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向德蕾莎修女學習堅忍不拔的精神
1997-11-25 11:45
德蕾莎修女滿臉的皺紋,刻劃出世界上最安詳的神色,微駝的背像是負載著世界的苦難,她像母親一樣包紮癩病人,由垃圾堆抱過棄嬰,握過死者的手,窮人與流浪者在她身上找到了愛與尊嚴。
在這世紀末葉,由於無神思想的迷失,反而促成了宗教間拋棄了一己之私見,而成為水乳交融、合作觀摩的宗教大結合。
一生施捨大愛 修得自在而去
對於天主教社會工作實踐者德蕾莎修女的一生施捨大愛,令人由衷地敬佩與景仰。她在進入垂老之年仍不忘奉獻她的仁慈,其願已了,世緣已盡,於一九九七年九月五日逝世於印度加爾各答,享壽八十七歲。除了印度為她舉行國葬之禮外,並在六日下半旗一天為她致哀。她本出生於東歐的阿爾巴尼亞,該國政府六日也宣佈為她降半旗三日,以表哀悼之意。
據聯合晚報記者葉映紅譯自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訊息稱:「九月五日德蕾莎告訴她身旁的修女,她感覺呼吸困難,在床上躺下後就嚥氣了。」這在我國習俗來說,就是修得好死,死時毫無病痛折磨之苦。一生從事社會福利濟貧療困的工作,心無冤結,只有犧牲奉獻,才修得安詳自在而去。可見一個人在世做人處事,守著人性正義的原則,不但死時沒有痛苦,按天主教的說法,有所榮耀地歸向主懷。
我們從她生前一段大愛生活來看,她一心一意只顧到為貧困的人服務,她是從尊敬窮人做起,可見她必須放下身段,而要有大我無私的精神,再加以堅忍不拔的毅力、愛心、恆心、不動搖心,還得接受許多質疑、誹謗等考驗,可知獲得「聖人」的榮封(天主教宗已考慮此事),不是那麼簡單的,是要真正在內心有仁慈的愛,平等普施,才能獲得大眾的認同。
接受耶穌召喚 終生服務貧病
她之所以毫無顧慮地從事這樣偉大的社會工作,是她有了對宗教的情操、遵循 上帝的意旨和她一個本具善良的悲心。我們可以摘錄一些她的施捨工作的小節,就可以窺見一斑了。在愛德華.李加利神父著:《德蕾莎修女》一書中說:「德蕾莎修女的生命和事業,起始於一九四六年九月十日,她稱為『神的感召日』。當她正搭乘火車前往大吉嶺時,她聽到耶穌基督召喚她:去為窮人中最貧苦的人服務,以做為服侍祂的方式。」因此她從抵達印度時開始,就往貧民窟中,尋找愛的對象。「直到七0年代末才有正式組織的成立。」「仁愛傳教修女會」早期雛型是不太起眼的。「但在七0年後期發展為二十五個據點,再過一年另一個二十五個據點相繼成立;到一九八六年,她已擁有三百一十五間,做為工作據點的房子。在此同時,修女把重點放在大量增設世界性的組織,國外的工作據點已累計至一百六十九間。」據書中的統計,她們在一百多個國家建立了四百五十間收容所之多。在印度幾乎所有的貧民窟,都有過德蕾莎修女的足跡,國外的貧民地區也都見過她,她不嫌髒、亂、擠,甚至許多貧民病患,她都不嫌棄去抱她,露出關愛的眼神,每天忙裏忙外,都是為了別人著想,她習慣赤腳工作,她永遠穿著那一襲白底藍邊修女服。後來她在印度加爾各答成立了一個叫亨瑞岱的收容所,叫做「垂死之家」,專門收容貧窮垂死病患,在此家安詳、尊嚴地歸去。在梵諦岡也開闢了一個收容瀕臨死亡的窮人收容所,她對於窮人死亡時也備感悲痛,貧窮病人沒有像台灣臨終關懷團隊緩和醫療的優渥,在貧民窟除了設法改善環境及糧食問題,甚至還要負起教育責任。一九八五年,德蕾莎修女又在紐約開闢了第一間收容愛滋病患的收容所,擁有十五張病床,有五位修女在這裏服務病患並做祈禱。第二年又在華盛頓特區建立了第二個愛滋病收容所,它叫做「平安之禮」。
她一生堅持「墮胎」是違反天主教義、人性和倫理道德,她認為胎兒是已形成的生命,性禁忌遊戲常常造成無辜的胎兒,無論各國家的法律是否將「墮胎」由非法到合法,但依天主教十誡的第六誡勿殺而言,是上主不讓人類造下殺生之罪,這點與佛教五戒中不殺生是一樣的,佛教也不准許「墮胎」,那是殺生行為。除此之外,她疼愛所有受貧困的孤兒、痲瘋病患、愛滋病患及垂死病人的真情流露,這樣一生中全心投入了,並摯愛著這項國際性濟助的慈善工作,直到撒手人寰,榮耀歸主為止;幾經心臟病的危機,也從未停止過她的服務貧病的理念。現在由「仁愛傳教修女會」總會長的尼瑪拉修女來接替德蕾莎修女繼續這項上主大愛的工作,是國際間貧困病苦人們的福音。
窮困者垂死前 重拾愛與尊嚴
現在轉載一篇聯合報九月七日記者梁玉芳寫的「垂死之家─窮人流浪者在此找到愛與尊嚴」追思一文中,可較深入了解德蕾莎修女服務工作的小小一角。文中說:
「一九九三年夏天,當台灣訪客踏入德蕾莎修女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垂死之家』,那棟矗立在髒亂街頭的建築物時,突然暗下來的室內光線,讓從亮晃晃陽光中走入的人,彷彿進到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的景象,讓來自台灣的官夫人、作家、社會工作者、媒體記者深吸了一口氣,眼淚不禁奪眶而出。
安靜、昏暗的室內,地上舖著一張張綠色的塑膠布,上面躺著的都是垂死的窮人,一層皮包著一堆骨,骨瘦如柴的四肢卻有著腫脹如鼓的肚皮;清晰可見肋骨在皮下正隨著呼吸一上一下地鼓動。這一個一個都是德蕾莎修女和她所領導的仁愛傳道修女會的修女們從街上『撿』回來的。
生命是再也沒有希望了,但在垂死者生命最後的一刻,『垂死之家』來自各國的義工,不論是歐洲銀行經理、日本醫科大學生,跪在綠布床邊,不戴手套、沒有口罩,握住瘦弱而骯髒的手,輕輕地在愛中與他們告別,希望生命從此無憾。
被社會遺棄的窮人、流浪者,在此有了愛與尊嚴。在沒有任何裝飾的牆上,只寫著『請勿攝影』,德蕾莎修女希望『尊重』成為人間給這些垂死者最後的禮物。利用暑假來此當義工的日本女孩溫柔地托著老人的頭放在自己的腿上,餵他喝下牛奶,這可能已是老人屈指可數的最後餐點了。一位印度老婦己孱弱地無法起身,看見台灣訪客,仍掙扎著雙手合掌,要以印度的禮儀打招呼,德蕾莎修女給她尊嚴,她也要以此待人。
進到修女們居住、祈禱的後院,沒有接待室,小小窗口內的一位小修女說:『德蕾莎修女不在,你們不要再等了。』一旁滿臉渴望的各國觀光客早已等了好幾個小時,我們決定試試運氣。向小修女要德蕾莎仁愛修女會、『垂死之家』的簡介,答案是『沒有』,因為修女所做的事已說明一切。
大概 上帝聽見了來客的禱告,一位矮小、瘦弱的身影由門邊出現。十個腳趾頭各自分開遠遠的,沒有穿鞋的光腳,和窮人站在同樣的土地上,德蕾莎修女一襲白紗鑲著粗藍邊的會服,緩緩地走來。轟地一聲,所有人不由自主地跪下來,陪訪的印度世界展望會工作人員更激動地留下淚來,欣喜地親吻德蕾莎的腳趾頭,即使它們長著老繭,踩在泥地上。
德蕾莎滿臉的皺紋卻刻畫出世界上最安詳的神色,微駝的背像是負載著世界上的苦難。她像母親一般扶起每一個人,用曾經包紮過癩病人、由垃圾堆抱起棄嬰、握過死者的手,為每一位訪客遞上一塊粗糙製工的聖母像。
德蕾莎只是一心一意為窮人、垂死者服務,卻為人類走出一條簡單的愛的『德蕾莎道路。』」
天主教傳福音 與社福關聯大
從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頗為重視德蕾莎修女為天主奉獻一生作為的肯定與支持來看,德蕾莎修女已成為全世界人尊敬的神職之一,她之所以能彰顯大愛於人間,就是內心的靈修,加以為貧苦人類的使命感。顯然易見地她的內在真美已將大愛種子播撒在人間,因由社會福利工作的影響所及,藉此之途,接受天主教洗禮者為數甚眾。天主教福音的開展與社會工作頗有很大的關連之處。
據筆者所知,天主教的社會福利工作,深入民間基層,走向「黑色」、「黃色」的角落,如善牧修女會所做,關心青少年犯罪及累犯的輔導,更關注吸毒及雛妓的關愛工作。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美滿家庭服務中心的個別協談中不只是婚前輔導,連婚姻與家庭的輔導都列為服務項目,因為天主教徒不准許離婚的,甚至自然調節生育法及拉梅茲生產呼吸法,也在教導之內。另外如華明心理輔導中心的「自我整合團體」「同理心訓練班」「完形成長團體營」「家庭重塑團體」「知能實務訓練團體」「音樂治療工作坊」「自我肯定訓練團體」等,也是成效斐然。我們曾在修女會所辦的八里天主教安老院中,親眼看到的是那些修女為他們那些老人帶動遊樂、帶動祈禱,甚至修女們為他們沐浴、為她們復健,她們的神職是受人尊敬的,但她們為了服務老人時,可以放下身段,而不顧一切身分去做些不起眼的卑微工作,其實在她們來講,就是大愛的表現,認為本分而理所當然的工作。也曾到過屏東潮州的孝愛仁愛之家,見到黃碧霞修女所主持的大家庭,也是被台灣省政府評為列入(教會)所辦的最優良的老人社會福利的安養中心。
根據粗略統計,台灣天主教的社福工作計有「家庭服務」八個、「婦女服務」五個、「兒童服務」七個、「老人服務」八個、「智障服務」十七項、「肢體服務」六個、「聽障服務」一個、「視障服務」二個、「觀護服務」二個、「原住民服務」四個、「勞工服務」十一個、「心理輔導」四個、「醫療服務」四個、「綜合服務」八個,「全人發展服務」一個。以上共計八十八個不同性質的社會福利服務團體,在所做的全民福利事業是值得稱許的。我們也常想,佛教的社會福利關懷眾生的工作,至少落後天主教的社福工作一百年以上之距。現在佛教界也辦有盲人、老人、青少年、智障、聽障等福利工作,但仍嫌不足。另如濟貧助困、環境保護、心理諮商、醫療照護,雖然略有績效,慈愛未能廣博,仍待努力。我們應向德蕾莎修女對社會福利工作的犧牲奉獻,以及學習她堅忍不拔的精神,藉以提昇我們在社會福利工作的品質和分量,這樣關懷社會,關愛眾生,才能傳播佛陀的三法印和緣起法,令一切眾生彰顯佛性,歸向佛陀覺悟的光明之路。
(轉載自「慈雲」雜誌第二五五期)
不管怎樣,總是要……
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
不管怎樣,總是愛他們;
如果你做善事,人們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
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後,身邊盡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敵人,
不管怎樣,總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遺忘,
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誠實與坦率使你易受攻擊,
不管怎樣,總是要誠實與坦率;
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於一旦,
不管怎樣,總是要建設;
人們確實需要幫助,然而如果你幫
助他們,卻可能遭到攻擊,
不管怎樣,總是要幫助;
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
你可能會被踢掉牙齒,
不管怎樣,總是要將你所擁有
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
(錄自加爾各答兒童之家 希舒.巴滿 牆上的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