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記

編輯手記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78期 » 編輯手記

黃敏思  2007-05-25 09:05

  三月的大陸行,對「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有一種體悟:雲遊四方、獨居一室、身處紅塵,終需常保心之清明,方能常應常靜、自在逍遙、總有所得。

  行旅時,看了大陸學者的文章,頗有所感:

 

  「我們要創造世界的和諧,一個對話暢通的世界。

  一個和諧的世界之所以然,卻又恰恰是在于承認『差異』。古希臘哲人有『對立產生和諧』之說;中國文化的精髓之一,則是『和而不同』,即所謂『和實生物,同則不繼』。透過『差異』而『致中和』,世界的豐富多樣才如其所是。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最終達至修、齊、治、平。沒有克己修身,就沒有世界的和諧;沒有正心誠意,也就無所謂衣冠文物的對話,這是古人的遺訓,是中國的智慧。

  按照古人的理念,人就是『小宇宙』。在這樣的意義上,我們的對話就是世界的對話,我們的對話就是創造世界的和諧。」-摘錄自2007紀寶成校長世界漢學大會邀請函

 

  「儒家強調以天為則,就是要效法自然,順從自然,對於自然,對於天地萬物,我們必須按照其自身的規律去理解它,輔助萬物順本性去發展,而不應該根據自己主觀願望去改變它,這也是道家的思想。

  儒家更強調,『和而不同』就是多元並存、相互包容的意思,這個世界只有多元並存,才能相互吸取,才有共同發展。如果都是單一的話,沒有矛盾的同一思想,絕對的無差別的同一意見,就沒有生命力,沒有前進的動力。

  不同類型的文化之間的交流,互相衝突是交流、互相融通是交流,但是主體意識不能沒有,否則的話就會出主為奴,淪為其他文化的附庸。」-摘錄自樓宇烈先生《中國的品格》

 

  修道人講「性命雙修」、「打掃心上地,坐出性中天」;總要學著放下執念、放寬心胸、立下大願。「敬其所異、愛其所同」就是「和」,「和」包含了人與人之間的和合、人與社會的和合、人與自然的和合、人與宇宙的和合。

編者註:1.巡天節聖訓,因傳承大典特刊順延自本期開始連載,謹向讀者們致歉。

    2.因應國際出版品之趨勢,教訊改為橫式排版。

    3.社長養病,總編赴北京進修一個月,教訊、教史專職同仁齊心協力完成本期,不周全處,尚祈見諒。

You may also like...