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奮鬥心路/屬於我的—天人合一

我的奮鬥心路/屬於我的—天人合一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03.204期 » 我的奮鬥心路/屬於我的—天人合一

台北縣初院/洪靜雯  2001-01-01 12:15

〈帝教20紀錄片〉徵文優選 作品賞析

「頓」,是一種完全獨特的個體感受,
在自自然然的狀態中,
一剎那間,當下,所有,一切寂滅,
這種「頓時的空白」,
似乎可以超越一切物我、人己的界限,凝成永恆的存在。
對我而言,真正的靜坐,就在這當下。

  很喜歡天帝教的靜坐。沒有複雜的方法,沒有難以理解的觀念,靜坐,就是靜靜的坐,一切放下,一切不想,放鬆,自然,無為。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幾乎就可以囊括天帝教的靜坐要訣,但我認為這就是它有別於其它靜坐法門的最大特色,也是最殊勝的地方。

  記得九年前第一次接觸天帝教,便是為了學習靜坐而來。天帝教的五門功課中,「靜坐」只是其一,但很慚愧的,這九年來,較有一些小小心得的,大概就屬靜坐而已。這些所謂的「心得」,對許多人來說,可能只是班門弄斧罷了,而我想寫下它,並不是認為自己的靜坐功夫很好,或許因為它是我信仰的因緣,也或許—它真的改變了我的生命,為我打開了好寬闊的一扇窗,引我看到了生命的藍天。

  那一年,正是師大快畢業的時候,將成為實習老師的我,似乎應該揚帆待發,但我到天極行宮參加宗哲營,想追尋的,卻是一堆疑惑的解答。二十歲以前,拼命的念書,不斷的考試,典型的升學主義機器,活在追求成績的理想中。畢了業,拿起筆勾勒一下生涯規劃:「唸書—工作—結婚—生子……」,然後?老死嗎?突然不知,生命的重心在哪裡。

  最大的疑惑是無常。想起有一次過年,全家人高高興興地團聚,那是我最感幸福的時刻,但很奇怪,也同時最感孤寂。尤其看著父母親的笑容,也不經意地看到他們臉上的皺紋,頂上的白髮。我不知道,何年何月,誰會從此缺席。有一天,親愛的人終將不在,我們終將看不到彼此。我發現,生命的真諦,就在這根本的孤獨中,你如何面對它,並且,超越它。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任何宗教都不能保證這「活著」永遠存在,我們其實隨時死亡。任何時刻,我們都是在生死之間。就像用手掬起一瓢水,當水從指縫間消逝的剎那,我們能把握住的是什麼?那種思索,使我的內心產生很大的不安。想追尋著某種答案,可是,沒有答案可以讓我的心真正的安定。

  那時候,我很羨慕能在大自然間靜靜坐著的身影。我相信,能安靜下來的人,生命一定有某種磐石般的力量。而我的磐石在哪兒?我的生命一定有某種「缺乏」,所以才游移不定。

  當我開始學習靜坐,我才知道那種「缺乏」,其實是身心靈的無法安頓。但那無法只用理智認知,而是透過心靈的體驗,實修的歷程,點點滴滴的看到—自己。

.放下

  靜坐,是沉入寂靜的狀態,猶如處於深海的幽闃中,和自己的「暫時空白」相處。闔上眼睛,陷落在身體裡,氣息的聲音隱約可聞,肌肉的繃緊在放鬆中徐徐釋放,剛開始,雜念如潮浪來去。此時的肉身,像魔法師,所有內心的藏污納垢,正在沖激與洗滌。以為安靜了,念頭又起;以為不想了,它還執著著。放下,放下……

*師尊語錄:

  「首先要能從『一切放下、放下一切;一切不想,不想一切』起步,將心裡的妄想雜念一切放下,而且不要回想、追想,最後心中自然會一無所有,而至『無心無念』。」

  「一切要自然,身心要放鬆。」

.生機

  上坐一段時間,像一杯混濁的水靜靜放久以後,所有污垢慢慢、慢慢地沉澱了。氣息逐漸細勻,沉默坐忘。靜極了,恍如待出世的嬰孩,安寧地歇在母體內,暫時忘卻了記憶。人聲、風聲、雨聲,漸去漸遠。坐墊已非蒲團,是浩瀚的宇宙,是邈遠的星空。

  當靈魂重新貼近自然的初始,所有的不安、妄念、煩惱、執著……,一切違反本真的,剝落,又剝落。暖流漫延了全身,某些陰鬱的角落被解開了,突然覺得光亮,突然有某種至福的感動。那是生命的甦醒,那是活潑潑的生機,那是沒有文字可以形容的。

*師尊語錄:

  「必須心要靜到極點,才能出現『真火』,否則心不靜則陽氣不生。多去一分陰氣,則可多生一分陽氣,才能起『化』的作用。」

  「心能定下來,靜到極點,身體坐在蒲團上,坐到有不知自己身體在哪裡的感覺,此時尾閭骨之陽氣就一天天上升,而與先天靈陽真氣調和運化。」

  「先修一己真陽之氣,然後接引祖氣,這是天帝教救劫急頓法門的關鍵所在。」

.煉心

  靜坐約一個多小時之後,我們的肉體在寂靜之中,進入短暫的「無我」狀態。這裡的「無我」,並非指精神層面的超脫,而是指冥坐時,自己與萬物渾然一體,我整個形體不見了,但又不是不存在。

  當現實失去的時候,我們才發現自己仰仗的東西在何處。不用話語,不用理智,像魅影一般蟄伏在最深層的心底—那就是我們的意識。並不是刻意地探索它,它是那麼自然地在那裡。它真正的力量就在人尚未覺察到的時候,就出現它的影響,甚至茫然不知。

  欲望、妄念、執著……「我還有什麼事情沒做?」「坐了那麼久,後腦勺怎麼還會痛?」「他剛剛為什麼那樣對我?」…….一切人性的脆弱在交戰著,低語著。

  靜坐時,是沒辦法對生命說謊的。我真的靜下來過嗎?真真、假假—我,還是原來的我。

  什麼才是真正的「靜」呢?

*師尊語錄:

  「天帝教昊天心法要大家『心無所住,一切放下;心無所注,一切不想』,換句話說即是『降伏其心』,煉心、明心、正心!」

  「把一顆凡心煉得乾乾淨淨,一無所有,一心不亂,一心不動,把握住這方寸之間。」

.永恆的瞬刻

  答案在「頓」裡。

  「頓」,是一種完全獨特的個體感受和直觀體會。在自自然然的狀態中,一剎那間—當下、所有,一切寂滅。

  這一瞬刻,沒有任何意念,靜到極致。這一瞬刻,生命的力量,突然有一種無意識的凝煉與昇華,在你靈魂深處旋動不已。氣息,呼吸,一切都是動的,非常平凡,非常普通,但它所傳達出來的意味,卻是永恆的靜,本體的靜。而且,已無所謂動靜、虛實、色空,本體是超越它們的。

  這種「頓時的空白」,似乎可以超越一切物我、人己的界限,凝成永恆的存在。

  對我而言,真正的靜坐,就在這當下。

*師尊語錄:

  「道家『虛極靜篤』的說法,也就是在打坐時要靜到極點,才能進入『化』境。」

  「其中妙用就在『將睡未睡、似覺不覺』八個字。」

.無為

  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

  在五門功課中,我覺得最難討論的,便是靜坐。靜坐過程中,所有身體、心理的種種感覺,總像是「鏡花水月」。「鏡花水月」是空幻,無法訴諸文字,更無法訴諸言語,一落入描述,便似乎不再是原來的面目。下坐後,或下一次打坐時,若又痴痴地被什麼「氣」、「光」等著相,以為自己的打坐功夫已多好,實與靜坐本質相違甚遠了吧!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切有心、有意識、有目的、有思慮的,只會妨礙靈性的展露。花開水流,鳥飛葉落,宇宙現象的美,就在於它的無心、無念。也就是說,不待人為,自然—已是佛性。

  師尊說:「無為」,涵意多麼深遠!可嘆我們這些俗子,卻往往「有所為」啊!

*師尊語錄:

  「以自然為宗,以無為為法,人境俱忘,渾渾噩噩,任其絪縕氣化,自然關開竅通。」

.自然與淡遠

  打坐坐得好不好?並不一定在蒲團上見真章,反而看生活的行住坐臥。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該作什麼就去作什麼,一顆心安安穩穩的,即便是鬧中,也能取靜。靜坐日久,人生態度變成了自然景色,那景色所指向的,是心靈的境界:

  僧家竟何事,掃地與焚香。清馨度山翠,閒雲來竹房。

  身心塵外遠,歲月坐中忘。向晚禪房掩,無人空夕陽。

                   (唐.崔侗詩)

  這是一幅平凡的寺院和尚的生活寫景。我最嚮往的是詩中前兩句,修行,如此靜默,如此淡遠,不過就是日復一日的掃地與焚香。

  若問,這與靜坐有何關係?我想起師尊常說的:

  靜坐,就是靜靜的坐,老老實實的—坐下去。

*師尊語錄:

  「所謂『自然無為大法』,實為宇宙間無上上品修道丹法,看來下手很難,似無邊際,又無落腳點,實則只要將工夫做將去,自然體會到虛中有實,無中有真。」

  「這功夫很容易,祇要照我講的坐下去,什麼都不用管,最後一定會豁然貫通。」

.天人合一

  天帝教的天人合一修持法門,一方面展現了靜坐境界的形上境界,另方面這形上境界的實修實證,不是為了遁世自了,又仍然把人引向對現實生活的關懷。從這裡,我們可以窺見天帝教與中國文化思想(儒、道)的交融之處:向上,要體現天道;向內,要涵養心性,先盡人道;向外,我們以自強不息的奮鬥,疾呼救劫。指引我們在天地之間有安身立命的人生觀,也建立恢宏剛健的宇宙觀。

  我想,它主要突出的,是一種覺醒的智慧,並且最終仍將此智慧歸依到肯定生命、解決人生共有的苦難。而最可貴的,那份覺醒,不是 上帝賜與的救贖,是屬於人類自身,真實無妄的本體—誠,與愛。

  也許終其一生,我都無法真正契入天人實學的精奧,然而我深信,走在這條通往永恆本體的心靈道路上,將因此而安頓,因此而圓滿。

  生命,不再漂泊。

選評的話

  師尊生前講述靜坐的時候,曾拿起講桌上的一杯水,喝下一口,笑笑的問著座下一大群仰首企盼的同奮們:你們知道我剛才喝的水,是冷的?還是熱的?弟子裡有的會心一笑;有的莫明所以,誠如師尊對靜坐所下的註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事實上,「靜坐」就是那麼地自然無為,每個人的靈質、體質、先後天因緣不同,靜坐境界不能以一概全,靜雯同奮能夠透過體悟與師語交叉應證,以文學的筆觸對天人合一有自我的詮釋,誠如她自訂的題目:屬於我的─天人合一,這種方向值得鼓勵。我們也樂見她繼續真修實煉,分享心得,讓更多有心人一同朝天人合一大道邁進。

作者小檔案

  洪靜雯同奮,坤修四期結業,她與帝教結緣,源自於民國八十年參加天極行宮大專營隊的「宗教哲學研習營」,初次體驗到靜坐的奧妙,從此一門深入,不但參加第四期高教班的閉關,爾後又被徵召第六期師資班的修煉。

 ●靜坐改變了靜雯的生命,開啟了一扇寬廣的門窗。

  九年多來,靜雯認真奉行五門功課不渝,目前在新莊一所國中任教的她,不但在台北縣初院兼職,從教務中心副執事開始一直到今日的參教司,負責親和集會及例行活動的企劃安排,亦在天人訓練團所辦的各項訓練課程中,充當義工,多所奉獻,協助匯整教材資料的教務工作。

  個性溫婉內斂,長得清新秀麗的靜雯,只要是帝教同奮,相信大家對她必定印象深刻。自第五期高教班後,她開始接下助教寫板書的工作,每次維生首席上課,學員都可見到個兒嬌小的她,在台上振筆疾書,而且往往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靜雯卻滿懷感恩,絲毫不以為苦。而在各項訓練班中「心靈之音」的課程,她又悉心撰文,並以沈穩、富磁性的嗓音,引領學員反觀自我,從省懺中找尋真心,常常讓學員在撥雲見霧的過程裡觸動真情,潸然流淚。

  靜雯做事認真負責,但是力求完美的個性,讓她很在乎別人對她的評價,也因而患得患失,磨考重重,近年來她已慢慢自我調適,懂得以平常心去看待挫折,心境一轉,她表示反而海闊天空了。

  因為對人生無常的疑惑及不安,她在靜坐中找到了安頓身心的法門,透過心靈的體驗,實修的歷程,靜雯一點一滴的看到內心的自己;平常因工作忙碌,她無法每天打坐,但是只要一上坐,一坐最起碼二個小時以上,她表示對靜坐有極濃厚的興趣,靜坐改變了她的生命,開啟了一扇寬廣的門窗,誠如她文末所言—「生命,不再漂泊」。

  靜雯期許自己能不負師尊所賜之道名,將來能在文學方面,發揮所學,留下足以垂持悠久的闡道真章;她亦願以此文與同奮共砌磋,更要感謝知心的道伴緒妙,在三校而定的文稿中,給予她許多的寶貴意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