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報導 我們是一言堂?還是益言堂?
圖文/劉大彬 2004-06-01 09:45
●北區記者聯誼會(左起)正筆、鏡迅、光績等同奮。
結束東部教區記者聯誼會後回到鐳力阿,交誼廳的電視上正播放著一段關於歐洲中古世紀戰爭的影片,弓箭、長矛、兵刃相接,儘管兒童不宜,似乎也有著為了理想而面對、為了使命而勇往直前的精神;餐桌上,同奮們談論著「耶穌受難記」的電影情節,有人說心靈受到震撼衝擊,有人說太過血腥,有人說太過於強調「受難」的部分,有人說,只有兩個小時,你打算怎麼拍?
各地記者的位置一直懸著,同奮的弘教心血就一點一滴的消失了,這是天帝教的損失,更是我們心頭的痛啊!
在有限的時間、人力、技術、設備、篇幅以及經費之下,教訊雜誌的工作同仁們選擇放下一些擔子,也扛起一些責任,我們必須進步、進步、再進步。四、五月份,綜合中、南、北、東四個場次的記者聯誼會,與同奮意見交流後,真的找不出一個妥切的形容詞來形容,是「沉痛」?是「希望」?是「警醒」?還是「期許」?有太多太多的個人感觸無法表達。過去廿餘年來,教訊雜誌是第一次站在同奮面前跟大家「介紹教訊」,我們知道,有很多的事情沒有做好、沒有做到,本師世尊留下來對於教訊的三大要求,我們謹記在心,儘管還沒有作到,可是我們絕對不能停止腳步,我們要持續前進、前進、再前進。可是單靠教訊雜誌的專職同奮是不夠的。
在教訊擔任採訪攝影工作以來,往往從各方面知道了教院要辦活動的消息,聯絡之後通常是—「那就請你們來採訪、來拍照囉!」可是,就算我們採訪能力再強,都沒有當地教院同奮對人的熟悉、對於整體事件的明瞭,以及全程參與來得了解本末始終啊!個人也常常自我告誡:「我憑什麼替教院寫報導!儘管我希望能為天帝教留下救劫弘教的事跡,可是永遠比不上當地同奮寫自己教院來得真切!」近十年來,各地教院原本設立的教訊記者或特派員,有的轉任到其他弘教體系上;有的變成資深單位主管;有的持續進修成為神職人員、開導師,「駐地特派員」的位置就懸著,也未能及時遞補,甚至找不到人沒有人願意承接,這都讓整個天帝教的新聞網、天帝教的教史一點一點的出現空白,一天少了一個教院的新聞,十天就少了十個教院的新聞,十年下來,有多少同奮的弘教心血就這樣全然消失了,這是全體同奮的損失,更是有心存留帝教教史同奮心中的痛。希望未來,能夠重整天帝教新聞網,讓同奮之間、教院之間、教區之間的訊息可以互通,讓前期同奮跟新進同奮可以交流,期許教訊能夠陪著每一位同奮,一直走下去。
●靜式、光輔同奮,對文宣始終懷有使命感。
教訊不是只在辦公室內就做得出來的一本刊物,希望您也一同加入「見證帝教,提升教訊」的行列!
「教訊不是一言堂!」敏晨總編曾在內部會議上強烈提出:「儘管教訊有教訊的考量,但不是悶起頭來不聽同奮的聲音!」的確,在這四場聯誼會所聽到的意見與想法,似乎遠超乎過去N年,這證明,我們「出走」是正確的;親愛的同奮,如果您對教訊有任何意見與想法,可以直接拿起電話撥打(0四九)二八九八四四六,告訴教訊雜誌工作人員,我們會非常願意聽到您的聲音,如果您覺得透過文字更能清楚表達您的想法,可以透過傳真(0四九)二八九八四四六或是E—mail:sunny@tienti.org.tw(熊敏晨)或dabin@tienti.org.tw(劉大彬),這是您的權利,別忽略了!我們更歡迎教內許多單位,可以運用教訊這個園地,宣導您們想要傳播的訊息,留下您們奮鬥的足跡;就像我們現在正在呼籲的做法一樣。「教訊不是一言堂,更不是只在辦公室內就做得出來的一本刊物。」希望您也一同加入「見證帝教,提升教訊」的行列,這真的不難,讓我們一起做做看。
在聯誼會回程火車上,我打趣的跟總編說:「我現在身上,除了五公斤的攝影設備,將近八公斤的筆記型電腦、器材跟行李,背後還插著同奮們丟出來的長矛,外加同奮送的療傷紗布紅藥水……。」肩負雜誌社一家老少社務管理的月行同奮,沒有她還真的不「行」,聯誼會所有的交通、住宿、人員聯絡、資料準備一手包,還外兼現場鼓勵同奮參加活動,一切有條有理。在北部以及東部教區場次,年逾八十歲的緒業社長,更是親自領軍來與同奮相會,老而彌堅。
●用心聽取說明的北部教區參與同奮。
我們必須不斷自我超越、大量學習、直接檢討,以達到世尊對教訊最大的期許—救心。
在火車上,嘴裡始終停不下來談著對於每個場次的模擬與檢討;腦袋瓜裡反覆出現每個同奮所提出的想法;手上的記事本寫滿教訊業務思考的點點滴滴;心裡惦記著的則是對天上人間的承諾,儘管目前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去克服,儘管教訊專職同奮人數用一隻手的指頭來數還有剩,可是我們不能因為人少就少做些事情,甚至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裡面「自我欣賞」。我們反省、我們檢討、我們站出來面對同奮,告訴同奮「教訊在做什麼?教訊在想什麼?」為了達到本師世尊的要求—「教訊最大的責任—救心」,我們必須不斷的自我超越,不斷的大量學習,不斷的直接檢討,我相信,這不僅是自我的期許,也是教訊工作群想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四個場次的教訊聯誼會結束了,卻也是另外一個開始,感謝四個場次中每位出席同奮;感謝每一個意見與聲音;感謝同奮耐著性子聽著我們對於教訊的介紹;感謝同奮在砲轟之後又送上急救藥包,在諸多的感謝背後,我們深信,這是一個開始,是一個重振「天帝教教訊」的開始。
●十幾年來,一直關懷教訊的光楣開導師,期許教訊為帝教永恆的精神生命史作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