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初院】王邦雄教授談「走過人生的關卡」

【桃園縣初院】王邦雄教授談「走過人生的關卡」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02期 » 【桃園縣初院】王邦雄教授談「走過人生的關卡」

桃園縣初院 湯賢萱  1992-07-25 10:45

王邦雄教授談少年、中年、老年的處世方法

  桃園初院於六月廿一日邀請中央大學的王邦雄教授,在縣文化中心演藝廳專題演講,講題為「走過人生的關卡」,當天慕名而來的聽眾、將近三百人。王教授以他獨到的見解,獲得了在場聽眾熱烈的掌聲,而正處於關卡的我們也得到了不少的啟示,相信聽過他精闢的演說之後,每一個人更能恰如其分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建立和諧美滿的家庭,從而使社會更祥和更進步。

  王教授指出人生有三大關卡,從少年、中年到老年都必需設法過關,才能逐漸成長、茁壯、開花、結果。否則生命將是一片空白。他強調關卡的通過與否,關鍵人物就是自已。他並引用莊子的話:「道,行之有成。」「物,謂之而然。」來闡釋人生。他認為人人都要「講道」,還要進一步去「行道」,才能「成道」。如此方能體會出生命的價值所在。

  他提醒大家,在人生的三大階段當中,特別要警惕的事項,希望時時謹記在心,日日反省。

  青少年「血氣未定」極易遭受引誘,步入歧途,必須「戒之在色」,他期盼天下的父母多盡一分責任,幫助自己的兒女成長。

  中年人「血氣方剛」,極易為了身分地位,終日汲汲於名利權勢的追求,因此必須「戒之在鬥」。

  老年人「血氣已衰」,既沒青春又沒事業,覺得寂寞、蒼涼又無助,他總想再孤注一擲,擁有一切,因此必須「戒之在得」。

  至於如何幫助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以及中老年人順利過關,王教授更以他的真知灼見下了幾帖良方。

  青少年的關為青春關、情愛關,此時應講「緣分」。「緣」是機會;「分」是指分量。一個人要立志、要讀書,才能成長,而讓他人肯定你,使自己成為有分量的人。「緣分」就是以我的分量來爭取個人表現的機會。當整個社會看到你,你就可以獲得你所想要的一切。少年人血氣未定即要直叩情愛關是很危險的,讀書才有園地,立志才有方向,讓自己在學,在立志中定下心來,才能安全過關。

  中年人的關為事業關、名利關,此階段應廣結「善緣」。「緣」是分工合作,「善」是一起成長。天下事業需競爭,但需公平競爭、良性互動。在競爭中求進步,在穩定中成長,讓人間跟我們一起的人永不後悔,這就是善緣。對社會有貢獻也就過關了。

  老年人把青春、事業放下,就該走向天地,「悠遊人間山水,在人間的田園散步」,此階段要處處「隨緣」,「緣」是山水田園,「隨」是閒散放鬆,與世無爭。因此老年人的關為健康關,悠閒關。「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那是多麼有智慧,多麼空靈的境界!

  王教授還進一步分析老中青三代,各以何種眼光來看世界。他認為少年人用肉眼看世界,儘管清純卻只怕短視、近視眼;中年人用心眼看世界,雖然閉著眼也能看,卻怕勢利眼、小心眼、死心眼,而把世界看小了,把人生看死了。老年人用天眼、佛眼看世界、不會把世界看死、看小,但卻有老花眼,老花眼把世界看模糊些,反而更美更好。

  他最後下結論說,少年人是講道,中年人是行道,老年人是成道。少年英雄靠體力,中年豪傑靠修養,人生到最後比道行,然後道成,道成才過關。道行即功德,所有的功德讓我們一生都活得好,也幫助晚輩們順利過關。

  整個家庭老中青三代要過關,整個國家每一個階層要過關。關在自己、卡也是自己,我們唯有靠自己的修養,盡最大的力量,讓自己以及每一個人跟我們一起過關。少年人要靠「緣分」,中年人要結「善緣」,到老年就要「隨緣」了,天地無限寬廣,不管到任何地方,我們都覺得人生很美好,因為我們都放下了。

  各位同奮!您所面臨的關卡,是否已衝破了呢!但願同奮們順利成長,順利過關。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