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爺爺上華山修道

師爺爺上華山修道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08期 » 師爺爺上華山修道

黃敏思  1993-01-25 12:10

敏思阿姨講故事

師尊注重孩子教育 三兄弟都下山求學

  承雲龍至聖之命上華山修煉,鎮守西北門戶的師爺爺,非常注重孩子們的教育,隨侍上山的弟子郭雄藩、李旭如,師爺爺請他們教導孩子們念書,尊他們如師,而他們也因為身為師爺爺的弟子,所以一直將四位樞機使者視為師弟對待,並未嚴厲督導,孩子們能夠用功念書,完全是師爺爺在後面一方面嚴於督促,一方面要求孩子要「尊師重道」。

  當年在華山維生唸完了四書,已經開始念禮記、詩經,維公、維光只念到論語,主要是胡宗南將軍建議師爺爺:「您可以在山上修道,小孩不能耽誤,應該接受現代學校教育,這個時期很重要,您把您少爺交給我。」當時,胡宗南將軍是希望帶兩個孩子去西安他所辦的中學念書,師爺爺不願麻煩他人,就將維公、維光送到華山口的雲台觀的雲台中學,維剛因為年幼仍留在身邊,維生因擔任天人交通工作的關係雖未下山求學,但在山上的教育從未間斷,也曾在西安插班考上高中二年級,更於隨侍父親遠赴甘肅蘭州闡教時,插班念大學。

維生對孟子研究深 常出問題難倒老師

  年長的維生至今仍深刻記得:「四書以大學、中庸段落分明,前後呼應最好背,論語雖不連貫,但是一段一段很短,容易記也容易背,孟子大都是說理,句子很長,又不分段,有時一口氣要背兩百多字,所以最難背,尤其是萬章、離婁兩篇。」可是他至今,仍然能一開口,就很「溜」的背著:孟子見梁惠王,王曰:「不遠千里而來,必將有利於……?」可見得功夫下得深,收獲最大的仍是自己。

  當年的維生,有時也會忍不住背書的壓力及心中的抗拒,故意在文句中找碴,和老師辯難,例如孟子中有一段「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他曾故意問老師:「近視眼看不清楚,是否可以說眸子眊焉?」郭雄藩想想說:「可以這麼說。」於是維生反問道:「那麼近視眼的人就是心中不正的人喔?」也曾故意問道:「夢子曰:『為政者無罪於巨室。』,那豈不是說不得罪貴族、派閥領袖,那與孟子一書的中心思想不是相違背嗎?」老師總是耐心解釋,或是很有涵養的說:「小孩子不要亂說!」

訪道者都亦狂亦俠 對四兄弟亦師亦友

  華山時期旁聽師爺爺的弟子們或訪道者的討論,對他們兄弟言也是一種教育與學習,對這些亦師亦友,亦狂亦俠的「大朋友」,他們至今懷念、感謝!

  聽鬫英侯,李旭如,談明末清初,矢志反清復明的大儒:顧炎武、朱舜水,聽他們談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他們小小的心靈開啟了知識上的另一種境界。

  參與校修教義「新境界」的黃震遐,帶領著維生先生接受現代教育,開出了長長的書單,也叫他看中外小說,如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也買了許多小說送給他看,叫他在作家寫實的筆觸下去感受大時代的動脈及其中的思想,因而轉變了師爺爺不准孩子看閒書——小說的觀念。

維生閱讀中外小說 吊嗓唱戲

  邢式武講水滸傳、七俠五義、施公案等給他們聽,教他們游泳,也開發了他們的平劇的天地,各位如果能有機會請問李家四位樞機使者,為什麼當年物資缺乏,他們卻個個長得南人北相,他們一定會告訴你:「那是因為華山八年,最大的娛樂,就是爬山、砍柴。」若問他們為啥個個中氣足、嗓門大,他們一定會說:「那是當年跟邢式武在山上喊嗓、練平劇有關。」我倒認為有大部分得自師爺爺的真傳,各位想法如何?

練習輕功操演竹劍 好玩遊戲成分居多

  曾經因為潼關鐵橋被日軍炸毀,亟需搶救以便國軍部隊增援而上山求救的王儉,後來皈依師爺爺,在山上沒事的時候,會講蜀山劍俠傳等故事給四個孩子聽,教他們將裝滿砂的袋子ˊ綁在腿上,跳著練輕功,或將木柴劈成一節一節的練降魔棒、練竹劍。

  其實練功是其次,好玩、遊戲的成分居多,雖然他們聽過不少劍仙、俠客神奇的事,可使根據維剛樞機的說法:「父親(師爺爺)」、母親(師奶奶)在他們的眼中,平凡的一如其他的人,父親除了愛國,憂時,訪客不少之外,就是修道,辦道,母親則是操持家務、照顧孩子協助父親推展道務。」

  (待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