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日記

修行日記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58期 » 修行日記

吳光呼  1997-03-25 11:15

  歷經天人修道學院四年的勤修苦煉,光呼終於與光川、敏貞三位同奮一同通過嚴格的「奮鬥初乘」、「平等中乘」無形考評,從今年三月份開始院外實習一年,正式邁向「大同上乘」的第一階段。從這篇修行日記我們可略窺他最近這一年多來的修持心路,對同奮在學道歷程上亦有珍貴的啟發。   ‧編者‧

 

  八十五年 元月十七日 星期四

  毘盧性海

  由每日的服勤工作中,我累積了些許經驗:如果真能靜下心來,專心投入於勞動之中,則無形中經由「無邊的大地」—「生而不有,為而不恃」、「無物不覆,無物不載」這種無私博愛精神的薰陶下,日積月累即能有所「體悟」,今天似乎正是如此;午後結束了服勤的功課之後,走回宿舍,雖然一身汗透,但卻有一種身心舒暢、精神愉悅的感覺,同時似乎進入一種身心平衡調和的「無念」狀態,當下不言不語,順遂其自然發展,這時,眼中所見、耳中所聞似乎跳脫了後天思維意識,而不起絲毫的「分別」,如此這般一直持續到沐浴中,忽然「毗盧性海」四字浮現腦海,剎時,一股悲意隨之擴散開來,頓時失控的悲泣起來。屬於後天的意識猶自似懂非懂地一片茫然,急欲探知究竟,而先天靈覺卻已及時釋出另一股訊息:「心、佛、眾生不二。」悲意也於同時轉為恍然的驚喜。

  這時才想起二年前學院大同堂首次聽到「毘盧性海」這異常陌生也完全不懂的字眼,惟當時以為這是其他門派的學問,也就不欲詳究,沒想到二年後卻能契入其中不求自得,所謂「毘盧性海」即是「心、佛、眾生不二」,經此一悟,這才明白原來在先天的自性之中並無門戶之見啊!

  後記:歷經二個月的自我觀察後,逐漸發覺心性似有所改變,以往專門挑人毛病的心態慢慢修正之中,縱或有不平而起的嗔心也消散得較之以往為快,奇妙的是與人接觸應對,經常「無心無念」,而無話可說但卻有滿腔的感動起伏於心中!

  八十五年 二月九日 星期五

  一條心

  本師世尊生前補述《宇宙應元妙法至寶》於第一講「道在人心」篇中就說:「所以今天也要求同奮在光殿集體誦誥時,採用華山模式誦誥,考驗同奮誦誥的『心』,希望唸到『一條心』、『一心不亂』、『不動心』,這就是帝教的昊天心法。」明白的指出誦誥也是昊天心法的一環,以及採用華山模式誦誥的來由。

  重溫這段師語第一遍時猶不自覺,當再一次的詳讀用心體會,不由得心中一緊,直覺一股強大的震撼,有如暮鼓晨鐘般敲醒了迷昧無知的我,當下含羞帶愧沉思不語,反省自問,每日參與四正時之集體誦誥,迄今已有數年之久,卻未能如師尊所期盼,唸到與全體同奮「一條心」、「一心不亂」的不被外境所牽引而「不動凡心」。越想越是難過,整固心似乎揪結成一團,悔痛交加。時值午刻,輪值敲玄虛鐘,一路靜思反省,步上救劫亭,震耳的鐘聲,聲聲迴盪心田,當場天良發現似的肅立鐘下,腦海中浮現當年救劫亭啟用典禮時,世尊親臨訓勉全體同奮的神情語音,這「鐘聲」、「法語」兩相交織成一片巨大無形的「法網」,兜回了我這顆放逸外馳的心,「欲心」一退「道心」似乎就一進,一消一長之間當場令我似有所悟,「一條心」、「一心不亂」、「不動心」乃是三位一體,與「無念」、「無相」、「無住」互相呼應,有此一覺,妄心立時收斂,從那一刻起生活態度轉趨嚴謹,「無常迅速」、「大事未了」等修行警語又再度拾回,一切顯然又是個新的開始!

  然則吾人在集體誦誥時要秉持什麼樣的態度呢?宇宙監經大天尊已有了明確的訓示:「唱誥的動作很簡單,人人都會,但在集體誦誥中如何使自己的動作、音律和整體劃一調和,則是一門大學門,由此可看出同奮之修持,團體生活就在訓練『去小我,存大我』,摒除自我的差別心,以群體為依歸。」我們能否如師尊所要求的唸誥唸到「一條心」、「一心不亂」、「不動心」,這段聖訓深值吾人三思!

  數年來個人進進退退的學道過程中也累積了些許集體誦誥的經驗,吾人誦誥之時,若能全神貫注,仔細的去聆聽自己的誦誥聲音,所謂「反聞聞自性」以「耳根」內聽己聲,「反觀觀自心」內觀己心是否誠敬專一,隨時去妄存真,保持為天下蒼生之安危祈福這一正念,終必能感動自己,同時又能體會出自己的誥聲與群體的合聲打成一片匯成一股自性洪流,振盪心田,激勵自我,除了法喜充滿之外,也會興起一種與同奮心手相連,休戚與共的情感,我想這正是師尊所冀望的全體同奮皆能一條心的初探。

  八十五年 二月十四日 星期三

  還我本來

  卯刻下坐後,感覺心中似有一物如鯁在喉,卻又搔之不著,吐之不出,令我十分鬱悶難平,直覺地感應似乎有什麼體驗將要出現。當下習慣性地放眼望向周遭的景象,照過去的經驗,大自然中的生命現象,諸如:花、草、樹木、或蟲、蟻、鳥雀大都能觸景生情應機而出,但這回卻寂然不動。直到午刻下坐後這個悶葫蘆又再度出現且有膨大之勢,較卯刻要加重許多,只覺四肢酸軟乏力而又坐立不安,無所適從,忽然靈機一動福至心靈地信步走向朝禮廳,打開電視,正是「包青天」單元劇的結局,只見年紀輕輕的一個紈袴子弟,公堂之上終於天良發現地自承罪狀而引頸伏誅。看了這一幕令我心中一動:「這鍘刀之下是否就斬斷了一切的罪惡,而換取了一個潔淨的靈魂呢?當下似乎有一種情緒醞釀於心,卻又欲破未破的未能及時發作,待回到寢室午休,就在進入似覺不覺、將睡未睡之際,忽而靈光一閃,「還我本來」四個大字由內心深處迸散而岀,剎時無邊的法喜滿佈心胸,繼之卻是掩面悲泣,數十年來歷經塵世污染骯髒的心靈當下就得以體悟「還我本來」無染無著重返「本來無一物」的潔淨,怎不令人情緒沸騰到極點的痛哭一場!

  抖落了一身塵埃的輕鬆自在,快步走進清虛妙境,直奔「無為居」,隔著紗門放眼望去,果然世尊親手所書墨寶「還我本來」正迎面掛在牆上,猶記得當年未裱框之前墨漬未乾地置於逍遙廳的大桌上,雖伸手可及卻自慚形穢地不敢去碰觸,現在卻有截然不同以往的心情,昂首坦然地面對凝望,只覺字字千鈞卻又透出無比的親切,深深地烙印在心版上。懷著無限的感恩之心肅立在「黃庭」前默禱:「師尊!蒙您老人家的接引,由點道、開天門、授五門功課,數年來弟子不斷地體悟您的言教與身教,但今天弟子謹呈上心中的『一張白紙』回報您老人家的再造之恩!」

  八十五年 二月廿八日 星期三

  皇誥三昧

  酉刻集體誦誥,唱得頗能專注而身心順暢,忽覺所唱誦的誥文隨著節拍,每一個字單獨的一一浮現腦海,方方正正如拳頭般大小,而每字的背後卻有一世尊的法像若隱若現,當下先是一楞認為是幻覺,迅起正念覯照,依然持續出現,不容再作分別,悲心已然湧現,含悲帶喜又有些興奮地努力持誦下去,希望不要消失太快,誰知才一動念,磬聲已響,錄音帶戛然而止,雖然是意猶未盡,卻也只能惆悵地暗自回味了……。

  待子刻誦誥時不免著相的聲聲期待世尊能夠再現法相,可想而知是遍遍落空,無奈地試以自我後天的意識貫念,卻完全沒有那種心靈充滿法喜的感受,這「無為」與「有為」之間顯然是有所差別。由這次經驗,讓我對誦誥又有了不同的體會,根據第三期高教班先天一炁啟玄子所傳示之聖訓,論「皇誥三昧」中有段談到:「所謂三昩者,即身、口、意三密結合,不即不離,融合於心爐之中。」讀之或許並不易明白其意,而由個人實踐所得簡言而論應是:「師心、我心與皇誥」三者合一。惟個人也只是誤打誤撞湊巧碰上而已,精純度不足,尚待繼續持誦修證。

  回顧過去的我,物慾薰心,滿身習氣,經過數年來的祈禱誦誥,大大地改變了自己,記得有一回無意間攬鏡自照,仔細端詳,面對一張迥然不同以往的新生臉孔,不由得有些疑惑地自問:「這是我嗎?」感恩之情油然而生,這又豈是當年首次誦誥時不耐地每遍皇誥暗中掐個兩粒唸珠,急欲逃離的心情所能預料得到的?證之世尊生前一再開示:「『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為天下蒼生之安危『祈禱誦誥』結果最先被救的反而是自己。」真是所言無虛,感同身受,而《老子》亦云:「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時空不同,真理卻是亙古不移,謹誌之用以自勉!

  八十五年 三月七日 星期四

  龍遊大海

  午後戶外服勤勞動,將一直培養在花盆內,由種子到發芽、吐葉、茁壯,迄今已長成約有小指粗細一個人高的「波羅蜜」樹苗,移植到馬路邊的土地上,先是挖妥一淺坑種下樹苗再回填泥土,然後澆水,待大功告成之後,帶著輕鬆愉悅的心情一邊拭汗;一邊仔細端詳自己的工作成果,看著這原本侷限在小小的膠盆內不得自由伸展的樹苗,挺立於大地之後,居然展現出一種不同凡響的「架勢」,不由得令我暗自點頭,生出一種放對位置的感覺,並冀望他早日能真正地成長為一株替人「遮蔭」的大樹!

  收工後,沐浴中,原本寧靜無波的心田忽然出現「打岀十八銅人巷」這一念頭,剎時,一股悲喜交集的情緒同步傾洩而出,這種先天的,由「自性」中發出的訊息,有時是控制不住的,待平靜之後,不免尋思追想,記得第三期高教班開訓沒多久,代理首席使者維生樞機前來上課,曾說:「你們要靠自己的本事如少林弟子般要能打出十八銅人巷才得結業。」當時聽得我心驚肉跳,生平最怕考試,可說聞試色變,當下就有退訓的念頭,想不到四年後的今天「打出十八銅人巷」一語竟由本性中流出,而這回卻是:雙手緊緊地握拳作勢,一股信心化成的力量正蓄勢待發……。

  酉刻,集體誦誥時專注之中,忽而從內心深處浮現「龍遊大海」這一念頭,由異常的微細深遠而迅即擴大乃至迴盪整個心胸,斯時,眼中早已充滿淚水,惟後天意識強制壓抑,不令這股悲心氾濫開來,但是這條「龍」的力量實在太大,一而再,再而三的終衝破了「自制」」的防線,忍不住首次在光殿上放聲悲號……。兩聲皇誥之後卻又還我本來的恢復平靜,一切彷彿什麼也沒發生一般。事後有同奮問起:你是被媒壓嗎?絕對不是!那正是「靜參訣」中「心兮猶龍」的證悟啊!只是為什麼會如此「悲壯」,我也弄不明白!

  記得修道學院一年級時蒙世尊召見,在結束談話之前,忽而要我抄一遍「靜參訣」,還特別指示,抄好之後如果他老人家回清虛妙境打坐,就放在院長室的辦公桌上。當時不懂甚至有些不敬的推想,難道師尊忘了這訣?還是要從我的字體中了解我的心態?當下不敢怠慢,一字一字工整的抄寫了數遍,直到自認滿意為止,今天方得以明白,師尊不過是要我好好修證而已,而這也正是他老人家對每位同奮的期望啊!

  如今我不過只走到「心兮猶龍」而已,猶有「一點靈犀,高達太空」尙待努力去實證!

  八十五年 三月十九日 星期二

  又見青山

  午刻誦誥完畢,才一走出光殿,就因同奮的一句話而大起嗔心!當下疾言厲色一陣情緒反彈,事後不免深切反省,我是不是有雙重性格?為什麼有時候可以很仁慈地連一隻螞蟻都不忍傷害,也能很有耐心地與人應對聆聽對方;而有時候卻也因他人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就會當場大動「無明」,然後就是一連串的追悔,陣陣的每意之中經常摻雜著懊惱、挫折、失望等諸多情緒,而這一次的感受尤其強烈,專修了七年,竟然經不起一試,真令人沮喪!但是仔細的追究,這才發現,我的「傲慢心」早已隨著「道心」不知不覺的在滋長蔓延而不自知,回想起近日,言行之中時時流露出輕視、不尊重,甚且以下犯上等貢高我慢之情事而不知自省,追想至此不禁有些皇恐,煉心的功夫竟然如此地膚淺,未來又將如何去應世?而一面卻又有些慶幸,今日能藉由此一刺激而及時的糾正自己,就在這悔過之中謙卑之心重現,那種「戰兢履淵」小心翼翼的感覺又回到心中,「道心」似乎又如如不動地穩坐靈台之上。難怪世尊生前一再告誡我們:「五門功課中,反省懺悔最為重要!」當謹記在心,奉為圭臬。

  而這種「雙重性格」可以由《教義新境界》找到解答,且看《教義新境界》第四章生命之究竟,第二節人生之性質—甲、人身之感官:「人身之中具有兩種基本要素,一為電子,一為和子,此二種質素相互影響,和子固能支配電子;然電子亦能影響和子。和子為『靈』,電子為『肉』,和子與電子間之鬥爭永無已時,即所謂靈肉之衝突是也。」由是之故,表現在我的言行舉止就有仁慈、和善與嗔恨、凶暴等相互矛盾對立的個性,以致常分不清「我是誰?」「誰是我?」而自認為有異於常人的「雙重性格」了。

  長久以來,個人一直以為電子體乃負面的、是障道的、是心頭大患,對其所發出之貪、嗔、慾望、妄念邪思,一概採行高壓抑制去之而後快,但今天思潮迭起,靈感不絕,又再請出《天人大同真經》找出印象中的一段:「帝師曰。慾者即心。而人在生。焉有無慾。即進為爾我者。亦有慾爾。幼者慾辨。少者慾色。壯者慾貨。老者慾利。聖者慾治。神者慾明。爾我之者。慾更無窮。而更無絕。焉得曰無哉。」「教主曰。是我曰潔。非敢曰絕。以形以思。皆有所思。無得以絕。以潔其不正。以減其不名。是故心清務慾潔。氣清務心潔。繩準其慾。規方其心。長存其輕清之氣。昇鴻於天。一生一祥。芸生凝祥。維於四極。繼於宇宙。無志之氣不生。劫亂焉萌。是斯者。可云清寧。可進大同。」

  再次恭讀這段經文仔細體會天人教主、崇仁大帝兩位仙佛的答辯對話,不禁有些慚愧,記得代理首席使者維生樞機在課堂上講解時,個人並不以為然,認為「慾」不絕何以入道?但今天必須承認錯誤,並且對「人身難得」、「借假修真」又有一番新的認識,試想若無這一「假我」的精、氣、神,如何來修煉出「真我」?成就自己的道業?豈可自囿於「吾之大患,患吾有身」、「一具臭皮囊」之說而視此肉身為心頭大患洪水猛獸,反而更應該好好的愛惜此身才對啊!孔子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至今才有深切的了解。

  而經文中早已指出「靈與肉」亦即「心與物」之間的矛盾對立應以「潔」來處理,代理首席使者維生樞機在《教訊》第五十七期中已有提示:「潔」的行為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義之財不取,非分行為不做。當下心領神會,茅塞頓開,明白修道者必先肯定自我,認清「心」、「物」並存的這一事實,再取得相互間的統一調和,最後才能進入世尊所說:「無所謂心,無所謂物」、「物質精神一爐融」之境。

  有此一悟,當下也解開了入門以來就懸疑於心中的問題:「修道到底要不要讀書?」令我了解「行入」也須有「理入」的配合,相輔相成,不可失之偏頗,這一觀念的轉變,在修行上又有了新的轉折,就在隔天的午刻誦誥時,忽然靈光一閃「又見青山」四字浮現腦海,立覺觸電般全身發麻,隨即一股暖流遍佈周身的同時,早已悲心大起,惟這種先天靈覺釋出的「禪機」一時之間令後天意識猶摸不著頭緒而有短暫的茫然,但就在間不容緩的瞬間:「老老實實做人,規規矩矩做事!」這句師語及時的浮現給出了答案!

  走在這條修道的路上,尋尋覓覓苦苦追求了七年之後的今天,所證得的卻是最基礎最平凡的為人處世之道!記得世尊生前課堂上,不止一次的提到這句話,也許太過平凡總是如耳邊風般過而不留,但是今天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這正是 上帝的宇宙大道啊!「老老實實做人,規規矩矩做事」、「一生一祥。芸生凝祥。維於四極。繼於宇宙。無志之氣不生。劫亂焉萌。是斯者。可芸清寧。可進大同。」願與諸同奮共勉!

  八十六年 二月十五日 星期六

  生命的意義

  卯刻,寒氣逼人,窗外黑暗中曙光微現,數隻早起的鳥兒卻已活躍於松林中,但聞呼哨聲此起彼落,忽遠忽近又忽左忽右地相互唱和,真是樂也融融。而關場內正在靜坐中的我似乎也感染到這股活潑愉悅的氣氛,正所謂:「曙色曉露聞道歌」的寫照啊!影響所及,令我雜念漸消也有些不俗了。漸漸地原本遷流不止的「念流」由急而緩而止,間或有些游思隨起隨滅地一閃而過,也不予理會,最後無聲無息,自自然然地進入一個無思無念,無邊無際的空靈狀態中。

  「心息相依」、「心依息止」、與本師世尊所示「心息相配」、「一靈常照」當下就有一種相應的感覺,我想這應該就是身、心丶靈三者合一的狀態吧!時空似已靜止,似剎那,又似永恆,就在這時腦海中浮現了一串平日不懂的抽象語:「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無住生心」……。當下靈光一閃,一聲輕呼,我懂了!

  —「剎那即是永恆」又是有所悟後的悲喜交集,法喜充滿整個心胸……。。下坐後,隱約之間,感覺到自己不知不覺中已探觸到了攸關生死的大問:「生命的意義何在?」只要是一思及「生命的意義」這個命題時,就「心有戚戚焉,彷彿是碰觸到內心深處的隱衷,卻又理不出個頭緒,而無從釋疑,直到本師世尊於無形中降下個人的考評才令我似有所得,茲將本師世尊的開示恭錄於后,分享大家。

  《首任首席使者降示於丙子年十月廿四曰聖訓摘錄》

光呼:「剎那即永恆」是否為生命的最高表現呢?

  所謂:「萬物皆有生意」。

  從精神層面言,宇宙萬物包羅一切生機與生命現象。

  不論高等生命的人類,或一粒砂石的微小生機,不都是蘊涵著宇宙真理「不生、不滅」的示相?

  試想:「萬物皆有生意」與「剎那即永恆」之間的關係為何?

  一介凡夫要如何才能把握當下的剎那,轉念成就?一切都是相由心生啊!

 

  再次抄錄並仔細體會這篇師訓,似乎又領悟到新的內涵,而更進一層的卻感受彷彿是世尊當面,一如生前般字字珠璣而又苦口婆心詳盡地為弟子詮釋解惑,感恩、追思之情油然而生,不由得擲筆掩面,放任那激動的情緒適度地宣洩吧!

  然則,「生命的意義何在?」《教義新境界》第九章新生論即指岀—所謂「永生」即係積極地為全宇宙人類之生而生。此即提示吾人實踐「生命最高表現」之奮鬥方向。

  證之本師世尊生前與歸證後的身教、言教、心教與所降聖訓,當下心領神會。吾人在生之時,即要能善自把握這有限的肉體生命積極地參與奮鬥救劫的行列,正己化人,自渡渡人,而死之後更是要為救劫、為整個人類的福祉而努力,這才是「精神不死」、「不生不滅」、「以宇宙為家」的真諦!難怪本師世尊要再三強調,凡修習「昊天心法」者就要在「祈禱誦誥」與「弘教救劫」兩大目標中去圓滿。原來是有其深切的意義,那正是吾輩同奮邁向「永生」的唯一之路!願共勉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