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字真言故事集─談節

廿字真言故事集─談節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97期 » 廿字真言故事集─談節

湯賢萱  1992-02-25 11:50

  一個人有氣節就好比竹子有節一般,竹子有節所以能直立不倒,經冬不凋;人有節所以能堅毅剛直,忠貞不貳。自古以來,所有忠臣義士,孝子烈婦(守貞節之婦女)莫不是具有高尚的節操,他們即使處在最艱困危急的惡劣環境之下,仍能充分表現出不屈不撓的凜然氣概。可見「節」是天地正氣的結晶。

  見利不忘其義  見死不更其守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而事與事之情況也大相逕庭,所以必需因事而制宜,因人而制宜,不守禮固然不好,然禮太多而不守中節亦不可,若能恰如其分不踰矩即稱,之為「禮節」。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克己者,就是節。做一件事,事先能詳細計畫,並在預定時間內完成,事後檢討得失,評估功過,不操之過急,亦不延誤廢弛此不慌不忙,不緩不急,不亢不卑的程序都是「節」。簡單的說,「節」就是適當的限制如「節制」。節省而不浪費叫「節約」。堅貞的操守叫做「貞節」。具有堅定的志氣就叫做「節操」、「氣節」。

  宋朝文學家歐陽修先生說:「所謂名節之士,就是能夠知廉恥,修禮讓。不貪取非分之財;不隨波逐流;見利而不忘其義;見死而不更其守。」給「節」字做了最好的詮釋。

  不遇疾風無以知勁草
  不逢亂世無以識英雄

  文天祥說:「時窮節乃見」人之節與不節,在太平盛世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在危難窮逼的亂世裏,卻益發能顯現英雄烈士的高風亮節。所謂「不遇疾風,無以知勁草;不逢亂世,無以識英雄。」唯有在疾風與亂世之下,方可凸顯「勁草」與「忠臣」的不同凡響。而橫逆之來,也正是志士仁人為正義慷慨犧牲,表現忠貞不貳的適當時機。如宋末文天祥他憑著忠君報國的金石志節,不受元世祖之富貴利誘,寧死不降,甚至寫下了傳誦千古的正氣歌,以表明心志。又如安史之亂,張巡、許遠的死守睢陽;明末史可法、黃道周的殉國,歷史上像這種可歌可泣,亂世忠貞的壯烈史實,不勝枚舉。他們能死守善道,處濁世而嚴正不苟,猶如白蓮出污泥而不染,這些人物都是表現大節精神的亂世忠臣。

  齊景公曾問政於孔子,孔子答道:「政在節財。」景公非常激賞孔子的卓見,想把尼谿田賞封給他,孔子卻沒有接受,他對弟子們說:「無功不受祿,我雖曾提供一些治國的主張,但景公並沒有付諸實現,所以我沒有理由接受封賞。」孔子雖不富有,但卻很有骨氣,不輕易接受他人的餽贈,由此可看出他的節操了。

  從前有趙文子,外表看起來弱不禁風,性格木訥,拙於口才,但是到了與宋會盟之時,雖遭遇軍隊變亂,他仍談笑自若,神閒氣定,表現出泱泱的君子氣度。晏子雖高不滿六尺,但機智勇敢,在崔慶會盟時,敵人用彎曲的兵器勾他的脖子,他絲毫不畏懼也不逃離。由此可見天下的至剛,成就於天下的至柔。柔的人外表看起來似乎懦弱不堪,,但,「時勢造英雄」,一旦時機來到,九死不能屈服他,千金不能改變他。俗語說:「慷慨捐軀易,從容就義難。」像趙文子、晏子臨大難而不變的氣節,又豈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

  秦始皇暴虐無道,他為了抗拒胡人入侵中原,不惜犧牲了成千上萬老百姓的生命,修築長城。孟姜女的丈夫萬喜良,在新婚之夜,即被捉去修城,後來病死被埋在長城之內;孟姜女不顧千山萬水,萬里尋夫,哭倒長城,最後投江自盡,她的節烈義行是「烈女不嫁二夫」的最佳典範。

  重整世道人心
  先立人之大節

  反觀目前的社會由於經濟快速成長和社會急遽變遷的結果,經濟犯罪、社會暴力、賭博色情等違法脫序現象日趨嚴重,作奸犯科者,比比皆是;傷風敗德之事,時有所聞。舉目滔滔能真正「守節」而不「失節者」,有如鳳毛鱗角。傳統的道德倫理早已盪然無存,整個社會瀰漫著奢靡浮華的風氣,為力挽狂瀾,重整世道人心,唯有儘速從「立節」著手,才能使社會早日步入和諧安寧的境地。

  國父曾說:「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政治之隆污,繫於人心之振靡。」可見社會風氣之好壞,關係著國家之興盛與衰敗。如歷史上的光武中興,就完全得力於人心的振作,設若人人奮發圖強,忠愛國家,敦品勵節,國家那有不能中興的道理呢?

  各位小朋友,你們都是民族的幼苗,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肩負著時代的使命以及未來國家興衰的重責大任。因此,從現在開始,應該窮個人畢生之力,以發揚民族的氣節為職志,並從小節做起,平日謹言慎行,言行舉止中規中矩決不苟且馬虎,以禮義廉恥為立身處世的規範,不隨俗浮沉,更不能同流合污。人人遵守禮節,昭守信義,明辨是非,砥礪氣節,「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禮義,是治人之大法。廉恥,是立人之大節,但願小朋友們謹記在心,並且溶化於日常生活當中,身體力行,久而久之,自然能培育出堅貞不凡的氣節。

  松柏在歲寒而後凋
  君子處濁世而不苟

  孔子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松柏何以歲寒後凋呢?因為樹質堅硬耐寒。君子何以處濁世而嚴正不苟呢?因為他們平日能崇尚禮義,知廉恥,守大節之故。各位小同奮們!你們都是不凡的一群,更應該學習松柏,不畏霜雪的精神;學習聖賢堅貞的氣節,在酷寒的嚴冬,五濁的惡世裏,仍能一本忠貞,意志堅強,傲然挺拔於霜雪之中。

  故事舉例(一)

  持節不屈的蘇武
  身陷匈奴寧死不降
  牧羊北海一十九載

  蘇武字子卿,杜陵人,漢武帝時,他在朝中做郎官(天子的侍從)由於表現優越,武帝命他持節出使匈奴,以便與匈奴敦睦邦交。

  蘇武率領了一百多人前往,準備完成通使任務後立刻回國,不料在回國的前一天,副使張勝卻,暗地裏參與匈奴政變,而被單于(匈奴君主的稱呼)查出,蘇武認為他自己領導無方,有損國家顏面,因而拔劍自殺。或許他命不該絕,竟被匈奴醫生救活了。

  單于知道蘇武寧死不屈的志節後,大為欽佩,就派了一個投降匈奴的漢人衛律勸他投降,在衛律威逼利誘之下,張勝首先投降了,而蘇武非但不投降,還指著衛律的鼻子罵道:「你這個叛國賊,罪大惡極之至,你不思悔過,還想要我跟你同流合污、你不覺慚愧嗎?」衛律見蘇武意志堅定,不為所動,只好狼狽地回去了。

  當單于聽了衛律的報告後,旨武愈發佩服,也更希望能把蘇武收為己用。

  單于試著用各種方法逼他投降,但都徒勞無功。首先把蘇武關在地窖裏,斷絕一切食糧,又把蘇武放逐到北海,給他一群公羊,並對他說:「只要這群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去。」可憐蘇武就在冰天雪地裏,被羈留了十九年之久。他餓了,只能找些野生動植物充飢;皮膚被凍裂了也只有任其潰爛。雖然他歷盡滄桑,身心遭受巨大的痛苦,但是他始終手持節杖,以無比的信心、毅力來克服一切的橫逆。

  蘇武出使匈奴,久未回朝,武帝知道發生變故,先後派遣李廣利、李陵率軍出擊匈奴,但未成功,李陵兵敗而降。

  李陵投降後,單于很器重他,當他知道李陵和蘇武是好朋友,就要李陵到北海勸蘇武歸順。李陵到了北海,兩位老友在異域相見,悲喜交集,李陵對蘇武說:「你知否?朝廷並未好好照顧你的親人,你已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了,單于既然這麼誠心,希望你助他一臂之力,你又何必固執呢!」蘇武回答說:「君臣有如父子子為父死,也沒有任可遺憾!」李陵臨走之前又勸蘇武說:「你已經沒有歸漢的希望了,而且就算為漢守節,死在這裏,也沒有人知道你的一片忠心,請再考慮考慮!」

  想不到蘇武勃然大怒說「我早已下定決心:,以身殉國,請不要強人所難,否則我就死在你面前。」李陵見蘇武大義凜然,只好黯然而返。

  武帝病死,昭帝即位,蘇武知道後,痛哭了好幾天。不久匈奴又和漢朝講和。漢使趁機要求將蘇武放還,單于不肯,詐稱蘇武已死。這件事被蘇武舊屬常惠知道,就偷偷地把蘇武在北海牧羊的事告訴漢使,由於常惠久居胡地,深知匈奴非常迷信,就教漢使一個計謀。第二天漢使去見單于說:「不久前,漢皇在上林射落一隻鴻雁,腳上綁著一封蘇武親筆所寫的信,告訴天子他在北海牧羊,所以漢皇才派我來接他回國,你怎麼可以欺騙漢皇,說他已經死了呢!」

  單于聽了大吃一驚,只好釋放了蘇武。

  各位小朋友!蘇武奉命出使匈奴,雖然歷盡千辛萬苦,仍然不投降,不屈服,一心忠於漢室,在冰天雪地裏苦撐了十九年,他那持節不屈的忠貞志節,永為萬代士民的典範。

  故事舉例(二)

  困守孤城的耿恭
  智勇雙全  死守疏勒
  返玉門關  僅十三騎

  耿恭是漢朝扶風茂陵(今陝西咸陽縣西)人。耿恭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刻苦自勵,奮發向學,深得長輩和朋友的賞識與敬重。

  耿恭因為平定西域有功,受命為校尉後,就率領部屬數百人駐守金蒲城(今新疆綏來縣),展開聯絡友邦的工作,並派通使到烏孫國(今新疆溫宿、伊寧一帶)宣揚漢朝的德威,準備聯合西域諸國,對抗匈奴。

  匈奴當然無法容忍自己被排擠、孤立所以在耿恭到職的第二年,匈奴就舉兵進攻金蒲城,由於兩方實力相差太遠,耿恭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得關起城門,誓死堅守。匈奴兵不斷的猛攻,眼看快撐不下去了,耿恭心生一計命士兵將箭頭抹上毒藥,然後率領精於箭術的士兵登上城樓,大聲向匈奴兵喊道「我們有神箭在此:,如不撤退,中箭者必慘死無疑!」

  匈奴兵不信,仍全力攻城,果然到了晚上,凡是中箭的匈奴兵都因毒發而傷口潰爛,哀號慘死。匈奴兵心裏非常恐懼,以為漢軍真有神箭,就暫寺退兵了。

  耿恭知道匈奴兵不會就此罷休,於是轉移陣地到疏勒城防守,疏勒城外有澗水相隔,匈奴兵一時攻不下來,在僵持一段時間之後,便放棄攻城,而改使一招毒計。他們把澗水阻塞,不讓水流進城內,想逼耿恭出城決戰。

  城中原來就缺糧,現在又缺水,官兵都饑渴難當,所幸耿恭一向愛護士兵,平日以誠相待,因此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仍然亳無怨言,大家團結一心,同甘共苦,只盼望援助軍早點到來。

  耿恭忠貞的氣節令匈奴王敬佩萬分,他知道耿恭已陷入絕境,就派人勸降說:「只要你肯投降就封你為王,一讓你一生享受榮華富貴。」想不到耿恭不但不動心,還把來使綁在城門上,用火燒死,以表示他寧死不屈的決心。匈奴王大怒,攻城更急,耿恭等人憑著堅忍的意志與匈奴兵奮戰到底,因此匈奴兵仍然無法越雷池一步。

  一天深夜,守城的士兵突殊聽到人聲馬嘶,以為匈奴兵又來進攻,急亡召人登城防守,只見大批漢軍來勢洶洶,而匈奴兵早已不見蹤影,撤回北方去了。

  「我是范羌,特來迎接校尉回朝!」城下有人大喊。

  「啊!援軍到了!援軍到了!」大家急忙打開城門迎接。可憐城中的守軍只剩下廿六人,他們個個面黃飢瘦,衣服破爛,當他們隨著援軍回國,沿途因虛弱過度又死了十三人,等到了玉門關時只剩下十三人。

  他們一行人剛抵達京師,城中人潮洶湧,都為了爭睹英雄的風采。司徒鮑昱向皇帝上奏,讚賞耿恭「節過蘇武」。皇帝特封他為騎都尉,以酬謝耿恭的功勞。

  各位小朋友,耿恭在毫無生存希望的情況下,誓死守城,毫不畏縮,殺傷敵人無數,雖然匈奴王曾經以高官厚祿勸降,他仍不為所動,其忠心為國的高超志節,博得了當世人的讚譽與後世人的景仰。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