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字真言故事集─談慈
湯賢萱 1991-12-25 11:35
「慈」就是仁愛,通常是指長輩對晚輩的愛,如父母照顧子女、疼愛子女稱之為「慈父」、「慈母」。佛陀救世濟人,稱之為「佛慈」。佛教講「慈悲」,那是悲天憫人的情懷。慈是愛,悲是憐憫、同情。不忍眾生受苦受難,捨棄榮華富貴,為拯救世人不辭勞苦的付出愛心,便是「大慈悲」。
是惻隱之心 也是不忍人之心
「仁慈」是惻隱之心,不忍人之心,是儒家的中心思想。孔子說:「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這是「仁慈」:能濟弱扶傾,也是「仁慈」。看到別人哭,我也跟著哭,看到別人笑,我也跟著笑,傷在他身上,痛在我心裏,像這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就是仁慈的高度表現。
佛家說:「無緣大慈」,是指毫無條件的人間大愛,他雖與我非親非故,但對待他,一如自己的至親好友,只要他快樂,自己就沒煩惱,這就是最大最清淨的愛。
「慈」是善念的開端,念是念頭、動心。任何事情均有好壞之分、善惡之別,但是念頭却不分善惡,如果念頭是純淨的則是善念,念頭是邪惡的則是惡念,善念惡念只在一念之間,因此我們應在起心動念之時,及時抑止惡念而存留善念,甚至進一步能摒棄惡念,發揚善念。
慈悲為懷
解除民間疾苦 渡化無邊眾生
一個心地仁慈善良的人,他必定時時心存善念,他的臉上煥發著神采,他和氣待人;他平日樂善好施,當他看到別人有危難之時,必能拔刀相助;當他看到有人快溺死了,必會奮不顧身的跳下水去救他。道教之祖老子說:「慈故能勇」,是告訴我們當一個人愛心深厚之時,便會激起無比的勇氣,為他人服務、奉獻,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所以說「慈」就是善念的起源。
古今中外的聖賢及宗教家,莫不慈善為懷,以解除民間疾苦,渡化無邊眾生為己任。如佛教的釋迦牟尼佛,博施濟眾,以慈為正念,稱「慈、悲、喜、捨」四者為四無量,具有不同凡響的力量。又如回教教主穆罕默德,他在可蘭經中提及:「當善待父母、近親、孤兒、貧人、近鄰、遠鄰、旅伴、旅客、右手所轄的(指奴僕)、牲畜。」這就是仁慈的主要旨趣。另外耶穌也以博愛的精神救世救人。
帝教的師爺爺,他以九十一歲的高齡,仍然不眠不休,憂國憂民,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念,他諄諄教誨我們,修行的目的,不是自私私了而是在救世渡人。他帶領我們祈禱誦誥,以「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的精神,發揮正氣力量,不僅化解了全世界無數浩劫,更為達成兩岸和平統一而努力,因此他是人間最偉大的導師,也是一個大慈大悲的人。
「花蓮慈濟功德會」創辦人證嚴法師,她發動捐款,結合社會各界善心人士,長期救貧濟弱,而她本身却安貧樂道,製蠟燭、縫嬰兒鞋等,維持起碼的生活。她以慈善基金開辦慈濟醫院,慈濟護專,還要辦慈濟大學,不知嘉惠了多少貧民、病患,他的善行,值得我們學習,也讓我們敬佩。
目前政局動盪不安,民進黨居然將所謂「台獨條款」納入黨綱,這是魯莽而不負責任的做法,完全罔顧國家的安全、社會的安定、令人痛心不已。這些人假借民主之名,動輒聚眾遊行,示威抗議,另有一小撮盲從分子也在一旁搖旗吶喊,社會風氣敗壞,人心險惡已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歸根究底,這都是個人慾望太強,彼此不能以慈相待的緣故。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凡是帝教的同奮們,更應發揮「捨我其誰」的大無畏精神,加緊誦誥、加強奮鬥,化除社會上兇狠好鬥的暴戾之氣,而達致安寧祥和的境地。
要使愛的種子在心中發芽滋長
各位小同奮們!師爺爺說,他還要帶領我們廿年,師爺爺他慈悲為懷,正直善良,更有無比的勇氣,但我們怎麼忍心看到師爺爺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事事操心呢?我們應替他老人家分憂解勞才對:因此希望大家,時時以「慈」為念,並早晚懺悔反省,使仁慈愛心的種子,在心中發芽滋長,並表現在行為上,行善佈施,尊老敬賢,幫助別人,由一己的慈善而影響周圍的親戚朋友,再推而廣之,擴充至全世界、全人類。人人慈悲善良,積功累德,那麼人我之間就沒有隔閡、猜忌,大家和睦相處,以誠相待,則暴戾凶鋒消除,災劫也就從此消滅,天下也就太平了。
故事舉例(一)
美國總統林肯
解放了黑奴 犧牲了生命
「喂!你們不可以欺負小烏龜,虐待動物是不對的。」林肯氣喘噓噓的從遠處奔跑過來,大聲的喊著。
只見兩個小朋友正把燒紅的泥土放在烏龜的硬殼上,然後在一旁笑著、叫著,得意極了。
仁慈的林肯看了,好不忍心,立刻跑上前去把烏龜背上的泥土撥開,並斥喝他們道:「你們這樣做太不應該了,我們要愛護小動物才對!」
林肯從小就具有強烈的同情心與正義感,因此,當他目睹這件殘忍的事情以後,久久不能釋懷。後來,他還寫了一篇「懇求大家對動物仁慈」為題的文章來表達他的心聲。
林肯小時候家境窮困,求學的路途阻礙重重,他的知識、學問大都是自修得來,在他努力充實自己的過程當中,「聖經」以及「伊索寓言」兩本書,使他領悟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促使他興起行善助人的理想。
當時,美國正大力開墾南方,由於廣大的農地缺乏耕種的人手,於是就有人從國外運來大批的黑人,由地主們買去當奴隸。
這些可憐的黑人,每天從早到晚辛苦的工作,吃不飽,穿不暖,一旦犯錯就會遭到鞭打,還像貨物一般隨時可能被主人轉賣,活得毫無尊嚴。
有一次,林肯和朋友經過新奧爾良的一個黑奴拍賣市場,他看見一對母女,腳上綁著鐵鍊,站在台上任由商人叫賣,心裏難過萬分。當黑人母親拜託主人一起買下她們母女,不要讓他們骨肉分離時,她的主人卻毫不留情的給了她一巴掌,嘴裏還罵個不停。極富同情心的林肯,目睹這悲慘的情景,心中留下了永難磨滅的印象。他發誓只要有機會,一定要禁止這種不人道的行為繼續下去。
有一天,一位拓荒者駕著馬車,停在林肯開設的商店門口,林肯看見馬匹背上,拖著沈重的貨物,顯得相當疲憊,就立刻買下一桶貨物,以減輕馬匹的負擔。
想不到,當他打開這桶貨物一看,竟發現裏面全是有關法律的書,林肯欣喜若狂就仔細研讀,當他精通法律知識後就開業當律師。他在當律師期間,經常為一些受到冤屈的人辯護,而勝訴後,往往因同情貧窮的顧客而拒收費用。林肯不僅關心周圍的人,他更關心國家,他發現只有參與政治,才能為更多的人做事,也才能解決「黑奴」的問題,因此他曾多次參加議員選舉,為黑人爭自由、爭平等而努力。
當時南北方人民,因為黑奴問題而互相仇視,北方主張解放黑奴,南方不肯,大小紛爭和暴亂不斷在各地發生,國家面臨分裂的局面,林肯堅信,只有徹底解除黑奴制度,國家才有和平統一的希望。
西元一八六0年,林肯受到北方人民的全力擁戴,當選第十六任總統,南方人見林肯當了總統,立刻宣佈獨立,同時進攻北方的城堡,南北戰爭終於爆發了。
林肯當選總統之後,日夜憂國憂民,為全國的統一而煩心。他曾任命麥克利南當北方統帥,由於麥克利南的猶豫不決,耽誤了許多進攻的機會。林肯曾登門拜訪,想和他商量國事,但是麥克利南卻對林肯不加理睬,獨自上樓休息,林肯為了顧全大局,原諒了他這種不禮貌的行為。米德擔任統帥時,因為膽怯,違抗命令不進攻,以致讓南方的李將軍逃跑了,林肯當時非常生氣,但是他又想:「如果我是米德,也許會處理得更糟。」結果又原諒了他。
林肯第二次當選總統時,心中只期盼國家不再分裂,也許他的誠心,感動了 上帝吧!北軍在新任統帥格蘭將軍的指揮下,終於獲得最後的勝利。南軍投降了,而黑奴也得以解放。不幸的是,他剛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就被人暗殺了。
各位小明友!林肯一生都在為他人服務,為解決世間種種不公平而努力,他不僅仁慈善良,更有恢宏的氣度,能夠原諒別人的過錯。他為了解決黑奴問題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他那悲天憫人的胸懷和光輝的成就,永遠長存於世人的心中。
故事舉例(二)
護士南丁格爾
提燈的天使 護士的典範
在海的那一邊
她巡視著每一個房間
受傷的士兵們望著她的背影
安享甜美的好夢
她像是聖潔的化身
也像是提著油燈的天使。
──詩人朗費羅
在一百多年以前,有一位出身富家的英國少女,名叫南丁格爾,她從小就有慈愛的心腸,喜歡關心別人,替他人服務。
她常常想:「家裏什麼都不缺,為什麼我還會不快樂呢?」「我們人活著是為了什麼?生命的目的與價值在那裏?」一連串的疑問,在她腦中盤旋著。
「哦,對了!我要當護士,我要去照料那些可憐的病患,讓他們能夠很快的恢復健康,這才是生命的價值所在啊!」有一天,她終於體認了生命的意義,不是享受榮華富貴而是從事一些有意義的工作,幫助有困難的人。
可是,當她把這個決定告訴父母之後,她父母卻大大的反對,她們認為護士是卑賤的工作,出身高貴的南丁格爾,怎麼可能勝任呢?雖然父母一再的勸說,希望南丁格爾打消念頭,但是父母的阻撓卻影響不了她堅定的意志。
她終於毅然的離開了家鄉,到德國一所她夢寐嚮往的護士學校就讀。當時她興奮的在日記上寫道:「我忽然發現人生到處都充滿著豐富的寶藏。」
西元一八五0年三月,舉世聞名的克里米亞戰爭爆發了,戰爭的起因是俄國企圖侵佔土耳其,而英國又擔心土耳其被佔領後,會失去許多既得的利益,於是就和法國組成聯軍對抗俄國,雙方激戰的結果,雖然聯軍佔了優勢但仍傷亡無數,最可悲的是,傷兵們由於無法獲得妥善的醫療與照顧,平白犧牲了許多寶貴的生命。
這時,南丁格爾剛好學完護理課程,在倫敦醫院工作,當她從報紙上看到這則消息之後,內心焦躁不安。她下定決心,要到戰地醫院,救助可憐的傷兵們。
她日夜奔走,選拔優秀護理人員,籌組看護團,在徵得軍務大臣的同意後,前往克里米亞戰場。
當她們一行人到達戰地醫院後,立即展開各項救援的工作。南丁格爾一面督導護士們,努力改善病患的起居飲食,一面慈祥地安慰鼓勵病重的傷兵,使他們重燃起生命的火花。
南丁格爾雖然整天緊張忙碌,但到了深夜,卻仍提著一盞油燈,到各個病房去巡視,察看病患的情況,她摸摸病人的額頭,替病人蓋毯子。在昏黃的燈光下南丁格爾的身影,彷彿是一位聖潔的天使,而傷兵們就在她細心的照料之下,一個個恢復了健康。「提燈天使」的稱呼,就是病患們感激之餘,送給她的讚語。
醫院裏的情況,日漸改善,可是南丁格爾卻不幸染患了可怕的「克里米亞熱病」,她和病魔搏鬥了五個月之後,竟然奇蹟似地康復了。她的親朋好友都勸告南丁格爾,暫時先回國,休養一段時間再說,但她卻堅決的表示,除非醫院裏已經沒有傷兵需要照顧,否則她絕不離開那裏。
南丁格爾實踐了她的諾言,在她病好之後,仍然付出無比的耐心與愛心,日夜照顧病患,直到克里米亞戰事結束,最後一名傷兵被送走為止。
各位小朋友!「提燈天使」南丁格爾畢生貢獻心力,為病患服務,無怨無悔,她救世濟人的慈悲心腸,不僅為後代的醫院護士樹立了良好的典範,更嬴得了「現代護士之母」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