各就其位;人與萬物也繁殖起來,這就叫「二生三」呀!這叫做「混元」。屬陽性的清淨的(沖和之氣)就升上去,光煥美麗,太陽月亮許多星星陳列在天上了。因此天向左運轉,日月星三光向右旋動,屬陽性的清淨的騰空上升,而會合於太陽。因此風起雲湧鼓動起來就雷雨大作了。屬陰性的污濁的,比較滯重凝結而不能動的就落到了地上。如此下有大海上有高山分別對峙,而五穀──稻、黍(北方人稱黃米)、稷(高粱)、麥(小)、菽(豆類)──和花草樹木都茂盛繁殖了。因此高山上的山峰與石洞會有雲出入,山谷與湖澤氣脈相通,是陰陽兩氣閉塞而不通啊!如此雪和霜受了寒冷而凍結了。陰性而污濁的東西,累積後遇冷向下凝結成的呀!山洞幽暗且深遠,因此五穀和金屬礦石交錯雜處散佈各地。在天地的中間,陰陽兩氣正好在此交接呀!聖人、仙佛、平民百姓,賢慧的愚笨的,長壽的短命的,實在都有主宰的。胎生的、卵生的、濕生的、化生的(佛家稱為四生),繁殖沒有停止的時候,這就是宇宙(六合指上下東西南北,泛指宇宙間所有的地方)呀!這就是所謂「三生萬物」(由三再化生萬物)呀!(按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上係本此句加以演繹而來。)
人秉絪縕之氣,而生而長。至於二八之年,則九二之陽乃純。當是時也,豈非上德之大人乎。忽天一朝謀報,渾敦之德者至,乃日鑿一竅,刖九二之陽蹄,驟奔蹶而去之六二之中矣。由是乾不能純,而破於離;坤有所合,而實於坎。
人類秉執煙雲瀰漫般的氣(炁),從而出生成長,到了十六歲的年齡,剛好是乾卦九二之爻,屬純陽之位,在這個時候,豈不是具有上德位高權大的大人了嗎?(乾卦九二之爻,指的是乾卦由下向上數的第二個爻),帝忽(與帝儵)一天忽然想起要報答那個有德行的叫渾敦(也作渾沌、混沌)的人來了,於是為了替他開竅,一天鑿開一個孔竅,那麼原來像馬蹄一般很純粹的「九二之陽」的爻,急疾奔跑而去,跌落到坤卦「六二」之爻中去了。(六二是坤卦從下向上的第二個爻),這樣原來純陽的乾卦已不能純粹(包括九五之爻)而被破解成了離卦(離為火),而坤卦也含有了陽爻,入於「六二」(包括六五)之中,而成了坎卦(坎為水)。(見莊子應帝王篇)
若夫至聖神人,能知道體以太極之所以判,能知死生根本之所以始,能知乾坤陰陽之所以乘,能知天玄地牝之所以交,是以法乾坤之體,效坎離之用,握陰陽之柄,過生死之關,取坎中之陽,填離中之陰,離陰既實,則復純白為乾矣。斯時補足乾元,復全渾敦,以全親之所生,以全天之所賦。是為囫囫圇圇,一個完人也。再加向上功夫,精進不怠,則金丹成而聖胎圓,聖胎圓而真人現。真人出現,變化無窮,隱顯莫測,而與崑崙諸祖,並駕不死,亦又何難。奈何世人不明此道,盛不知養,衰不知救,日復一日,陽盡陰純,死而為鬼。純清不能上接,故不得聚性而登極樂。嗟夫!人身難得,光陰易遷,罔測脩短,安逃業報。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兮待終。若臨期一念有差,立墮三塗惡趣。且動經塵劫,無有出期。當此之時,雖悔何及!故三教聖人,以性命學,開方便門,教人熏修,以脫生死。儒家之教,教人順天命以還造化,其道公;禪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超大覺,其義高;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長生,其旨切。教雖分三,其道一也。
像那至聖神人,能夠明瞭道體太極的所以判分,能夠懂得死與生根本上為什麼能夠開始,能夠了解乾坤陰陽的為什麼會變化,能夠知道天玄地牝(即天地雌雄)的所以能夠交合,是取法乾坤兩卦的本體,倣效坎離兩卦的作用,掌握了陰陽的權柄,越過了生死的大關,取出坎卦中的兩個陽爻,填實離卦中的兩個陰爻,離卦的陰爻既充實了,那就恢復純陽之性變回乾卦了。到了這個時候,乾元(渾然一元的乾象)已經補足,恢復全部混混沌沌的現象(也就是渾敦的本來面目),可以保全雙親所生的原貌,可以成全上天所賦的本相,正是完完整整一個天地間的完人(具有完整人格的人,身心一無缺陷的人)了。如果再進一步用功夫修煉向上,勇猛精進不稍懈怠,那麼金丹煉成,聖胎(仙胎,亦即炁胎)圓滿,聖胎圓滿,真人(仙人)出現了;真人出現,就變化無窮,有時隱藏有時顯現,神秘莫測,可與崑崙山的許多仙祖,一塊兒乘雲車逍遙遨遊不會死亡,又有什麼困難?無可奈何的是世間眾生不懂得這個道,盛年時不知修養,衰老了不知救贖,一天又一天,陽數盡了(指生命結束)成了純陰之體,死了後就成鬼。因為是純陰之體所以不能與純陽的上天接觸,因此不能聚集性靈而到極樂世界的天堂去。唉!人的身體很難得保全的,光陰易逝,人生壽命的長短更無法測度,怎麼能逃過前世所積業障的報應,還不自己趁早自省覺悟,如果只是心甘情願等待壽終,假如到了生死大限時期,只要小小的一點念頭(想法)有了差錯,就立即會墮落火塗、血塗、凡塗的三塗(也稱三惡道,即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均佛家話)惡的報應中,而且經過許多次人間劫數的輪迴,沒有走出地獄的時期。等到這個時候,懊悔又怎麼來得及呢?因此儒、釋、道三教的聖人,用性命學說,大開方便之門,教育世人薰陶修煉,用來解脫人生生死大關。儒家的說教,是教人順應天命,返回創造化育的造物者(大自然),他們的道理公正不偏。佛教禪學的說教,是教人把性命看成一種幻境,提醒世人以超越的精神境界大覺大悟,他們的涵義高深奧妙。道家老子的說教,教人修性養命以求得長生不老,他們的旨趣是很切近人生的需要。教義雖然分了三種,但真道(真理)仍然只有一個。
儒之聖教曰,安汝止,欽厥止,艮其止,止其所,緝熙敬止,在止至善。黃中通理,正位居體,思不出位,立不易方,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渾然在中,粹乎至善。誠盡處形,樂極處中,神明之舍,道義之門,活潑潑地,樂在其中,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天下歸仁。退藏於密,何思何慮之天,不識不知之地。難以悉紀。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
儒家的聖教說:安頓(安定)你的停留,敬重它的停留,阻止它的停留,停留在應停的所在,繼續不斷的恭恭敬敬的敬仰停留,要停留在最完美盡善的境界(情況)。君子應當像黃色位居中央,道德學問,中和敦厚,通情達理;立身處世,正守本位,一言一行,無不得體。想法不要越出你的地位,立身要有不變的立瑒。居心在仁道裏,那是天下最廣大的住宅;立身在禮法上,那是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依照義理行事,那是天下最寬大的道路。(這三句見孟子大丈夫章,依照朱子||朱熹的注解翻譯)完全的成一整體,但中道就在其內,十分純粹的到達最好的境地。以最大誠摯的意念來安頓我們的形體,用非常快樂的心情來安頓我們的內心,是神明居住的所在,也是道義入門的地方,活活潑潑的快樂就在裏面,誠誠懇懇是他仁心的表現,深深靜靜就像深潭一樣,廣廣大大就像天體一般(語見中庸三十二章),普天下的人都歸向仁心了。但又退後隱藏在祕密的地方,好像無思無慮般靜肅的天體,好像無知無識般沉默的大地。都難以把它完全紀錄下來。但撮要的說,不外是在說明這個「性命之道」呀!
道之玄教曰,玄牝之門,天地之根。生身處,復命關。金丹之母,玄關之竅。凝結之所,呼吸之根。甲乙壇,戊己戶。心源性海,靈府靈台。蓬萊島,硃砂鼎,偃月爐,神室氣穴,土釜谷神,靈根霸柄,坎離交媾之鄉,千變萬化之祖,生死不相關之地,鬼神覷不破之機,難以悉紀。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
道教的玄教說:玄妙母體的門戶是天地萬物衍生的根源(語見老子)。出生的地方,復命(更生、再生、重生)的關口,金丹(服後可以成仙的藥)的來源;玄關(入門之道)的訣竅,凝結內丹的所在,吐納呼吸的根本。東方的神壇,中央的門戶(五行與天干相配,東方為甲乙木,中央為戊己土)。心為萬事萬物的本源,理性範疇神廣如海;靈府與靈台(都指心)可以探求修道心法。去蓬萊島可以成仙得道,放著硃砂煉丹所用的鼎,半圓形狀煉丹所用的爐,神的內室氣的穴道,泥土的鍋子空虛的神靈,生活簡樸,思想簡單,可以長生。(語見老子,如此解釋是譯者的創見)身心常被挾持(霸柄同把柄),水(坎卦)火(離卦)交媾(言水火相濟)的地方,千變萬化的來源,生與死完全不相關的地方、鬼神看不破的機密(先機)。都很難完全紀錄下來。扼要的說,都不外是為了說明這個「性命之道」呀!
我佛禪教曰,不二法門,甚深法界,虛空藏,寂滅海,真實地,總持門。彼岸淨土,真境心地。極樂國,如來藏,舍利子,菩薩地,光明藏,圓覺海,般若岸,法王城,西方天堂,空中真際。這個三摩地,華藏海,陀羅尼門,不動道場,波羅密地,難以悉紀。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
我佛教的禪理說:不二法門是說修行者入道必須經過的門徑(只有這樣最好,此外,再沒有第二個好法子了)(按有時佛教則指顯示超越相對差別之一切絕對、平等真理的教法,稱為不二法門)。但是諸法無盡,深奧無比,各有分界。(按法界就是一切現象界)。虛空藏(亦作虛空孕)菩薩,含藏一切功德如虛空。寂滅(就是涅槃,或圓寂、滅度,指本體寂靜,離一切相,不生不滅的意思),含義深廣如海。佛法都是真實恆常的至理。總持的法門也就是密教的法門。在娑婆世界(世間、塵世)的對岸有一淨土(聖人所住的國土,沒有五濁的污垢),常念阿彌陀佛,可以往生。學佛所追求的就是真實的境界和心地,極樂國就是極樂世界也就是西方天堂。如來是佛的十種稱號之一。真如(佛性法性)在煩惱中,攝藏如來一切果地上的功德,名如來藏(若出了煩惱,就名法身)。如果得道成佛,肉身火化後就會出現三色珠狀的舍利子。能生功德的階級有十,最後是佛地,菩薩地排第九位。三藏佛學無一不光明普照。圓覺是說圓滿的覺性,具足眾德叫做圓,照破無明叫做覺。世間種種都是幻化,生於覺心,幻盡覺圓,心通法偏,這種覺悟、平等週偏,圓滿無缺但廣深似海,是覺悟的高境界。般若(意譯智慧)是六度之一,可度痴愚。六度(音譯六波羅蜜)是菩薩所修的法門。法王是釋迦牟尼佛的尊稱,法王城是指他的居所。真際是真實的邊際,指不生不滅不異不變的永恆至理,空中指空道和中道。三摩地意譯是「三昧」,正定的意思,就是將心定於一處(一境)的一種安定狀態,佛要人人正定,一體寂靜,離於雜亂。蓮華藏莊嚴世界海是釋迦如來真身毘盧遮那佛淨土之名。又華嚴經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簡稱,這是釋迦成道後第一次說法,義理宏深,難測如海。陀羅尼,梵語,義為真言,也稱咒,密言。陀羅尼門就是指密宗,以保持秘密真言傳教。道場指佛寺或群眾學道的場所。不動道場是說只要本心不動,隨處都可做修行說法的道場。按禪宗六祖慧能(惠能)第一次到廣州法性寺,就有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自己的心在動的一番話,要求信眾心不要動,從此在該寺說法一年,以後共說法三十七年,有六祖壇經傳世。密宗推崇不動明王菩薩,可能密宗道場稱不動道場。波羅蜜地,也譯波羅蜜多,簡譯波羅密,意譯是度(到)彼岸。多到難以紀錄下來。扼要的說,無非是講明這個「性命之道」罷了。
儒曰,存心養性。道曰,修心煉性。我佛曰,明心見性。心性者,本體也。儒之執中者,執此本體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體之中也。我佛之空中者,本體之中,本洞然而空也。道之得一者,得此本體之一也。我佛歸一者,歸此本體之一也。儒之一貫者,以此本體之一而貫之也。余於是而知不執中,不一貫,其能聖而孔子乎。不守中,不得一,其能玄而老子乎。不空中,不歸一,其能禪而我佛乎。
儒家說,存心養性。道家說:修心煉性。我佛教說:明心見性。這個心性,就是本體。儒家的「執中」(執兩用中),是執著這個本體的中心呀!道家的「守中」(抱一守中),是守著這個本體的中心呀!我佛之「空中」(法空中道)是說本體之中,本來空空的空無所有呀!道家的「得一」,是得到這本體之一呀;我佛的「歸一」,是回到這本體之一呀;儒家之「一貫」,是把這本體之一歸一而貫通起來呀!我因此知道如果不主執中,不能一以貫之,孔子能做聖人儒家之祖嗎?如果不談守中,不能得一,老子能講玄道而成道家之祖嗎?不說空中,不說歸一,釋迦牟尼能參禪說法而成為佛教之祖嗎?
惟此本體。以其虛空無朕,強名曰中,以其露出端倪,強名曰一,然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於此也。皇得此而皇皇,帝得此而帝帝,王得此而王王,而皇帝王之大道原於此。聖得此而聖聖,玄得此而玄玄,禪得此而禪禪,而聖玄禪之大道原於此也。帝皇而得道者,若羲農黃帝焉。仕隱而得道者,若老莊關令焉。候王而得道者,若子房淮南焉。山巖而得道者,若崑崙諸祖,與鍾呂希夷焉。道之在天地間,成祖成仙成佛者,歷歷不可以指數也。伏覩總仙之傳丹,始知自古以來沖舉者,十萬餘人,拔宅者八千餘處。奇若子晉之驂鸞,琴高之控鯉。壽若李脫之八百,安期之三千。或住世而留形,或厭世而尸解。復有道成而隱,但為身謀,不肯遺名於世間者,更有崑崙諸祖也。諸如上述,豈勝道哉。是以深山妙窟,代不乏人,或隱或顯,寧具知乎。古之王公大人,折節下士,衹為有道存爾。
不過這個本體,因為它虛渺空無沒有朕兆(徵兆),勉強給它一個名字叫「中」,因為它透露出一點兒頭緒邊際,勉強給它一個名字叫「一」;然而「中」就是「一」的守藏(內涵)、「一」就是「中」的作用呀!因此天得了這個,就使天之所以為天,地得到了這個就使地之所以為地,人得到這個就使人之所以為人。因而,天、地、人所謂三才的大道、起源(原通源。或譯本來、根本都可)在這兒。推廣來說,皇得到這個使皇之所以為皇,帝得到這個使帝之所以為帝,王得到這個使王之所以為王,因此政治上最高權威皇、帝與王,為政的大道起源就在這裏。(按古代君主有三「皇」五「帝」,夏商周三代則稱「王」。)儒家聖人得到這個使聖之所以為聖,道家玄學得到這個而使玄之所之為玄,佛教禪學得到這個,使禪之所以為禪,而儒、道、釋三教的大道,起源就在這裏呀!分別來說,三皇五帝而能得道的,像伏羲氏、神農氏、軒轅黃帝等。做過官後來隱居而得道的,像老子、莊周、函谷關令尹等。曾封侯爵王爵的而能夠得道的,像張良(字子房)、劉安(淮南王,作淮南子)等。在山頂巖洞中修煉而得道的,像崑崙山上的許多仙祖,漢鍾離、呂祖(純陽子)、希夷先生陳摶等。在世間修道的人,成祖成仙成佛的,一個一個屈著手指來計算也數不清呀!我們拜伏著約略看來,總計因傳金丹而成仙的人,方才知道從古至今能昇天的有十萬多人,從這兒飛昇成仙的屋宇有八千多處。很奇異的得道者,像周靈王太子子晉乘了鸞鳥出現,戰國時宋人琴高騎了鯉魚與弟子相會,世壽長得像蜀人李脫(紫陽真君)活了八百歲;歷經夏商至周,號稱千歲翁的安期生活了三千年(曾與秦始皇談了三天三夜),或者因為曾住在人世間而留下形體,或困厭世留下屍體解脫了。還有修道成功而隱居,只為自己打算,不肯在人世留下姓名,更有像崑崙山上的許多仙祖,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姓名呀!許許多多像上面所說的,真是說也說不完呀!所以在深山古洞中,每個世代不缺少成仙的人,或者隱藏,或者顯揚,豈能一一都知道呢?古代地位很高有王爵公爵的高官,可以彎了腰禮遇沒有地位的方士或學者,就是因為他心中還存著道罷了。
周子曰,天地至尊者道,至貴者德,至難者人。人而至難得者,道德有於身而已矣。所謂人身難得今已得,大道難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世人不明此身虛幻,是四大假合之物耳。速如水上之漚,瞬若石中之火,人壽雖曰百年,迨其七十固亦稀矣。今以有限易摧之身,日逐無涯不測之事,一息不來,倏然長往,命未告終,真靈已投於別殼矣。當斯之時,雖榮居極品,祿享千鍾,家豐無價之珠,室富傾城之美,悉皆拋下,非己有也。所有與之偕行者,平昔所作罪業而已。故云萬般將不去,惟有業隨身。
北宋理學家周敦頤說:在天地間最尊顯的是道,最寶貴的是德,最難得的是人。一個人所以最難得,是他有道德修養罷了。古人曾說:「人身難得今已得,大道難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身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社會上一般人不明白這個形體是虛幻的,只是風、火、水、土四大(佛家語)的假合(暫時的結合)成的東西罷了。發生消失,快得像水上的泡沫,一眨眼間像打火石打出的火花一般,人的壽命雖說可以活百年左右,但是能活到七十歲就很稀少了。現在把有限止的易摧殘的身體,每天追逐沒有邊際不可預測的事情,一口氣透不過來,很快的就此一去不回,生命還沒有宣告結束,真靈已經投入別人的軀殼中了。到了那個時候,雖光榮做到極品的官職,俸祿享有千鍾的粟(鍾,古時容量的單位,一鍾容六斛四斗,五斗是一斛),家庭富有滿存無價的珠寶,內室裏也很多傾國傾城的嬌妻美妾,完全都要拋下,不再是自己所有的了,而能同時跟著他走的只是平日他做的罪惡留下的業障罷了!因此說,各種各樣東西都拿不去(將,取意),只有罪業跟著身體不離開。
回光集云,千年鐵樹花開易,一失人身再復難。悟真篇云,試問堆金等山嶽,無常買得不來麼。呂純陽云,萬劫千生得個人,須知先世種來因,速覺悟,出迷津,莫使輪迴受苦辛。張紫陽云,休教燭被風吹滅,六道輪迴莫怨天。三復斯語,能不撫然覺乎。
回光集(佛教文集)說:活了千年的鐵樹很易開花,人的身體一旦失去要恢復就很困難。悟真篇(道教張紫陽作)說:家中堆積的金銀財寶像山岳一般高,再有很多錢可以買得無常(指死亡)來麼?呂祖純陽說,經過幾萬次劫數幾千次轉生得到做了個人,要知道這是前世所種下的善因,快快覺悟罷,跳出迷失的方向,不要再去繼續忍受六道輪迴(六道,佛家語,謂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此六處為眾生輪迴的道路)轉生投胎的辛苦了。張紫陽道人又說:不要教燭光(指生命)被風吹滅,死後打入地獄遭受輪迴也不要埋怨上天。對上面這些話,再三反復的想想,能夠不拍掌憬悟跳起來叫好嗎?
夫人欲免輪迴,而不墮於世網者,莫若明白修煉,纔為升天之靈梯,超凡之捷徑也。其道至簡至易,無如人不能守一專誠,立躋聖域。奈何世之修真者,志道而不專精,專精而不勤久,是以學者眾而成者寡也。僅聞道勤而不行,道安能成?所謂辛苦二三年,快活千萬劫,何不味之思之。蓋天有時而傾,地有時而陷,山有時而摧,海有時而竭。惟道成之後,乘飛龍,駕紫霧,翱翔天外,逍遙太虛,數不得而限之,命不得而拘之。真常本體,無有盡時,回顧世間之樂,何樂如是。道德經云:「雖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此余論道篇之所由作也。
一個人要能免除受六道輪迴,而不墜落於世間的羅網中,只有明明白白直截了當的去修煉,方才是可以升天的靈驗梯子,超越凡人的快速途徑。這個方法極簡單極容易,但是很多人不能夠始終如一專心誠意,立即進入仙境。無奈世間修真(同修道)的人,有志於修道,又不能專心精一,專心精一而又不能勤奮持久,因此學道的人很多而成功的人就很少了。只勤於聽講道而不去修道,道怎麼能修成?俗話說辛苦不過兩三年,時間很短,快活卻可歷千萬個劫數,時間很長,對這話為什麼不去體味不去思量。天有一天會塌下,地有一天會陷落,山有一天會崩倒,海有一天會乾涸;只有修道成功以後,乘了飛升的龍,駕著紫色雲霞,在天外遨遊飛翔,在太虛中逍遙自在,定數不能再限止他,命運不能再拘束他。真實常住的本體,再沒有窮盡的時間,回頭再看人世間的快樂,有什麼能有這麼快樂呢!老子道德經上說:「雖然有合拱(兩手四個手指合抱般)大的璧(圓形的玉)再派來駟馬(四匹馬拉的車子)迎接聘請你(即俗語所謂重金禮聘請你去做高官),還不如坐下來跪著好好研究進入這個道。這是我要寫這論道篇的原因呀!
以上七篇,純係根據易理、大學、中庸之道,勉人立身明道之哲理,內聖外王之寶筏。俾世人深知菩薩之言,並非迷信,望吾子妥為保存。但處此世道顛危,人欲橫流之際,如不能傳世,當可傳家,切記之。
以上七篇(指本書立志、涵養、省察、致知、力行、性命、論道)所講的,完全是根據易經、大學、中庸三書的道理,勉勵人們立身明道的哲學理念,是內聖外王(內備聖人的道德外具王者的仁政)的寶貴渡人竹排,藉此使世上的人能透澈的知道菩薩的話,並不是迷信,希望我的愛子妥當的保存好。但身在這樣的世間,這樣的時代,一切行動顛倒危險,每人為了物質欲望不正常而暢所欲為,如果不能夠在社會上廣泛流傳,應該可以放在家裏一代代子子孫孫的傳下去,迫切的希望你好好的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